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泰定帝痴迷信佛僧和尚横行朝野
《元朝帝国风雨》作者:蒋益文 2021-04-12 21:08
第74章泰定帝痴迷信佛僧和尚横行朝野
元代名臣张珪是一位高富帅,出生高官世家,生活富足,长相英俊潇洒,他的老爸就是元朝将军张弘范,张珪,字公端。公正端庄。寄托着张家的传统理想。张珪年少时就跟随他的父亲从军打仗,参与了消灭宋朝的战争,率领英勇善战的蒙古大军,千军万马风卷残云由北向南推进,打得宋朝军队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宋国礼部侍郎教育部长邓光荐,在宋朝被打得七零八落,残兵败将抱头鼠窜的时候,他被元朝的士兵穷追不舍,羞愧万分地来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绝望地仰望碧蓝的天空,痛苦万分,放声大哭,决心跳大海自杀,决不当元军的俘虏。这时张弘范骑着快马飞快地冲了过去,截断了他通向大海的去路,把他救从死亡的路途救了下来。
张弘范把邓光荐带军营里,把他像宾客一样对待,张弘范知道邓光荐学识渊博,满肚子学问,就把张珪叫过来拜邓光荐为师,向他求教学问,邓光荐看见张珪年少英俊,聪明伶俐,也很爽快地收他为徒。邓光荐学识渊博,喜欢著书立说,他在朝廷做了多年高官,颇有心得,他理论联系实际,编写了一本书叫做《相业》,传授做官的诀窍,邓光荐把它作为教材,让张珪熟读深思,因此造就了张珪的文武全材。因此张珪在元朝宫廷里,顺风顺水,官做得越来越大,他没有让老师邓光荐失望,成了元朝中期的首席高官,当上了平章政事官。元朝的台柱,政绩突出,功勋卓著。经常在国家重要活动中露面,是一位活跃的政治明星。
张珪在前不久邀请了朝廷中的重要大臣,把那些肥头大耳,满面红光的朝廷高官们召集议事大厅里。共同起草改革元朝国家体制的报告,指出当朝存在各种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定稿后他立即到元朝皇帝行宫上都,拜见新上任的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向他递交了报告,满怀希望让泰定帝采纳他们的建议,但是泰定帝刚刚走马上任,人也很年轻。想安于现状,不想对元朝宫廷采取大手术,他阅读过后,心里不以为然,把张珪的奏章报告放在案桌上搁置了起来。
张珪心情沉重,他在元朝宫廷做官多年,对元朝现状了如指掌,他知道元朝的毛病太多了。不采取手术痛下决心改弦更张,元朝就不会有好的出路。没有想到的是泰定帝对张珪当头一盆冷水。拒绝了张珪等人提出的改革建议。让张珪为此感到超级郁闷,他回家后想眼不见心不烦,向皇帝提出由于年老,身体多病,需要辞职休养。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刚刚上任,人也很年轻。缺乏从政经验,很需要张珪这样老成的大臣支持他,因此没有批准张珪的辞职请求,只命令他在西山选择一处好住宅,在那里静心养病。还给他加封了蔡国公称号,让他在宫廷里举办讲座,讲授儒家经典,议论治理国家的措施,专门为他雕刻了蔡国公的印章,对他进行特别赏赐。张珪对皇帝的行为很为疑惑,皇帝既然不听从张珪的良言,留他又有什么用处呢?
