江湖方圆第49部分阅读(2/2)
《江湖方圆》作者:作者不祥 2021-04-11 22:42
道家和道教,还涉猎过不少儒家的经典,在学识、学问上。他可以说是佛、道、儒皆通,但他从不张扬,也很少与人交流切磋,他精通各家学说,只是在脑海里玩味,他一直在自我“修养”着学问。
在武功方面,他在少林寺学过棍法,在武当山学过剑术,在悬空寺,他把有关佛、道、儒的学识运用于武学中。他把在少林、武当所学到的功夫融合起来。创立了“北冥逍遥剑”,这是一套融化少林棍法和武当剑法于一体的新剑术,他把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哲理奥秘融化于剑术之中,把庄周的逍遥游思想化入武功中。着力探索武学的新境界。
在悬空寺三十多年。施涛声对他所创立的新剑术不断演练、琢磨、改进、完善。并将他的新剑术与他所知道的各种武功套路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别人的武功套路,他从中吸其所长。取长补短,努力让“北冥逍遥剑”不断完善,他的新剑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施涛声也非常重视通过实战来检验和提高剑术,有过几次,他蒙上脸,穿上黑衣服,潜入几座名山、险寨,神秘地出现在一些武林高手面前,与他们较量,结果,对手皆败在他的剑下。
被他打败的人皆是江湖中很有名望的人物,他们被施涛声打败了,但却不敢在江湖上声张,因为他们怕名誉受损,他们对这个神秘人物的惧怕只能藏在心里,从来都不敢说出去;施涛声则把比武取胜当成是一场练剑的方式,从来都不对外说,所以,至今江湖上还没有人知道有“北冥逍遥剑”这一套奇妙的剑法。
两年前,施涛声突然感到,他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他相信人寿虽由天定,但毕竟人已老矣,不可能活到一百岁,他怕哪一日他突然归西了,他的“北冥逍遥剑”就失传了,所以,两年来,他一直在精心物色可以培养的年轻人,这一次,他巧遇萧北游,经过细心的观察和严格考验,他觉得,这个年轻侠士就是他要找的人,他非常高兴,可以好好地教他学识与剑术了,施涛声对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收了个好徒弟感到很满意,他收徒弟授剑术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他感到心有所愿,便能如愿以偿,这是最高兴的事。
施涛声认真而仔细地对萧北游讲述了他的复杂经历以及他创立剑术的经过,萧北游听得聚精会神,施涛声曲折复杂和艰辛危险的经历让萧北游感到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施涛声执着地追求武学创新,积极探索新剑术的精神让萧北游十分敬佩。
听了施涛声讲他亲历的故事,萧北游深深地感到,这位“老伯”对自己太信任了,他把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过的事全都对萧北游讲了,萧北游非常感激、非常激动,他寻思着:“‘老伯’把我当成最亲、最疼爱的唯一徒弟来看待,他想把他一生所学传授给我,现在,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成为他头等重要的事,以此看来,我更应该敬重他,他比我原来的师父对我的培养更专心,方师父现在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扩大荆山派的势力上,而‘老伯’却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导我方面,我心里应当把施涛声先生当成是我的大恩师。”
萧北游说:“想不到您有如此复杂的经历,对于学问和武功又是修养那么高,‘小侄’太敬佩您了,以后,小侄在心里一定会把您当成我的恩师的,在小侄的心里,你是‘陆师父’,当然,现在,恕小侄无礼,平时只能称您为‘施伯伯’,小侄很明白,‘施伯伯’对小侄这么如此重视,是对小侄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小侄能学有大成,能为维护武林正义办些大事,小侄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竭尽全力跟您学,无论是学问还是剑术,只要是您教的,小侄一定努力、刻苦、认真地学好,小侄保证,不会让您失望!”
