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全民备战
《民国战神》作者:钧申 2021-05-24 05:19
1933年,这是一个让世界历史所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中华民国推出了民国新政,美国则推出了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则推出了希特勒新政。
罗斯福和希特勒陆续上台,美国和德国也陆续颁布了通过政fu干预来提振经济的各项措施。
中华民国、美国、德国,三个国家的经济恢复政策,核心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来消除产能过剩,同时也都是由财团在背后进行疯狂收割。
只不过,德国要做得更加彻底。
希特勒上台后,首先是施行积极的财政措施,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第二,则是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第三,开始剥夺犹太人资本,开始向罗斯柴尔德财团在德国的势力进行逐步的清算,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手段。
第四,强化卡特尔,世界上有三种垄断模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卡特尔是约定市场份额、价格的一种组织,本身不具备太强大的约束性,某方强大后可能撕毁条约,但是经过国家强制性的施行后,商家则无力撕毁约定。德国通过强化卡特尔的模式,使得德国的商品生产不至于陷入产能过剩的恶性竞争当中。
第五,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资本低于十万马克的企业直接被淘汰,规定企业资本必须在50万元以上。同时淘汰生产效率低下的手工业,以及小店主。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
第六,政fu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这样的政策下,就连德国农业用什么种子、化肥,用多少。农民留下多少油脂、蛋类都在政fu的干预之下。
其他的则是大力修建公共工程,还有提高工人待遇,例如带薪休假,修建疗养院、旅馆,让过去中产阶级才能享受到的东西,也让普通工人能够享受到。并且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德国这种政策,非常的强大。
其中最为精细的地方则在于淘汰手工业和小店主这些‘负担过剩’的群体,因为这些手工业和小店主的从事者们的生产力太低下了,很多都是无所事事。
例如一个大型的商店就能满足一片区域的商品销售,只需要几名女工。但是这片区域如果有十几家小店,那么则需要十几个小店老板,很可能还是夫妻店,这么多的从业者在一片区域内做着效率不高的事情,严重浪费劳动力资源。
对于一个生产力不发达,没有什么工业的国家来说,小店的模式,比大型商店更合适。后世就有不少国家,禁止开设大型超市什么的,为的就是提供更多的就业。但是对于德国那种工业化国家来说,实际上根本不愁就业问题,这个时候他们要的是更高的效率,所以淘汰生产力低下的手工业,以及小店,对于德国来说实际上是很正确的。
提高工人待遇,一边又加大财团的市场垄断,实际上就是在消除贫富差距。因为钱在财团手上,财团的股东较少,而且钱主要是用来发展。不可能对普通老百姓造成攀比的影响,另外提高了工人待遇,所以就是在消除贫富差距。
美国则没有增加什么军事订单,主要靠调整工业,已经大力修建公共设施等等手段来提振经济。一大核心,也是在消减贫富差距。
中华民国的情况和美国、德国又有所不同,过去中华民国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工人福利保障制度。什么带薪休假、疗养院、旅馆都是有的。s。 好看在线同时全国还建设了很多国家公园、保护区、文化、生态旅游区,工人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
而在过去,中华民国一直在淘汰低级生产力。手工业这种产业,中华民国只是保留了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艺,选定一群继承者将文化继承下来,每个月给予一定的补贴,不至于让文化消失,其他的手工业基本上都被砍掉了。
因为中华民国有大量的经济殖民地,那里有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在中华民国从事手工业是不划算的,因此手工业已经被市场大量淘汰了。
而那些小店主倒是存在不少,所以中华民国这次新政,进一步的淘汰落后生产力的时候,主要是淘汰这些小店主,以及那些小型企业。同时淘汰那些使用落后工业设备进行生产的工厂。
这方面是通过国家调控来进行的,也是通过市场进行调控的。
例如用运输成本来调控,铁路国有化之后,财团有运输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垄断规模。同时对民资进行深入围剿,以削减民资规模,进一步的消除贫富差距。
民资老板多如牛毛,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只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
