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放异彩(下)
《无双鬼才》作者:雀哀鸿鹄 2021-08-08 22:51
荀彧看向刘协,朗声道:“圣上,荀彧刚才说的话在众位大臣听来乃是荒诞不经之言,但是我这番话确是沿着吴硕大人的议论发出来的。”
言罢转过头来看向吴硕,微微一笑道:“吴硕大人莫要误会,后生小子不是出言针对吴大人,而是就事论事。”
吴硕本来就不是王子服一党,听了荀彧的话自然不会多心,当下点头不语。荀彧随即环视群臣,沉声道:“各位按照大家的意见,就是说要答应由刘备来当益州刺史了?那么有一件事情还请大家想明白,刘备这益州刺史到底是不是我朝廷任命的?”
众人沉默,这个答案显而易见,刘备当不当益州刺说到底史中央说了不算。荀彧冷然道:“按照我大汉的举荐制度,凡是地方官员的任命,必须推举到中央,由中央审核,知道名副其实之后,才可以出任,可是自我大汉迁都长安以来,举荐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就拿眼前的刘备和孙策来说,表面上看,孙策乃是袁术的旧部,而且还把玉玺抵押给了袁术,最后还未了私仇攻击荆州,赶走了刘表大人,这种人不应该当荆州刺史。但是刘备又好到哪里去了?刘备手下的士兵是谁提供的?众所周知是张任,张任是什么人?曾经是刘焉的心腹,在长安城外截杀过圣上,前不久还出兵威胁长安,刘备和张任联手,难道这样的人就可以当益州刺史吗?若是说地方上糊涂,联名举荐两人为刺史。那么既然朝廷直到这两个人的真面目,按照我大汉的惯例是否应该驳回,地方上地请求.另外派人做这两地的刺史呢?”
荀彧这番话立论极稳,更有一种不屑于群臣花言巧语、实话实说的架势,虽然很不给人留余地。但是却可令人清醒,所以众人无不侧耳倾听。
荀彧声音中带了一丝无奈地讥笑道:“这两地的公文表面上有着对圣上的恭谨,但其中却根本未把圣上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知道,现在联名举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形式。根本不怕我们不答应。”顿了一顿。荀彧又道:“所以说,刘备和孙策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我劝大家莫要当着圣上的面说什么刘备是被我们任命的益州刺史,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还是那句话,若是刘备是我们任命的,那我们在汉中的军队早就可以撤回了。”
大臣们自然大感没有面子,因为荀彧这番言语直刺他们的内心,把他们为了掩盖无能而找堂而皇之理由的想法完全揭露出来。令众人无地自容。荀彧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对一脸阴沉地刘协道:“请恕臣下直言:圣上亲政,朝堂面貌一新,这都是事实。而且天下的百姓也都看着圣上呢,大臣们对圣上的歌功颂德其实是对圣上的英明神武的期望,但是圣上却不可当真,须知圣上亲政才不过一个月,百废俱兴,很多事情都未弄出条理来呢。难道就会天下大治吗?那岂非是欺君之言?”
又对在朝堂上伫立的大臣们语重心长道:“不荀各位大人怎么想,我劝各位以后再讨论问题的时候多一些就是论事,少一些浮夸之言。那种话一说多了,而且又在短时间内不能实现,便成为误圣上之言了。”这番话说得恳切之至。就是王子服等人也在暗自点头,引以为戒。徐济则在心中叹服荀彧地手段,单凭这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荀彧就已经比当年的曹ca高明了。面对群臣,荀彧并没有像曹ca那般威气凌人的打压,而是以诚相待,用铁一般的事实来说服别人,须知长安不比其他地方,比如兖州。那完全是自己的地盘,地方官吏都是自己亲手任命的。而在其他的州郡,因为建设都是在战乱之后。世家大族被削弱得很厉害,故此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实施自己的那一套,但是在长安却不可以这么做,那并非是说这里地世家大族强横到了自己全无办法的地步,而是因为能够在中央出任官职的人无一不是名满天下之人。所以,若是自己强压他们,那结果只可能像曹ca那样,日夜担心被人算计,最后大开杀戒,结果反对他的人却越来越多,前赴后继。自己是要改朝换代,但这事情急不得,而且更不等于要把眼前的这些大臣都杀光,若是那样,日后只能落一个暴君的名声,令天下齿冷。须知,很多人问题是不问真相只看表面的,这就好比后世明朝的袁崇焕,他的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换来的却是天下的唾骂,北京的百姓居然想要吃干净他的皮肉。现在自己也是一样,为了贯彻新“五德终绐说”而大开杀戒,一样是嗜血的暴君。但是荀彧这一套就不一样了,从他这第一天的表现来看,徐济就发现荀彧是要最大限度的收买人心。让朝堂上的群雄越来越多的站在自己这一面,这等于无端地为自己找了很多的帮手。荀彧,实在是个改造人思想的好手。当初曹ca恐怕是没用好荀彧这一点才导致自己后方的问题。
别人当然不可能看破荀彧的用心,尤其是刘协,他脸色虽差,但是却对荀彧的议论很满意,对荀彧道:“大司徒,你又有何良策化解掉眼前的事情?”荀彧沉声道:“圣上,治国如同治病,有治标又治本,若是说治标,我们完全可以靠武力征服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当然,这时间就比较长,毕竟现在还有答辩的疆土在地方的豪强手中,但我想说的不是武力征服的艰辛,这是必经之路,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我想说,在征服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难道地方官吏还由地方豪强举荐,再通过中烟审核来完成?”
