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夏帝国章节目录 > 华夏帝国第12部分阅读

华夏帝国第12部分阅读(2/2)

华夏帝国作者:作者不祥 2021-04-14 12:02
道:“我们已经在琉球国上建立了我们的郡,让他们不再说清国大陆的语言,让他们说我们大和民族语言,相信不久,他们就是我们的一分子。琉球国往南,乃是清国的第一大台湾,如果我们能攻占台湾,将对我们的霸业有很大的帮助,台湾先被荷兰人占据,后来,又被明末的大将郑成功收复,直至二百年前,才被清国纳入版图,如果我们能得到台湾,那么,本土、琉球、台湾将连成一线,对于以后进攻清国,我们就能找到更多的进攻点。

    明治天皇道:“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造性,台湾,我已经记住了这个名字。”

    陆奥宗光道:“对于大陆方面,朝鲜现在还有很多人反对我们,他们深受大清文化——准确的说,是孺家文化的影响,所以,很难融入到帝国里,因此,驯化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我们已经在朝鲜开办学校,将我们大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给他们,让他们领悟我们的精神。至于清国方面,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我们攻战奉天的淡县以后,在那里设置了县衙,但是,中国的百姓根本就不理我们。他们,还组织游击队,向我们攻击。”

    明治天皇道:“我们对面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文化的民族,你看清国的王室,他们最先发源于奉天,虽然他们的铁蹄征服了那个民族,但是,并没有征服他们的文化,反而,让这个神秘的民族,同化了他们,这是十分可怕的。所以,陆奥君,你作为外相,对于我们的占领地,要加大大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务必使他们真正的融入到我们当中。”

    陆奥宗光道:“嗨!”

    明治天皇举起酒杯,对着自己的两位大臣道:“清国竟然议和,我们的国力又不足以继续支撑我们扩大战争,我们能否向西洋各国一样,让清国割让一些领土和赔偿一些军费给我们。这样,可以继续扩大和装备我们的军队,使我们逐步的走向自强。”

    伊滕博文眼珠子一转道:“天皇陛下放心,卑职已经有了想法,刚才陆奥君提到台湾,我想,如果清国议和,我们就让他割让台湾给我们,如果他不割让,我们就让我们的海军去占领,现在,清军已经没有海军,他们无力保护台湾,所以,他们必然会答应我们的要求。至于赔偿军费方面,我们尽量的要,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明治天皇道:“哟西,为了大日本帝国明天更辉煌的事业,干杯!”

    君臣三人,将杯子碰在了一起。

    清朝向日本请和的事情,很快就在各国之间传开了,英、美、法、德、俄等国基本上都不相信自己的情报来源,清国地大物博,兵员众多,如何会向弹丸之地的日本国乞和呢,但事实上,清国已经委托了李鸿章与日本开始谈判,两边的军队,也开始停火。得到确切的消息以后,他们不得不对日本国刮目相看。同时,他们也否定了清国方面同治中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称清国,再大也只不过是一只笨象。

    一八九五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虽然清朝向日本方面乞和,但双方仍然在谈判中,不时的有小部队的摩擦,为了确保京师的安全,清廷加强天津的防卫力量,本来在马厂练的新军,一共有七营,还没有练成,其中的四营,就已经奉命开往天津大沽炮台。而胡燏棻则接到圣旨,前往京城,面见光绪皇帝,与德国皇族汉纳根,商量练新军。

    自北洋海军战败以后,汉纳根向李鸿章建议,海军失败以后,中日之间的战争,必然是陆战,中国地大物博,可以建立人数众多的陆军部队,以山海关天险,阻止日军进入关内,同时加强天津地区的防守,以防止日军从海面进攻京师,战争上以守为主,拖住日本,然后在南方,重新购买军舰,重组海军,再同日本决战。

