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炮火1906章节目录 > 炮火1906第147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147部分阅读(2/2)

炮火1906作者:作者不祥 2021-04-11 23:37
”,作了某些限制。

    等到这些步骤做的差不多了,他还准备进一步把外国天主教会和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合并于中国自办的学校。

    目前还不是时候,而且教会学校的规模庞大,处理起来,稍有不慎,害的可是无数的无辜孩子。

    根据去年年底的初期统计,全国天主教会办的普通男校有3518所,学生83757人;女校2615所,学生53283人;师范学校 16所,学生612人。上个世纪 50年代以后在上海设立的徐汇女学、明德女学、类思小学、圣芳济学堂和在天津、汉口设立的法汉学堂,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高等学校有1903年法国耶稣会在上海设立的震旦大学,许多教区还曾设立孤儿院、启蒙学校和教授高初中课程的“高等学校”,许多修院也培养男女修生。

    教学校的产生,首先是 1818年英伦敦会传教士r马礼逊在马六甲设立的英华书院。

    鸦片战争以后,正教会、伦敦会在厦门,北长老会在广东,公理会和英圣公会在福州、 宁波、 上海,巴色会和礼贤会在广东,英长老会在厦门、汕头、台湾,美以美会在福州、江苏、浙江以及华中、华北、华西,循道会在两广、两湖,浸礼会在山东、宁波,内地会在西北、西南省份,南长老会在江苏、浙江,公谊会在四川,教会在南京、上海,浸信会在两广,贵格会在江苏、安徽,英美会在四川,来复会在安徽、江苏,遵道会在湖南,信义会在两湖各地,都先后设立规模不等的义学、主日学、日间学校、寄宿学校以及以“英华”、“中西”、“格致”、“三一” 等命名的学堂或书院。

    外国教会凭借了这些学校,可是将触手伸到了中国的无数角落,甚至是偏远地区。

    1844年“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传教士亚尔德西在宁波设立的女校, 1850年英圣公会在香港设立的圣保罗书院,1853年公理会教士卢公明在福州设立的格致书院,1864年美长老会教士狄考文在山东登州设立的文会馆(中经广文大学堂发展为齐鲁大学),1881年美以美会教士林乐知在上海设立的中西书院(后与苏州博习书院合并成立东吴大学),都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学校此外还有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包括农业、护士、商业)以及不列入学制系统的盲、聋、哑学校,孤儿院等。

    根据去年年底初期统计,全国教高初级小学6599所,学生184481人,中学校291所,学生15213人。

    1890年新教传教士上海会议后,教会确定新方针,把着重点放在高等教育方面。除外,教会办的其他高等学校都是在20世纪正式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东吴大学 1901 年设立于苏州,文华大学(原博文书院设大学部)1903年设立于武昌,夏葛医科大学(后改为夏葛医学院)1905年设立于广州,协和医学校1906年设立于北京,沪江大学(初名浸会大学)1908年设立于上海,1910年设立于成都, 金陵大学 1910年设立于南京,之江大学(后改为之江文理学院)1911年设立于杭州,华南女子大学(后改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13年设立于福州。

    这些学校多由几个教会和几所书院联合组成,有的由不同国家的教会合办(如华西协合大学由英美加三国教会协作),有的是后来分立出来(如文华图专原为华中大学的一个系),有的是中外团体合办(如湘雅医学院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雅礼会联合办理),有的原先由教会创办,后移交中国办理(如夏葛医学院),等等。这些学校都经过其本国教会和本国州立大学(美属教会设立的)认可立案,颁发学生毕业文凭。它们在组织上参加在华教大合托事部,经济上接受本国教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的支持。

    外国教会如今已经渗透到了教育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又得到了国际财团的支持,自然是日益壮大。

    李安生目前也由得这些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只要能够想办法消除外国教会对学生的文化侵略,他还要予以褒奖。

    教会普通学校早期的主要是“圣经”、英语、自然常识。后来随着外国在中国政治经济势力的伸展,除重视英语外,也讲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设置音乐、体育课程。

    毕业生既是教会机构宣教人才的来源,也是邮政、海关、洋行和外国在华经营的银行、厂矿职员的主要来源。

    高等学校设文、理、农、医等学院,包括哲学、中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新闻、会计、银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图书馆、档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农业、森林、蚕桑以及音乐等专业。各校都聘请一些著名的学者任教,理科设备比较充实。燕京大学的社会学,东吴大学的法律,沪江大学的商科,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华西协合大学的医科、 牙科, 金陵大学、岭南大学的农科等,在中国比较闻名。

    但不论大学、中学,都不放弃宗教教育,有的大学仍保留着神学科或宗教学院的设置。

    既然你不肯放弃宗教教育,那么,加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何?

