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稍微站直点(2/2)
《外星婚介所》作者:燕原归 2021-08-10 23:11
脚猫
2015-9-2
回三脚猫评论员的一封信
尊敬的三脚猫先生台鉴:
从您给我的书评中,我能读到您对网文作者怒其不争的心态,虽然全篇评论没有赞美之词,其实明贬暗褒,对此我深表感谢也深感荣幸。因为同您素未谋面也不知您身份与联系方式,我只能把该文放在这儿,如果您也来看书并关注我的作品,我希望您能看到该文并与我联系,衷心地希望能同您交个朋友。
我是委托我一个朋友找人写个长评,我朋友在某个作者q群中发了求评留言后收到的qq回复,是群内发送,但第二天qq就从群内消失了,问遍所有人却无人认识。真是太神秘了。
我想您该是一位资深的作者兼读者,您的评论句句戳中要点让我心惊肉跳,我从没想过居然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的作品,您的阅历和见识面之广,对作者心态的了解让我极度钦佩,我甚至愿意叫您一声老师。
向您自我介绍一下,我只能算个业余作者,本职工作也与写作有关,是一些网站的特约写手,写过社论、影评、软广告等等,我常在看书打发时间,已历时十年,以前也试着在发文,但终因时间不够tj了。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写作的心态没您说的那么厚重,我是本着玩票的心态,说起来有点惭愧,您说我写作前做过准备,实际上我只是想到一个创意便凭自己的阅读经验就开写了,因为近来生活压力得到缓解,我能放心地保证写完整本书,整个写作过程我还是比较开心的。
所以对您说把诸多文青变成利欲薰心的写作狂,恕我不敢苟同,您这句话让我想到某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斥责草根写作时那句经典评论,“一个流着口涎,半人半兽的家伙抱着文艺女神的雕像,得意洋洋地说:我配得上她,她和我一样蠢。”
关于文学俗雅的讨论已持续千年,要不要给文学设定一个门槛自古来说法不一,坚持文学的梦想固然没错,但如果作者凭自己的写作技巧来换取生活的资本,能过上一种体面的生活,难道不也是对的吗?
不知道您了不了解中国小说古代时的地位,中国小说在以前从来就不是一种艺术,也没有哪个中国小说家以艺术家自翎,小说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是如此低下,1776年,中国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姚鼐,列举构成整个文学的作品,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那麽小说呢?靠边站吧!压根还没被人看成是文学。而後来在乾隆大帝下令汇编的《四库全书》中,也没有在这以文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将小说包括进去,小说就像旁门左道一样难登大雅之堂。
为什么我要讨好读者,因为读者就是人民,小说从普通人民中成长起来,它生气勃勃,枝繁叶茂。反观艺术性的东西,我一直感觉在古代中国,艺术的文学是“学者”的独有财产,是一种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则制作并且相互酬答的艺术,中国的皇帝们一早就设计出一种用他们自己的学问奴役“学者”的方式,使科举考试成为政治升迁的唯一途径,学者们忙於背诵和模仿已经死去的、古典的,在现在看来甚至是谬误的教条,整个生命和思想都被吞掉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您提到的“雅”是这种僵死的教条,我相信您是位眼界开阔并能海纳百川有胸怀的思想者,我只是从您字里行间感觉您背负的东西太重太多。
一本书有没有营养,从来不是作者自己说了算,书写出来,就已经属于读者,就像王波说:“你先把书写好看了,其他东西你去td。”
小说的责任是为老百姓提供娱乐,这里所说的娱乐,不仅仅是让老百姓笑,娱乐,严谨一点来讲,指的是整个头脑注意力的贯注和占据,用鲜活的画面和生活的意义来给那个头脑带来启蒙,指的是并非用有关艺术的单凭不多的经验的谈话来给精神带来鼓励,而是用描写各个时代的人民故事给精神带来鼓励。
所以我要做也一样——把故事呈现给人们,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呈现。至于是不是为讨好读者而忘了坚持自己的文人风骨,这点我还真没留意,但您既然提点了我,我以后会试着想得更深刻一些,雅俗共赏是很难,但不妨碍我们尝试不是吗?
希望和您交朋友,某种意义上我是希望寻找一种平衡,我多一些深刻,您多一些轻松,生活已经很累,何必把它弄得更累呢?您不觉得轻松的人更容易从彼此间获得灵感与冲动吗?