施涛声教萧北游的第二项内容是儒、道、佛各家的学说。
施涛声对萧北游说:“小侄,你跟了你师父方练了多年的武功,老伯问你:什么是‘武功’?什么是‘武学’,二者是有什么区别吗?对这几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萧北游练过武功,听说过武学,但他从来没有对武功和武学有过仔细的思考,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只好如实说不懂了,他说:“老伯,小侄还真的不明白,小侄只知道跟着师父学武功,他指导,而我按他所指导的方式去练,对于武功和武学,没有认真想过。”
“其实,武林中很多人和你一样的,都是只知道练武,没有注意到关于‘武学’的事,其实,如果只知道练武功,没有在武学修养上下功夫,一般来说,所练的武功也很难达到高的境界,老朽与现在的一些门派的掌门人交过手,虽然他们都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武功,其实,他们中的多数人,只是练武练到了较高的层次,是对武功套路熟悉了,自然,耍起他们所学的武功比较熟练,但是,他们还没有达到武功的高境界,武功要进入高境界,必须有武学修养。”施涛声说。
“小侄还没有听懂,到底什么是‘武学修养’呢?”萧北游问。
“武学修养简单地说就是对武功要有学问方面的素养;之所以讲‘武学’,是因为武功中有很深的学问,是有‘学’可问的,所以,如果仅仅是练武,没有在练武过程中悟出学理,没有将武学的道理结合到练武中,那么,所练的武功一般只是停留在武功的技艺上,是拳腿功夫,很难达到武功的高境界,相反,如果能以武学的道理来指导练武,武功就可能到达很高的境界,因而,高超的武功,往往与武学修养有关。”施涛声说。
“施伯伯是说,有武功方面的学问,更有助于练成高超的武功,懂武学更能练好武功,对吗”萧北游问。
对,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在教你练武功之前,要先教你一些学识、学问,这对于你提高武功境界是完全必要的。”
“施伯伯要教的什么学问呢?小侄也不知道以前是否有听说过,如果有所了解,学起来就会快些。”萧北游说。
施涛声说:“在古时,在先秦时,有很多学派,各派的思想不一样,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并经常交流和争论,当时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等等,后来,在魏晋以后,影响最大的学派是三家: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家的主张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补充,研究他们的思想主张,成了大学问。”施涛声说。
“这儒家、道家和佛家,有些什么主张呢?他们的主张与武学有关吗?”萧北游问。
“儒家比较重视伦常规范,重点讲的是‘仁义’,也就是主张人人心中要有仁的观念,在儒家看来,如果人人都能把伦常规范学透了,变成了自己心中的自觉规范,那么,就能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达到了那样的境界,怎么行事都不会违反规范,所以,儒家把伦理修养看得非常重要,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主张,首先是个人的伦理修养要好, 只有个人修养好,才能使家庭和睦,才能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儒家强调责任心,为了推行善的主张,必须尽力去做,所以,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人活着必须尽责任去做,做不到也要去做,这是一种执着精神,当然,也有一种悲怆感。”施涛声说。(未完待续。。)
ps: 神秘隐者施涛声对萧北游讲起了武功与武学的关系,他教萧北游学武有他的特殊方式,他把学问当成是提高武功的必要手段,萧北游能成顶级高手吗?请读者继续关心《江湖方圆》!
正文 第三章 神秘隐者 传授逍遥剑术(五)
萧北游略有所悟地说:“施伯伯,您说的这种执着精神很像是武林豪杰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林中真正的豪杰,为维护正义总是能面对艰难险阻而百折不回地往前冲,他们心里有正义追求,从不轻易放弃;他们不畏惧强敌,所以敢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杀;他们豪气冲天,有时甚至明知往前冲必败无疑,但依然勇敢地出拳、拔刀、亮剑,敢于奋勇向前,虽败犹荣,这是一种令敌胆寒的英雄气概。
“你说得很对,儒家所倡导的积极进取精神,很像武林侠士的勇猛精神,儒家有‘仁者无敌’‘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说法,说的是伦理修养很高的人,心中有很高的追求,从不会轻易放弃,遇到任何危险都能百折不回,能执着地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同理,武学修养高的人也有强大的内在力量,内力更刚强,这有利于将武功能量发挥到最佳状态,显然,仔细研究儒家的理论主张,学武之人能从中得到很多重要启示,比如,学武之人从中能体悟到,武学修养对于提高武功意义重大,练武之人的内在修养有利于提高击打的功力。”施涛声对萧北游细心讲道。
