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移民问题(2/2)
《重回明末当皇帝》作者:霰雪鸟 2021-08-09 06:11
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还有很多人之前寄希望于清军能够来救他们,但是在见识了中华军的强大海军实力之后,这些人心里面的那种想法就彻底的破灭了。不是清军不强,而是这群人实在是太强了。
这些人虽然表现的十分卖力,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在第二天大多只获得了半个工分。而这仅仅只能换取半斤白米饭,但是这也比他们之前的稀粥要强的多了,他们自然是知道要按照中华军制定的标准来核算,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也跟着那些熟练的工人们后面学习,最后终于能够一天换取一个工分了。
中华军利用这段时间,在定海上面开垦出来了三十多万亩的田地。这些土地足够分给一万户农民耕种了,一年的产量可以达到三万吨左右,支撑舟山群岛上的驻军的消耗是绰绰有余了,就算是未来中华军将定海这边的军队数量扩充到两万人,这么多的粮食还是足够支撑他们的消耗的。
三十万亩田地并不是舟山群岛的极限,岛上还有很多的土地没有被开垦出来的,但是这个时候大量的人口已经被转移到了台湾岛上去了,因此开垦工作也就慢了下来,而中华军最终决定在岛上留下十万人,差不多一万四千户,这些百姓一边可以继续开垦荒地和种植之前的土地,二来可以将舟山群岛的发展建设起来,每当战事来临的时候,军队的人手都是不够用的,届时也可以从百姓之中征集人手来帮助军队搬运物资。
因为留下了十万人,所以中华军最终从岛上转移走了六十万三千人,其中被安置在台湾的有五万人,剩下的有十五万人被安置在了吕宋,剩下的全都被安置到了东南亚的印尼群岛上去了。
中华军的这种将人口分散的政策看上去有点在将自己的实力分散,从而不能拧成一股绳,但是项玉的考虑却是藏富于民,将这些人安置到中华军目前广袤的土地上去,才能够在日后形成对这里的绝对的统制,这种收益可能最开始不太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效果会越来越大。
被安置到吕宋去的十五万人中大部分都被送到了安北市,这里建成之后人口比较少,因此发展建设的比较慢,但是安北市这边除了战略位置不如马尼拉之外,其周边也有广袤的肥沃土地,很适合大范围的开垦荒地和建设种植园,东南亚的蔗糖种植业一直都比较发达,这也是欧洲人跟中国进行贸易的一种主要的商品。
而被送到印尼群岛的四十万人,则分布的比较均匀,其中苏门答腊岛上分了十万人,爪哇岛上分了十万人,加里曼丹岛上分了十五万人,苏拉威西岛上面分了五万人,这些数字看上去并不多,但是在这些人抵达了之后,这几个岛屿上很快就建立起了好几座城市,当地的经济和生产依托着这些城市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未完待续。)
这些人虽然表现的十分卖力,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在第二天大多只获得了半个工分。而这仅仅只能换取半斤白米饭,但是这也比他们之前的稀粥要强的多了,他们自然是知道要按照中华军制定的标准来核算,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也跟着那些熟练的工人们后面学习,最后终于能够一天换取一个工分了。
中华军利用这段时间,在定海上面开垦出来了三十多万亩的田地。这些土地足够分给一万户农民耕种了,一年的产量可以达到三万吨左右,支撑舟山群岛上的驻军的消耗是绰绰有余了,就算是未来中华军将定海这边的军队数量扩充到两万人,这么多的粮食还是足够支撑他们的消耗的。
三十万亩田地并不是舟山群岛的极限,岛上还有很多的土地没有被开垦出来的,但是这个时候大量的人口已经被转移到了台湾岛上去了,因此开垦工作也就慢了下来,而中华军最终决定在岛上留下十万人,差不多一万四千户,这些百姓一边可以继续开垦荒地和种植之前的土地,二来可以将舟山群岛的发展建设起来,每当战事来临的时候,军队的人手都是不够用的,届时也可以从百姓之中征集人手来帮助军队搬运物资。
因为留下了十万人,所以中华军最终从岛上转移走了六十万三千人,其中被安置在台湾的有五万人,剩下的有十五万人被安置在了吕宋,剩下的全都被安置到了东南亚的印尼群岛上去了。
中华军的这种将人口分散的政策看上去有点在将自己的实力分散,从而不能拧成一股绳,但是项玉的考虑却是藏富于民,将这些人安置到中华军目前广袤的土地上去,才能够在日后形成对这里的绝对的统制,这种收益可能最开始不太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效果会越来越大。
被安置到吕宋去的十五万人中大部分都被送到了安北市,这里建成之后人口比较少,因此发展建设的比较慢,但是安北市这边除了战略位置不如马尼拉之外,其周边也有广袤的肥沃土地,很适合大范围的开垦荒地和建设种植园,东南亚的蔗糖种植业一直都比较发达,这也是欧洲人跟中国进行贸易的一种主要的商品。
而被送到印尼群岛的四十万人,则分布的比较均匀,其中苏门答腊岛上分了十万人,爪哇岛上分了十万人,加里曼丹岛上分了十五万人,苏拉威西岛上面分了五万人,这些数字看上去并不多,但是在这些人抵达了之后,这几个岛屿上很快就建立起了好几座城市,当地的经济和生产依托着这些城市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