    李鸿章将汉纳根的建议报告给了皇室,虽然在战场接连的失败,打扰了慈禧太后祝寿的雅兴,她那里有心思来理这些破事儿,便把这建议转给光绪皇帝,让他自个去处理,并下了手谕,只要和日本讲和成功,这些事情,他都同意。汉纳根的建议,转到光绪皇帝那里,却被光绪皇帝所看中,但他不敢私自作主,几次进宫与慈禧太后商量,该建议终于被慈禧所采纳,接着,由光绪皇帝下旨,组建天津马厂新军,以观成效。当时中日正在交战中,大批的军队和军官调到了战场上,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这支新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战事吃紧,还调走了四个营的兵力,所以,马厂的新军,虽然组建了,只不过为区区三个营的兵力。这和汉纳根当初的想法,相差甚远。在汉纳根的心里,他要练的是十万人的新式陆军。

    第一卷 第六十五章 不做一个投降的皇帝

    黄昏,北京,紫禁城,乌云遮盖着天空,黑色笼罩着大地,天上下着淋漓细雨,若大的皇城没有半点儿生气,在一片凄凉之中,让人看不到半点的希望。

    对于日本的战争,总算停了下来,光绪皇帝已经失眠了很久,他几乎难以相信,偌大的中国,竟然打不过弹丸之地的日本,李鸿章代表清廷向日本乞和,情况未明。

    “主子,你就趁热吃点吧,”贴身太监小李子恭身道:“你要为大清将来着想,大清可不能没有你呀。”

    光绪皇帝的面前,是一张大清国的地图,自从与日本开战以来,他每天都要军机处报告最新战况,看到自己的军队从朝鲜一路败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他几乎气得要吐血。早先,他以为军机大臣恭亲王奕䜣是把最新战况报他这里,但后来,他才得知,奕䜣每一次是先把战报送给了慈禧太后,这才送到他的这里。虽然这军机大臣,是他请出来的,但似乎,他对于慈禧太后,更为忠诚。无论什么情况,,都是先到皇太后慈禧那里,然后转呈过来,有时候,事情已经按照慈禧的意思办理妥当了,这才转到光绪皇帝这里,光绪皇帝感到一阵压抑。

    “大清不能没有我,哈!哈!怕是大清不能没有太后吧。”光绪帝看了一眼小李子,小李子吓得跪倒在了地上,叩头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绝对不是这个意思,奴才只是为了主子着想,奴才知道主子为倭寇的事情劳费心,夜不能眠,可皇上也要保住龙体。”

    小李子,光绪皇帝可以对他发火,打他,骂他,但光绪皇帝不能把他赶走,而且,无论走到那儿,还得带着他,因为这个人是慈禧太后赏赐给他的,说他头脑灵活,精明能干。光绪皇帝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这是明的,暗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监视着他这个皇帝。

    “小李子,你下去吧,让我好好的静一静。”光绪皇帝挥了挥手,示意小李子下去。

    小李子正欲转身,门外的太监来报:“皇上,珍妃娘娘到。”

    听得是珍妃来到,光绪皇帝脸上的阴霾顿时一扫而光,他似乎忘记了此前叫小李子退去,吩咐道:“小李子,宣珍妃娘娘谨见。”

    珍妃十三岁入宫,于十八岁封为贵妃,号珍妃,她生性乖巧、善解人意,工翰墨会下棋,深得光绪皇帝的赏识,中日开战以来,每每遇到焦虑之事,总叫珍妃陪伴左右。

    珍妃一进来,便给光绪皇帝请安道:“臣妾参见皇上。”

    光绪皇帝连忙将珍妃扶起道:“爱妃你来了,快快请起。”

    珍妃道:“皇上,您为国事劳,这才一日不见,你又削瘦了许多。”

    小李子道:“娘娘,可不是么?最近皇上日夜劳,寝食不安,娘娘,你可得好好劝劝皇上。”

    珍妃苦笑了一下道:“皇上,我知你近来为国事劳,所以,亲自炖了燕窝汤给你。”

    光绪皇帝道:“有劳爱妃了。”

    珍妃道:“皇上,臣妾亲自喂你如何?”

    光绪皇帝笑道:“如此甚好,我最喜欢爱妃如此。”说罢,回头看了一眼小李子,喝道:“珍妃娘娘要喂我燕窝,也是你们几个能看的么,还不下去。”

    “嗻!”

    几个待立的太监和宫女都知道,光绪皇帝喜欢珍妃喂他吃东西,而且,在珍妃喂他吃东西的时候,一定不会让任何人看到,所以,几个太监宫女也比较识趣的退了出去,偌大的宫中就只剩下光绪皇帝和珍妃两个人。

    光绪皇帝轻喝了一口珍妃喂出的汤,轻声问道:“爱妃,今日又有什么消息?”