诚如您所言,我也不知我对您思想猜得对不对,或许您已经是个轻松的人,写评时只是一时兴之所致,但不管如何,您的水准摆在那,这就够了,我欣赏和重视您。
望与您早日取得联系。
燕原归敬上
2015-9-4
2015-9-2
回三脚猫评论员的一封信
尊敬的三脚猫先生台鉴:
从您给我的书评中,我能读到您对网文作者怒其不争的心态,虽然全篇评论没有赞美之词,其实明贬暗褒,对此我深表感谢也深感荣幸。因为同您素未谋面也不知您身份与联系方式,我只能把该文放在这儿,如果您也来看书并关注我的作品,我希望您能看到该文并与我联系,衷心地希望能同您交个朋友。
我是委托我一个朋友找人写个长评,我朋友在某个作者q群中发了求评留言后收到的qq回复,是群内发送,但第二天qq就从群内消失了,问遍所有人却无人认识。真是太神秘了。
我想您该是一位资深的作者兼读者,您的评论句句戳中要点让我心惊肉跳,我从没想过居然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的作品,您的阅历和见识面之广,对作者心态的了解让我极度钦佩,我甚至愿意叫您一声老师。
向您自我介绍一下,我只能算个业余作者,本职工作也与写作有关,是一些网站的特约写手,写过社论、影评、软广告等等,我常在看书打发时间,已历时十年,以前也试着在发文,但终因时间不够tj了。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写作的心态没您说的那么厚重,我是本着玩票的心态,说起来有点惭愧,您说我写作前做过准备,实际上我只是想到一个创意便凭自己的阅读经验就开写了,因为近来生活压力得到缓解,我能放心地保证写完整本书,整个写作过程我还是比较开心的。
所以对您说把诸多文青变成利欲薰心的写作狂,恕我不敢苟同,您这句话让我想到某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斥责草根写作时那句经典评论,“一个流着口涎,半人半兽的家伙抱着文艺女神的雕像,得意洋洋地说:我配得上她,她和我一样蠢。”
关于文学俗雅的讨论已持续千年,要不要给文学设定一个门槛自古来说法不一,坚持文学的梦想固然没错,但如果作者凭自己的写作技巧来换取生活的资本,能过上一种体面的生活,难道不也是对的吗?
不知道您了不了解中国小说古代时的地位,中国小说在以前从来就不是一种艺术,也没有哪个中国小说家以艺术家自翎,小说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是如此低下,1776年,中国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姚鼐,列举构成整个文学的作品,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那麽小说呢?靠边站吧!压根还没被人看成是文学。而後来在乾隆大帝下令汇编的《四库全书》中,也没有在这以文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将小说包括进去,小说就像旁门左道一样难登大雅之堂。
为什么我要讨好读者,因为读者就是人民,小说从普通人民中成长起来,它生气勃勃,枝繁叶茂。反观艺术性的东西,我一直感觉在古代中国,艺术的文学是“学者”的独有财产,是一种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则制作并且相互酬答的艺术,中国的皇帝们一早就设计出一种用他们自己的学问奴役“学者”的方式,使科举考试成为政治升迁的唯一途径,学者们忙於背诵和模仿已经死去的、古典的,在现在看来甚至是谬误的教条,整个生命和思想都被吞掉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您提到的“雅”是这种僵死的教条,我相信您是位眼界开阔并能海纳百川有胸怀的思想者,我只是从您字里行间感觉您背负的东西太重太多。
一本书有没有营养,从来不是作者自己说了算,书写出来,就已经属于读者,就像王波说:“你先把书写好看了,其他东西你去td。”
小说的责任是为老百姓提供娱乐,这里所说的娱乐,不仅仅是让老百姓笑,娱乐,严谨一点来讲,指的是整个头脑注意力的贯注和占据,用鲜活的画面和生活的意义来给那个头脑带来启蒙,指的是并非用有关艺术的单凭不多的经验的谈话来给精神带来鼓励,而是用描写各个时代的人民故事给精神带来鼓励。
所以我要做也一样——把故事呈现给人们,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呈现。至于是不是为讨好读者而忘了坚持自己的文人风骨,这点我还真没留意,但您既然提点了我,我以后会试着想得更深刻一些,雅俗共赏是很难,但不妨碍我们尝试不是吗?
希望和您交朋友,某种意义上我是希望寻找一种平衡,我多一些深刻,您多一些轻松,生活已经很累,何必把它弄得更累呢?您不觉得轻松的人更容易从彼此间获得灵感与冲动吗?
诚如您所言,我也不知我对您思想猜得对不对,或许您已经是个轻松的人,写评时只是一时兴之所致,但不管如何,您的水准摆在那,这就够了,我欣赏和重视您。
望与您早日取得联系。
燕原归敬上
20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