议郎无硕皱着眉头道:“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荀彧哈哈一笑道:“我现在说的就是治本地问题,现在圣上亲政。等日后征讨各地叛逆之后,涉那上的丰功伟绩不让光武帝,我大汉自建朝以来。光武帝何其雄才大略,但我大汉还有今日的局面,这其中定有必然原因。须知,天下万物,皆有缘由。没有无源之水,没有无本之木!所以我劝圣上能够追本朔源改革弊政。令我大汉千百年后不会再出现今日这种局面。”刘协连连点头。作为一个有志于作一个像汉光武帝那样地中兴之主的孩子来说,这番话是极有诱惑力的。他图的可不仅仅是一统江山。因为这江山本就是他们刘家的,他要做的是为后世打一个好基础,以便江山永固。荀彧见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局面,大感满意道:“大家想一想,刘备个什么人物?他虽然名为皇叔,但是在益州全无半点根基,张任凭什么支持刘备?说穿了。刘备也只不过是块挡箭牌而已。益州的地方不希望外来势力干预益州的事务。圣上,这实在是大逆不道!他们身为汉臣,生养在汉土,但却独霸一方,当起了土皇帝,连中央对他们都无可奈何,只要控制了地方长官,地方上的事情他们为所欲为。若是中央对他们不满,他们马上就把地方上的长官推倒前面去当挡箭牌,还可以搏一个忠心爱国的了名声。过后再选一个他们放心的人做下一任长官。依然过他们那种无法无天的日子,所以我大汉时至今日,出现这种种弊端全在中央无法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命上。”众人齐齐一怔。但又不得不承认荀彧这番言语无懈可击。
徐济却在偷笑,这个荀彧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实际上东汉王朝出现这种弊病完全是因为世家大族把持地方和中央政权、使得中央集权不能高度统一而造成的,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言罢转过头来看向吴硕,微微一笑道:“吴硕大人莫要误会,后生小子不是出言针对吴大人,而是就事论事。”
吴硕本来就不是王子服一党,听了荀彧的话自然不会多心,当下点头不语。荀彧随即环视群臣,沉声道:“各位按照大家的意见,就是说要答应由刘备来当益州刺史了?那么有一件事情还请大家想明白,刘备这益州刺史到底是不是我朝廷任命的?”
众人沉默,这个答案显而易见,刘备当不当益州刺说到底史中央说了不算。荀彧冷然道:“按照我大汉的举荐制度,凡是地方官员的任命,必须推举到中央,由中央审核,知道名副其实之后,才可以出任,可是自我大汉迁都长安以来,举荐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就拿眼前的刘备和孙策来说,表面上看,孙策乃是袁术的旧部,而且还把玉玺抵押给了袁术,最后还未了私仇攻击荆州,赶走了刘表大人,这种人不应该当荆州刺史。但是刘备又好到哪里去了?刘备手下的士兵是谁提供的?众所周知是张任,张任是什么人?曾经是刘焉的心腹,在长安城外截杀过圣上,前不久还出兵威胁长安,刘备和张任联手,难道这样的人就可以当益州刺史吗?若是说地方上糊涂,联名举荐两人为刺史。那么既然朝廷直到这两个人的真面目,按照我大汉的惯例是否应该驳回,地方上地请求.另外派人做这两地的刺史呢?”
荀彧这番话立论极稳,更有一种不屑于群臣花言巧语、实话实说的架势,虽然很不给人留余地。但是却可令人清醒,所以众人无不侧耳倾听。
荀彧声音中带了一丝无奈地讥笑道:“这两地的公文表面上有着对圣上的恭谨,但其中却根本未把圣上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知道,现在联名举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形式。根本不怕我们不答应。”顿了一顿。荀彧又道:“所以说,刘备和孙策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我劝大家莫要当着圣上的面说什么刘备是被我们任命的益州刺史,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还是那句话,若是刘备是我们任命的,那我们在汉中的军队早就可以撤回了。”
大臣们自然大感没有面子,因为荀彧这番言语直刺他们的内心,把他们为了掩盖无能而找堂而皇之理由的想法完全揭露出来。令众人无地自容。荀彧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对一脸阴沉地刘协道:“请恕臣下直言:圣上亲政,朝堂面貌一新,这都是事实。而且天下的百姓也都看着圣上呢,大臣们对圣上的歌功颂德其实是对圣上的英明神武的期望,但是圣上却不可当真,须知圣上亲政才不过一个月,百废俱兴,很多事情都未弄出条理来呢。难道就会天下大治吗?那岂非是欺君之言?”