    珍妃道:“李中堂与日本和谈之事,据闻已经成了,太后已经答应了倭寇的全部要求,即日将签定合约。”

    听到此话,光绪皇帝入口的一口汤喷了出来,一下子就瘫到了椅子上。珍妃忙放下手中的碗,来帮光绪皇帝捶背,一面关切的问道:“皇上,你怎么了。”

    光绪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不要弄出动静出来,让外面的人听到,他强撑着坐了起来,对珍妃道:“你是说,李中堂已经全部答应了倭寇的条件。”

    珍妃点了点头道:“此事总理衙门的官员都知道了,李中堂出使日本,只是一个过程,日本方面提出来的条件,太后都会答应下来的。”

    光绪皇帝怒道:“好个李中堂,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知会我一声,待他回来,看我怎么处置他。”

    珍妃道:“皇上,李中堂每每与倭寇谈判,大事小事,必发电至太后那里,是太后下的懿旨,若不然,就是借中堂大人十个脑袋,他也不敢行事,听总理衙门说,是你下令收复辽东,现在辽东收复不了,只得和日本人讲和。”

    “我要发八旗兵去夺辽燕,可是太后不答应,太后,太后,他们眼里只有太后,那里还有我这个皇上。”光绪皇帝拂袖而坐,险些打翻了珍妃手中的碗。

    “皇上息怒,身子要紧,我们把这汤渴了吧。”珍妃含情脉脉的道:“再说,太后也是为了咱们大清的江山着想。”

    光绪皇帝叹了一口气道:“为我大清江山着想,哈!哈!大清就要亡国了。要是能给我一支军队,我宁愿战死沙场,也不做一个投降的皇帝。”

    珍妃把碗放在桌子,俯身下跪道:“皇上,都是臣妾不好,皇上不要说死字,如果没有皇上,臣妾也不敢苟活于世上。”

    光绪皇帝扶起珍妃道:“爱妃,快快请起,你这是干什么?我没有怪罪于你的意思,我只叹国力懦弱,无力抵挡外虏。深愧于国民。”

    珍妃起身道:“皇上,臣妾不能为你分忧,但臣妾的心,一直伴随你的左右。”

    光绪皇帝看到珍妃楚楚动人的模样,笑道:“爱妃,这些年来,你一直都在为我分忧,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只是以后不要再弄这样贵的汤了。”

    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六十大寿

    珍妃看到光绪皇帝一丝笑容,破泣为笑道:“皇上,我知道你为了国家,连最喜欢的莲子汤都不喝了,可是,现在已经议和了,两边都停战了,这该吃的东西,可一样都不能少呀,得为皇上的身子着想。皇上,据宫里的人说,那日本就是几个小岛,军队没有我们多,为什么我们打不过他们呢。”

    光绪皇帝道:“战争之事,谁都无法预料,我们在朝鲜和黄海吃了败仗,虽然北洋海军败了。但是,我堂堂大清,仍然有百万军队可用。我们可以在陆上和倭寇一决死战。为什么要乞和。”

    珍妃道:“臣妾不敢问国家大事,臣妾只关心皇上。我只知道,我们与法国开战的时候,打了胜仗,皇上开心得一夜睡不着觉。要是我们多打些胜仗,那皇上就天天高兴了,那该多好呀。”

    光绪皇帝苦笑道:“天天打胜仗,说得轻巧,谈何容易呀。”

    珍妃道:“听说皇上最近要召见那个德国人汉纳根,还有盐运使胡燏棻?”

    光绪皇帝笑道:“爱妃,这个你都知道了,我还有什么事能瞒得住你呀。”

    珍妃撒娇的道:“皇上呀,难道你想要瞒我事情吗?”

    光绪皇帝用手指敲了敲珍妃的鼻子,眼神中充满着柔情,这些天来,一直是珍妃在伴他度过这无数的不眠之夜,他笑了笑:“整个宫里,就只有你最了解我了,我那里有事瞒你。去岁,北洋海军在黄海一战失利以后,汉纳根便向我提出来,要建立一支陆军,以便在海军失利的时候,可以借助我大清地大而物博,与倭寇一决死战。”

    珍妃道:“汉纳根不是海军提督吗,他懂得建陆军?”

