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8(2/2)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作者:钢指戒 2021-05-29 21:45
不感冒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在从贵族社会向小农社会演变中,除了科技起到的主导作用外。其次就是政府的作用。一个大庄园必定要有法律特权,否则其无法生存。而动辄几千上万人的大庄园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政府在消除他们的过程中,保护了小地主自耕农的利益,这使得社会向公平一面转化,社会公正进一步建立。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建立,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当小农经济在宋朝正式建立以后,孟子获得了仅次于孔子的地位。
只有在社会贵族制被破坏之后,科举制才能建立起来,因为贵族要退出自己的利益代表人,他不会容忍科举制度产生。这便是西方和日本没有科举制的原因。同样科举制的成熟,更进一步削弱了贵族的地位,使父子宰相、兄弟宰相不再出现,更不会再有四世三公那种现象。社会没有贵族,没有人再有以家族权势影响国家的能力。所以从宋朝之后,任何权相(包括秦桧和张居正)都没有篡位的可能。因为他们失去了王莽、杨坚那种动辄几十位子侄替他们管理朝政的社会现实。
在这个篡位的过程中,只有他们的亲戚们最配合。因为他一成功,他的子侄们就会成为世袭王爷,而他的同盟者则没有如此强的愿望,因为他们没有利益上的质变。这就是袁世凯想当皇帝,连他的北洋三杰都反对他。
因此,中国进入小农社会,相对于西方的贵族社会保持了一定的公正性,为了不使贵族重新崛起,包括儒学、包括选举制、包括法律都向公正倾斜,不允许社会出现豪强,不允许社会出现大的社会组织和集团。在世界的政治历史上,只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曾经彻底的杜绝了官二代,这一点上令人叹为观止,至今惊呼。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中国进入小农社会并不象征着落后。反倒是中国进入公正式社会的标志。
此后西方在贵族社会中发展,包括东瀛。虽然贵族生产力低下,但是贵族从农奴手中剥削的更多的财富(粮油、美酒等)。这些东西不能长期储存,从而使西方走入商业社会。当然买农奴比养农奴来的方便省钱也是产生贸易的一个主因。这样西方很早的进入了‘商业社会’。这是一个较自由(相比于小农社会)而缺少正义的社会。以奴隶贸易为主的社会当然缺少正义。
商业社会在一千年中落后于中国的小农社会。今年刚有了科学的根据。2014年西方通过测定东西方古人的遗骨,来获得古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卡路里。到两汉时期,中国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已基本和西方同一时期的人看平,略微低一点点。到了隋唐,中国人每日所获取的卡路里明显超过西方同一时期。两宋差值达到最高。到了明后期,开始回落,后面就比人家差得远了。这科学的证明了,中国出离南北朝的三百年之后。从进入小农社会初期的隋朝开始,在随后的一千年里,大多数西方人比中国人过得穷。大多数西方人成为农奴,这个观点本身这就是毋庸置疑,只是以前拿不出科学证据。?
