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阴谋(下)(2/2)
《无双鬼才》作者:雀哀鸿鹄 2021-08-08 22:51
何这女子在长安住了这许多时候。才来找我们?当日徐庶等人在长安居住地时候,这尹氏不到蔡邕府上寻找?”荀彧若无其事道:“这有什么奇怪的,主公忘记了吗,当时何琳留在蔡邕府上乃是高度机密,因为只要一现身便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女子又上哪里知道这事情?主公也看到了,刚才这尹氏说出自己身份的时候也是无比的犹豫,似乎有难言之隐,说来说去。当然是怕别人对着这个何氏家族的独苗下手。”
徐济闻言一怔,知道荀彧说得有理,同时心中更加佩服起曹ca的算无遗策。想到这里徐济从容笑道:“文若兄说得有理,但是文若兄有没有想过,这个尹氏当初是怎么逃过大难的?何琳不在何进府中才得以逃脱。但后来若不是得遇徐庶恐怕也死于乱军之中了,更何况当时一个怀孕地妇人?即便是她刚刚怀孕,行动上没有阻碍不便的地方,那也很难说过去吧?”
荀彧闻言,瞳孔收缩了一下,冷然道:“主公言之有理。难道这尹氏真的是假冒的?难不成是哪个居心叵测之辈派此女来暗算主公?”徐济悠然道:“此女身上没有武功,这我一眼便可看出,而且这女子这么理直气壮要见何琳,我想她的身份没有问题,不过这不等于此女没有问题了。应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荀彧大感兴趣道:“愿闻其详。”
徐济信心十足道:“我们可以推想一下,这女子若是有问题,那么她会是谁的人?何进府上遭逢大难的时候,到底谁有机会救这尹氏?”荀彧身躯一震,明白过来道:“主公的意思,是曹ca?”
徐济冷笑道:“正是如此。纵观今日之诸侯,都不具备做这种事情的条件,只有这个曹ca。”
荀彧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沉声道:“主公分析的有道理,当时洛阳之乱时,袁绍在何进府中大开杀戒,能救尹氏的人就只有一个曹ca。至于像其他的公卿大臣,都没有军队在手。即便是想救也没有可能。曹ca救了这尹氏一命,尹氏自然会誓死报答。”徐济冷笑道:“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你若是去询问这尹氏当时怎么逃过大难的。她一定另有说辞。我们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利用这个尹氏好好骗骗曹孟德才对,让他自以为得计。”
荀彧的脸色这才好了一点,想了一会才赞叹道:“抛开立场不谈,曹孟德的确是一代袅雄,同样是用女色扰乱长安的局势,曹ca的手段比别人高明多了。”
徐济大有同感道:“我冒充乐进时。王允把他的宝贝女儿送给了我,期望能获得兖州地情报。不过很可惜。他做的痕迹太重了,反倒还是曹ca厉害,简直就是杀人于无形。和庞统他们比起来。当真是各有千秋。”
荀彧皱眉道:”庞统还是年轻,太嫩了。反倒是曹ca这计策令人想起来后怕,主公独自一人在长安,本来就寂莫。更何况蔡琰小姐的原因……”徐济皱着眉头道:“这事情和蔡琰小姐有什么关系?”
荀彧笑道:“蔡琰小姐为何和自己的父亲回长安。曹孟德能猜不出来吗?若是主公真的在蔡琰小姐那里大吃苦头的话,这尹氏却借机和主公套近乎温存,主公有几分可以抵挡地把握?到时候弄不好会重演当日郭奉孝与张夫人之间的故事。”徐济听得心头一震:男人在伤心时的确容易犯这种错误,自己和当时的郭嘉又有不同。郭嘉虽然行事放浪不羁但性格沉冷,他地心中一旦认定就绝不动摇。
但是自己不同,虽然不是种马。但是绝不会拒绝没有目地又能被自己接受的美女投怀送抱,从自己先有伊宁后来又对蔡琰动心便清晰明了的说明了这一点。虽然徐济如今还在追求蔡琰,但在这之前自己已经与伊宁成婚,又与张夫人不清不楚,所以若是自己懵然不知下和尹氏接近。只怕很容易就会发生欢好。到那时,自己能不负责任吗?
