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去留肝胆两昆仑(2/2)
《终极潜伏》作者:徐想想 2021-08-07 21:58
!郑元龙等于是一团飘忽不定的云雾,看得见摸不着!
沈春丽叹口气,再次想起司马俊,他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啊!但牺牲时却没有丝毫关于个人的交代,留下的是刑天般高亢的呐喊!同时要求沈春丽坚持下去,等待机会,显然他已经做了安排,将来的某一天,组织自然会唤醒她。
坚强的司马俊面对死神时,果然依旧清醒、沉着、机智,竟巧妙地借助郑元龙、借助一张美元、借助陶渊明的古诗,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屈和对沈春丽的期望。
刑天与精卫!
多么形象的比喻,沈春丽一下子想起谭嗣同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司马俊对她怀着巨大的希望,明白了一切以后,心里好受许多。坦率讲,组织绝对不会因为司马俊牺牲而放弃她、而怀疑她,道理她深深地明白。但这些天来她特别害怕,害怕司马俊牺牲时忘记了她。如今她释然啦!拿毛巾擦把脸,把钞票放皮夹子里。刚刚收拾好,姜玉凤已经进来了!
吉永贞子的手下把一瓶红酒摆桌子上,知趣地消失,既然佐佐木石根宣布她们变成沈春丽的跟班,照顾日常起居,当然也就没有监视的义务。何况楼下有好吃好喝的,又不必拘束,何乐而不为?经历的段文轩的刺杀、又与儿子隔门不见,姜玉凤脸上泪痕犹在,但表情并不悲伤。一进屋就艰涩地笑笑,一屁股坐床沿上道:
“沈姑娘,你可吓死我啦,要是你有个好歹我可咋整?”
好像此处是她唯一的选择,但有好像别有深意,沈春丽拉着老太太的手,低声笑着道:
“阿姨放心,有我在就有你在,天塌下来我顶着。”
饱经风霜的姜玉凤显然不同于一般的老太太,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她仔细观察沈春丽老半天,才叹口气站起来坐餐桌边,一边端碗夹菜一边平淡地道:
“胡说八道,真到了节骨眼上,得我这样土埋半截子的人顶上去,你们还年轻,得活着,活得长远远的。”
活字说得特别狠!碗里有饭有菜,老太太端给沈春丽,撩起衣襟擦擦眼睛,并没有提郑元龙和高桥洋子,相反却无限神往地道:
“老家这时候可好啦,地上到处是野菜,咋吃都香,最香的是榆钱饭。也不知啥时候能回去,呆个十天半月的我也就知足啦。”
或许,当年带着郑元龙挖过野菜?无比想念家乡却死活不跟儿子回去!说明什么?老太太反复声明儿子是干大事的,自己绝不做累赘?说明什么?文韵叛逃,竟然把郑元虎拉下水,老太太暴怒之下悍然杀掉甘心当汉ji的亲生儿子,说明什么?郑元龙干大事的背后,一定有老太太的影子。也就是说,u子俩早已达成秘密共识,所谓逐出家门,所谓不认儿子,玩的是障眼法!
分析起来轻松,姜玉凤却为此付出多大代价?当她决定杀掉郑元虎时,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波折,除了她本人,别人永远无法知道,即使郑元龙,也不可能完全洞悉。沈春丽满怀崇敬地望着老太太,内心对郑元龙羡慕不已,虽然为了国家民族出生入死理所应当,但身后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支撑,该多么幸运!
而她,没有这份幸运,呀呀学语时母亲已经牺牲,后来父亲也牺牲,十几岁开始她怀揣着革命理想,也怀揣着司马俊,北上苏联东渡日本,已经逐渐忘记了私人感情!
如今,姜玉凤的出现,突然刺激了她灵魂中最柔软的部分。为了不流泪,为了缓和气氛,沈春丽竭力回忆故乡此时的情景。同样是东北人,对家乡的风物岂能不了解。为了安慰老太太,没学过多少古典文化的她,想起司马俊留下的古诗,不由得情思勃发,搜索枯肠,还真从记忆的灰堆里扒拉出一首唐诗: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
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阿姨,你是不是想吃榆钱儿啦,呵呵,明儿我叫人去找找,兴许能买到哪!”
姜二炮当年是土匪也是土豪,为了后代面貌,当年聘请名师教育女儿,唐诗宋词没少灌输,可惜姜玉凤把所学的东西都就饭吃了,舞刀弄枪在行,舞文弄墨纯属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现在大半辈子过去,又经历了漫长的烽火连天岁月,老太太也别有衷肠,居然罕见地抿抿头发,强笑道:
“丫头,你念的那首好像是施肩吾写的,不好玩,我记得还有一首,倒满符合我现在的心境,叫什么来着?”
她伸手拍一下脑门,苦思半天才又一拍大腿:
“荡漾,谁傍?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抛家离井若为怜?凄然。江东落絮天。唉,现在我就是一朵榆钱!”
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沈春丽一时不知怎么快慰,只好把红酒打开,倒了一杯递给姜玉凤,姜玉凤也不客气,接过来一饮而尽,眼圈立刻泛红!沈春丽赶紧接着倒酒,自己也来一杯。娘俩渐渐谈得入巷,但沈春丽发现,表面上粗豪的姜玉凤,实际上心细如发,言谈之间总是点到为止,想从她嘴里套出郑元龙的秘密。墙上挂帘子——没门!
娘俩足足聊到后半夜,姜玉凤主动提出睡沙发,留下来照顾,沈春丽当然乐意。斜靠着看老太太忙活,一切准备停当,沈春丽正准备关灯,不料,姜玉凤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走过来从她的床头柜里拿出手枪,熟练地一把推上子弹!
