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鲜卑入寇将士辱 恨不再生冠军侯(2/2)
《三国之搅局者》作者:三湖老周 2021-08-11 00:22
看着眼前活蹦乱跳的儿子,他从心里深深的感激王衡。
不过黄忠并没有将自己的激动表露出来,他表情平静的让王衡站桩,在王衡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之后,他又开始教黄叙站桩。
黄叙的天赋也很好,他也很快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让黄忠十分欣慰。
而黄叙出现气感,是在五天之后,虽然还不如王衡的三天,可是也是这门武学历史上数得着的天才了。
黄忠十分激动,他们这门武学,由于选徒不易,又不能轻易传给品行不好的人,所以传人数量一直不多,他这一下子就有两个天赋这么出色的传人了,真是老天开眼了。
天公十分作美,就在除夕这天,汉寿下雪了,而且下得很大,这在武陵是很少见的,鹅毛大雪飘飘洒洒下了一天,将山头、树顶、房顶全都铺上了一层雪,看上去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
如果是往年,这样的大雪会让一些贫苦百姓日子很难过,不过今年武陵郡在扶贫济困上做得不错,对贫苦百姓都有施衣送粮之举,让他们能够度过这个冬天,而今年整个武陵都是丰收,而且官府用各种办法免去了许多赋税,所以其余的老百姓日子也过得不差,很多人都买了酒肉,准备过一个丰盛的正旦佳节。
这天,王衡冒着大雪去了城北的汉寿书院,他是去邀请郑玄明天到刺史府去过正旦的,与他同行的有邓展、姚纲等人,邓展的寡母是跟着邓展一起来的汉寿,如今在刺史府里也有一个小院,u子俩一同居住,这让邓展也没了后顾之忧。
来到汉寿书院,虽然已经快到正旦了,可是人还有不少,武陵郡本地以及荆州的一些学生都已经回家去过节了,不过离家比较远以及年龄比较大的一些学生都还留在了书院里,就在这里过正旦。
这些学生的数量有一千多人,平时在郑玄的带领下,他们在书院内外的山上自己种一些菜,喂一些猪,这几天他们杀了几头猪,肉菜还是比较丰富的,刺史府也派人送来了足够的米粮、蔬菜、鲜鱼,好让书院也过一个丰盛的正旦。
王衡一路跟正在忙碌的学生们打着招呼,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郑玄的院子。
郑玄一家也都是喜气洋洋的,马上就是正旦佳节了,谁能不高兴呢?而且上一个正旦,郑玄一家是在高密老家过的,虽然也有几个弟子送来了一些钱粮物资,可是还是过得凄凄惶惶的,怎么能跟今年的好日子比呢?
看到王衡来了,郑玄的儿子郑益高兴的道:“叔平贤弟来了!”
王衡点头道:“益恩大兄!”
接下来王衡又向师父郑玄和师母宋氏施了礼,郑玄看着天空中飘扬的雪花,高兴的道:“叔平,这雪下得好啊!”
在高密,冬天的雪是下得很大的,而郑玄来到汉寿,别的都还好,只是入冬之后久不下雪,让他有些不习惯,今天的这场雪确实让他很高兴。
王衡点头道:“是啊,师父,瑞雪兆丰年啊!”
郑玄道:“嗯,这句瑞雪兆丰年说得好,明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在这个时代还没开始流行,不过郑玄躬耕多年,当然能够发现,只要头一年雪下得大,第二年往往都能丰收,因此一听王衡这句话,他就深有同感。
王衡问了一下郑玄家中各种物资够不够,然后便对郑玄道:“老师,阿父阿母请你明天过去一起过正旦。”
郑玄不假思索的点头答应了,他与王叡本就是姻亲,又是知交,现在王衡又是他的得意弟子,王家请他去过正旦,他当然要答应了。
听到郑玄同意了,王衡也是十分高兴,郑玄是他最敬重的长辈和老师,能在一起过正旦,真的是一件很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
王衡道:“老师,那你们明天在家等着,我会派马车来接你们的。”
郑玄点了点头道:“叔平,这几天我去市集上走了一下,你和你阿父做得很好。”
王衡连忙自谦道:“都是阿父的功劳,弟子没有做什么。”
郑玄摇头道:“你也不要太过自谦了,你做的事情,为师都看在眼里。”
郑玄停顿了一下,然后以一种沉郁的语调道:“过了这个正旦,为师便已年过六旬了,这数十年来,为师四处游学,整个大汉天下几乎被为师走遍了。近十数年,整个大汉几乎都是民不聊生,满目疮痍,令人痛心疾首!”