张珪获得皇帝赏赐给他的官邸,全家从皇宫搬迁到了西山,在那里过完腊月后,他又向上疏,请求放他返回到故乡,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看见他执意离开京城,也就准许了他的请求,年老的张珪,身体消瘦,不再像年少时那么英俊潇洒,他身心疲惫,就像被解开缰绳的牛马,现在终于可以自由自在返回故乡了,获得了人生难得的自由。可是好景不长,他没有过几天清闲日子,他又接到朝廷里送的皇帝圣旨,召他返回京城商议中书省事务。张珪年老,身体虚弱,厌倦朝廷事务,他只想享受清福,无心参与政务,他向皇帝上奏报告说,他已经年老,身患重病,无法上路回京,请求免除调令。泰定四年,即1372年,张珪在故乡河北易州定兴病逝,张珪死亡里留下遗嘱,让家人向朝廷交还蔡国公的印信。
自从张珪返回原籍河北易州定兴后,朝里就微少了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其他大臣胆小怕事,苟且偷生,只想保全自己的官位,不想捅泰定帝的痛处,惹怒皇上就会自身难保。泰定帝从此耳根清静,自由自在,他每天上朝与大臣们商议完朝廷事务,百无聊赖,就专心致志地求神拜佛。泰定帝好大喜功,讲究排场,宫廷里每次做佛事,都召集数以万计的僧人,场面壮观,开支巨大。他每次赏赐给的僧人的钞票都多达数千锭黄金,并下令大兴土木,在全国各地修建佛教寺庙,雕刻宝玉作为楹联,雕刻黄金作为佛像,所耗费的资金多达亿万之多,他挥金如土,毫不知惜。
泰定帝对当皇帝不感兴趣,对佛法却异常痴迷,他向皇帝帝师傅学习佛法,不但他痴迷信佛,也发动皇室宗亲信佛,皇后弘吉剌氏以下的皇室成员,也都到寺庙里烧香拜佛,请皇帝的和尚师傅为他们剃去头发,接受佛教和尚的戒律,烧香磕头,求神拜佛。
那时候皇帝的和尚师傅,名叫亦思宅卜,每年都会获得宫廷里的丰厚赏赐,有无数的黄金,有昂贵的物品,各类繁多,多得无法计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但皇帝的和尚师傅受到格外优待,获得丰厚的赏赐,皇帝和尚师傅的弟弟衮噶伊实戬,得知哥哥当上了皇帝的和尚师傅,养尊处优,受到皇帝崇拜,赏赐丰厚,好吃好喝,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也火急火燎地从遥远的西域赶来,泰定帝不敢怠慢,下诏让中书省高官亲自送去美酒,前去犒劳慰问,热情款待,给予极高的礼遇,皇帝把和尚师傅捧到了天上。
皇帝和尚师傅的兄长索诺木藏布。是西番三道宣慰司事的首领,被朝廷封为白兰王,赏赐给他一枚金印,赏赐给他一枚圆符,更为荒唐的是把公主也赏赐给了他。当时朝野轰动,认为和尚能获得公主的赏赐。过去曾经有佛教徒舍身饭饲虎,公主舍身饲和尚,也算得上是最大的布施。这岂不是极为荒唐的事!
由于泰定帝对佛教痴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些僧徒和尚一时成了香饽饽,吃香的喝辣的,风光无限。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拥有司空、司徒、国公等高官称号,佩带着金玉雕刻的印章。因此气焰嚣张,肆无忌惮,横行天下,无所不为。在他们在大都的京城里尚敢横行霸道,无所不为,出了都城更没有地方小官平民百姓放在眼中,更加放肆,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代名臣张珪是一位高富帅,出生高官世家,生活富足,长相英俊潇洒,他的老爸就是元朝将军张弘范,张珪,字公端。公正端庄。寄托着张家的传统理想。张珪年少时就跟随他的父亲从军打仗,参与了消灭宋朝的战争,率领英勇善战的蒙古大军,千军万马风卷残云由北向南推进,打得宋朝军队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宋国礼部侍郎教育部长邓光荐,在宋朝被打得七零八落,残兵败将抱头鼠窜的时候,他被元朝的士兵穷追不舍,羞愧万分地来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绝望地仰望碧蓝的天空,痛苦万分,放声大哭,决心跳大海自杀,决不当元军的俘虏。这时张弘范骑着快马飞快地冲了过去,截断了他通向大海的去路,把他救从死亡的路途救了下来。
张弘范把邓光荐带军营里,把他像宾客一样对待,张弘范知道邓光荐学识渊博,满肚子学问,就把张珪叫过来拜邓光荐为师,向他求教学问,邓光荐看见张珪年少英俊,聪明伶俐,也很爽快地收他为徒。邓光荐学识渊博,喜欢著书立说,他在朝廷做了多年高官,颇有心得,他理论联系实际,编写了一本书叫做《相业》,传授做官的诀窍,邓光荐把它作为教材,让张珪熟读深思,因此造就了张珪的文武全材。因此张珪在元朝宫廷里,顺风顺水,官做得越来越大,他没有让老师邓光荐失望,成了元朝中期的首席高官,当上了平章政事官。元朝的台柱,政绩突出,功勋卓著。经常在国家重要活动中露面,是一位活跃的政治明星。
张珪在前不久邀请了朝廷中的重要大臣,把那些肥头大耳,满面红光的朝廷高官们召集议事大厅里。共同起草改革元朝国家体制的报告,指出当朝存在各种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定稿后他立即到元朝皇帝行宫上都,拜见新上任的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向他递交了报告,满怀希望让泰定帝采纳他们的建议,但是泰定帝刚刚走马上任,人也很年轻。想安于现状,不想对元朝宫廷采取大手术,他阅读过后,心里不以为然,把张珪的奏章报告放在案桌上搁置了起来。
张珪心情沉重,他在元朝宫廷做官多年,对元朝现状了如指掌,他知道元朝的毛病太多了。不采取手术痛下决心改弦更张,元朝就不会有好的出路。没有想到的是泰定帝对张珪当头一盆冷水。拒绝了张珪等人提出的改革建议。让张珪为此感到超级郁闷,他回家后想眼不见心不烦,向皇帝提出由于年老,身体多病,需要辞职休养。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刚刚上任,人也很年轻。缺乏从政经验,很需要张珪这样老成的大臣支持他,因此没有批准张珪的辞职请求,只命令他在西山选择一处好住宅,在那里静心养病。还给他加封了蔡国公称号,让他在宫廷里举办讲座,讲授儒家经典,议论治理国家的措施,专门为他雕刻了蔡国公的印章,对他进行特别赏赐。张珪对皇帝的行为很为疑惑,皇帝既然不听从张珪的良言,留他又有什么用处呢?