又对在朝堂上伫立的大臣们语重心长道:“不荀各位大人怎么想,我劝各位以后再讨论问题的时候多一些就是论事,少一些浮夸之言。那种话一说多了,而且又在短时间内不能实现,便成为误圣上之言了。”这番话说得恳切之至。就是王子服等人也在暗自点头,引以为戒。徐济则在心中叹服荀彧地手段,单凭这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荀彧就已经比当年的曹ca高明了。面对群臣,荀彧并没有像曹ca那般威气凌人的打压,而是以诚相待,用铁一般的事实来说服别人,须知长安不比其他地方,比如兖州。那完全是自己的地盘,地方官吏都是自己亲手任命的。而在其他的州郡,因为建设都是在战乱之后。世家大族被削弱得很厉害,故此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实施自己的那一套,但是在长安却不可以这么做,那并非是说这里地世家大族强横到了自己全无办法的地步,而是因为能够在中央出任官职的人无一不是名满天下之人。所以,若是自己强压他们,那结果只可能像曹ca那样,日夜担心被人算计,最后大开杀戒,结果反对他的人却越来越多,前赴后继。自己是要改朝换代,但这事情急不得,而且更不等于要把眼前的这些大臣都杀光,若是那样,日后只能落一个暴君的名声,令天下齿冷。须知,很多人问题是不问真相只看表面的,这就好比后世明朝的袁崇焕,他的一腔为国为民的热血换来的却是天下的唾骂,北京的百姓居然想要吃干净他的皮肉。现在自己也是一样,为了贯彻新“五德终绐说”而大开杀戒,一样是嗜血的暴君。但是荀彧这一套就不一样了,从他这第一天的表现来看,徐济就发现荀彧是要最大限度的收买人心。让朝堂上的群雄越来越多的站在自己这一面,这等于无端地为自己找了很多的帮手。荀彧,实在是个改造人思想的好手。当初曹ca恐怕是没用好荀彧这一点才导致自己后方的问题。
别人当然不可能看破荀彧的用心,尤其是刘协,他脸色虽差,但是却对荀彧的议论很满意,对荀彧道:“大司徒,你又有何良策化解掉眼前的事情?”荀彧沉声道:“圣上,治国如同治病,有治标又治本,若是说治标,我们完全可以靠武力征服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当然,这时间就比较长,毕竟现在还有答辩的疆土在地方的豪强手中,但我想说的不是武力征服的艰辛,这是必经之路,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我想说,在征服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难道地方官吏还由地方豪强举荐,再通过中烟审核来完成?”
议郎无硕皱着眉头道:“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荀彧哈哈一笑道:“我现在说的就是治本地问题,现在圣上亲政。等日后征讨各地叛逆之后,涉那上的丰功伟绩不让光武帝,我大汉自建朝以来。光武帝何其雄才大略,但我大汉还有今日的局面,这其中定有必然原因。须知,天下万物,皆有缘由。没有无源之水,没有无本之木!所以我劝圣上能够追本朔源改革弊政。令我大汉千百年后不会再出现今日这种局面。”刘协连连点头。作为一个有志于作一个像汉光武帝那样地中兴之主的孩子来说,这番话是极有诱惑力的。他图的可不仅仅是一统江山。因为这江山本就是他们刘家的,他要做的是为后世打一个好基础,以便江山永固。荀彧见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局面,大感满意道:“大家想一想,刘备个什么人物?他虽然名为皇叔,但是在益州全无半点根基,张任凭什么支持刘备?说穿了。刘备也只不过是块挡箭牌而已。益州的地方不希望外来势力干预益州的事务。圣上,这实在是大逆不道!他们身为汉臣,生养在汉土,但却独霸一方,当起了土皇帝,连中央对他们都无可奈何,只要控制了地方长官,地方上的事情他们为所欲为。若是中央对他们不满,他们马上就把地方上的长官推倒前面去当挡箭牌,还可以搏一个忠心爱国的了名声。过后再选一个他们放心的人做下一任长官。依然过他们那种无法无天的日子,所以我大汉时至今日,出现这种种弊端全在中央无法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命上。”众人齐齐一怔。但又不得不承认荀彧这番言语无懈可击。
徐济却在偷笑,这个荀彧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实际上东汉王朝出现这种弊病完全是因为世家大族把持地方和中央政权、使得中央集权不能高度统一而造成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