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中华民国的普世价值观
《民国战神》作者:钧申 2021-05-24 05:19
1935年年末,中华民国的经济大萧条已经过去了两年,两年的时间内,中华民国已经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建设秩序。( )s。 好看在线
尽管经济数据上看,依旧没有恢复经济大萧条前的巅峰时期,但是此时的经济却是没多少水份的。
建设规模,甚至比经济繁荣的巅峰时期还要庞大。之前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都是泡沫,而此时却是实打实的。
中华民国经过十五年的城镇化变革后,大部分的人口已经转移到了城镇,变成了工人阶级。
对于普通工人来说,却是感觉此时的生活比经济繁荣时期更好了一些。
尽管此时工人的收入比经济繁荣时期更低一些,而且物价统一,价格要比之前高一些。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那么强烈的贫富差距了。
一场经济大萧条,将大部分的民资老板搞成了破产状态,财团尽管垄断了更多的财富,但是财团赚取的利益更多是用来发展的,而不是像那些民资老板一样,赚了钱到处‘花’,在老百姓面前显摆,自然也就造成了强烈的对比,贫富差距很多时候不是看数据,而是看有没有进行对比。
从数据上来说,中华民国的贫富差距比经济繁荣时期还要严重了,因为财团垄断太多的财富。但是从真正的对比上来说,却是比经济繁荣时期好太多了。
老百姓没有了什么对比,加上此时财团加强垄断,也缺乏更多一夜暴富的机会,老百姓自然也就安心工作。
新政实行后,老百姓的工作问题完全解决了。有了工作,买套房子,买辆车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一个星期上五天的班,每天八个小时,这是法定的,加班最少双倍工资,一些重要节假日要加班,甚至要支付三到五倍的工资。每年还可以去外地旅游几次,双休日还可以经常一家人去户外游玩。
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政fu可以替其安排,只是条件不是那么好,很多是军方雇佣,就业地点比较偏僻,但收入都是正常的收入,甚至会比普通工人高上一些。
绝大部分可以劳动的劳动力都有工作,加上过剩的产能得到约束,以及大量的建设活动的产生。让各个产业都开始复苏,中华民国开始从之前追求规模的发展路线,变成了追求质量的发展路线。
财团在经济大萧条期间收割的大量产业,经过两年的优化,已经大致完成了资产重组的进程。
优良产业得到保留,不良资产得到了改造或是搁置、出售。
不过出售的并不是太多,一个产业经营不善,按照后世中国的模式,一个什么集体企业,或者国企倒掉了,基本上就是卖给民资。但在西方国家,国有资产越是经营不善,就越是不能出售。
因为那样是贱卖。
财团此时手上也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过真正出售的却是不多。因为这个时候经济还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这些不良资产出售掉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如今的市场基本已经饱和,不需要那么多的资产建设。再则,如今卖掉这些不良资产也不值钱。等经济繁荣的时候,再高价卖出才是王道,反正财团有本钱,不怕这些不良资产积压。
最郁闷的当然是那些铁路公司的老板,因为新政将铁路国有化,按照之前的行情,中央政fu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就将全国的铁路国有化了。
国有化之后的铁路,在管理方面,还是不错的。确实是一改之前数百个铁路公司共存时的‘混’‘乱’局面,让运输方面便利了不少。当然,没有国有化之前,大量的铁路公司当中,有不少服务质量是很好的。国有化之后,大局上是便利了,但是在局部上,很多线路却不如之前便利了。
毕竟是国家经营,市场商业化确实不如民资。但是大局上的运输来说,一批货物要从南方运到北方,可能要经过好几个铁路路线,过去必须联系好几个铁路公司,但是现在却是方便了,直接就可以运到目的地。
但是过去一些铁路公司会给一些折扣,还会给予其他一些服务,这些东西现在让民资很难享受到了。
运费折扣上,此时只有财团的货物才能享有。
特别是财团的大宗货物,如谷物、矿石、煤炭、石油、木材,这些是必然有运费折扣的,运输成本非常低廉。
自然的,国有铁路出现了亏损。
不过这样的亏损,却是可以接受的。这些亏损,实际上就是财团将运费成本,转嫁在国家财政税收当中。同时,财团利用运输成本的优势,压缩民资商品的市场,从而获得垄断地位。
那些民资老板,自然是骂娘不已。
但是普通老百姓却是和他们不是一条心,老百姓却是感觉日子比之前还好过了,自然不会管那些民资老板的死活。
这次新政,实际上就是劫富济贫,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自然不会给那些民资老板说话。
中华民国的经济格局,基本上也已经确定下来了。
日后能够暴富的机会,除了买彩票赌博之类的渠道,也就是那些真正有本事,通过做技术、创意的商人可以一夜暴富。
那些投机取巧的商人,能暴富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是相比之前的时代已经变得很少了。普通老百姓,可以更安心的工作,而不是因为当前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需求而想着去赚大钱。
