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奥斯曼变局
《穿越1862》作者:汉风雄烈 2021-08-11 20:54
在火车汽笛的嘶鸣声中,一列满载的军列驶入伊斯坦布尔车站。火车在站台上停了车,从那凌乱的车厢序列号以及各种用途混杂的车厢挂列在一起的细节来看,这列火车显然是临时拼凑来的,本来用来运送辎重货物、甚至是牛羊战马的车厢被装进了大量疲惫不堪、眼神中充满迷茫的步兵。
这些士兵都是奥斯曼皇家禁卫军的步兵,虽然有清一色的中国制式装备,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精神状态绝对不像身上的那套装备那么好。许多人已经是两天两夜没有怎么睡好觉了,拥挤的火车、恶浊的空气和晃荡的车厢让这些士兵疲惫不堪,当火车进站并在站台上停车之后,一些士兵干脆拉开车门,跳下站台倒头便睡。车厢里的拥挤状况也因此得到极大改善,那些没有下车的士兵舒服的就此躺下睡觉,而在此之前,他们腿都曲卷木了。
原本就人满为患的站台这么一来,就变得更加拥挤了,在站台上指挥部队的奥斯曼皇家禁卫军的军官们拼命地拿鞭子抽打那些躺在地上睡觉的士兵,可是喊起来了这个,那个却又躺了下去。困倦之极的士兵已经顾不上什么军纪了,至于这趟军列为什么会突然的将他们从前线拉回到伊斯坦布尔,又是谁给禁卫军下达的命令,火车停在伊斯坦布尔战到底是加煤加水,还是终点站就在这里,全都不在这些疲倦士兵的考虑范围之内。现在只有真神亲自降临,才能阻挡他们呼呼睡觉,不然苏丹陛下也不行。
伊斯坦布尔是整个奥斯曼战场的军政中心,整个奥斯曼战区的总司令部毫无疑问的设在了这里。在多年的战争期间,这个以军人为主的部门渐渐成为了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就跟威廉二世一样,不能亲自带兵作战的君主一点点的被手下的帕夏们架空了权利。更重要的是,整个苏丹家族连一个像样的军官都找不到,就像奥匈帝国的卡尔一世一样,而一样拥有皇帝的参战国德意志帝国,好歹还有几个出身皇室和地方王室的名帅大将握着部分兵权。所以。在后战争时期的影响力一点点绽开的时候,德意志皇室毫无疑问的保留了下来,而奥匈帝国的崩溃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内部纷争就不可避免的要摧毁旧日的秩序了。
是的,奥斯曼帝国内部的纷争已经到了极度激烈的地步了。战争的结束让苏丹看到了重新收回兵权的希望,但这种事情受到了整个军方首脑们的反对。当这些执掌着军队大权的帕夏们站立到了苏丹的对立面之后,统治了这片大地六百年的奥斯曼苏丹也似乎一下变得脆弱不堪了。
只不过艾哈迈德四世还没甘心接受失败,他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而奥斯曼帝国的帕夏们,也在为彼此的利益分割激烈的谈判和交易着。双方都在为最后的一刻做着准备。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苏丹和帕夏们将只有一个胜利者存活。
“那一刻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末日!”执掌着兵权的帕夏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希望成为下一个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埃及阿里王朝的开创者,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名义上臣服奥斯曼苏丹,实际独立】,而不只是大维齐尔的科普鲁律家族!【科普鲁律时期是指奥斯曼帝国由大维奇尔主政的一段时期,主政的大维奇尔主要来自科普鲁律家族。】
就连奥斯曼军队中以‘大奥斯曼主义’著称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这个坚定地奥斯曼利益守护者——对中国趁人之危的拿下半岛很是不满,也更倾向于奥斯曼的世俗化改革。对于苏丹主导的政教一体非常不满。不过艾哈迈德四世总还有几个忠臣的。特别是皇家禁卫军团!
这是一支身经百战的奥斯曼精锐军团。当年艾哈迈德四世初登大位的时候,为了加强权力改建了原有的皇家近卫部队,这支军队最初只有一个师的建制,全幅中国装备,是奥斯曼最早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虽然重要性不比过由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建立的那支近卫坦克旅扩编而来的近卫装甲师,但这支军队在最初的时候是完全掌控在艾哈迈德四世的手中的,其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
它在奥斯曼的战争之中慢慢扩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军团,下辖三个整编师,一个骑兵师。一个重炮旅、一个工兵团、一个辎重团和一批军团直属部队,总兵力达到了十万!