对民资的围剿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提高税收。同时对商品价格、市场份额等等进行规定。
另一边则是维持过去已经制定出来的社会福利体系,同时进一步的确保工人利益。所以工人的收入虽然只是缓步上涨,但主要矛盾不是工人拿了多少钱,而是贫富差距有多少。当大家都是拿1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时,和大家拿300块钱的工资是差不多的。但是多少人拿100块,多少人拿1000块的比例,却是有很大的区别。高收入的比率越高,贫富差距越大。
不同于德国同过不断的军事生产和订货来刺激经济,中华民国中央政fu的军事订单虽然在增加,但和德国那种增长十几倍是有不同的。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国家军备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大量的军火。而中华民国则是拥有完善的国防体系的,所以这个时候不需要太急着下达大量军事订单。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是以大量的公共设施,以及庞大的科研规模来提振经济。
公共设施方面除了农业和工业,以及高速公路、桥梁,以及铁路改造等交通方面的,还有一个就是房屋建设和改造,以及城市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居住环境。让普通工人,在接下来都有房子住。
同时升级了保障房,在保障房工程方面,不再像之前那样节约成本,毕竟现在产能过剩,有大把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其中。所以这个时候建设起来的保障房,居住环境是很不错的,面积也比较大,基本上都在八十平方米以上。这些保障房将分配给那些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是低收入家庭受用。
在这样的制度保障之下,中华民国将成为一个没有贫民窟的国家。内部矛盾将降至最低水平。
过去繁荣十五年当中,因为崛起了大量的中高产阶级,所以贫富差距已经被拉开了不少,毕竟繁荣期间,工人还是工人,收入还是工人水平。但是商人却不是工人,他们的收入可能是几倍,十几倍的往上翻。
所以这场经济大萧条,以及此时的新政,就是为了填坑。将贫富差距重新缩小,让工人阶级能够有足够的社会地位,能获取足够的社会紧缺资源,进而使内部矛盾降低。
在社会紧缺资源方面,无非就是住房、女人,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
大萧条过后,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年中华民国推出了民国新政,美国则推出了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则推出了希特勒新政。
罗斯福和希特勒陆续上台,美国和德国也陆续颁布了通过政fu干预来提振经济的各项措施。
中华民国、美国、德国,三个国家的经济恢复政策,核心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通过国家干预来消除产能过剩,同时也都是由财团在背后进行疯狂收割。
只不过,德国要做得更加彻底。
希特勒上台后,首先是施行积极的财政措施,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第二,则是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第三,开始剥夺犹太人资本,开始向罗斯柴尔德财团在德国的势力进行逐步的清算,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手段。
第四,强化卡特尔,世界上有三种垄断模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卡特尔是约定市场份额、价格的一种组织,本身不具备太强大的约束性,某方强大后可能撕毁条约,但是经过国家强制性的施行后,商家则无力撕毁约定。德国通过强化卡特尔的模式,使得德国的商品生产不至于陷入产能过剩的恶性竞争当中。
第五,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资本低于十万马克的企业直接被淘汰,规定企业资本必须在50万元以上。同时淘汰生产效率低下的手工业,以及小店主。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
第六,政fu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这样的政策下,就连德国农业用什么种子、化肥,用多少。农民留下多少油脂、蛋类都在政fu的干预之下。
其他的则是大力修建公共工程,还有提高工人待遇,例如带薪休假,修建疗养院、旅馆,让过去中产阶级才能享受到的东西,也让普通工人能够享受到。并且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德国这种政策,非常的强大。