“看来,儒家虽然强调的是伦理方面的修养,但是,他们对修养的看法对于练武之人如何修炼内功,还是有重要的启示的。”萧北游说。
“练武之人确实能从儒家理论中得到启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我善要吾浩然之气’。他强调的虽然是内在伦理素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学武的人来说,也可以看成是强调练武之人要修炼内在之气,不要停留在仅仅是练武功招式之上,内气强才能更有功力。”施涛声结合武学细心地对萧北游讲儒学。
“儒家理论真的很有意思,以前,小侄对什么门派啊学说啊并没有重视,根本没有想到深奥的理论学说会与武功有什么关联,现在听您一说。小侄才知道。古人的学说竟然与武学有那么密切的关系。”萧北游说着,停下想了一想,接着说:“施伯伯,儒家之外。您不是说还有道家和佛家的学说吗?那么。其他的这些学说。是不是也与武学,与练武之人有密切的关系呢?”萧北游问。
施涛声说:“就学说的特点来看,老朽本人对道家的学说更喜欢。道家所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说,他们强调顺着自然规律去做,不要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道家的代表人物围绕着顺其自然这一核心观点,说出了各种精彩的话语,比如‘返璞归真’‘法天贵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等,所有这些话语,所强调的主要的都是回归本真状态,归于自然,柔弱胜刚强,主张尊重自然本性,不要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原本是统一的,人要与万物平等相待,让各种事物自然而然地自由发展。”
萧北游说:“对这种顺其自然的观点,小侄也非常喜欢,依小侄看,所谓的‘顺其自然’,指的是做任何事都必须尽量让它自然而然发展,不要去强行改变它,自然发展就是一种顺势,从武功来看,就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动,顺势,可以四两拨千斤,借势发挥,便能势如破竹,您说,小侄这么理解,是不是有道理?”
“不错,道家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在此原则下,道家还提出了一系列很妙的处事方法,比如‘以柔克刚’,柔如水,刚如石,水滴石穿,柔弱有它的灵活性、延绵性,它自有妙法来攻克刚强的事物;再如,‘以退为进’,适当时机,退才能留有余地,才能重新积蓄力量,如果一味进攻,一旦力竭,将没有退路,必受大挫折;再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就是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甘愿安守着雌柔地位,那么,它将成为天下所归依的溪涧,这强调的是要低调、谦虚,不要好强,不要锋芒毕露,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兼容天下万物。”施涛声继续说着。
“听起来很有道理,很像是在讲武功的应招方式,以退求进,以守为攻,这很值得注意。”萧北游说。
“道家这些处事哲理,既是‘顺应自然’这一观点的具体展开,也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所不为’观点的具体表述,这些方法,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如何‘顺势’而行,不是‘逆势’而动,这些观点,其实与武学道理是相通的,对于学武的来说,道家的这些哲理,大大有助于练武的人悟到更深的武功奥秘。”施涛声说。
萧北游说:“施伯伯刚才所讲的道家哲理,听起来确实是很神妙,也很有道理,小侄知道,在江湖上,武林高手过招,如果采用以硬碰硬的方式,经常是要吃亏的;明智的高手,常能出奇制胜,或以退为进,或借力反击,或乘势反攻,或突然袭击,这就是‘顺势’而行;古代兵法讲‘兵形象水’,水势居高而临下,顺山形高低而奔流,这非常形象地对军队乘‘势’出击进行释解,据小侄的理解,水是最善于顺势而流动的,它是顺其自然最典型的表现方式之一,道家讲‘上善若水’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小侄猜想,施伯伯您反复讲道家的这些哲理,一定是想告诉小侄,武功运行也是要顺势而行,在练武、比武过程中,要知道该如何顺势而行,该如何无为而为,也才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对吗?”萧北游对施涛声谈了他的心得体会。
“你很有悟性,说得很对,人生在世,学会顺势而行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武学的道理,也是人的生存原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道家关于顺应自然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是人生哲理,是人在世上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施涛声说。