更由此想起张夫人地事情,徐济更是心中一阵不舒服,不过这事情一点都怨不得郭嘉,完全是张夫人咎由自取,不过自己既然已经接受了张夫人。那么就要原谅他过去的一切。
但是如此一来,徐济心中却在犹豫,自己和张夫人之间的事情是否应该告诉荀彧等人。犹豫再三,徐济还是在心中叹息着放弃了。这事情还是瞒着荀彧和郭嘉等人的好,若是说出来,定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而且张夫人当时就已经和自己说清楚了,绝不要求名分,想必也是在为自己考虑吧。
可是这么一来,却又觉得对不起张夫人,而且甄宓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头绪。一时之间,徐济心中烦恼之极。
这时候,马车停了下来,原来已经到了朝堂。
徐济强压下心中的各种杂念,和荀彧说笑着走进了朝堂。
今天的朝会又向往常一样,荀彧和王子服一党在朝堂上大吵特吵一番。才两个多月地功夫,大臣们便已经适应了这种气氛。
刘协倒也听得认真。
徐济虽然也知道乱世用重典。但是毕竟是后世来的人,所以不自觉的有一种民主的味道。至于荀彧,更是君子行事相比于武力压制更愿以理服人。
所以这朝堂上倒不是一言堂。这显然是比以往要令人舒服得多。
先是徐济汇报了这一段长安治安问题,然后指出长安最近外来客源比较多,应该加强戒备。
旋即荀彧站出来解释说这是因为商人齐聚长安的原因,进而说明这些商人都是看到自己发出的通告才赶到长安的。
接着荀彧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他说既然天下太平,那各地就该互通有无,而商业流通是打破各地间隔的最有效渠道。这个说法当然没有人提出异议。
不过荀彧下面的话立时引起了争吵。
荀彧认为,在科举考试中应该有“商贾”、“农桑”、“百工”、“军旅”、“音律”、“丹青”等科目。
这个提议立时引起了朝堂上一片哗然,王子服等人立时站出来反对,认为这些东西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只有儒家思想才应该是考试的唯一范围。荀彧抖擞精神,在朝堂上利用“五德终始说”和王子服等人展开了辩论,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荀彧拿出兖州作例子,开始在朝堂上详细地分析开设这些科目的重要意义,更指出要在考试之后在朝廷和地方设定相应的官职。否则只会造成财富的流失。
正如徐济所料到的,这话一出口,刘协等人立刻心动,王子服等人也立时住口,显示出大感兴趣的样子。徐济心中好笑,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刘协觉得按照荀彧的建议做对他有利,却不知道这么做对徐济更有利。
这么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在政治上更能带来刘协等人始料不及的变化。一旦添加新的官职,那即是说要有多种人才参预朝政,每个职位上的人都是专业人士才可以,被这些世家大族称之为贱业的行业,世家子弟是不屑于学的,那么,寒门子弟,甚至一般的百姓出身的人就会有机会登堂入室。
如此一来,世家大族的统治地位自然而言就被击垮了。
有了新的经济基础,在构成新的上层建筑,徐济消灭分裂种子的理想便基本达成了。统一天下算什么?开创大唐盛世般的华夏奇迹才是徐济的梦想。
徐济闻言一怔,知道荀彧说得有理,同时心中更加佩服起曹ca的算无遗策。想到这里徐济从容笑道:“文若兄说得有理,但是文若兄有没有想过,这个尹氏当初是怎么逃过大难的?何琳不在何进府中才得以逃脱。但后来若不是得遇徐庶恐怕也死于乱军之中了,更何况当时一个怀孕地妇人?即便是她刚刚怀孕,行动上没有阻碍不便的地方,那也很难说过去吧?”
荀彧闻言,瞳孔收缩了一下,冷然道:“主公言之有理。难道这尹氏真的是假冒的?难不成是哪个居心叵测之辈派此女来暗算主公?”徐济悠然道:“此女身上没有武功,这我一眼便可看出,而且这女子这么理直气壮要见何琳,我想她的身份没有问题,不过这不等于此女没有问题了。应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荀彧大感兴趣道:“愿闻其详。”
徐济信心十足道:“我们可以推想一下,这女子若是有问题,那么她会是谁的人?何进府上遭逢大难的时候,到底谁有机会救这尹氏?”荀彧身躯一震,明白过来道:“主公的意思,是曹ca?”
徐济冷笑道:“正是如此。纵观今日之诸侯,都不具备做这种事情的条件,只有这个曹ca。”
荀彧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沉声道:“主公分析的有道理,当时洛阳之乱时,袁绍在何进府中大开杀戒,能救尹氏的人就只有一个曹ca。至于像其他的公卿大臣,都没有军队在手。即便是想救也没有可能。曹ca救了这尹氏一命,尹氏自然会誓死报答。”徐济冷笑道:“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你若是去询问这尹氏当时怎么逃过大难的。她一定另有说辞。我们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利用这个尹氏好好骗骗曹孟德才对,让他自以为得计。”
荀彧的脸色这才好了一点,想了一会才赞叹道:“抛开立场不谈,曹孟德的确是一代袅雄,同样是用女色扰乱长安的局势,曹ca的手段比别人高明多了。”
徐济大有同感道:“我冒充乐进时。王允把他的宝贝女儿送给了我,期望能获得兖州地情报。不过很可惜。他做的痕迹太重了,反倒还是曹ca厉害,简直就是杀人于无形。和庞统他们比起来。当真是各有千秋。”
荀彧皱眉道:”庞统还是年轻,太嫩了。反倒是曹ca这计策令人想起来后怕,主公独自一人在长安,本来就寂莫。更何况蔡琰小姐的原因……”徐济皱着眉头道:“这事情和蔡琰小姐有什么关系?”
