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简在帝心乾坤断(中)
《锦衣救国》作者:草 2021-08-11 01:31
这就是明世宗登基时所称的“嘉靖之治。”
而夏慕纵观嘉靖一朝,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嘉靖皇帝一朝四十五年,太监始终不曾干政!有明一代臭名昭著的宦官政治,在嘉靖朝却未曾发生,这是让夏慕唯一佩服嘉靖皇帝的东西。
因为嘉靖皇帝身受正德朝太监权势熏天的影响,亲眼看见那帮身残志坚的家伙们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的情况,于是等他登基后,对于活跃的太监进行高压打击,或流放,或充军,让太监再没有机会进入政治权力中心的机会。
但是!
别以为这样的嘉靖皇帝就是有所作为的皇帝了。
嘉靖皇帝即位的时候,大明帝国已然积弊累累,宦官政治和断头政治将这个帝国折腾得不成样子,从里到外得疲惫不堪。宦官政治就是所谓的太监干政,而断头政治则是皇帝长年深居宫中,不见朝臣,朝臣们只知有君却不曾见君。
所谓积习日深,积重难返,嘉靖皇帝即使是个有道明君,恐怕也是无力回天,更何况嘉靖也谈不上有道!
在夏慕看来朱元璋的子孙,除了永乐皇帝朱棣外,大多都没有乃祖风范,个个生长于深宫内苑,在女人和太监的看护下长大,没有斗志,没有理想,花花公子一般。
所以,如果说嘉靖帝颁布《即位诏书》,确实让他看到一丝治世之光,但接下来的“大礼仪”事件却完全改变了世人对嘉靖帝的看法。
曾经竭力辅佐他的首辅杨廷和,和其他忠直大臣,全都因为大礼仪事件,遭到毒打,流放远地。
其实大礼仪事件的核心无非就是处理在小宗入继大宗过程中,如何对待出身于小宗的皇帝的亲生父母的称谓问题。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无足轻重,可是在中国古代宗法制极其严格的情况下,却是关系到礼法名节的大事。
在宗法制度下,皇帝嫡长子一系为大宗,为帝统,是皇帝位的继承者。其他的皇子为小宗,为旁支,只封王,没有皇位继承权。但无论大宗还是小宗,都面临着有可能绝嗣的问题。如果小宗绝嗣还好说,毕竟没有继承皇位,延续帝统的重任,可是大宗绝嗣就非同寻常了。
于是,当大宗后继无人又没有兄弟的时候,需要由小宗入继帝位的时候,小宗需要过继给大宗,然后才能继承大统。名正言顺。
嘉靖皇帝就是这样情形,但他却不想过继给大宗。在他即位的第三天,他就追封死去的父亲为皇帝,尊称在世的母亲为皇太后。他想借此向天下人表明,他的继承皇位不需要领别人的情。他所针对的对象,就是当时的正德帝的皇后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如果不这样做,他就永远摆脱不了张太后和杨廷和拥立自己为帝的阴影。
但嘉靖此举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的强烈反对。杨廷和曾以辞职相威胁,但此招并不见效,嘉靖帝没有挽留杨廷和,立即批准他辞职。杨廷和离开京城后,嘉靖皇帝立刻把因反对杨廷和的主张而遭到贬谪的张熜从外地召回,并任命他为首辅,和反对皇帝的人作殊死的斗争。
最后“大礼仪”事件以嘉靖皇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杨廷和父子流放的流放,死的死,而“大礼仪”也打碎了老百姓对“嘉靖之治”的无稽幻想。从此以后,朝臣再也不敢跟嘉靖帝叫板,由此也可以看出,嘉靖皇帝不具备将一个国家领向繁荣和富强的素质和心胸。
可是有时候这就是命!谁叫人家出生好,夏慕也是没招,摊上这么一个顶头上司,就给认命!
不多时,只见来接他的只是几个小太监,夏慕并没有瞧见朱希忠口中的那位东厂都督黄锦,便收了心思,跟着小太监向着紫宸殿走去。
紫宸殿是大明宫中的第三大殿,是内朝殿堂,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地位次于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和常朝宣政殿,其北就是皇帝修仙的蓬莱殿。
而他要去的地方时紫宸殿后方的西苑,西苑原是皇家林园,但自从不久前的宫中大火,皇帝要搬去玉熙宫住,可是玉熙宫破旧,十多年没人住,自然要修,修还没有修,因为户部没钱,便修修停停,一直耽误到了今日。
此时已经是天光大亮了,夏慕也到了西苑,只见四周尽是红墙黄瓦,画栋雕梁,玉宇楼台,高低落朝微之下,显得金碧辉煌观雄伟,可是再一看,却都是道家的斋醮雷坛,弄得整个皇宫大内仿佛就是一座道观,青烟袅袅,符箓纷飞,反倒不像皇宫了,也让人压抑许多。
夏慕跟着小太监穿越一片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进入名为‘延年门’的宫门,绕过一座琉璃玉带桥,便到了一处极为宽阔的庭院。
这庭院四周种着奇花异草,还有大片大片的花圃与药圃,精致的好像大户人家的药园子,不似皇宫大内了。
夏慕啧啧惊奇,跟着小太监一直走到了正北方的大殿门口。只见小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夏慕纵观嘉靖一朝,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嘉靖皇帝一朝四十五年,太监始终不曾干政!有明一代臭名昭著的宦官政治,在嘉靖朝却未曾发生,这是让夏慕唯一佩服嘉靖皇帝的东西。
因为嘉靖皇帝身受正德朝太监权势熏天的影响,亲眼看见那帮身残志坚的家伙们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的情况,于是等他登基后,对于活跃的太监进行高压打击,或流放,或充军,让太监再没有机会进入政治权力中心的机会。
但是!
