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红袖招里见真章(三)
《锦衣救国》作者:草 2021-08-11 01:31
夏慕仔仔细细的将案件经过瞧了个遍,心中五味陈杂。
张泾对于东南抗倭是功臣,可这样一位强国功臣,却是死于赵文华跟胡宗宪的诬陷之下,不得不让人唏嘘。
胡宗宪你的确是对于抗倭有功,但是你身上的罪过,也是百死不能免其罪啊!
嘉靖二十七年。
胡宗宪以进士第一百三十二名及第,虽然成绩很一般,运气却不错,没能选上庶吉士,却分配到地方当了县官,不久后因年度考核优良,升为御史,巡视宣府、大同。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来到了浙江,就任浙江巡按。
当时胡宗宪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巡按浙江,负责监察纪检事务,他的品级只有七品。而正好李天宠是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浙江,负责浙江全省的管理事务。
两人同样是奉命巡查浙江,但李天宠是巡抚,胡宗宪不过一个小小巡按,一字之差,官阶却是天地之差。
这让胡宗宪每每不服气。
可就在当口上,赵文华瞧见了胡李二人的不合,便私自找到胡宗宪,许诺扳倒张泾、李天宠后,让胡宗宪就任东南总督。
于是赵文华联合胡宗宪将张泾以及李天宠告上了京畿,罪名是张经畏惧倭寇,拿了朝廷的钱,不帮朝廷办事,消极避战。李天宠则私自包庇张泾,同流合污。
这罪名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因为当年五月,正直倭寇大举向嘉兴进犯,张经迟迟不肯动兵,原因就是等待时机。这个时机一等就是五个月,五个月后张泾调集手下大军水陆并进,在王江泾与敌军遭遇,大破倭寇,斩杀敌一千九百余人,史称“王江泾大捷”。
按理说这是东南自倭乱以来的最大胜仗,张经十分得意,当即写下告捷文书送往京城,等待着朝廷的封赏。
可事实证明,没过多久,张经就等到的不是金银财宝,高官厚禄,而是锦衣卫送给张总督的镣铐,皇帝以罪捉拿张泾:“经欺诞不忠,着令入京问罪!”
“这……”夏慕看着当年的案例,却不明白其中关键,瞧了一眼闭目休息的李默,不由得出声问道:“李阁老,这张泾当年不是在王江泾大捷了吗?那赵文华与胡宗宪又是如何诬陷张泾的呢?”
李默笑了笑,不忙的喝了口茶:“夏大人这么问,老夫就说说当年缘由,这其中最大的帮凶,自然就是赵文华的义父,当今内阁首辅严嵩了……”
这一讲可就半个时辰,夏慕听完李默的讲述后,心头大骇,原来当年张泾的捷报奏折,压根没有到皇帝手里,而是先到了严嵩手里,那严嵩黑的说成白的,对皇帝痛斥倭寇侵害百姓的惨状,最后指出张泾,拥兵自重,坐观倭乱的罪责,颠倒是非。
嘉靖当时对严嵩十分信任,听自己的辅臣如此说,自然是暴怒,不问青红皂白,当即下令缉拿张经回京。
张经倒了,李天宠也没戏了,这对难兄难弟手拉手上了刑场,一同被杀。
赵文华兑现了他对胡宗宪的诺言,李天宠死后不久,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破格再破格,短短一个月,就把七品基层御史胡宗宪直接提拔为四品右佥都御史,并巡抚浙江。
从芝麻官到封疆大吏,其晋升速度让夏慕都暗暗咋舌。
李默瞧着无语的夏慕,呵呵一笑:“说来胡宗宪也是名门望族之后,他的曾祖胡富考中进士,还曾经担任过南京户部尚书,显赫一时。望族出身的胡宗宪是一个天才,他二十二岁中举,二十六岁中进士,无论在地方,还是军队,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平息叛乱,他都显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才能。可惜,错就错在他跟赵文华同流合污了!这一步走错,可是步步走错!”
夏慕没有答话,其实在他看来,赵文华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他当初也不会冒险在醉叶林,拼着被东厂番子围杀的危险,也要杀了赵文华。
可偏偏国家大权就掌握在这群垃圾的手中,严党上欺国主,下祸黎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胡宗宪为了完成自己的抱负,投靠赵文华,叫人叹息的同时却也感到无可奈何!
时势造英雄,可英雄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最强者!
但胡宗宪这个人不能说为英雄,因为也太过心狠手辣,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眼睁睁地看着张经、李天宠被陷害,被处死,然后在众人的指责声中坐上了浙江巡抚的宝座,没有丝毫的避讳和惭愧。
想着夏慕看着手中的奏折,这就给胡宗宪定了死罪——私吞军饷,暗中构陷张泾、李天宠。
这罪名一旦落实,按照督察院跟刑部那帮人对严党恨之入骨的态度,胡宗宪九死无生。
“李大人,胡宗宪虽然有罪,但汪直、徐海必定是胡宗宪铲除的,功不抵过,是不是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泾对于东南抗倭是功臣,可这样一位强国功臣,却是死于赵文华跟胡宗宪的诬陷之下,不得不让人唏嘘。
胡宗宪你的确是对于抗倭有功,但是你身上的罪过,也是百死不能免其罪啊!