“小侄对这么深奥的人生哲理还是不太懂,只能从武功方面去理解,小侄知道,练习武功,顺其自然非常重要,武功为什么要经常演练呢?因为武功招式演练到一定程度,便熟能生巧,便能对招式得心应手,使起招式来,其动作便能如行云流水一般,如果面对敌方的进攻,便能应对自如,能根据对垒中情势的变化,进退有度,虚实结合,攻守并用,顺势而行,这自然更有取胜的把握。”萧北游说。
施涛声感到,萧北游确实悟性很好,对于道家的思想观点,萧北游能从武学和武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从中悟出具体的道理,这善于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对于学武是非常重要的,施涛声觉得,他应该对萧北游细细讲讲道家理论的具体例子。
施涛声说:“萧小侄,道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你必须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强调追求‘虚’的境界要彻底,守住‘静’的心境要明确,面对万物蓬勃生长,要能看其出归之于本然的道理。老子对于修养的看法,是与他所主张的顺应自然的观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修养过程中的虚静合一,‘虚’了就能有‘空’,而有‘空’才能‘明’,能明了事理;‘静’了才能‘清’,而‘清’了才不会有偏见,才能‘观’得更明白,事物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是回归本然状态,是归于本真,所以,修养的目的是彻底地追求虚与静,是修养成一种能悟到自然之道的觉悟方式。”
萧北游问:“施伯伯,您连续说了什么‘虚’啊‘静’啊,什么‘空’啊‘明’啊,什么‘清’啊‘观’啊,又是什么‘本然’‘本真’等等,小侄听得糊里糊涂的,没能弄明白,您讲得太玄妙了,把我搞懵了,请您讲得具体、浅显一些吗?”
“简而言之,人修养时要养成一种虚怀若谷的心境,心境宽广才能把事理看得更清楚;同时,也要养成一种平和清静的心态,只有保持清静心态,才能静观事物,悟出真正的道理,这‘虚’与‘静’也是一种体悟自然而然之道的认知方式;其实,这种追求‘虚’‘静’的修养方式对于武学修养是很有启发的,练武之人特别需要有这种‘虚’的心境和‘静’的心态,只有保持虚与静,才能摈除杂念,专心致志地运气出招;只有用心专一,内气才能凝聚,而气聚才会有更强的内力,内力强,武功自然也就更高强,所以,虚静之心是练武功最根本的心境和心态。”施涛声解释说。
萧北游
在武功方面,他在少林寺学过棍法,在武当山学过剑术,在悬空寺,他把有关佛、道、儒的学识运用于武学中。他把在少林、武当所学到的功夫融合起来。创立了“北冥逍遥剑”,这是一套融化少林棍法和武当剑法于一体的新剑术,他把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哲理奥秘融化于剑术之中,把庄周的逍遥游思想化入武功中。着力探索武学的新境界。
在悬空寺三十多年。施涛声对他所创立的新剑术不断演练、琢磨、改进、完善。并将他的新剑术与他所知道的各种武功套路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别人的武功套路,他从中吸其所长。取长补短,努力让“北冥逍遥剑”不断完善,他的新剑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施涛声也非常重视通过实战来检验和提高剑术,有过几次,他蒙上脸,穿上黑衣服,潜入几座名山、险寨,神秘地出现在一些武林高手面前,与他们较量,结果,对手皆败在他的剑下。
被他打败的人皆是江湖中很有名望的人物,他们被施涛声打败了,但却不敢在江湖上声张,因为他们怕名誉受损,他们对这个神秘人物的惧怕只能藏在心里,从来都不敢说出去;施涛声则把比武取胜当成是一场练剑的方式,从来都不对外说,所以,至今江湖上还没有人知道有“北冥逍遥剑”这一套奇妙的剑法。
两年前,施涛声突然感到,他已经过了古稀之年,他相信人寿虽由天定,但毕竟人已老矣,不可能活到一百岁,他怕哪一日他突然归西了,他的“北冥逍遥剑”就失传了,所以,两年来,他一直在精心物色可以培养的年轻人,这一次,他巧遇萧北游,经过细心的观察和严格考验,他觉得,这个年轻侠士就是他要找的人,他非常高兴,可以好好地教他学识与剑术了,施涛声对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收了个好徒弟感到很满意,他收徒弟授剑术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他感到心有所愿,便能如愿以偿,这是最高兴的事。
施涛声认真而仔细地对萧北游讲述了他的复杂经历以及他创立剑术的经过,萧北游听得聚精会神,施涛声曲折复杂和艰辛危险的经历让萧北游感到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施涛声执着地追求武学创新,积极探索新剑术的精神让萧北游十分敬佩。
