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南方北方
《大发明》作者:半埂草 2020-01-25 22:10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浪花淘尽形形式式的英雄虽然地方保守势力依旧强大但叶枫和复兴党人却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用手中的力量胁迫各种阻力让华夏一统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地显现在国人面前。
“少荃有没有看到最新一期的时务报?”在江北府庐州曾国藩与李鸿章这两大巨头难得再次坐到一起李鸿章还是坚持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老师是说那篇署名鲁迅的评论吧?”李鸿章面露苦笑这个“鲁迅”是华夏报刊上经常看到的一个名字经常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论风格辛辣总是入木三分。
曾国藩轻轻点了点头:“这篇评论可是对我们儒党很不待见啊就差说我们是民族的罪人了。”
“估计是叶兴华手下的某个文人吧”李鸿章无奈地笑了笑:“报纸上骂我们儒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复兴党提出的这些议案总是能在国士院通过那些国士难道就看不出这样做的后果么?”
曾国藩摇了摇头:“要真说起来这个人还是骂复兴党骂得最多也最凶他是逮着谁就骂谁……这个人在民间影响挺大有些话说得也很有道理。”
李鸿章沉默了一会才叹了口说道:“他们现在骂得凶却不知道我们也有苦衷要是我们真的将权力都交出去。他叶兴华手上几十万军队谁知道他会不会做皇帝?还会不会保留现在地政策?”
“少荃以为叶兴华想做皇帝?”曾国藩问道。
李鸿章摇了摇头:“不是想不想做的问题。复兴党一直说要制衡、平衡如果没有湘淮大家都把手上的兵交出去还能有制衡么?”
“然则少荃以为湘淮如今真地能对叶兴华形成制衡么?”曾国藩悠悠说道。
李鸿章闻言沉默不语事实上都督府在对国防军整编以后重点对北方用兵在东北、蒙古、西北甘肃、新疆以及西南的云南、贵州布下重兵。
而南方的兵力部署大为缩减。江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基本都是驻扎国防军一个师配属警备军一个师差不多是五万国防军和五万警备
当然虽然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是曾国藩和李鸿章都知道这十万军队的战力还是相当可观。如果说湘淮军有异动的话这些驻军就可以以师为单位进行军事动作而在国内有个共识那就是华夏国防军要是出现师级单位那么已经很难有势力能够对抗除非集中全部湘淮主力。或许还有希望。
“这个鲁迅在文中说湘淮军的制衡作用只体现在华夏国防军将十个精锐的师留在南方而在北方的兵力总是捉襟见肘他说若是湘淮军能够接受都督府的整编至少可以形成四到六个国防师也就是两个军以及相同数量地警备军也就是说都督府的军队序列中将多出四个军。加上原本被牵制在地方上的四个军等于增加了八个军有这八个军何愁华夏不能早日统一?”曾国藩平静地叙述着鲁迅在评论中提到的观点好像这件事与他没有关系似的。
“叶兴华将十二个师留在南方不也是对我们地防备?”李鸿章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不过他也知道这句话站不住脚。因为湘淮军的存在才留下十二个师而这十二个师又让湘淮不肯放弃对军队的控制权。这就像一个怪圈看谁能先退一步还要另外一方没有别的想法。
“老师打算让湘淮军接受叶兴华的整编?”李鸿章道。
曾国藩笑了笑:“不是叶兴华是华夏不是湘淮军是湘军;至于淮军的未来少荃你自己决定。”
曾国藩虽然这么说李鸿章却知道自己没得选择湘军淮军加一起力量都不够何况湘军接受整编后双方的力量差距就更大了。
“你留着兵也好至少万一有问题地话不至于一点力量没有虽然这点力量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曾国藩缓缓说道:“不过如果没什么变化的话你这么做就不得不承受鲁迅那样的指责了。”
“指责倒是没什么学生只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少荃有没有看到最新一期的时务报?”在江北府庐州曾国藩与李鸿章这两大巨头难得再次坐到一起李鸿章还是坚持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老师是说那篇署名鲁迅的评论吧?”李鸿章面露苦笑这个“鲁迅”是华夏报刊上经常看到的一个名字经常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论风格辛辣总是入木三分。
曾国藩轻轻点了点头:“这篇评论可是对我们儒党很不待见啊就差说我们是民族的罪人了。”
“估计是叶兴华手下的某个文人吧”李鸿章无奈地笑了笑:“报纸上骂我们儒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复兴党提出的这些议案总是能在国士院通过那些国士难道就看不出这样做的后果么?”
曾国藩摇了摇头:“要真说起来这个人还是骂复兴党骂得最多也最凶他是逮着谁就骂谁……这个人在民间影响挺大有些话说得也很有道理。”
李鸿章沉默了一会才叹了口说道:“他们现在骂得凶却不知道我们也有苦衷要是我们真的将权力都交出去。他叶兴华手上几十万军队谁知道他会不会做皇帝?还会不会保留现在地政策?”
“少荃以为叶兴华想做皇帝?”曾国藩问道。
李鸿章摇了摇头:“不是想不想做的问题。复兴党一直说要制衡、平衡如果没有湘淮大家都把手上的兵交出去还能有制衡么?”
“然则少荃以为湘淮如今真地能对叶兴华形成制衡么?”曾国藩悠悠说道。
李鸿章闻言沉默不语事实上都督府在对国防军整编以后重点对北方用兵在东北、蒙古、西北甘肃、新疆以及西南的云南、贵州布下重兵。
而南方的兵力部署大为缩减。江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基本都是驻扎国防军一个师配属警备军一个师差不多是五万国防军和五万警备
当然虽然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是曾国藩和李鸿章都知道这十万军队的战力还是相当可观。如果说湘淮军有异动的话这些驻军就可以以师为单位进行军事动作而在国内有个共识那就是华夏国防军要是出现师级单位那么已经很难有势力能够对抗除非集中全部湘淮主力。或许还有希望。
“这个鲁迅在文中说湘淮军的制衡作用只体现在华夏国防军将十个精锐的师留在南方而在北方的兵力总是捉襟见肘他说若是湘淮军能够接受都督府的整编至少可以形成四到六个国防师也就是两个军以及相同数量地警备军也就是说都督府的军队序列中将多出四个军。加上原本被牵制在地方上的四个军等于增加了八个军有这八个军何愁华夏不能早日统一?”曾国藩平静地叙述着鲁迅在评论中提到的观点好像这件事与他没有关系似的。
“叶兴华将十二个师留在南方不也是对我们地防备?”李鸿章下意识地反问了一句。不过他也知道这句话站不住脚。因为湘淮军的存在才留下十二个师而这十二个师又让湘淮不肯放弃对军队的控制权。这就像一个怪圈看谁能先退一步还要另外一方没有别的想法。
“老师打算让湘淮军接受叶兴华的整编?”李鸿章道。
曾国藩笑了笑:“不是叶兴华是华夏不是湘淮军是湘军;至于淮军的未来少荃你自己决定。”
曾国藩虽然这么说李鸿章却知道自己没得选择湘军淮军加一起力量都不够何况湘军接受整编后双方的力量差距就更大了。
“你留着兵也好至少万一有问题地话不至于一点力量没有虽然这点力量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曾国藩缓缓说道:“不过如果没什么变化的话你这么做就不得不承受鲁迅那样的指责了。”
“指责倒是没什么学生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