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引火(2/2)
《青云记》作者:林南1 2020-01-14 09:07
人中,只有仍在囚禁之中的淮王、越王、滇王等人,和那些平素与吴王暗通款曲的一些人,所持意见和主流相反。
曾经反叛的诸王,自身固然是已难幸免,但这个时候如果吴王顽抗到底,本身的罪孽自然加重,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吴王的时候,反过来便会凸显出其余三王的明大义、知进退来。以重显轻,说不定他们的下场就会好一些。而那些和吴王暗中来往的人,他们则不但希望吴王顽抗,甚至有的人还希望吴王身败名裂之余,就此战死在江都算了。因为若是吴王降了,朝廷必然会追查审问,大家曾经是一条绳的蚂蚱,吴王到了日暮穷途的时候,说不定会为了自己的安危,把他们这些人供出来换取利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基于自身存在于黑暗旮旯里的利益思维,所以主流人士纷纷批评吴王张秀的悖逆不道的时候,这些人反而暗自在心里给吴王加油,就差高喊一声“吴王,挺住”了。
对峙,又持续了两天。战斗,终于再一次打响!
然而这一次的战斗,进行的时间并不长。
因为这场战斗,实际算作一场偷袭。这一次率先进攻的,是梁河以西的朝廷军队。在双方都以为对峙还要继续下去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的先兆,九皇子明勇在第二天的夜间,率领麾下八百健卒,漏液偷渡过了梁河。当三声响箭射天空的时候,正面战场,黄信和其余几位指挥使立刻率领着剩余的朝廷军队,在正面对梁河一线的守卒发起了猛攻!当枕戈待旦的东阳卫守卒和少量的雷山卫守卒忙于应对正面的朝廷军队的时候,悄悄潜进到背后的九皇子明勇和八百健卒,猛然在背后朝他们捅起了刀子!八百健卒,是从虎川卫、南岭卫、襄州卫和安陵左卫、安陵右卫这数支人马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精锐,人人悍勇,在背后发起悍不畏死的一番冲击过后,先前还龙精虎猛的叛军守卒立刻被打懵了,两军前后夹击之下,很快叛军守卒便失了锐气,纷纷作鸟兽散,整个梁河的防线,仅仅一个时辰过后,便易手他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在襄阳城败军撤走,又在鱼儿洼一带狼狈消失,最终逃回到老巢的东阳卫指挥使李显,也在此战当中被乱军砍死。这般下场,倒是双方都始料未及的。
一战功成的九皇子明勇马不停蹄,漏液分兵,分别直取金州和方台,到第三天的天明时分,两座城池已经被分别拿下。而失去了最后两座屏障凭依的江都城,便像一个打开门户的女子,彻底暴露在了大军面前。
西线战事进行到了这种程度,北线的雷山卫和江阳卫再对峙下去,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这样下去,等西线兵马绕到背后,北线的叛军就会腹背受敌,落得个和西线东阳卫一样的下场。匆忙之际,石虎和郑三山连忙率军后撤,打算退回江都左近,重新连成防御。然而这个时候朝廷军队却没有再给他机会,六皇子明忠带着军队一阵掩杀,虽然没有消灭其主力,也着实让叛军损失不
就在石虎和郑三山刚刚退回江都城下,想进城依靠城防固守,与朝廷军队再展开最后的厮杀之时,却发现城门紧紧地闭了。而通过城墙不多的空隙,可以看见,江都城内忽然冒起了一阵滚滚黑烟,看方向正是来自吴王府邸!
吴王,竟然在最后关头,引火自尽了!