沈春丽叹口气,再次想起司马俊,他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啊!但牺牲时却没有丝毫关于个人的交代,留下的是刑天般高亢的呐喊!同时要求沈春丽坚持下去,等待机会,显然他已经做了安排,将来的某一天,组织自然会唤醒她。
坚强的司马俊面对死神时,果然依旧清醒、沉着、机智,竟巧妙地借助郑元龙、借助一张美元、借助陶渊明的古诗,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不屈和对沈春丽的期望。
刑天与精卫!
多么形象的比喻,沈春丽一下子想起谭嗣同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司马俊对她怀着巨大的希望,明白了一切以后,心里好受许多。坦率讲,组织绝对不会因为司马俊牺牲而放弃她、而怀疑她,道理她深深地明白。但这些天来她特别害怕,害怕司马俊牺牲时忘记了她。如今她释然啦!拿毛巾擦把脸,把钞票放皮夹子里。刚刚收拾好,姜玉凤已经进来了!
吉永贞子的手下把一瓶红酒摆桌子上,知趣地消失,既然佐佐木石根宣布她们变成沈春丽的跟班,照顾日常起居,当然也就没有监视的义务。何况楼下有好吃好喝的,又不必拘束,何乐而不为?经历的段文轩的刺杀、又与儿子隔门不见,姜玉凤脸上泪痕犹在,但表情并不悲伤。一进屋就艰涩地笑笑,一屁股坐床沿上道:
“沈姑娘,你可吓死我啦,要是你有个好歹我可咋整?”
好像此处是她唯一的选择,但有好像别有深意,沈春丽拉着老太太的手,低声笑着道:
“阿姨放心,有我在就有你在,天塌下来我顶着。”
饱经风霜的姜玉凤显然不同于一般的老太太,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她仔细观察沈春丽老半天,才叹口气站起来坐餐桌边,一边端碗夹菜一边平淡地道:
“胡说八道,真到了节骨眼上,得我这样土埋半截子的人顶上去,你们还年轻,得活着,活得长远远的。”
活字说得特别狠!碗里有饭有菜,老太太端给沈春丽,撩起衣襟擦擦眼睛,并没有提郑元龙和高桥洋子,相反却无限神往地道:
“老家这时候可好啦,地上到处是野菜,咋吃都香,最香的是榆钱饭。也不知啥时候能回去,呆个十天半月的我也就知足啦。”
或许,当年带着郑元龙挖过野菜?无比想念家乡却死活不跟儿子回去!说明什么?老太太反复声明儿子是干大事的,自己绝不做累赘?说明什么?文韵叛逃,竟然把郑元虎拉下水,老太太暴怒之下悍然杀掉甘心当汉ji的亲生儿子,说明什么?郑元龙干大事的背后,一定有老太太的影子。也就是说,u子俩早已达成秘密共识,所谓逐出家门,所谓不认儿子,玩的是障眼法!
分析起来轻松,姜玉凤却为此付出多大代价?当她决定杀掉郑元虎时,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波折,除了她本人,别人永远无法知道,即使郑元龙,也不可能完全洞悉。沈春丽满怀崇敬地望着老太太,内心对郑元龙羡慕不已,虽然为了国家民族出生入死理所应当,但身后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支撑,该多么幸运!
而她,没有这份幸运,呀呀学语时母亲已经牺牲,后来父亲也牺牲,十几岁开始她怀揣着革命理想,也怀揣着司马俊,北上苏联东渡日本,已经逐渐忘记了私人感情!
如今,姜玉凤的出现,突然刺激了她灵魂中最柔软的部分。为了不流泪,为了缓和气氛,沈春丽竭力回忆故乡此时的情景。同样是东北人,对家乡的风物岂能不了解。为了安慰老太太,没学过多少古典文化的她,想起司马俊留下的古诗,不由得情思勃发,搜索枯肠,还真从记忆的灰堆里扒拉出一首唐诗: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
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阿姨,你是不是想吃榆钱儿啦,呵呵,明儿我叫人去找找,兴许能买到哪!”
姜二炮当年是土匪也是土豪,为了后代面貌,当年聘请名师教育女儿,唐诗宋词没少灌输,可惜姜玉凤把所学的东西都就饭吃了,舞刀弄枪在行,舞文弄墨纯属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现在大半辈子过去,又经历了漫长的烽火连天岁月,老太太也别有衷肠,居然罕见地抿抿头发,强笑道:
“丫头,你念的那首好像是施肩吾写的,不好玩,我记得还有一首,倒满符合我现在的心境,叫什么来着?”
她伸手拍一下脑门,苦思半天才又一拍大腿:
“荡漾,谁傍?轻如蝶翅,小于钱样。抛家离井若为怜?凄然。江东落絮天。唉,现在我就是一朵榆钱!”
气氛一下子变得沉重,沈春丽一时不知怎么快慰,只好把红酒打开,倒了一杯递给姜玉凤,姜玉凤也不客气,接过来一饮而尽,眼圈立刻泛红!沈春丽赶紧接着倒酒,自己也来一杯。娘俩渐渐谈得入巷,但沈春丽发现,表面上粗豪的姜玉凤,实际上心细如发,言谈之间总是点到为止,想从她嘴里套出郑元龙的秘密。墙上挂帘子——没门!
娘俩足足聊到后半夜,姜玉凤主动提出睡沙发,留下来照顾,沈春丽当然乐意。斜靠着看老太太忙活,一切准备停当,沈春丽正准备关灯,不料,姜玉凤好像突然想起什么,走过来从她的床头柜里拿出手枪,熟练地一把推上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