张珪获得皇帝赏赐给他的官邸,全家从皇宫搬迁到了西山,在那里过完腊月后,他又向上疏,请求放他返回到故乡,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看见他执意离开京城,也就准许了他的请求,年老的张珪,身体消瘦,不再像年少时那么英俊潇洒,他身心疲惫,就像被解开缰绳的牛马,现在终于可以自由自在返回故乡了,获得了人生难得的自由。可是好景不长,他没有过几天清闲日子,他又接到朝廷里送的皇帝圣旨,召他返回京城商议中书省事务。张珪年老,身体虚弱,厌倦朝廷事务,他只想享受清福,无心参与政务,他向皇帝上奏报告说,他已经年老,身患重病,无法上路回京,请求免除调令。泰定四年,即1372年,张珪在故乡河北易州定兴病逝,张珪死亡里留下遗嘱,让家人向朝廷交还蔡国公的印信。
自从张珪返回原籍河北易州定兴后,朝里就微少了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其他大臣胆小怕事,苟且偷生,只想保全自己的官位,不想捅泰定帝的痛处,惹怒皇上就会自身难保。泰定帝从此耳根清静,自由自在,他每天上朝与大臣们商议完朝廷事务,百无聊赖,就专心致志地求神拜佛。泰定帝好大喜功,讲究排场,宫廷里每次做佛事,都召集数以万计的僧人,场面壮观,开支巨大。他每次赏赐给的僧人的钞票都多达数千锭黄金,并下令大兴土木,在全国各地修建佛教寺庙,雕刻宝玉作为楹联,雕刻黄金作为佛像,所耗费的资金多达亿万之多,他挥金如土,毫不知惜。
泰定帝对当皇帝不感兴趣,对佛法却异常痴迷,他向皇帝帝师傅学习佛法,不但他痴迷信佛,也发动皇室宗亲信佛,皇后弘吉剌氏以下的皇室成员,也都到寺庙里烧香拜佛,请皇帝的和尚师傅为他们剃去头发,接受佛教和尚的戒律,烧香磕头,求神拜佛。
那时候皇帝的和尚师傅,名叫亦思宅卜,每年都会获得宫廷里的丰厚赏赐,有无数的黄金,有昂贵的物品,各类繁多,多得无法计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但皇帝的和尚师傅受到格外优待,获得丰厚的赏赐,皇帝和尚师傅的弟弟衮噶伊实戬,得知哥哥当上了皇帝的和尚师傅,养尊处优,受到皇帝崇拜,赏赐丰厚,好吃好喝,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也火急火燎地从遥远的西域赶来,泰定帝不敢怠慢,下诏让中书省高官亲自送去美酒,前去犒劳慰问,热情款待,给予极高的礼遇,皇帝把和尚师傅捧到了天上。
皇帝和尚师傅的兄长索诺木藏布。是西番三道宣慰司事的首领,被朝廷封为白兰王,赏赐给他一枚金印,赏赐给他一枚圆符,更为荒唐的是把公主也赏赐给了他。当时朝野轰动,认为和尚能获得公主的赏赐。过去曾经有佛教徒舍身饭饲虎,公主舍身饲和尚,也算得上是最大的布施。这岂不是极为荒唐的事!
由于泰定帝对佛教痴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些僧徒和尚一时成了香饽饽,吃香的喝辣的,风光无限。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拥有司空、司徒、国公等高官称号,佩带着金玉雕刻的印章。因此气焰嚣张,肆无忌惮,横行天下,无所不为。在他们在大都的京城里尚敢横行霸道,无所不为,出了都城更没有地方小官平民百姓放在眼中,更加放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