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暗黑大宋章节目录 > 第805章 授业

第805章 授业(2/2)

暗黑大宋作者:午后方晴 2021-05-14 00:24
,汉高祖、项羽与淮阴候,项羽之失是太过自信,而且刚霸有余,温仁不足,又不听人言,故有贤良,也不能发挥贤良的作用,最后败之。淮阴候军事天赋,举世无双,然做事瞻前顾后,特别是垓下之战,想忠于汉高祖,那就义无反顾地来支援,要么就另竖旗帜,或可能三分天下。但也不是淮阴候不懂,之所以瞻前顾后,因为他是后起之秀,没有多少大义,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所以想另竖旗帜,却又担心不能成功。但反而因为这个瞻前顾后,导致最后自己惨死……或者说吕后也没有枉杀他,因为淮阴候心中确实有反心,至少在齐国时,他心中确实考虑过谋反的。”

    “那太保……”

    “殿下是不是问,我在彼岸,为何陛下第一次召臣,臣不回来,非得等永乐城惨败,臣才回来?殿下,无妨,臣是来授业的。何谓授业,就是解惑,有什么想法尽管问出来。不过臣也可以解释两者的不同之处。臣第一次没有回来与第二次回来,都不是很重要。但第一次没有回来,确实是要等几样杂粮种子,火炮与新机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还要准备充足的金银。如果不是永乐城惨败,臣还会拖上一年才会回来。但无论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臣只要回来了,必须向陛下提出几个要求。”

    “要求?”

    “臣犯了错误,错了就是错了,不能将功折罪。但回来了,如果不能振兴军旅,不能主持好国事,那么还不如不回来。但想做好这两样,又是戴罪之身,就必须要陛下给予臣之信任与支持。所以这不是拿捏与观望,但淮阴候那分明是拿捏与观望。甚至有反意,所以看似相同,性质却是截然不同。”

    “哦,”赵佣嚅嚅一声。

    赵顼表示晕,俺儿子还小呢,你说这些他能听懂吗?

    王巨当然知道赵佣还小了,不过现在说了,总会留下一些应象的,但自己走了,谁会说得这么透彻?

    “殿下。我们还是来说汉初的历史。有人说,汉高祖什么也不会,只是用好了韩信张良萧何,就得天下了。或者说仁宗什么也不会。只会做官家,就是一个好官家了。这话说得不对的,仁宗不仅是好官家,同样还有着高明的御臣之道。汉高祖也是如此,臣就来讲讲这个御人之道……特别是汉高祖,内治不如萧何。谋策不及张良,武功不及韩信,乃是真正的以弱御强之道。”

    “当然,他的情况特殊,但做为大宋的天子,不必要象祖宗那么辛苦地打江山了,更不需要上前线亲自战斗。但同样也要掌控这个以弱御强之道。臣先说我朝的,再说汉高祖的。”

    “我朝最好的例子就是仁宗,别人不说,我只说吕夷简吕公,吕公之动ca有术,以及霸气,岂是韩公、文公所能比拟,然吕公终其一生,没有对大宋形成危害,相反的却是兢兢业业。仁宗如何御之?那就是利用范文正公他们对吕公的弹劾,实际这些弹劾有时候很不对的,不过仁宗正好利用之,在吕公权利达到巅峰时,贬出朝堂。但这不是等于不用了,而是将其手中的权利打压下去,不久便再度启用,因此看上去吕公同样也是三起三落,实际仁宗一直对其重用。所以才有了仁宗前期之政治。”

    赵顼额头上冒汗了。

    吕夷简对于宋仁宗,王安石对于赵顼,且看赵顼是如何用王安石的,完全是推磨杀驴!

    “我懂了,也就是不断地平衡。”

    “殿下,也不是简单的平衡之道,实际无论唐朝的三省制度,或者祖宗的大宋制度,已经包含了平衡之术。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陛下现在将三省制度捡了起来,但还包含了两制官再次审议,以及枢密院对兵尚的掣肘,等于是叠加了这个平衡之术。所以进一步地平衡,弄不好反而矫枉过正。”

    “因此平衡之术,对于我朝来说,已经不是高明的御臣之术了。真正高明的平衡之术,便是合理的流官制度。宰相无能,当立即贬退,腾出位置让贤良大臣担当宰执。但有能力了,便不能因为小错或者言臣的一些风闻,便将其黜退。因为一个政策,想短时间得效几乎是不可能的。故此,最少给宰执三到四年,甚至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保证这名宰执政策得见成效。如果轮流过于频繁,则往往会造就宰执不作为,或者无法作为。”