贵族社会,个个贵族有势力,使得战乱不断。西方社会承接了这个历史特点,除了在宗教获得绝对权力那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战争得到些许的克制,其它时间都是战乱不断。远的不说,从三十年战争算起,每隔几十年整个欧洲都有一场大战。尤其是一个重要国家的继位战,往往引起数国参战,后面又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帝国皇位争夺战;号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此战役,甚至乾隆也参战了),最后引起了欧洲大革命,战争就更加残酷。
而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的最终顶峰——小农社会。小农社会由于缺乏社会中坚力量。而走成了一种大政府,公正社会。由于农民分散,没有力量,许多大事需要官府来调动,如隋朝修运河,秦汉、明朝修长城,这在贵族社会中是不可能做得。这样中国形成一种大政府。而社会底层缺乏士族有效的管理。士族有权有力,甚至属于半官方,他们甚至对地方上形成一定的行政管理。而在小农社会下,地方上小地主和宗族长老,不管是在力量、威望和权势上,都不能和士族同日而语。这时儒家中的“义”被引入小农社会,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仁义的意识形态。孟子在隋唐之前是不文明的,从隋朝文中子开始,一级一级被人重视,到了宋元达到高峰,成为亚圣。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 所以中国进入了一个比较公正而相对缺少自由流动的社会。
农业社会并不是一直就优越于游牧社会,当铁具出现之后,农业社会一举超越了游牧社会。而当机器出现之后,商业社会成功转型,超越了农业社会。在工业时代以前,商业社会主要生产力农奴,也生产不出更多的物质,用于交换的商品非常有限,相比农业社会,就奴隶多点。而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社会物资大量复制,商业社会在生产力上一举超越农业社会。
今天,我们都知道儒学被叫做‘孔孟之道’。可是没多少人知道,这只是宋朝之后的称呼,宋以前,这位孔子的隔世弟子,孟子的地位很不高。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才被韩愈重视。
到五代十国时,城头变换大王旗,在五十年里出现了五个朝代,还衍生出许多个小国(被史学家认可的就是十个)。这时君臣之义缺乏到极点,底层神会秩序也被完全打破。《孟子》才被皇帝重视,称为《经书》。宋朝开始对孟子及《孟子》破格提拔。
我们惊奇的发现,孟子崛起的过程正是士族最后彻底衰亡的时代。为什么?为什么?!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义’在社会上层引申为‘忠义’。
而‘义’在社会底层开放出正义之花。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无力管制到农村的。一直走的是农村自制的路。随着士族在社会中消亡,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的农村中,宗族长老既没有士族的法律特权,又缺少管制村民的财力、人力和威望。‘义’成为其管制村民的伦理基础。‘义’在这是起到了‘法’的作用。社会出现更高一级的公正。淡定点儿,我们不能以今天对‘公正’的心理准绳来衡量他。
在不律的组织或集团当中,‘义’都不约而同的被赋予‘法’的作用。如一个争天下的集团,一开始是义薄云天--提三尺剑,替天行道;再后来是义不容辞---除暴安良;最后是见利忘义。
钢指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中国在从贵族社会向小农社会演变中,除了科技起到的主导作用外。其次就是政府的作用。一个大庄园必定要有法律特权,否则其无法生存。而动辄几千上万人的大庄园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政府在消除他们的过程中,保护了小地主自耕农的利益,这使得社会向公平一面转化,社会公正进一步建立。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建立,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当小农经济在宋朝正式建立以后,孟子获得了仅次于孔子的地位。
只有在社会贵族制被破坏之后,科举制才能建立起来,因为贵族要退出自己的利益代表人,他不会容忍科举制度产生。这便是西方和日本没有科举制的原因。同样科举制的成熟,更进一步削弱了贵族的地位,使父子宰相、兄弟宰相不再出现,更不会再有四世三公那种现象。社会没有贵族,没有人再有以家族权势影响国家的能力。所以从宋朝之后,任何权相(包括秦桧和张居正)都没有篡位的可能。因为他们失去了王莽、杨坚那种动辄几十位子侄替他们管理朝政的社会现实。
在这个篡位的过程中,只有他们的亲戚们最配合。因为他一成功,他的子侄们就会成为世袭王爷,而他的同盟者则没有如此强的愿望,因为他们没有利益上的质变。这就是袁世凯想当皇帝,连他的北洋三杰都反对他。
因此,中国进入小农社会,相对于西方的贵族社会保持了一定的公正性,为了不使贵族重新崛起,包括儒学、包括选举制、包括法律都向公正倾斜,不允许社会出现豪强,不允许社会出现大的社会组织和集团。在世界的政治历史上,只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曾经彻底的杜绝了官二代,这一点上令人叹为观止,至今惊呼。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中国进入小农社会并不象征着落后。反倒是中国进入公正式社会的标志。
此后西方在贵族社会中发展,包括东瀛。虽然贵族生产力低下,但是贵族从农奴手中剥削的更多的财富(粮油、美酒等)。这些东西不能长期储存,从而使西方走入商业社会。当然买农奴比养农奴来的方便省钱也是产生贸易的一个主因。这样西方很早的进入了‘商业社会’。这是一个较自由(相比于小农社会)而缺少正义的社会。以奴隶贸易为主的社会当然缺少正义。
商业社会在一千年中落后于中国的小农社会。今年刚有了科学的根据。2014年西方通过测定东西方古人的遗骨,来获得古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卡路里。到两汉时期,中国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已基本和西方同一时期的人看平,略微低一点点。到了隋唐,中国人每日所获取的卡路里明显超过西方同一时期。两宋差值达到最高。到了明后期,开始回落,后面就比人家差得远了。这科学的证明了,中国出离南北朝的三百年之后。从进入小农社会初期的隋朝开始,在随后的一千年里,大多数西方人比中国人过得穷。大多数西方人成为农奴,这个观点本身这就是毋庸置疑,只是以前拿不出科学证据。?