听了施涛声讲他亲历的故事,萧北游深深地感到,这位“老伯”对自己太信任了,他把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过的事全都对萧北游讲了,萧北游非常感激、非常激动,他寻思着:“‘老伯’把我当成最亲、最疼爱的唯一徒弟来看待,他想把他一生所学传授给我,现在,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成为他头等重要的事,以此看来,我更应该敬重他,他比我原来的师父对我的培养更专心,方师父现在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扩大荆山派的势力上,而‘老伯’却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导我方面,我心里应当把施涛声先生当成是我的大恩师。”
萧北游说:“想不到您有如此复杂的经历,对于学问和武功又是修养那么高,‘小侄’太敬佩您了,以后,小侄在心里一定会把您当成我的恩师的,在小侄的心里,你是‘陆师父’,当然,现在,恕小侄无礼,平时只能称您为‘施伯伯’,小侄很明白,‘施伯伯’对小侄这么如此重视,是对小侄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小侄能学有大成,能为维护武林正义办些大事,小侄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竭尽全力跟您学,无论是学问还是剑术,只要是您教的,小侄一定努力、刻苦、认真地学好,小侄保证,不会让您失望!”
施涛声教萧北游的第二项内容是儒、道、佛各家的学说。
施涛声对萧北游说:“小侄,你跟了你师父方练了多年的武功,老伯问你:什么是‘武功’?什么是‘武学’,二者是有什么区别吗?对这几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萧北游练过武功,听说过武学,但他从来没有对武功和武学有过仔细的思考,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只好如实说不懂了,他说:“老伯,小侄还真的不明白,小侄只知道跟着师父学武功,他指导,而我按他所指导的方式去练,对于武功和武学,没有认真想过。”
“其实,武林中很多人和你一样的,都是只知道练武,没有注意到关于‘武学’的事,其实,如果只知道练武功,没有在武学修养上下功夫,一般来说,所练的武功也很难达到高的境界,老朽与现在的一些门派的掌门人交过手,虽然他们都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武功,其实,他们中的多数人,只是练武练到了较高的层次,是对武功套路熟悉了,自然,耍起他们所学的武功比较熟练,但是,他们还没有达到武功的高境界,武功要进入高境界,必须有武学修养。”施涛声说。
“小侄还没有听懂,到底什么是‘武学修养’呢?”萧北游问。
“武学修养简单地说就是对武功要有学问方面的素养;之所以讲‘武学’,是因为武功中有很深的学问,是有‘学’可问的,所以,如果仅仅是练武,没有在练武过程中悟出学理,没有将武学的道理结合到练武中,那么,所练的武功一般只是停留在武功的技艺上,是拳腿功夫,很难达到武功的高境界,相反,如果能以武学的道理来指导练武,武功就可能到达很高的境界,因而,高超的武功,往往与武学修养有关。”施涛声说。
“施伯伯是说,有武功方面的学问,更有助于练成高超的武功,懂武学更能练好武功,对吗”萧北游问。
对,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在教你练武功之前,要先教你一些学识、学问,这对于你提高武功境界是完全必要的。”
“施伯伯要教的什么学问呢?小侄也不知道以前是否有听说过,如果有所了解,学起来就会快些。”萧北游说。
施涛声说:“在古时,在先秦时,有很多学派,各派的思想不一样,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并经常交流和争论,当时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等等,后来,在魏晋以后,影响最大的学派是三家: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家的主张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补充,研究他们的思想主张,成了大学问。”施涛声说。
“这儒家、道家和佛家,有些什么主张呢?他们的主张与武学有关吗?”萧北游问。
“儒家比较重视伦常规范,重点讲的是‘仁义’,也就是主张人人心中要有仁的观念,在儒家看来,如果人人都能把伦常规范学透了,变成了自己心中的自觉规范,那么,就能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达到了那样的境界,怎么行事都不会违反规范,所以,儒家把伦理修养看得非常重要,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主张,首先是个人的伦理修养要好, 只有个人修养好,才能使家庭和睦,才能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儒家强调责任心,为了推行善的主张,必须尽力去做,所以,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表现出很强的责任心,人活着必须尽责任去做,做不到也要去做,这是一种执着精神,当然,也有一种悲怆感。”施涛声说。(未完待续。。)
ps: 神秘隐者施涛声对萧北游讲起了武功与武学的关系,他教萧北游学武有他的特殊方式,他把学问当成是提高武功的必要手段,萧北游能成顶级高手吗?请读者继续关心《江湖方圆》!