在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能安心生产、建设的环境下,国家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恐怖的。
在不断的优化之下,中华民国两年之中,已经有大量的工程项目拉开建设。
大量公共设施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建设了出来,城镇被大量改造,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切身的感受到,这个国家越来越美好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也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
中华民国扩军了,尽管谁也不知道扩军的规模,但是大量的军事设施,大量的军事订单,还有大量的战略铁路、公路,以及战略仓库的建设,都预示着一场战争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要到来了。【92ks 就爱看书网】
整个国家的建设中心,已经从过去民用商品产能建设,变成了军事建设,以及环境治理,以及公共设施建设。
这个时候商品产能已经满足了,甚至是过剩了。
建设中心自然是转变了,这个时候民资的作用就小很多了,所以这个时期的民资老板自然是日子不好过的,银行贷款他们基本上是拿不到多少。市场份额,他们也占不了多少。
在最高端的‘精’密制造业,此时正在不断的制造尖端的军火生产线。战车、飞机等等尖端装备的生产线被一条条的制造出来,尽管很多制造出来之后都还没有投入使用,但是战争一旦爆发,这些生产线马上可以运转起来。
两年过后,美国和德国的经济也陆续开始恢复,他们的新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德国,德国容克财团推动的这个新政,带着独裁主义,加上‘精’密化的管理,让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
世界各国在中美德三国的经济带动下,也开始陆续复苏。
不过英法的经济复苏状况却不是那么好,英法并没有施行什么新政,依旧是半死不活的模样。
国际贸易这两年也开始有所恢复,最主要的还是以物易物的国际贸易模式的开展,让国际贸易的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中华民国和德国两国在国际贸易上都采取了这个策略,大量的商品出口,换取到大量的原材料。
中华民国这样的大国,是不太缺乏原材料的。不过中华民国在境内的原材料开采方面非常克制,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基本上是能进口就进口。加上大量的战略储备仓库的建立,中华民国为了应对未来的战争,正在疯狂的囤积各种原材料。
在中华民国的带动下,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经济也是迅速恢复。那些经济殖民地,也在中华民国的新政开始后,也陆续实行了新政,大量的军事建设也随之展开。这些经济殖民地的军队,都是中华民国可以调动和使用的。
同时那些经济殖民地,依旧是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商品的生产地,中华民国随着经济的恢复,轻工业商品的需求量依旧旺盛。毕竟轻工业商品,大部分都并不是耐消耗商品。例如衣服,可能每一年都会换。更多的轻工业商品,则是纯粹的消耗型商品。不像重工业商品那样,是耐消耗的商品。
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经济,在中华民国的经济恢复后被迅速带动,恢复速度非常快。加上那些经济殖民地加强道路、军事、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一时间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就业率迅速就拉高了,让那些经济殖民地得民生又转好,社会治安也因此迅速好转。
一旦开战,这些经济殖民地,可以给中华民国提供极大的助力。首先是中华民国不需要安排太多人去生产轻工业商品,那些经济殖民地基本上可以供应。另外,那些经济殖民地可以提供各种原材料,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和军队。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春’节前,则迎来了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第一次消费‘潮’。经过两年的新政,经济终于是恢复都了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平。
尽管收入相比经济繁荣时期,工人们还是差了一些。但收入已经超越了美国工人和德国工人。
同时中华民国的资源供应也是最多的。