别以为这样的嘉靖皇帝就是有所作为的皇帝了。
嘉靖皇帝即位的时候,大明帝国已然积弊累累,宦官政治和断头政治将这个帝国折腾得不成样子,从里到外得疲惫不堪。宦官政治就是所谓的太监干政,而断头政治则是皇帝长年深居宫中,不见朝臣,朝臣们只知有君却不曾见君。
所谓积习日深,积重难返,嘉靖皇帝即使是个有道明君,恐怕也是无力回天,更何况嘉靖也谈不上有道!
在夏慕看来朱元璋的子孙,除了永乐皇帝朱棣外,大多都没有乃祖风范,个个生长于深宫内苑,在女人和太监的看护下长大,没有斗志,没有理想,花花公子一般。
所以,如果说嘉靖帝颁布《即位诏书》,确实让他看到一丝治世之光,但接下来的“大礼仪”事件却完全改变了世人对嘉靖帝的看法。
曾经竭力辅佐他的首辅杨廷和,和其他忠直大臣,全都因为大礼仪事件,遭到毒打,流放远地。
其实大礼仪事件的核心无非就是处理在小宗入继大宗过程中,如何对待出身于小宗的皇帝的亲生父母的称谓问题。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无足轻重,可是在中国古代宗法制极其严格的情况下,却是关系到礼法名节的大事。
在宗法制度下,皇帝嫡长子一系为大宗,为帝统,是皇帝位的继承者。其他的皇子为小宗,为旁支,只封王,没有皇位继承权。但无论大宗还是小宗,都面临着有可能绝嗣的问题。如果小宗绝嗣还好说,毕竟没有继承皇位,延续帝统的重任,可是大宗绝嗣就非同寻常了。
于是,当大宗后继无人又没有兄弟的时候,需要由小宗入继帝位的时候,小宗需要过继给大宗,然后才能继承大统。名正言顺。
嘉靖皇帝就是这样情形,但他却不想过继给大宗。在他即位的第三天,他就追封死去的父亲为皇帝,尊称在世的母亲为皇太后。他想借此向天下人表明,他的继承皇位不需要领别人的情。他所针对的对象,就是当时的正德帝的皇后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如果不这样做,他就永远摆脱不了张太后和杨廷和拥立自己为帝的阴影。
但嘉靖此举遭到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的强烈反对。杨廷和曾以辞职相威胁,但此招并不见效,嘉靖帝没有挽留杨廷和,立即批准他辞职。杨廷和离开京城后,嘉靖皇帝立刻把因反对杨廷和的主张而遭到贬谪的张熜从外地召回,并任命他为首辅,和反对皇帝的人作殊死的斗争。
最后“大礼仪”事件以嘉靖皇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杨廷和父子流放的流放,死的死,而“大礼仪”也打碎了老百姓对“嘉靖之治”的无稽幻想。从此以后,朝臣再也不敢跟嘉靖帝叫板,由此也可以看出,嘉靖皇帝不具备将一个国家领向繁荣和富强的素质和心胸。
可是有时候这就是命!谁叫人家出生好,夏慕也是没招,摊上这么一个顶头上司,就给认命!
不多时,只见来接他的只是几个小太监,夏慕并没有瞧见朱希忠口中的那位东厂都督黄锦,便收了心思,跟着小太监向着紫宸殿走去。
紫宸殿是大明宫中的第三大殿,是内朝殿堂,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地位次于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和常朝宣政殿,其北就是皇帝修仙的蓬莱殿。
而他要去的地方时紫宸殿后方的西苑,西苑原是皇家林园,但自从不久前的宫中大火,皇帝要搬去玉熙宫住,可是玉熙宫破旧,十多年没人住,自然要修,修还没有修,因为户部没钱,便修修停停,一直耽误到了今日。
此时已经是天光大亮了,夏慕也到了西苑,只见四周尽是红墙黄瓦,画栋雕梁,玉宇楼台,高低落朝微之下,显得金碧辉煌观雄伟,可是再一看,却都是道家的斋醮雷坛,弄得整个皇宫大内仿佛就是一座道观,青烟袅袅,符箓纷飞,反倒不像皇宫了,也让人压抑许多。
夏慕跟着小太监穿越一片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进入名为‘延年门’的宫门,绕过一座琉璃玉带桥,便到了一处极为宽阔的庭院。
这庭院四周种着奇花异草,还有大片大片的花圃与药圃,精致的好像大户人家的药园子,不似皇宫大内了。
夏慕啧啧惊奇,跟着小太监一直走到了正北方的大殿门口。只见小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