正文 第三章 神秘隐者 传授逍遥剑术(五)
萧北游略有所悟地说:“施伯伯,您说的这种执着精神很像是武林豪杰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林中真正的豪杰,为维护正义总是能面对艰难险阻而百折不回地往前冲,他们心里有正义追求,从不轻易放弃;他们不畏惧强敌,所以敢奋不顾身地往前冲杀;他们豪气冲天,有时甚至明知往前冲必败无疑,但依然勇敢地出拳、拔刀、亮剑,敢于奋勇向前,虽败犹荣,这是一种令敌胆寒的英雄气概。
“你说得很对,儒家所倡导的积极进取精神,很像武林侠士的勇猛精神,儒家有‘仁者无敌’‘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说法,说的是伦理修养很高的人,心中有很高的追求,从不会轻易放弃,遇到任何危险都能百折不回,能执着地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同理,武学修养高的人也有强大的内在力量,内力更刚强,这有利于将武功能量发挥到最佳状态,显然,仔细研究儒家的理论主张,学武之人能从中得到很多重要启示,比如,学武之人从中能体悟到,武学修养对于提高武功意义重大,练武之人的内在修养有利于提高击打的功力。”施涛声对萧北游细心讲道。
“看来,儒家虽然强调的是伦理方面的修养,但是,他们对修养的看法对于练武之人如何修炼内功,还是有重要的启示的。”萧北游说。
“练武之人确实能从儒家理论中得到启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我善要吾浩然之气’。他强调的虽然是内在伦理素质的提高,但是,对于学武的人来说,也可以看成是强调练武之人要修炼内在之气,不要停留在仅仅是练武功招式之上,内气强才能更有功力。”施涛声结合武学细心地对萧北游讲儒学。
“儒家理论真的很有意思,以前,小侄对什么门派啊学说啊并没有重视,根本没有想到深奥的理论学说会与武功有什么关联,现在听您一说。小侄才知道。古人的学说竟然与武学有那么密切的关系。”萧北游说着,停下想了一想,接着说:“施伯伯,儒家之外。您不是说还有道家和佛家的学说吗?那么。其他的这些学说。是不是也与武学,与练武之人有密切的关系呢?”萧北游问。
施涛声说:“就学说的特点来看,老朽本人对道家的学说更喜欢。道家所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顺应自然,也就是说,他们强调顺着自然规律去做,不要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道家的代表人物围绕着顺其自然这一核心观点,说出了各种精彩的话语,比如‘返璞归真’‘法天贵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等,所有这些话语,所强调的主要的都是回归本真状态,归于自然,柔弱胜刚强,主张尊重自然本性,不要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在道家看来,人与自然原本是统一的,人要与万物平等相待,让各种事物自然而然地自由发展。”
萧北游说:“对这种顺其自然的观点,小侄也非常喜欢,依小侄看,所谓的‘顺其自然’,指的是做任何事都必须尽量让它自然而然发展,不要去强行改变它,自然发展就是一种顺势,从武功来看,就是要顺势而行,不要逆势而动,顺势,可以四两拨千斤,借势发挥,便能势如破竹,您说,小侄这么理解,是不是有道理?”
