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2/2)
《卤煮研究生院》作者:耿于天 2020-01-13 22:00
论文那样援引了相当数量的脚注文字(这只在正式出版的纸质书中有所体现网络版因页面格式原因将脚注删除或纳入正文)其初衷无非是想构造出某种“文化氛围”。而这样做的最终效果如何是否有画蛇添足的“副作用”尚待考验。
再说几句“题外话”:
去年一位常年从事华语文学研究的“美国鬼子”来社科院做学术交流闲谈中他不止一次困惑地问我:“大6年轻人是不是有很多性伙伴?”
我回答不是。
“那么堕胎、自杀的比例是不是很高?”
我回答不是。
“他们是否对未来很绝望、整天及时行乐?”
我回答不是。
“那么你们的年轻作家为什么总写这种颓废的‘黑色*情节’?”
……
“如果一个脏字不用你们还能不能写出成功的作品?”
我说可以试试但恐怕戏不大。
再说几句“题外话”:
去年一位常年从事华语文学研究的“美国鬼子”来社科院做学术交流闲谈中他不止一次困惑地问我:“大6年轻人是不是有很多性伙伴?”
我回答不是。
“那么堕胎、自杀的比例是不是很高?”
我回答不是。
“他们是否对未来很绝望、整天及时行乐?”
我回答不是。
“那么你们的年轻作家为什么总写这种颓废的‘黑色*情节’?”
……
“如果一个脏字不用你们还能不能写出成功的作品?”
我说可以试试但恐怕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