说到这里,郑玄的语调越发低沉,几乎已经说不出话了,等情绪平复之后,郑玄接着说道:“来武陵之前,为师并不知道来这里对不对,不过来武陵的第一天,你就替为师出手,痛打曹泽,这让我觉得来对了。来了武陵快一年了,你天资卓绝,宅心仁厚,尊师重道,确实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好弟子。”
这一次王衡没有说话,只是认真的听着郑玄的话。
“这一年以来,我亲眼目睹武陵郡的黔首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汉寿城越来越干净,冬天到了,我都没看到汉寿街头有一个饿殍,那些贫苦百姓都能衣食丰足,这真的是我在其它地方没有见到过的。为生民立命,你也做到了!”
听到这里,王衡坐不住了,他对郑玄道:“老师,如今我们还只惠及了武陵一郡而已,当不起为生民立命一句。”
郑玄摇头道:“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今你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已经让我很高兴了。多少名士大儒,多少高官王侯,连一个县都治理不好。”
说到这里,郑玄盯住王衡的眼睛道:“叔平,为师希望你以后能够达则兼善天下!”
王衡浑身一震,郑玄的这句话里包含了对他多么深刻的期许啊!
当然,王衡还不会把郑玄的这句话错误的理解为现在郑玄就要支持他篡汉而自立了,郑玄的意思当然是希望王衡能够建立更大的功业,封侯拜相,中兴大汉,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已经是一种极高的期许了。
王衡拜伏于地道:“老师,弟子当竭力去做!”
郑玄捻须欣慰的笑了,他又想起一事道:“叔平,我听说蔡伯喈如今正在吴地避祸,我已经给他写了信,让他到汉寿来,与我一起主持汉寿书院。蔡伯喈藏书颇富,许多都是孤本,我以前游学时曾在他府上借阅过。他若是肯来汉寿,你可以把他的这些藏书都印刷出来,以免散佚。”
蔡伯喈便是当代著名大儒蔡邕了,他也就是蔡琰蔡文姬的父亲。他曾任当朝议郎,参与过《东观汉纪》的编写,主持过熹平石经的镌刻,学问深厚,后来因为直言而得罪了权贵,被汉帝刘宏贬斥到朔方,又被人追杀,无奈之下,他只有远走江南吴会之地,以逃避追杀,如今已近十年。
蔡邕平生好藏书,据说藏书上万卷,可惜后来兵荒马乱,绝大多数都散佚了,如果他能来汉寿,把他的藏书都出版出来,那真的是一笔莫大的财富了。
另外,王衡对蔡邕的女儿蔡琰也还怀着一份隐约的期待,不过这一点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不过黄忠并没有将自己的激动表露出来,他表情平静的让王衡站桩,在王衡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之后,他又开始教黄叙站桩。
黄叙的天赋也很好,他也很快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让黄忠十分欣慰。
而黄叙出现气感,是在五天之后,虽然还不如王衡的三天,可是也是这门武学历史上数得着的天才了。
黄忠十分激动,他们这门武学,由于选徒不易,又不能轻易传给品行不好的人,所以传人数量一直不多,他这一下子就有两个天赋这么出色的传人了,真是老天开眼了。
天公十分作美,就在除夕这天,汉寿下雪了,而且下得很大,这在武陵是很少见的,鹅毛大雪飘飘洒洒下了一天,将山头、树顶、房顶全都铺上了一层雪,看上去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
如果是往年,这样的大雪会让一些贫苦百姓日子很难过,不过今年武陵郡在扶贫济困上做得不错,对贫苦百姓都有施衣送粮之举,让他们能够度过这个冬天,而今年整个武陵都是丰收,而且官府用各种办法免去了许多赋税,所以其余的老百姓日子也过得不差,很多人都买了酒肉,准备过一个丰盛的正旦佳节。
这天,王衡冒着大雪去了城北的汉寿书院,他是去邀请郑玄明天到刺史府去过正旦的,与他同行的有邓展、姚纲等人,邓展的寡母是跟着邓展一起来的汉寿,如今在刺史府里也有一个小院,u子俩一同居住,这让邓展也没了后顾之忧。
来到汉寿书院,虽然已经快到正旦了,可是人还有不少,武陵郡本地以及荆州的一些学生都已经回家去过节了,不过离家比较远以及年龄比较大的一些学生都还留在了书院里,就在这里过正旦。
这些学生的数量有一千多人,平时在郑玄的带领下,他们在书院内外的山上自己种一些菜,喂一些猪,这几天他们杀了几头猪,肉菜还是比较丰富的,刺史府也派人送来了足够的米粮、蔬菜、鲜鱼,好让书院也过一个丰盛的正旦。
王衡一路跟正在忙碌的学生们打着招呼,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郑玄的院子。
郑玄一家也都是喜气洋洋的,马上就是正旦佳节了,谁能不高兴呢?而且上一个正旦,郑玄一家是在高密老家过的,虽然也有几个弟子送来了一些钱粮物资,可是还是过得凄凄惶惶的,怎么能跟今年的好日子比呢?