荀彧笑道:“蔡琰小姐为何和自己的父亲回长安。曹孟德能猜不出来吗?若是主公真的在蔡琰小姐那里大吃苦头的话,这尹氏却借机和主公套近乎温存,主公有几分可以抵挡地把握?到时候弄不好会重演当日郭奉孝与张夫人之间的故事。”徐济听得心头一震:男人在伤心时的确容易犯这种错误,自己和当时的郭嘉又有不同。郭嘉虽然行事放浪不羁但性格沉冷,他地心中一旦认定就绝不动摇。
但是自己不同,虽然不是种马。但是绝不会拒绝没有目地又能被自己接受的美女投怀送抱,从自己先有伊宁后来又对蔡琰动心便清晰明了的说明了这一点。虽然徐济如今还在追求蔡琰,但在这之前自己已经与伊宁成婚,又与张夫人不清不楚,所以若是自己懵然不知下和尹氏接近。只怕很容易就会发生欢好。到那时,自己能不负责任吗?
更由此想起张夫人地事情,徐济更是心中一阵不舒服,不过这事情一点都怨不得郭嘉,完全是张夫人咎由自取,不过自己既然已经接受了张夫人。那么就要原谅他过去的一切。
但是如此一来,徐济心中却在犹豫,自己和张夫人之间的事情是否应该告诉荀彧等人。犹豫再三,徐济还是在心中叹息着放弃了。这事情还是瞒着荀彧和郭嘉等人的好,若是说出来,定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而且张夫人当时就已经和自己说清楚了,绝不要求名分,想必也是在为自己考虑吧。
可是这么一来,却又觉得对不起张夫人,而且甄宓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头绪。一时之间,徐济心中烦恼之极。
这时候,马车停了下来,原来已经到了朝堂。
徐济强压下心中的各种杂念,和荀彧说笑着走进了朝堂。
今天的朝会又向往常一样,荀彧和王子服一党在朝堂上大吵特吵一番。才两个多月地功夫,大臣们便已经适应了这种气氛。
刘协倒也听得认真。
徐济虽然也知道乱世用重典。但是毕竟是后世来的人,所以不自觉的有一种民主的味道。至于荀彧,更是君子行事相比于武力压制更愿以理服人。
所以这朝堂上倒不是一言堂。这显然是比以往要令人舒服得多。
先是徐济汇报了这一段长安治安问题,然后指出长安最近外来客源比较多,应该加强戒备。
旋即荀彧站出来解释说这是因为商人齐聚长安的原因,进而说明这些商人都是看到自己发出的通告才赶到长安的。
接着荀彧解释了这么做的原因,他说既然天下太平,那各地就该互通有无,而商业流通是打破各地间隔的最有效渠道。这个说法当然没有人提出异议。
不过荀彧下面的话立时引起了争吵。
荀彧认为,在科举考试中应该有“商贾”、“农桑”、“百工”、“军旅”、“音律”、“丹青”等科目。
这个提议立时引起了朝堂上一片哗然,王子服等人立时站出来反对,认为这些东西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只有儒家思想才应该是考试的唯一范围。荀彧抖擞精神,在朝堂上利用“五德终始说”和王子服等人展开了辩论,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荀彧拿出兖州作例子,开始在朝堂上详细地分析开设这些科目的重要意义,更指出要在考试之后在朝廷和地方设定相应的官职。否则只会造成财富的流失。
正如徐济所料到的,这话一出口,刘协等人立刻心动,王子服等人也立时住口,显示出大感兴趣的样子。徐济心中好笑,这正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刘协觉得按照荀彧的建议做对他有利,却不知道这么做对徐济更有利。
这么做的好处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在政治上更能带来刘协等人始料不及的变化。一旦添加新的官职,那即是说要有多种人才参预朝政,每个职位上的人都是专业人士才可以,被这些世家大族称之为贱业的行业,世家子弟是不屑于学的,那么,寒门子弟,甚至一般的百姓出身的人就会有机会登堂入室。
如此一来,世家大族的统治地位自然而言就被击垮了。
有了新的经济基础,在构成新的上层建筑,徐济消灭分裂种子的理想便基本达成了。统一天下算什么?开创大唐盛世般的华夏奇迹才是徐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