贵族社会,个个贵族有势力,使得战乱不断。西方社会承接了这个历史特点,除了在宗教获得绝对权力那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战争得到些许的克制,其它时间都是战乱不断。远的不说,从三十年战争算起,每隔几十年整个欧洲都有一场大战。尤其是一个重要国家的继位战,往往引起数国参战,后面又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帝国皇位争夺战;号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此战役,甚至乾隆也参战了),最后引起了欧洲大革命,战争就更加残酷。
而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的最终顶峰——小农社会。小农社会由于缺乏社会中坚力量。而走成了一种大政府,公正社会。由于农民分散,没有力量,许多大事需要官府来调动,如隋朝修运河,秦汉、明朝修长城,这在贵族社会中是不可能做得。这样中国形成一种大政府。而社会底层缺乏士族有效的管理。士族有权有力,甚至属于半官方,他们甚至对地方上形成一定的行政管理。而在小农社会下,地方上小地主和宗族长老,不管是在力量、威望和权势上,都不能和士族同日而语。这时儒家中的“义”被引入小农社会,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仁义的意识形态。孟子在隋唐之前是不文明的,从隋朝文中子开始,一级一级被人重视,到了宋元达到高峰,成为亚圣。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 所以中国进入了一个比较公正而相对缺少自由流动的社会。
农业社会并不是一直就优越于游牧社会,当铁具出现之后,农业社会一举超越了游牧社会。而当机器出现之后,商业社会成功转型,超越了农业社会。在工业时代以前,商业社会主要生产力农奴,也生产不出更多的物质,用于交换的商品非常有限,相比农业社会,就奴隶多点。而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社会物资大量复制,商业社会在生产力上一举超越农业社会。
今天,我们都知道儒学被叫做‘孔孟之道’。可是没多少人知道,这只是宋朝之后的称呼,宋以前,这位孔子的隔世弟子,孟子的地位很不高。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才被韩愈重视。
到五代十国时,城头变换大王旗,在五十年里出现了五个朝代,还衍生出许多个小国(被史学家认可的就是十个)。这时君臣之义缺乏到极点,底层神会秩序也被完全打破。《孟子》才被皇帝重视,称为《经书》。宋朝开始对孟子及《孟子》破格提拔。
我们惊奇的发现,孟子崛起的过程正是士族最后彻底衰亡的时代。为什么?为什么?!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义’在社会上层引申为‘忠义’。
而‘义’在社会底层开放出正义之花。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无力管制到农村的。一直走的是农村自制的路。随着士族在社会中消亡,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的农村中,宗族长老既没有士族的法律特权,又缺少管制村民的财力、人力和威望。‘义’成为其管制村民的伦理基础。‘义’在这是起到了‘法’的作用。社会出现更高一级的公正。淡定点儿,我们不能以今天对‘公正’的心理准绳来衡量他。
在不律的组织或集团当中,‘义’都不约而同的被赋予‘法’的作用。如一个争天下的集团,一开始是义薄云天--提三尺剑,替天行道;再后来是义不容辞---除暴安良;最后是见利忘义。
钢指戒(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