其中最为精细的地方则在于淘汰手工业和小店主这些‘负担过剩’的群体,因为这些手工业和小店主的从事者们的生产力太低下了,很多都是无所事事。
例如一个大型的商店就能满足一片区域的商品销售,只需要几名女工。但是这片区域如果有十几家小店,那么则需要十几个小店老板,很可能还是夫妻店,这么多的从业者在一片区域内做着效率不高的事情,严重浪费劳动力资源。
对于一个生产力不发达,没有什么工业的国家来说,小店的模式,比大型商店更合适。后世就有不少国家,禁止开设大型超市什么的,为的就是提供更多的就业。但是对于德国那种工业化国家来说,实际上根本不愁就业问题,这个时候他们要的是更高的效率,所以淘汰生产力低下的手工业,以及小店,对于德国来说实际上是很正确的。
提高工人待遇,一边又加大财团的市场垄断,实际上就是在消除贫富差距。因为钱在财团手上,财团的股东较少,而且钱主要是用来发展。不可能对普通老百姓造成攀比的影响,另外提高了工人待遇,所以就是在消除贫富差距。
美国则没有增加什么军事订单,主要靠调整工业,已经大力修建公共设施等等手段来提振经济。一大核心,也是在消减贫富差距。
中华民国的情况和美国、德国又有所不同,过去中华民国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工人福利保障制度。什么带薪休假、疗养院、旅馆都是有的。s。 好看在线同时全国还建设了很多国家公园、保护区、文化、生态旅游区,工人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
而在过去,中华民国一直在淘汰低级生产力。手工业这种产业,中华民国只是保留了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艺,选定一群继承者将文化继承下来,每个月给予一定的补贴,不至于让文化消失,其他的手工业基本上都被砍掉了。
因为中华民国有大量的经济殖民地,那里有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在中华民国从事手工业是不划算的,因此手工业已经被市场大量淘汰了。
而那些小店主倒是存在不少,所以中华民国这次新政,进一步的淘汰落后生产力的时候,主要是淘汰这些小店主,以及那些小型企业。同时淘汰那些使用落后工业设备进行生产的工厂。
这方面是通过国家调控来进行的,也是通过市场进行调控的。
例如用运输成本来调控,铁路国有化之后,财团有运输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垄断规模。同时对民资进行深入围剿,以削减民资规模,进一步的消除贫富差距。
民资老板多如牛毛,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只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的问题。
对民资的围剿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提高税收。同时对商品价格、市场份额等等进行规定。
另一边则是维持过去已经制定出来的社会福利体系,同时进一步的确保工人利益。所以工人的收入虽然只是缓步上涨,但主要矛盾不是工人拿了多少钱,而是贫富差距有多少。当大家都是拿1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时,和大家拿300块钱的工资是差不多的。但是多少人拿100块,多少人拿1000块的比例,却是有很大的区别。高收入的比率越高,贫富差距越大。
不同于德国同过不断的军事生产和订货来刺激经济,中华民国中央政fu的军事订单虽然在增加,但和德国那种增长十几倍是有不同的。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国家军备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大量的军火。而中华民国则是拥有完善的国防体系的,所以这个时候不需要太急着下达大量军事订单。
中华民国这个时候是以大量的公共设施,以及庞大的科研规模来提振经济。
公共设施方面除了农业和工业,以及高速公路、桥梁,以及铁路改造等交通方面的,还有一个就是房屋建设和改造,以及城市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居住环境。让普通工人,在接下来都有房子住。
同时升级了保障房,在保障房工程方面,不再像之前那样节约成本,毕竟现在产能过剩,有大把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其中。所以这个时候建设起来的保障房,居住环境是很不错的,面积也比较大,基本上都在八十平方米以上。这些保障房将分配给那些没有工作能力,或者是低收入家庭受用。
在这样的制度保障之下,中华民国将成为一个没有贫民窟的国家。内部矛盾将降至最低水平。
过去繁荣十五年当中,因为崛起了大量的中高产阶级,所以贫富差距已经被拉开了不少,毕竟繁荣期间,工人还是工人,收入还是工人水平。但是商人却不是工人,他们的收入可能是几倍,十几倍的往上翻。
所以这场经济大萧条,以及此时的新政,就是为了填坑。将贫富差距重新缩小,让工人阶级能够有足够的社会地位,能获取足够的社会紧缺资源,进而使内部矛盾降低。
在社会紧缺资源方面,无非就是住房、女人,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
大萧条过后,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