油价比其他国家都要便宜,粮食价格也是最便宜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市场,轻工业商品因为是从各个经济殖民地进口,价格也相对便宜。
老百姓对于消费食品,和轻工业商品是没有任何压力的。随便做上一个月的工作,就不愁吃穿。
而在重工业商品方面,汽车这一年依旧在持续的普及,全国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家庭拥有了家庭汽车。( )
工人阶级的收入,购买一辆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大约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工资,就可以购买一辆汽车。
这一年的消费主力,则是黑白电视。
电视已经在中华民国出现有些年头了,不过一直没有完全普及。此时中华民国经济恢复,很多老百姓选择将手里的钱拿来选择购买黑白电视。
因为就业没有压力,尽管不是什么金饭碗,但是失业国家有保障金,所以老百姓在消费这种大件商品的时候还是比较疯狂的。
中国的老百姓节俭是没有错的,他们平时可能会省吃俭就用,但是在购买耐用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小气。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耐用品是可以一直使用的。省吃俭用,无非就是为了购买那些耐用品。
特别是当看到别人都有一些大件商品的时候,互相攀比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
两年的时间,让不少老百姓手上都积攒了一笔钱,很多老百姓都是有房子有车子了,剩下可以消费的大件,也就是电话、电视等电器。电视的普及,让国家在舆论宣传上变得更加方便。
黑白电视的技术是财团掌控的,这块‘肥’‘肉’自然是财团享有。
这是一种货币回收手段,财团通过投资、放贷,将货币投入市场,再通过商品销售,以及政fu税收,将货币收回来。老百姓则通过消费购买到了他们需要的商品,没钱了之后继续工作。
中华民国的电视台也只有五个,娱乐‘性’的节目占比只有三分之一。不过这个年头电视台刚刚出现,老百姓都感觉很新鲜,对于这样的节目安排以及电视台数量,也都很满足。
其中‘民国台’,相当于后世的中央台,沈凝云按照后世的习惯,也在民国台搞了一个‘‘春’节联欢晚会’。
不少老百姓购买黑白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过年的时候看到‘春’节联欢晚会。
当然每一年的年关,大量的食品消费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在年关食品的消费方面,此时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大量消费海产品。
随着中华民国的远洋渔业的发达,每年都有大量廉价的海产品捕捞回来。不仅沿海省份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连内陆省份也随着‘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尽管经济数据上看,依旧没有恢复经济大萧条前的巅峰时期,但是此时的经济却是没多少水份的。
建设规模,甚至比经济繁荣的巅峰时期还要庞大。之前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都是泡沫,而此时却是实打实的。
中华民国经过十五年的城镇化变革后,大部分的人口已经转移到了城镇,变成了工人阶级。
对于普通工人来说,却是感觉此时的生活比经济繁荣时期更好了一些。
尽管此时工人的收入比经济繁荣时期更低一些,而且物价统一,价格要比之前高一些。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那么强烈的贫富差距了。
一场经济大萧条,将大部分的民资老板搞成了破产状态,财团尽管垄断了更多的财富,但是财团赚取的利益更多是用来发展的,而不是像那些民资老板一样,赚了钱到处‘花’,在老百姓面前显摆,自然也就造成了强烈的对比,贫富差距很多时候不是看数据,而是看有没有进行对比。
从数据上来说,中华民国的贫富差距比经济繁荣时期还要严重了,因为财团垄断太多的财富。但是从真正的对比上来说,却是比经济繁荣时期好太多了。
老百姓没有了什么对比,加上此时财团加强垄断,也缺乏更多一夜暴富的机会,老百姓自然也就安心工作。
新政实行后,老百姓的工作问题完全解决了。有了工作,买套房子,买辆车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一个星期上五天的班,每天八个小时,这是法定的,加班最少双倍工资,一些重要节假日要加班,甚至要支付三到五倍的工资。每年还可以去外地旅游几次,双休日还可以经常一家人去户外游玩。
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政fu可以替其安排,只是条件不是那么好,很多是军方雇佣,就业地点比较偏僻,但收入都是正常的收入,甚至会比普通工人高上一些。
绝大部分可以劳动的劳动力都有工作,加上过剩的产能得到约束,以及大量的建设活动的产生。让各个产业都开始复苏,中华民国开始从之前追求规模的发展路线,变成了追求质量的发展路线。
财团在经济大萧条期间收割的大量产业,经过两年的优化,已经大致完成了资产重组的进程。
优良产业得到保留,不良资产得到了改造或是搁置、出售。