    “是呀,这个洋人本是德国皇家海军的上校,在李大人手下筹建海军,如今,人尚在,可我的北洋海军,没了。”说到此处,光绪皇帝有些黯然失色。

    珍妃道:“皇上,臣妾不懂得国家大事,但臣妾知道,我大清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果在大陆上与倭寇决战的话,我们可战之兵,何止千百万,如果把这些人都武装起来,岂会怕了倭寇?”

    光绪皇帝点了点头道:“爱妃,你现在是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讨朕的喜欢。这个汉纳根在开战之初,向朕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一,对北洋舰队及中国海军“先竭力整顿”,并“添置新船”。同时,全国海军应由海军衙门统一指挥调度,海军船只、船坞、制造局和海军大小官员均由海军衙门任命。我说这海军衙门谁来当大臣呀,他自告奋勇,可是太后产允呀。”

    珍妃道:“皇上,北洋海军战败,宫中传闻,并非海军不勇,而是、、、、、、”

    光绪皇帝叹了口气道:“你且不说罢了,我也知道,不过,此话你我二人只可心知肚明,切不可言语。”

    珍妃点了点头道:“皇上,这汉纳根提出的第二条是什么呀?”

    光绪皇帝道:“自我大清在朝鲜撤退之后,又失掉了辽东半岛,幸得聂士成扼守摩天岭,才使倭寇不能攻占奉天,朝中大臣,一部主张与倭寇议和,一部主张与倭寇血战到底。我问汉纳根,他针对对日主战还是主和的争论,提出持久战:“以今而论,与倭大战,恐无胜理。”应“随战随退,随退随即增兵。封冻后又可添数万,兵力亦可渐厚。”

    珍妃似乎有些明白的道:“这些都是军国大事,臣妾不懂。”

    光绪皇帝道:“简单的说,汉纳根建议,先主和,后练新军,与倭寇再战,我大清人口众多,兵源亦多,可边战边练,战争的时间越长,我们的兵力就越雄厚,而倭寇国小人少,兵力只会越来越少。”

    珍妃道:“这个我就明白了。那第三呢?”

    光绪皇帝道:“这其三,赶练新军。先建一支由2000名外国军官组成的军官团,另外招募外国军事教官,赶练新式军队10万人,以代替不能打仗的兵勇。”

    珍妃道:“皇上,您是说,赶练新军,都由洋人做军官,那我们大清只能做士兵?”

    光绪皇帝道:“汉纳根说的正是此理,他说我们大清的军官,不能胜任,只能由洋人来做军官。”

    珍妃道:“皇上,你答应了吗?”

    光绪皇帝道:“历次作战,特别是这次与倭寇作战,像叶志超、卫汝贵、宋庆之流,畏敌入虎,不战而退,导致我大清在军事上节节败退,如果有洋人来做军官,那军队的战斗力一定增强。”

    珍妃道:“皇上,这洋人任了军官,他会帮助我大清抵御外敌吗?皇上,这些年来,我们与洋人打的仗还少吗?”

    光绪皇帝道:“朕也正有此考虑,但目前,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倭寇和俄胡子,其他诸如英、法、美等国,无非是让我们开放通商的口岸,开办工厂而已,而倭寇与俄胡子,那是我占领我们的国土呀。”

    珍妃道:“还是皇上想得周到,如此一来,臣妾到有几分放心了。”

    光绪皇帝道:“我虽有心于此,汉纳根也答应朕,我本想让他出任新军总统,帮助朕练新军,但荣禄、刚毅、胡燏棻却反对汉纳根的练之法。”

    珍妃不解的道:“皇上,你都已经答应了,他们为何又要反对?”

    光绪皇帝道:“他们反对赶练新军有四条理由,一是无法筹集款项,爱妃,这些年来,我们光在颐和园的花销就何止千万两白银,已经没有足够的钱,来支撑军费的开支了。”

    珍妃道:“皇上,这太后六十大寿,那也是一件大事,这孝字为先,一生能有几个六十大寿,太后多花费?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