    “但这有时间的,如果时间过长,某名宰执一直位于首相之位置,无论大宋有什么样的官制,因为人脉会向此名宰执倾斜,便会产生权臣了。比如韩公对于陛下,还有文公富公,皆因为资历太深,宰执时间太长,反而成了陛下一番作为的最大掣肘。这还算是好的,若是唐朝那种制度,便容易产生李林甫那样的ji臣了。”

    “太保,可我朝王旦王相公担任宰执时间同样很长……”赵佣大着胆子反驳道。

    “所以我对王相公一直很推崇,但实际是王相公性子温和,是谦谦君子,因此时间虽长,并没有形成大宋的危害。实际他同样因为时间久了,反而不敢奋进,因此真宗封禅,他不敢进言,故临终前。愧疚万分。”

    “那什么时间最为合适?”

    “象王旦相公那样的谦谦君子,时间最好不能超过十年,象我与韩公这样激进的大臣,时间不能超过六年。但不能低于三年。但还有一条,三年之内,必须拿出一条利国利民的大举措,无论是房杜李沆那样悄无声息的举措,或者介甫公与我这样奋进的举措。最少得拿出一条来。当然,想做到房杜李沆那样悄无声息地就将国家变革好了,那是很难的,而且立国越久越难,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得以加深,没有举措便罢,一有,必会伤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立国越久,推出大的举措。就会产生更多的争议。”

    “但作为宰执,不能以国家利益收惠络人心之,即便有争议,只要不激化严重的矛盾,就必须要实施下去。如则不然,这名首执必须更替掉。如有,那就可以象臣所说的,给予六到十年的首执。如是大才,则不能给予六年时间,而是最好三四年就要外放。”

    “咦。”赵佣奇怪了,窗外的赵顼也奇怪了。

    “比如仁宗对吕夷简,三到四年首执,即找一个理由外放之。再过两三年,重新启用,殿下,明白臣的用意吗?看似外放,实际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否则时间任久。要么以国家利益而收买人心,比如仁宗晚期用了韩公与富公等人,外界声誉是极好的,可是国家产生严重亏空了。要么就会将权利收拢,产生权臣,当然,其他士大夫肯定不乐意了。所以外放三四年外放一次,反而是一种保护。这样,没有那一个大臣手中能握有太多的权利,就不会有权臣产生了,即便ji枭之辈,伪装得再好,他也不可能危害国家。这就是仁宗的以弱御强之术。”

    不要提李世民,如是李世民,需要什么制衡术?

    但实际就是李世民,还需要一些平衡术的。

    作为帝制,这个御臣之术,是关健中的关健。

    “但如何辨才?”赵佣问,虽然王巨说得有些深,不过他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说出来,赵佣也不是完全听不懂。

    所谓的辨才就是识人,这一条同样很关健!

    “辨才?这是很难的,不过殿下既然问到了,臣也来说一说。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性,或者大家所说的ca守,但ca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个心性不但有ca守,还有性格。但它也是最难以甄别的,有的大臣先是很不好,但越往后越好,比如蒋之奇,在先帝时揭欧阳修之隐私,不管有没有,这样做绝不是一个君子的做为,现在呢,却成了我朝理财的一方重臣。然而有的大臣先期很不错,但越老越堕落。”

    “不过有几类人最好不得重用,喜欢花言巧语者,这类大臣要么就是蜜语腹剑之辈,要么就是媚臣,如王钦若,非是没有才,但如果不是王旦公在朝中,真宗勉强把持住了,不然在王钦若蛊惑下,我朝就真宗时就开始衰退了。还有安于享受者,这类大臣如果家底丰厚还好一点,如果不丰厚,十人九人必是贪官。不敢担当者,不敢担当,临事就不决,如何成为国家之重臣?过于刚硬者,过刚便容易刚腹自用。”

    “阴阳相济?”

    “能算是吧,不过过刚胜过过柔。比如臣所说的刚腹自用,冠莱公与介甫公都有些刚腹自用,但是这类人往往最敢担当,特别国家危难之时,比如澶渊之盟的寇莱公,陛下即位之初财政严重困难之介甫公。然而若是太平时光,这些人往往因为刚腹自用,导致朝堂产生诸多矛盾。”

    赵顼长吁了一口气,这么说也不能怪我不重用王安石了。

    那能一样吗?

    王巨所说的是重用,不是不用,更不是让王安石彻底养老。

    “然魏征呢?”

    “魏征之刚,无几有能及之,但魏征是刚腹自用吗?他虽刚,但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能包容,然这样的大臣千古以来,能有几个?”

    “或如太保。”

    王巨笑了一笑,我自己才不算是刚臣呢,刚只是一个保护色罢了。

    实际论心机手段,王巨现在越来越黑了,但王巨绝不会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