不过出售的并不是太多,一个产业经营不善,按照后世中国的模式,一个什么集体企业,或者国企倒掉了,基本上就是卖给民资。但在西方国家,国有资产越是经营不善,就越是不能出售。
因为那样是贱卖。
财团此时手上也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过真正出售的却是不多。因为这个时候经济还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这些不良资产出售掉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如今的市场基本已经饱和,不需要那么多的资产建设。再则,如今卖掉这些不良资产也不值钱。等经济繁荣的时候,再高价卖出才是王道,反正财团有本钱,不怕这些不良资产积压。
最郁闷的当然是那些铁路公司的老板,因为新政将铁路国有化,按照之前的行情,中央政fu用非常低廉的价格,就将全国的铁路国有化了。
国有化之后的铁路,在管理方面,还是不错的。确实是一改之前数百个铁路公司共存时的‘混’‘乱’局面,让运输方面便利了不少。当然,没有国有化之前,大量的铁路公司当中,有不少服务质量是很好的。国有化之后,大局上是便利了,但是在局部上,很多线路却不如之前便利了。
毕竟是国家经营,市场商业化确实不如民资。但是大局上的运输来说,一批货物要从南方运到北方,可能要经过好几个铁路路线,过去必须联系好几个铁路公司,但是现在却是方便了,直接就可以运到目的地。
但是过去一些铁路公司会给一些折扣,还会给予其他一些服务,这些东西现在让民资很难享受到了。
运费折扣上,此时只有财团的货物才能享有。
特别是财团的大宗货物,如谷物、矿石、煤炭、石油、木材,这些是必然有运费折扣的,运输成本非常低廉。
自然的,国有铁路出现了亏损。
不过这样的亏损,却是可以接受的。这些亏损,实际上就是财团将运费成本,转嫁在国家财政税收当中。同时,财团利用运输成本的优势,压缩民资商品的市场,从而获得垄断地位。
那些民资老板,自然是骂娘不已。
但是普通老百姓却是和他们不是一条心,老百姓却是感觉日子比之前还好过了,自然不会管那些民资老板的死活。
这次新政,实际上就是劫富济贫,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自然不会给那些民资老板说话。
中华民国的经济格局,基本上也已经确定下来了。
日后能够暴富的机会,除了买彩票赌博之类的渠道,也就是那些真正有本事,通过做技术、创意的商人可以一夜暴富。
那些投机取巧的商人,能暴富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是相比之前的时代已经变得很少了。普通老百姓,可以更安心的工作,而不是因为当前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需求而想着去赚大钱。
在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能安心生产、建设的环境下,国家的发展速度是非常恐怖的。
在不断的优化之下,中华民国两年之中,已经有大量的工程项目拉开建设。
大量公共设施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建设了出来,城镇被大量改造,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切身的感受到,这个国家越来越美好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也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
中华民国扩军了,尽管谁也不知道扩军的规模,但是大量的军事设施,大量的军事订单,还有大量的战略铁路、公路,以及战略仓库的建设,都预示着一场战争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要到来了。【92ks 就爱看书网】
整个国家的建设中心,已经从过去民用商品产能建设,变成了军事建设,以及环境治理,以及公共设施建设。
这个时候商品产能已经满足了,甚至是过剩了。
建设中心自然是转变了,这个时候民资的作用就小很多了,所以这个时期的民资老板自然是日子不好过的,银行贷款他们基本上是拿不到多少。市场份额,他们也占不了多少。
在最高端的‘精’密制造业,此时正在不断的制造尖端的军火生产线。战车、飞机等等尖端装备的生产线被一条条的制造出来,尽管很多制造出来之后都还没有投入使用,但是战争一旦爆发,这些生产线马上可以运转起来。
两年过后,美国和德国的经济也陆续开始恢复,他们的新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德国,德国容克财团推动的这个新政,带着独裁主义,加上‘精’密化的管理,让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
世界各国在中美德三国的经济带动下,也开始陆续复苏。
不过英法的经济复苏状况却不是那么好,英法并没有施行什么新政,依旧是半死不活的模样。
国际贸易这两年也开始有所恢复,最主要的还是以物易物的国际贸易模式的开展,让国际贸易的规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中华民国和德国两国在国际贸易上都采取了这个策略,大量的商品出口,换取到大量的原材料。