嘉靖二十七年。
胡宗宪以进士第一百三十二名及第,虽然成绩很一般,运气却不错,没能选上庶吉士,却分配到地方当了县官,不久后因年度考核优良,升为御史,巡视宣府、大同。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来到了浙江,就任浙江巡按。
当时胡宗宪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巡按浙江,负责监察纪检事务,他的品级只有七品。而正好李天宠是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浙江,负责浙江全省的管理事务。
两人同样是奉命巡查浙江,但李天宠是巡抚,胡宗宪不过一个小小巡按,一字之差,官阶却是天地之差。
这让胡宗宪每每不服气。
可就在当口上,赵文华瞧见了胡李二人的不合,便私自找到胡宗宪,许诺扳倒张泾、李天宠后,让胡宗宪就任东南总督。
于是赵文华联合胡宗宪将张泾以及李天宠告上了京畿,罪名是张经畏惧倭寇,拿了朝廷的钱,不帮朝廷办事,消极避战。李天宠则私自包庇张泾,同流合污。
这罪名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因为当年五月,正直倭寇大举向嘉兴进犯,张经迟迟不肯动兵,原因就是等待时机。这个时机一等就是五个月,五个月后张泾调集手下大军水陆并进,在王江泾与敌军遭遇,大破倭寇,斩杀敌一千九百余人,史称“王江泾大捷”。
按理说这是东南自倭乱以来的最大胜仗,张经十分得意,当即写下告捷文书送往京城,等待着朝廷的封赏。
可事实证明,没过多久,张经就等到的不是金银财宝,高官厚禄,而是锦衣卫送给张总督的镣铐,皇帝以罪捉拿张泾:“经欺诞不忠,着令入京问罪!”
“这……”夏慕看着当年的案例,却不明白其中关键,瞧了一眼闭目休息的李默,不由得出声问道:“李阁老,这张泾当年不是在王江泾大捷了吗?那赵文华与胡宗宪又是如何诬陷张泾的呢?”
李默笑了笑,不忙的喝了口茶:“夏大人这么问,老夫就说说当年缘由,这其中最大的帮凶,自然就是赵文华的义父,当今内阁首辅严嵩了……”
这一讲可就半个时辰,夏慕听完李默的讲述后,心头大骇,原来当年张泾的捷报奏折,压根没有到皇帝手里,而是先到了严嵩手里,那严嵩黑的说成白的,对皇帝痛斥倭寇侵害百姓的惨状,最后指出张泾,拥兵自重,坐观倭乱的罪责,颠倒是非。
嘉靖当时对严嵩十分信任,听自己的辅臣如此说,自然是暴怒,不问青红皂白,当即下令缉拿张经回京。
张经倒了,李天宠也没戏了,这对难兄难弟手拉手上了刑场,一同被杀。
赵文华兑现了他对胡宗宪的诺言,李天宠死后不久,他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破格再破格,短短一个月,就把七品基层御史胡宗宪直接提拔为四品右佥都御史,并巡抚浙江。
从芝麻官到封疆大吏,其晋升速度让夏慕都暗暗咋舌。
李默瞧着无语的夏慕,呵呵一笑:“说来胡宗宪也是名门望族之后,他的曾祖胡富考中进士,还曾经担任过南京户部尚书,显赫一时。望族出身的胡宗宪是一个天才,他二十二岁中举,二十六岁中进士,无论在地方,还是军队,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平息叛乱,他都显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才能。可惜,错就错在他跟赵文华同流合污了!这一步走错,可是步步走错!”
夏慕没有答话,其实在他看来,赵文华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他当初也不会冒险在醉叶林,拼着被东厂番子围杀的危险,也要杀了赵文华。
可偏偏国家大权就掌握在这群垃圾的手中,严党上欺国主,下祸黎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胡宗宪为了完成自己的抱负,投靠赵文华,叫人叹息的同时却也感到无可奈何!
时势造英雄,可英雄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最强者!
但胡宗宪这个人不能说为英雄,因为也太过心狠手辣,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他眼睁睁地看着张经、李天宠被陷害,被处死,然后在众人的指责声中坐上了浙江巡抚的宝座,没有丝毫的避讳和惭愧。
想着夏慕看着手中的奏折,这就给胡宗宪定了死罪——私吞军饷,暗中构陷张泾、李天宠。
这罪名一旦落实,按照督察院跟刑部那帮人对严党恨之入骨的态度,胡宗宪九死无生。
“李大人,胡宗宪虽然有罪,但汪直、徐海必定是胡宗宪铲除的,功不抵过,是不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