而在城头之,吴王世子张岳,带领合家下的老老少少,手捧降跪倒在地,终于向朝廷弃械投降了……
形势瞬息万变,眼看着大势已去,城下的雷山卫指挥使石虎和江阳卫指挥使郑三山互相对视了一眼,忽然同时拔出了腰间的长刀,就此抹了脖子。
吴王自杀,既是不得已,也是为了保全后人。而石虎和郑三山显然明白这一点,他们跟着吴王反叛朝廷,落到最后下场肯定不止于此,不如干净利落死了,后人也可免于灾祸。至不济,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轰轰烈烈的叛乱,随着吴王张秀的引火自尽,终于告一段落。朝廷大获全胜,削藩之事自此推行下去,再没有任何阻力。
大胜之后的朝廷军队各有犒赏,而反叛的诸王和吴王世子家眷等人,也跟着被押往京师,听候宗人府和启元帝的发落。
曾经反叛的诸王,自身固然是已难幸免,但这个时候如果吴王顽抗到底,本身的罪孽自然加重,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吴王的时候,反过来便会凸显出其余三王的明大义、知进退来。以重显轻,说不定他们的下场就会好一些。而那些和吴王暗中来往的人,他们则不但希望吴王顽抗,甚至有的人还希望吴王身败名裂之余,就此战死在江都算了。因为若是吴王降了,朝廷必然会追查审问,大家曾经是一条绳的蚂蚱,吴王到了日暮穷途的时候,说不定会为了自己的安危,把他们这些人供出来换取利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基于自身存在于黑暗旮旯里的利益思维,所以主流人士纷纷批评吴王张秀的悖逆不道的时候,这些人反而暗自在心里给吴王加油,就差高喊一声“吴王,挺住”了。
对峙,又持续了两天。战斗,终于再一次打响!
然而这一次的战斗,进行的时间并不长。
因为这场战斗,实际算作一场偷袭。这一次率先进攻的,是梁河以西的朝廷军队。在双方都以为对峙还要继续下去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的先兆,九皇子明勇在第二天的夜间,率领麾下八百健卒,漏液偷渡过了梁河。当三声响箭射天空的时候,正面战场,黄信和其余几位指挥使立刻率领着剩余的朝廷军队,在正面对梁河一线的守卒发起了猛攻!当枕戈待旦的东阳卫守卒和少量的雷山卫守卒忙于应对正面的朝廷军队的时候,悄悄潜进到背后的九皇子明勇和八百健卒,猛然在背后朝他们捅起了刀子!八百健卒,是从虎川卫、南岭卫、襄州卫和安陵左卫、安陵右卫这数支人马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个个精锐,人人悍勇,在背后发起悍不畏死的一番冲击过后,先前还龙精虎猛的叛军守卒立刻被打懵了,两军前后夹击之下,很快叛军守卒便失了锐气,纷纷作鸟兽散,整个梁河的防线,仅仅一个时辰过后,便易手他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在襄阳城败军撤走,又在鱼儿洼一带狼狈消失,最终逃回到老巢的东阳卫指挥使李显,也在此战当中被乱军砍死。这般下场,倒是双方都始料未及的。
一战功成的九皇子明勇马不停蹄,漏液分兵,分别直取金州和方台,到第三天的天明时分,两座城池已经被分别拿下。而失去了最后两座屏障凭依的江都城,便像一个打开门户的女子,彻底暴露在了大军面前。
西线战事进行到了这种程度,北线的雷山卫和江阳卫再对峙下去,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这样下去,等西线兵马绕到背后,北线的叛军就会腹背受敌,落得个和西线东阳卫一样的下场。匆忙之际,石虎和郑三山连忙率军后撤,打算退回江都左近,重新连成防御。然而这个时候朝廷军队却没有再给他机会,六皇子明忠带着军队一阵掩杀,虽然没有消灭其主力,也着实让叛军损失不
就在石虎和郑三山刚刚退回江都城下,想进城依靠城防固守,与朝廷军队再展开最后的厮杀之时,却发现城门紧紧地闭了。而通过城墙不多的空隙,可以看见,江都城内忽然冒起了一阵滚滚黑烟,看方向正是来自吴王府邸!
吴王,竟然在最后关头,引火自尽了!
而在城头之,吴王世子张岳,带领合家下的老老少少,手捧降跪倒在地,终于向朝廷弃械投降了……
形势瞬息万变,眼看着大势已去,城下的雷山卫指挥使石虎和江阳卫指挥使郑三山互相对视了一眼,忽然同时拔出了腰间的长刀,就此抹了脖子。
吴王自杀,既是不得已,也是为了保全后人。而石虎和郑三山显然明白这一点,他们跟着吴王反叛朝廷,落到最后下场肯定不止于此,不如干净利落死了,后人也可免于灾祸。至不济,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轰轰烈烈的叛乱,随着吴王张秀的引火自尽,终于告一段落。朝廷大获全胜,削藩之事自此推行下去,再没有任何阻力。
大胜之后的朝廷军队各有犒赏,而反叛的诸王和吴王世子家眷等人,也跟着被押往京师,听候宗人府和启元帝的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