看到王衡来了,郑玄的儿子郑益高兴的道:“叔平贤弟来了!”
王衡点头道:“益恩大兄!”
接下来王衡又向师父郑玄和师母宋氏施了礼,郑玄看着天空中飘扬的雪花,高兴的道:“叔平,这雪下得好啊!”
在高密,冬天的雪是下得很大的,而郑玄来到汉寿,别的都还好,只是入冬之后久不下雪,让他有些不习惯,今天的这场雪确实让他很高兴。
王衡点头道:“是啊,师父,瑞雪兆丰年啊!”
郑玄道:“嗯,这句瑞雪兆丰年说得好,明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在这个时代还没开始流行,不过郑玄躬耕多年,当然能够发现,只要头一年雪下得大,第二年往往都能丰收,因此一听王衡这句话,他就深有同感。
王衡问了一下郑玄家中各种物资够不够,然后便对郑玄道:“老师,阿父阿母请你明天过去一起过正旦。”
郑玄不假思索的点头答应了,他与王叡本就是姻亲,又是知交,现在王衡又是他的得意弟子,王家请他去过正旦,他当然要答应了。
听到郑玄同意了,王衡也是十分高兴,郑玄是他最敬重的长辈和老师,能在一起过正旦,真的是一件很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
王衡道:“老师,那你们明天在家等着,我会派马车来接你们的。”
郑玄点了点头道:“叔平,这几天我去市集上走了一下,你和你阿父做得很好。”
王衡连忙自谦道:“都是阿父的功劳,弟子没有做什么。”
郑玄摇头道:“你也不要太过自谦了,你做的事情,为师都看在眼里。”
郑玄停顿了一下,然后以一种沉郁的语调道:“过了这个正旦,为师便已年过六旬了,这数十年来,为师四处游学,整个大汉天下几乎被为师走遍了。近十数年,整个大汉几乎都是民不聊生,满目疮痍,令人痛心疾首!”
说到这里,郑玄的语调越发低沉,几乎已经说不出话了,等情绪平复之后,郑玄接着说道:“来武陵之前,为师并不知道来这里对不对,不过来武陵的第一天,你就替为师出手,痛打曹泽,这让我觉得来对了。来了武陵快一年了,你天资卓绝,宅心仁厚,尊师重道,确实是一个难得一遇的好弟子。”
这一次王衡没有说话,只是认真的听着郑玄的话。
“这一年以来,我亲眼目睹武陵郡的黔首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汉寿城越来越干净,冬天到了,我都没看到汉寿街头有一个饿殍,那些贫苦百姓都能衣食丰足,这真的是我在其它地方没有见到过的。为生民立命,你也做到了!”
听到这里,王衡坐不住了,他对郑玄道:“老师,如今我们还只惠及了武陵一郡而已,当不起为生民立命一句。”
郑玄摇头道:“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今你能做到这样的地步,已经让我很高兴了。多少名士大儒,多少高官王侯,连一个县都治理不好。”
说到这里,郑玄盯住王衡的眼睛道:“叔平,为师希望你以后能够达则兼善天下!”
王衡浑身一震,郑玄的这句话里包含了对他多么深刻的期许啊!
当然,王衡还不会把郑玄的这句话错误的理解为现在郑玄就要支持他篡汉而自立了,郑玄的意思当然是希望王衡能够建立更大的功业,封侯拜相,中兴大汉,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已经是一种极高的期许了。
王衡拜伏于地道:“老师,弟子当竭力去做!”
郑玄捻须欣慰的笑了,他又想起一事道:“叔平,我听说蔡伯喈如今正在吴地避祸,我已经给他写了信,让他到汉寿来,与我一起主持汉寿书院。蔡伯喈藏书颇富,许多都是孤本,我以前游学时曾在他府上借阅过。他若是肯来汉寿,你可以把他的这些藏书都印刷出来,以免散佚。”
蔡伯喈便是当代著名大儒蔡邕了,他也就是蔡琰蔡文姬的父亲。他曾任当朝议郎,参与过《东观汉纪》的编写,主持过熹平石经的镌刻,学问深厚,后来因为直言而得罪了权贵,被汉帝刘宏贬斥到朔方,又被人追杀,无奈之下,他只有远走江南吴会之地,以逃避追杀,如今已近十年。
蔡邕平生好藏书,据说藏书上万卷,可惜后来兵荒马乱,绝大多数都散佚了,如果他能来汉寿,把他的藏书都出版出来,那真的是一笔莫大的财富了。
另外,王衡对蔡邕的女儿蔡琰也还怀着一份隐约的期待,不过这一点就不足为外人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