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陈只
《三国立志传》作者:晴了 2020-01-13 23:41
大奸似忠说陈祗
沈伯俊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董和之子。董和在刘璋手下曾任益州郡太守,执法严谨,为政清廉,深得民众拥戴。刘备夺取益州后,任命他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负责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他勤于国事,为人坦诚,事有不妥,能与诸葛亮反复磋商,深得诸葛亮称赞。董允继承家风,年轻时即与费祎齐名。初为太子舍人;后主即位,迁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北伐,留他与郭攸之、费祎总摄宫中之事。不久,费祎调任丞相参军,董允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由于郭攸之性格温顺,而董允忠直敢言,谏诤后主过失的责任实际上都落在他的肩上。他刚直不阿,处事总是防患于未然,对后主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敢于劝阻。例如,后主多次企图增加后宫嫔妃;董允却认为古代后妃人数不能超过十二个,现在人数已经够了,不宜增加。后主无可奈何,对他颇有几分敬畏。对于后主宠爱的宦官黄皓,董允经常管束督责,因而黄皓更是怕他,不敢为非作歹,其身份不过是小小的黄门丞。延熙七年(244),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与蒋琬、费祎并为蜀汉重臣。在这十几年间,蜀汉宫廷风气较正,后主基本上能守君道。因此,蜀汉民众无不追思董允。《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赞许道:“(董)允立朝,正色处中,上则匡主,下帅群司。于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
许靖(?—222),字文休,是汉末三国时期名气很大的人物。他年轻时就与从弟许劭以善于品评人物著称,每个月都要更换对当时知名人物的评价排序,号称“汝南月旦评”。大家熟悉的那句对曹操的千古定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出自许劭之口。许靖名气不如许劭,而且由于感情不合,曾被许劭排斥;但凭着正直的品格和过人的才干,在汉灵帝在位时就担任了尚书郎,主管官员的选拔。灵帝死,少帝即位,董卓进京,控制朝政。许靖协助吏部尚书周毖,仍尽力举荐任用优秀人才:进用荀爽、韩融、陈纪等名士为公卿郡守,任命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韩馥等人上任后,都起兵讨伐董卓;为此,董卓杀害了周毖。许靖逃离洛阳,在天下大乱中辗转流徙于豫州、吴郡、会稽,后又远赴交趾(治所在今越南河内东北)。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因而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后来,益州牧刘璋派人邀请他,许靖便来到蜀中,先后任巴郡太守、广汉太守、蜀郡太守。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取益州,以许靖为左将军长史(此时刘备的主要官衔是“左将军领荆、益二州牧”)。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以许靖为太傅,名义上位居文臣之首。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又以许靖为司徒,在文臣中仅次于丞相诸葛亮。此时,许靖已经年逾七十,虽然不掌实权,但因几十年的盛名,加之爱惜人才,乐于奖掖后进,威望很高,连诸葛亮都很尊重他。
在谈论蜀汉的亡国之祸时,人们常常批评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痛斥宦官黄皓的奸佞乱国,这当然是对的。然而,绝大多数读者,包括绝大多数学者,却忽略了一个助长刘禅的昏庸,促使蜀汉后期朝政**的关键性人物——陈祗。
陈祗(?—2),字奉宗,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蜀汉重臣许靖之兄的外孙。他自幼失去双亲,因而在许靖家长大,并一直跟在许靖身边。
借助许靖在蜀汉的崇高地位和声望,陈祗弱冠(二十岁左右)便已知名,逐步升迁为选曹郎(负责选拔官员的尚书郎)。他相貌堂堂,多才多艺,颇有心计和手段,受到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将军费祎的赏识。延熙九年(246)冬,头号执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伯俊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董和之子。董和在刘璋手下曾任益州郡太守,执法严谨,为政清廉,深得民众拥戴。刘备夺取益州后,任命他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负责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他勤于国事,为人坦诚,事有不妥,能与诸葛亮反复磋商,深得诸葛亮称赞。董允继承家风,年轻时即与费祎齐名。初为太子舍人;后主即位,迁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北伐,留他与郭攸之、费祎总摄宫中之事。不久,费祎调任丞相参军,董允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由于郭攸之性格温顺,而董允忠直敢言,谏诤后主过失的责任实际上都落在他的肩上。他刚直不阿,处事总是防患于未然,对后主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敢于劝阻。例如,后主多次企图增加后宫嫔妃;董允却认为古代后妃人数不能超过十二个,现在人数已经够了,不宜增加。后主无可奈何,对他颇有几分敬畏。对于后主宠爱的宦官黄皓,董允经常管束督责,因而黄皓更是怕他,不敢为非作歹,其身份不过是小小的黄门丞。延熙七年(244),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与蒋琬、费祎并为蜀汉重臣。在这十几年间,蜀汉宫廷风气较正,后主基本上能守君道。因此,蜀汉民众无不追思董允。《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赞许道:“(董)允立朝,正色处中,上则匡主,下帅群司。于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
许靖(?—222),字文休,是汉末三国时期名气很大的人物。他年轻时就与从弟许劭以善于品评人物著称,每个月都要更换对当时知名人物的评价排序,号称“汝南月旦评”。大家熟悉的那句对曹操的千古定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出自许劭之口。许靖名气不如许劭,而且由于感情不合,曾被许劭排斥;但凭着正直的品格和过人的才干,在汉灵帝在位时就担任了尚书郎,主管官员的选拔。灵帝死,少帝即位,董卓进京,控制朝政。许靖协助吏部尚书周毖,仍尽力举荐任用优秀人才:进用荀爽、韩融、陈纪等名士为公卿郡守,任命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韩馥等人上任后,都起兵讨伐董卓;为此,董卓杀害了周毖。许靖逃离洛阳,在天下大乱中辗转流徙于豫州、吴郡、会稽,后又远赴交趾(治所在今越南河内东北)。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因而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后来,益州牧刘璋派人邀请他,许靖便来到蜀中,先后任巴郡太守、广汉太守、蜀郡太守。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取益州,以许靖为左将军长史(此时刘备的主要官衔是“左将军领荆、益二州牧”)。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以许靖为太傅,名义上位居文臣之首。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又以许靖为司徒,在文臣中仅次于丞相诸葛亮。此时,许靖已经年逾七十,虽然不掌实权,但因几十年的盛名,加之爱惜人才,乐于奖掖后进,威望很高,连诸葛亮都很尊重他。
在谈论蜀汉的亡国之祸时,人们常常批评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痛斥宦官黄皓的奸佞乱国,这当然是对的。然而,绝大多数读者,包括绝大多数学者,却忽略了一个助长刘禅的昏庸,促使蜀汉后期朝政**的关键性人物——陈祗。
陈祗(?—2),字奉宗,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蜀汉重臣许靖之兄的外孙。他自幼失去双亲,因而在许靖家长大,并一直跟在许靖身边。
借助许靖在蜀汉的崇高地位和声望,陈祗弱冠(二十岁左右)便已知名,逐步升迁为选曹郎(负责选拔官员的尚书郎)。他相貌堂堂,多才多艺,颇有心计和手段,受到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将军费祎的赏识。延熙九年(246)冬,头号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