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长风章节目录 > 第四十章 沦陷

第四十章 沦陷(2/2)

长风作者:紫钗恨 2020-01-15 11:15
就同意铁勒人直接获得一千万阿尔比昂镑的巨额贷款。这笔贷款由阿尔比昂政府担保在东方流血越多阿尔比昂人就越快乐。

    而林一尘所部没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据不确切的情报烈风军已经组建了一只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包括大约二十艘大型运输舰和数十艘武装运输船一次性可以运载大约两个师团的兵力而这支庞大的舰队随时在秦皇岛到天津一线登6出关的奉军将有可能遇到腹背受敌的情况。

    就在此时烈风人在锦西进行了一次登6这次登6的规模比在辽东半岛的登6行动规模要来得大不过这一次海军并不打头阵经过两天折腾上案的爱水支队(由爱水三郎少将指挥)编成序列为步兵四个大队轻炮兵两个中队工兵一个小队随后又增援了步兵一个大队。

    五个步兵大队和少量炮兵的爱水支队在一开始就陷入了苦斗爱水三郎不得不承认“战斗中将兵多有死伤我作为指挥官负全部责任”但是这一侧击京奉铁路的行动确实可以说给奉军极大震动特别是锦州的侧后受到袭击让林一尘越犹豫。

    战后的事实表明这一反情报作战并不是出自爱水三郎之手而是奉军情报部门的评判但是包括林一尘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联合舰队的去向。

    虽然在战斗中烈风人只出动遣外第二舰队――这个舰队只有两艘巡洋舰以下的十数艘军舰后来增援的军舰也只有巡洋舰一艘炮舰三艘而已快帆船七只武装渔船六支。

    只是奉军的海军力量实在太弱了即使是在收编了中央直属的第一舰队也只是名义上存在这支并不强大的舰队完全占据了被中国的海上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林一尘必须防备烈风人的登6。

    事实上奉军情报部门虽然作出了一次误判但是十二月十日烈风人还是让整个世界吃了一惊。

    “整个港口在燃烧……”

    “第二舰队的最大耻辱……”

    有无数的书籍写到了这一次袭击紧紧在近十年就有两百本以上关于偷袭高雄港的资料事实上作为第二舰队最重要的军港之一高雄港的防御是严密的。

    但是高雄港还是遭遇到烈风联合舰队的袭击以致于军官们高呼“高雄遇到袭击……”

    联合舰队司令森树平则出会心的微笑他的赌博获得了全胜。

    高雄港是第二舰队的最大船厂所在地为了应付阿尔比昂人在南方的攻势萧迪吉命令加快建筑战舰在这里正在建造十二艘军舰此外还有第二舰队在台湾残存的大部分舰艇但是烈风人最大的战果还是一部分封存的风帆战舰。

    第二舰队已经实现舰队的蒸汽化只是在南方的战事军舰损失实在太大了将近一百艘军舰和辅助船只被击沉为此第二舰队除将吕宋公司的退役军舰招回现役外(吕宋公司一般情况是接受第二舰队退役的较新军舰作为第二舰队的补充力量)甚至还将封存的部分军舰重新启封。

    在前两波启封之后这一波启封的军舰甚至包括了四艘战列舰、多艘巡洋舰、炮舰只是密集的炮击之中这些战舰大多数都被击沉。

    在这次毁灭性的袭击之中第二舰队总共损失了三十艘军舰伤亡三千四百人而烈风人的伤亡则微乎其微整个联合舰队只有数艘军舰受轻伤伤亡不过一百人而已。

    作为偷袭高雄港的权威战史著作《我们沉睡在清晨》光是书名就可以说明第二舰队的悔恨之情。

    只是联合舰队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登6行动这也是许多人指责森树平的关键所在认为如果借机占据了台湾那就没有以后那么多麻烦但事实上这个想法也难办到。

    在辽东的登6行动和鸭绿江占用了相当多的运输船只以致于联合舰队一次性最多就只能输送一个旅团的部队上岸而为了应付莫敌的北伐台湾进行了一次动员本土有一万一千名部队和二万名准军事部队此外还有数以十万的持枪者――在第二舰队辖下持枪是合法的。

    但无论如何烈风海军还是取得了台湾海峡以北到极北的制海权甚至连柳镜晓也极为不安因为烈风人随时在山东登6的可能虽然莫敌北伐前后山东和沈家的联合舰队进行了数次扩充但是部队仍是一支“典型的区域性近海防御型海军”无力对抗烈风海军。

    沈家的长老们一再要求把派到南洋的沈家主力调回来但这一要求被沈小姐拒绝现在南洋方面的战事是进入了血拼的状态阿尔比昂人和卡佩人展开大规模登6萧迪吉的第二舰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还是依靠第三舰队的博命一击才维持着南洋的均势。

    阿尔比昂人始终是海上的霸主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失败现在第二舰队与第三舰队在南洋的主力舰队舰队实力只是战前的三分之一。

    而东北战局随着林一尘的一丝犹豫变得越恶劣伴随爱水支队上岸的是烈风人再次增援的六个大队现在在锦西烈风军已经有十个步兵大队的兵力随时有可能攻陷锦州将奉军彻底合围而东北的情况也越来越恶劣虽然各地义军四起但是投敌者也数量众多更要命的是铁勒人似乎有着源源不断的兵力他们的双鹰旗远东军区投入东北战场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边境上的许多城市宣告沦陷。

    一月八日张步云率领四万多名残兵退入关内这一事件宣告东北已大部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