“不错,道家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在此原则下,道家还提出了一系列很妙的处事方法,比如‘以柔克刚’,柔如水,刚如石,水滴石穿,柔弱有它的灵活性、延绵性,它自有妙法来攻克刚强的事物;再如,‘以退为进’,适当时机,退才能留有余地,才能重新积蓄力量,如果一味进攻,一旦力竭,将没有退路,必受大挫折;再如‘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就是说,深知什么是雄强,却甘愿安守着雌柔地位,那么,它将成为天下所归依的溪涧,这强调的是要低调、谦虚,不要好强,不要锋芒毕露,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兼容天下万物。”施涛声继续说着。
“听起来很有道理,很像是在讲武功的应招方式,以退求进,以守为攻,这很值得注意。”萧北游说。
“道家这些处事哲理,既是‘顺应自然’这一观点的具体展开,也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所不为’观点的具体表述,这些方法,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如何‘顺势’而行,不是‘逆势’而动,这些观点,其实与武学道理是相通的,对于学武的来说,道家的这些哲理,大大有助于练武的人悟到更深的武功奥秘。”施涛声说。
萧北游说:“施伯伯刚才所讲的道家哲理,听起来确实是很神妙,也很有道理,小侄知道,在江湖上,武林高手过招,如果采用以硬碰硬的方式,经常是要吃亏的;明智的高手,常能出奇制胜,或以退为进,或借力反击,或乘势反攻,或突然袭击,这就是‘顺势’而行;古代兵法讲‘兵形象水’,水势居高而临下,顺山形高低而奔流,这非常形象地对军队乘‘势’出击进行释解,据小侄的理解,水是最善于顺势而流动的,它是顺其自然最典型的表现方式之一,道家讲‘上善若水’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小侄猜想,施伯伯您反复讲道家的这些哲理,一定是想告诉小侄,武功运行也是要顺势而行,在练武、比武过程中,要知道该如何顺势而行,该如何无为而为,也才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对吗?”萧北游对施涛声谈了他的心得体会。
“你很有悟性,说得很对,人生在世,学会顺势而行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武学的道理,也是人的生存原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理,所以,道家关于顺应自然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是人生哲理,是人在世上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施涛声说。
“小侄对这么深奥的人生哲理还是不太懂,只能从武功方面去理解,小侄知道,练习武功,顺其自然非常重要,武功为什么要经常演练呢?因为武功招式演练到一定程度,便熟能生巧,便能对招式得心应手,使起招式来,其动作便能如行云流水一般,如果面对敌方的进攻,便能应对自如,能根据对垒中情势的变化,进退有度,虚实结合,攻守并用,顺势而行,这自然更有取胜的把握。”萧北游说。
施涛声感到,萧北游确实悟性很好,对于道家的思想观点,萧北游能从武学和武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从中悟出具体的道理,这善于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对于学武是非常重要的,施涛声觉得,他应该对萧北游细细讲讲道家理论的具体例子。
施涛声说:“萧小侄,道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你必须知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强调追求‘虚’的境界要彻底,守住‘静’的心境要明确,面对万物蓬勃生长,要能看其出归之于本然的道理。老子对于修养的看法,是与他所主张的顺应自然的观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修养过程中的虚静合一,‘虚’了就能有‘空’,而有‘空’才能‘明’,能明了事理;‘静’了才能‘清’,而‘清’了才不会有偏见,才能‘观’得更明白,事物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是回归本然状态,是归于本真,所以,修养的目的是彻底地追求虚与静,是修养成一种能悟到自然之道的觉悟方式。”
萧北游问:“施伯伯,您连续说了什么‘虚’啊‘静’啊,什么‘空’啊‘明’啊,什么‘清’啊‘观’啊,又是什么‘本然’‘本真’等等,小侄听得糊里糊涂的,没能弄明白,您讲得太玄妙了,把我搞懵了,请您讲得具体、浅显一些吗?”
“简而言之,人修养时要养成一种虚怀若谷的心境,心境宽广才能把事理看得更清楚;同时,也要养成一种平和清静的心态,只有保持清静心态,才能静观事物,悟出真正的道理,这‘虚’与‘静’也是一种体悟自然而然之道的认知方式;其实,这种追求‘虚’‘静’的修养方式对于武学修养是很有启发的,练武之人特别需要有这种‘虚’的心境和‘静’的心态,只有保持虚与静,才能摈除杂念,专心致志地运气出招;只有用心专一,内气才能凝聚,而气聚才会有更强的内力,内力强,武功自然也就更高强,所以,虚静之心是练武功最根本的心境和心态。”施涛声解释说。
萧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