中华民国这样的大国,是不太缺乏原材料的。不过中华民国在境内的原材料开采方面非常克制,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基本上是能进口就进口。加上大量的战略储备仓库的建立,中华民国为了应对未来的战争,正在疯狂的囤积各种原材料。
在中华民国的带动下,中华民国的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经济也是迅速恢复。那些经济殖民地,也在中华民国的新政开始后,也陆续实行了新政,大量的军事建设也随之展开。这些经济殖民地的军队,都是中华民国可以调动和使用的。
同时那些经济殖民地,依旧是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商品的生产地,中华民国随着经济的恢复,轻工业商品的需求量依旧旺盛。毕竟轻工业商品,大部分都并不是耐消耗商品。例如衣服,可能每一年都会换。更多的轻工业商品,则是纯粹的消耗型商品。不像重工业商品那样,是耐消耗的商品。
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经济,在中华民国的经济恢复后被迅速带动,恢复速度非常快。加上那些经济殖民地加强道路、军事、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一时间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就业率迅速就拉高了,让那些经济殖民地得民生又转好,社会治安也因此迅速好转。
一旦开战,这些经济殖民地,可以给中华民国提供极大的助力。首先是中华民国不需要安排太多人去生产轻工业商品,那些经济殖民地基本上可以供应。另外,那些经济殖民地可以提供各种原材料,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和军队。
这一年中华民国的‘春’节前,则迎来了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第一次消费‘潮’。经过两年的新政,经济终于是恢复都了一个比较不错的水平。
尽管收入相比经济繁荣时期,工人们还是差了一些。但收入已经超越了美国工人和德国工人。
同时中华民国的资源供应也是最多的。
油价比其他国家都要便宜,粮食价格也是最便宜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市场,轻工业商品因为是从各个经济殖民地进口,价格也相对便宜。
老百姓对于消费食品,和轻工业商品是没有任何压力的。随便做上一个月的工作,就不愁吃穿。
而在重工业商品方面,汽车这一年依旧在持续的普及,全国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家庭拥有了家庭汽车。( )
工人阶级的收入,购买一辆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大约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工资,就可以购买一辆汽车。
这一年的消费主力,则是黑白电视。
电视已经在中华民国出现有些年头了,不过一直没有完全普及。此时中华民国经济恢复,很多老百姓选择将手里的钱拿来选择购买黑白电视。
因为就业没有压力,尽管不是什么金饭碗,但是失业国家有保障金,所以老百姓在消费这种大件商品的时候还是比较疯狂的。
中国的老百姓节俭是没有错的,他们平时可能会省吃俭就用,但是在购买耐用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小气。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耐用品是可以一直使用的。省吃俭用,无非就是为了购买那些耐用品。
特别是当看到别人都有一些大件商品的时候,互相攀比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
两年的时间,让不少老百姓手上都积攒了一笔钱,很多老百姓都是有房子有车子了,剩下可以消费的大件,也就是电话、电视等电器。电视的普及,让国家在舆论宣传上变得更加方便。
黑白电视的技术是财团掌控的,这块‘肥’‘肉’自然是财团享有。
这是一种货币回收手段,财团通过投资、放贷,将货币投入市场,再通过商品销售,以及政fu税收,将货币收回来。老百姓则通过消费购买到了他们需要的商品,没钱了之后继续工作。
中华民国的电视台也只有五个,娱乐‘性’的节目占比只有三分之一。不过这个年头电视台刚刚出现,老百姓都感觉很新鲜,对于这样的节目安排以及电视台数量,也都很满足。
其中‘民国台’,相当于后世的中央台,沈凝云按照后世的习惯,也在民国台搞了一个‘‘春’节联欢晚会’。
不少老百姓购买黑白电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过年的时候看到‘春’节联欢晚会。
当然每一年的年关,大量的食品消费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在年关食品的消费方面,此时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大量消费海产品。
随着中华民国的远洋渔业的发达,每年都有大量廉价的海产品捕捞回来。不仅沿海省份有大量的海产品供应,连内陆省份也随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