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救国章节目录 > 第二十五章 酒色财权胆中刃(一)

第二十五章 酒色财权胆中刃(一)

锦衣救国作者:草 2021-08-11 01:31
    这场朝议,有人吃亏,有人倒霉,有人得利。

    最倒霉的不是赵文华,也不是杨宜,更不是胡宗宪,应该是仇鸾了吧。

    夏慕算来,仇鸾现在估计已经病死大同,追随老队友陆炳去了,可是别以为死了就一了百了,皇帝的话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死了也给追究你的责任,怎么办?

    把仇鸾的坟撅了,脑袋坎下来,让他再死一次!

    事过三巡,本应退朝,可是老严嵩却又犯病一样,提起了一件事。

    “陛下,年前科道言官杨继盛弹劾仇鸾马市计划,被贬狄道戍边,是不是该将他召回?”

    嘉靖一听,想起了那个硬骨头,仇鸾当初提及马市计划时,唯有那个硬骨头自己上书弹劾,可是现在想想他的忠告时,嘉靖帝心中却五味陈杂。

    “诏令杨继盛复官,月后升南京户部主事,再升刑部员外郎。”嘉靖或许觉得自己给杨继盛贬去狄道颇为不好意思,居然让他升的比坐飞机还快。

    夏慕原本以为自己由六品千户升为正四品镇抚使已经很快了,可跟这位老兄一比,自己简直就是蜗牛。

    但这还不算啥。

    只听严嵩继续说道:“圣上,兵部武选司最近有空缺,你看是不是让杨继盛去兵部?”

    夏慕这次可是啧啧惊奇了,杨继盛是徐阶的学生,老严为何如此卖力?想着他瞧了一眼老师徐阶,只见徐阶低眉顺眼,闷声发大财,不禁摇头苦笑。

    只怕杨继盛这个他未曾见过面的学兄回来之日,京城又要面临一场大地震了。

    那就是千古第一硬汉杨继盛死弹严嵩案,这可是在明朝嘉靖历史上,勾勒出了极其浓厚的一笔,其大名丝毫不亚于后来的万历首辅张居正。

    所谓英雄识英雄,真想看一看杨椒山的风采!

    不过话说过来,杨师兄这次能回来可真要好好感谢严嵩了,那兵部最穷的地方是职方司,而最富的无疑是武选司。武将升迁谪降,完全就靠武选司手中大笔一挥即可,肥得流油。严嵩舍得将这个位子让出,看来是出血了。

    但严嵩的举动再夏慕看来,纯属是这老头被李默逼疯之后的傻b举动,老严头自然不是欣赏杨继盛的正直无私了,那原因就只有一个,严嵩居然希望可以用官位跟利益收买杨继盛!

    太可笑了!

    严嵩要收买杨继盛?

    这就跟听到姚明去跳芭蕾舞一样搞笑。

    不是你的活,你非要干!

    他以为仇鸾是杨继盛的敌人,而严嵩扳倒了仇鸾,那么他就等于帮了杨继盛?杨继盛就该感激他?

    可是严嵩并不知道,在杨继盛的敌人名单上,仇鸾永远只能排第二,第一名的位置一直是留给他老人家自己的。

    傻了吧唧的严嵩这次可是玩火了。

    因为像杨继盛这种大公无私的人,是老严头无法理解的,每一个时代总有那么一两个大公无私的人吧!

    例如包青天、岳飞、海瑞、杨继盛……

    “陛下,今天是初六,再过三个月就是京考的时间了,请问陛下,考题是否已经出好,还有考官指定何人?”李默既然是吏部尚书,那国家的抡才大典,就必须由他惦念着,皇帝修道可以忘记,但他却不能忘记。

    “考题已经出好了。”嘉靖微微点头道:“主考官就依照原先的指定,还是让袁炜去吧。”

    “是!”李默见主考官不是自己,有些失望,袁炜是老臣子,又是文渊阁大学士,入阁的时间比徐阶还要早,只是因为今年来岁数大了,才退居二线,不过历来的京考,袁炜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考官,只因那老头不死不活的还霸占着翰林院大学士的名头。

    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这样在嘉靖皇帝手中落幕了。

    人人打了一顿,又都给了些甜枣。

    只是照夏慕来看,在这场无形的交锋中,看似是嘉靖帝弄潮着全局,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实际上严嵩丝毫无损,全身而退、徐阶拿掉了东南总督,重创了李默的气势,三人其实各有胜负,谁也没拿谁怎么地,白玩!

    合着就是给嘉靖帝闲的,众人配合了一场大戏,而看戏的嘉靖皇帝还以为自己真的掌握了未来呢!

    到头来谁玩谁,还真难说!

    不过最后嘉靖心血来潮,居然要让提督十二团营南下抗倭。夏慕一听头都大了,因为提督十二团营压根就没有那么多人。

    说来滑稽很,陆炳执掌锦衣卫时,是很牛,但那也只是锦衣卫牛,从区区数千人扩编至十五万人,相当于禁军总兵力的四倍还要多,可是提督十二团营却是成了一个花架子。

    一百年前北京保卫战之时,在大臣于谦的建议下,丧失战斗力的京城三大营被改造成了十二团营,兵力缩减为十四万人。

    可是后来经过土木堡之变,提督十二团营就没有再招过军,人数是越来越少,数十年下来,所谓十几万大军,如今已经只剩下五万多人!更多人还是吃空饷的蛀虫,要让提督十二团营去杀倭奴,这就是一个笑话。

    想着夏慕急忙站出:“陛下,南下抗倭,以臣之见,还是东南兵用作东南战事为好,一是东南兵熟悉地势跟倭奴习性,二是就近,救援起来也迅速得多。”

    嘉靖看着这个新上来的镇抚使就开始为自己分忧,心中十分开心:“光中说得不错,就照你说的办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