    现在由不得这些教会不答应,他的残暴名声在列强中可是人尽皆知的,谁想要不服气,来尝试一下好了。

    今天是中国的慈善联合会在东北的一次重大助学活动,自然也邀请了教会方面的人参加。

    其实,不仅是东北的教会,主要是邀请了直隶、山东与山西等地的教会人员前来,这也是在进行一次暗示。

    让这些教会人员看看东北的教育成果,看看东北的各大教会对东北各省政府的支持,再执迷不悟,李安生在北京上台后,可就没这么容易放过他们。

    袁世凯饶有兴趣的看着身周的一切,他也是个脑子极好用的,也看出了一丝苗头。

    大摇其头,将来李安生执政之后,这些外国佬只怕有的头疼了。

    尤其是列强各国,必须要尽快端正姿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中华民国选择了一名强势的总统,自然会有相应的措施。

    反正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在奉天等地参观一圈,便会到五大连池去住上一阵子,然后去北海看看。

    那边的油田搞的不错,规模庞大,连美国人都极为震惊,抱有浓厚的兴趣。

    李安生当初力主海军主力舰全部使用油煤混合动力或者是全部燃油锅炉,还遭到了世界一致的笑话。

    连朱尓典都告诉他,李安生想要指望文莱的石油,那是不现实简直就是在冒险。

    一旦与其他国家开战,在海上运输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中国的海军舰队只能在港湾中当固定炮台,暴殄天物。

    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费尽心机,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的中国海军舰队,弄出这么大一个软肋漏洞来,简直就是废品舰队。

    中国的在造的两艘战列舰,居然还是使用燃油锅炉,中国是个产煤大国,有无数的优质煤炭资源,居然不烧煤。

    难道凭借美国之星的关系,就可以高枕无忧?

    当初袁世凯还是对李安生抱着一丝希望,总觉得李安生没有这么弱智,不可能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

    果然,就像是未卜先知一样,北海果然发现了世界级的油田。

    袁世凯甚至在猜想,难道李安生真的未卜先知?

    难道李安生处心积虑的打一场中俄战争,也有这些因素在里头?

    这里头有着太多太多的玄机,不过,李安生出道以来,已经创造了太多太多的奇迹,再多上这么一个,也不为过。

    他只能这么认为,李安生早就知道,外东北或者西伯利亚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存在。

    目前中国在汽车与内燃机行业上开始后来居上,并不落后于欧美列强,无数的汽车从东北各地的生产线下来,充斥着中国的许多道路之上。

    将来公路建设也变成了一大重要投资方向,毕竟汽车开始不断的增多,中国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汽车,由于价廉物美,不仅供给自身,还大量的出口。

    东北的农业机械化也产生了大量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牵动的农用机械与农用车,在这上头,每年需要的石油资源就是海量。

    而随着东北经验越来越普及推广到其他省份,对农用机械与农用车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北海油田是个赚钱的聚宝盆,连袁世凯都知道,这个油田将会带来大量的获利。

    当初李安生组建东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时候,许多人都在犹豫,但袁世凯却是二话不说,便凑出了数百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了东西伯利亚石油公司。

    他不相信别人,却相信李安生,这家伙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到现在没有失手过。

    果然,北海油田的发现,让举国,中国终于成为了有油国,而且,一下子就脱贫致富,成为了富油国。

    真是造化弄人,两百多年前所谓的满清大帝,居然将这片土地拱手让人,而如今通过武力强行收回,这才知道,这块土地是多么的值钱,底下的资源是多么的富庶。

    不仅有石油,还有黄金,就像袁克定所说的,哪怕是在庙街的更北,也无法阻挡大量的人口迁移,他们为了黄金而来。

    其实中华民国真的要感谢李安生,感谢中俄战争,感谢《中俄圣彼得堡和约》,是李安生亲手拿回了这块两百多年前就拱手让人的土地。

    袁世凯很搞不懂,李安生到底是凭借什么手段,使得沙皇尼古拉二世乖乖听话,居然肯同意这么一个苛刻到几乎难以接受的和约。

    不过,这也是李安生的本事,换做其他人,只怕早就葬送了大好形势。

    这次老袁只是想要看一看东北在教育上所作的努力,以及一些具体的成效,想要开开眼界罢了。

    他的心思还是在北海,在更北的北方,有生之年,能够享受一下获取财富的快感,也是件幸事。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四百三十二章 李大总统

    第四百三十二章 李大总统

    1914年3月1日,《中华民国约法》正式公布。

    《中华民国约法》共九章65条,彻底的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为总统制,但仍保留内阁,内阁总理及其各部都作为总统的辅助。

    外交大权归诸总统,宣战媾和缔约不必经由参政院。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各部总长的辞职或解除其职务。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组成,只是总统的集体顾问。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完全分立,权力相互制衡。议员和政府官员不得相互兼任,国会无倒阁权,政府也无解散国会的权力。但国会行使立法权受总统的制约,如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可行使否决权,但国会再以2/3多数通过,不经总统批准即可成为法律。总统的权力也受国会的制约,如总统对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要得到参议院的认可,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如违宪犯法,国会可提出弹劾。总统制定官制,任用国务总理及外交大使,不必经由参政院。采用总统制,取代临时约法之内阁制。正式宪法应由国会以外国民会议制定,总统公布。总统应有紧急命令权。总统应有紧急处分权。

    美国的三权分立有时候太过笨重,导致美国政体运行效率低下,李安生只是借鉴了美国的总统制,制定了属于中华民国自己的宪法。

    这部宪法是为他让位的,总统一任为五年,可以连任,但连续任期不能超过三届,每任的前三年后国会有改选权。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一个昏庸至极的总统,或者在执政期间无法与议会、选民达成一致,那么他只能祸害三年。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一切皆有可能。

    总统制之所以被李安生所看中,主要是因为总统制有助于维持政体与政局的稳定。在总统制下,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并有固定的任期。而在议会制下,行政首长及其所属政党必须取得议会中的多数。这种多数通常很不稳固。再者,在总统制下,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分离,立法机关的成员不能担任内阁成员。这样使得行政首长在组阁时不太受其所属政党的牵制。

    一个民主政治体制蜕化为独裁的可能性取决于该体制内部的分权与制衡机制的有效性。在总统民主制下,三权分立和纵向的分权机制能够有效地防止总统制政府沦为独裁。没有法治和分权制衡,任何民主体制都极易沦为独裁,不独是总统制,议会制也是如此。

    即便李安生提前预防,反复推动,权力阶层中依然混进了许多投机者野心家,甚至是不学无术者,比如许多议员连民主的含义都不懂,让他们来给人民自由,简直就是开玩笑。

    中华民国并不适合议会内阁制,之前段祺瑞的种种努力在无数隐形的反对力量的阻挠下付诸东流,这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议会制对社会政治条件的要求比总统制更为苛刻。议会制的两难在于:先有发达的两党制,后才可能有稳定的议会制。

    有强大的势力残余的国家,不能尽快建立两党制的国家,恐怕难以驾驭议会制。在这样的国家一旦实行议会制,肯定是势力当道。

    从根本上看,议会制与总统制无优劣之分。在自由民主根基牢固的国家,选择其中的一种都能维持民主政治于不堕。没有自由民主传统,两种政体都很艰难。

    总统制则较适合民主根基较为浮浅的国家,它有双刃作用,一方面能够凝聚民主转型所需要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总统制和议会制更好的民主政体形式,故人们充其量只能对现有的总统制和议会制作局部的改良。

    中华民国需要总统制,但不需要野心家,更需要在总统位子上,对总统制不断予以改变,这就需要李安生尽快上台。

    若要求一个刚刚从帝制阴影走出来的中华民国从一开始就具备一个健全的、稳定的、良性的政党体制,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4月19日,国会选举结果,李安生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尘埃落定。

    而第二日,段祺瑞就向李安生递交辞呈。

    不过,李安生可不打算让段祺瑞辞去,他固然有权力在上台后重新制定内阁,段祺瑞辞职也是应有之意,但他还并不想放段祺瑞离去。

    段祺瑞让人打点行装,与徐树铮一同坐在庭院中饮茶,看着那春花盛开,心内却有些萧索。

    是啊,如此好韶光,却无心欣赏,也无意欣赏。

    “又铮,只是可惜你了。”

    对于徐树铮,段祺瑞心中始终存着一丝歉意。

    两人很是相得益彰,他将徐树铮引为臂助,甚至惺惺相惜,本以为能大展拳脚,可是,却落得如此下场。

    北洋系与他们产生了隔阂,如今北洋系冯国璋与王士珍等人都得重用,在权力分配中得到好处,但是只有他们两人,却不得不黯然退场。

    徐树铮很是不甘,极为不甘。

    他向来自负,桀骜不驯,也正因为这点,得到了段祺瑞的赏识。

    他想要辅佐段祺瑞加强内阁的权力,从而实现内阁宰辅的梦想,名垂千古。

    袁世凯撒手北去,让无数人都措手不及,段祺瑞也没有想到袁世凯会如此的决绝,更何况徐树铮。

    徐树铮坐在桃树底下,双手撑在膝盖上,依旧是一付正襟危坐的架势,他向来注意仪表,从来就一丝不苟。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几片桃花零落在他的肩上,衣服上,让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的严峻肃穆。

    “芝泉兄,此言差矣,只是可惜了你。”

    两人都不须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不用太多的言语,这便是知己。

    若是君臣,必定相得。

    他跟段祺瑞一同递交了辞呈,不过,两人的辞呈都要给李安生批准后,人事命令才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