只是伴随着禁卫军团一块壮大的还有各方各面掺进来的沙子们。战争之中,精金火炼,去伪存真。将士们佩服的是勇敢、有智谋的军官,凭的是战功而不是身份。于是艾哈迈德四世的掌控力就一点点的被侵蚀了去,等到他察觉不对,大势已经不可挽回。
眼下这列火车拉来的有三千人左右,也就是六个大队的兵力,还缺少大部分的火炮。这就是艾哈迈德四世所尽到的努力了。只是忠诚于他的军官虽然带走了部队,却不可能将沉重的火炮一块带了去。这也是为什么一列火车能够装下三千人的原因。这六个大队的兵力也仅仅是人和步枪罢了。
伊斯坦布尔车站是整个奥斯曼帝国最大的火车站,每天从这里出发的车辆数以百千记,一辆辆火车运载着一车车的军火物资输往前线,如果说战争之中的铁路就是奥斯曼帝国这个庞大帝国的血管,那么伊斯坦布尔绝对就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大动脉源头。
整个伊斯坦布尔车站,甚至是整个奥斯曼帝国的铁路,都在中国的控制之下。这不是中国对奥斯曼人的挟制,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大战一起,千头万绪,奥斯曼人大修铁路,全国线路沟通还没几年,如此规模和频繁的车辆调遣,根本不是奥斯曼初建才两年的铁道部能玩得转的。他们只能求于中国了。
不过在战争停火以后,中国方面已经抽调走了大批的铁路方面人员,只留下一部分人员掌握着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大站。很多在战争中得到锻炼的奥斯曼人走上了更高的位置,但是这些人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士兵都是奥斯曼皇家禁卫军的步兵,虽然有清一色的中国制式装备,但是毫无疑问,他们的精神状态绝对不像身上的那套装备那么好。许多人已经是两天两夜没有怎么睡好觉了,拥挤的火车、恶浊的空气和晃荡的车厢让这些士兵疲惫不堪,当火车进站并在站台上停车之后,一些士兵干脆拉开车门,跳下站台倒头便睡。车厢里的拥挤状况也因此得到极大改善,那些没有下车的士兵舒服的就此躺下睡觉,而在此之前,他们腿都曲卷木了。
原本就人满为患的站台这么一来,就变得更加拥挤了,在站台上指挥部队的奥斯曼皇家禁卫军的军官们拼命地拿鞭子抽打那些躺在地上睡觉的士兵,可是喊起来了这个,那个却又躺了下去。困倦之极的士兵已经顾不上什么军纪了,至于这趟军列为什么会突然的将他们从前线拉回到伊斯坦布尔,又是谁给禁卫军下达的命令,火车停在伊斯坦布尔战到底是加煤加水,还是终点站就在这里,全都不在这些疲倦士兵的考虑范围之内。现在只有真神亲自降临,才能阻挡他们呼呼睡觉,不然苏丹陛下也不行。
伊斯坦布尔是整个奥斯曼战场的军政中心,整个奥斯曼战区的总司令部毫无疑问的设在了这里。在多年的战争期间,这个以军人为主的部门渐渐成为了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就跟威廉二世一样,不能亲自带兵作战的君主一点点的被手下的帕夏们架空了权利。更重要的是,整个苏丹家族连一个像样的军官都找不到,就像奥匈帝国的卡尔一世一样,而一样拥有皇帝的参战国德意志帝国,好歹还有几个出身皇室和地方王室的名帅大将握着部分兵权。所以。在后战争时期的影响力一点点绽开的时候,德意志皇室毫无疑问的保留了下来,而奥匈帝国的崩溃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内部纷争就不可避免的要摧毁旧日的秩序了。
是的,奥斯曼帝国内部的纷争已经到了极度激烈的地步了。战争的结束让苏丹看到了重新收回兵权的希望,但这种事情受到了整个军方首脑们的反对。当这些执掌着军队大权的帕夏们站立到了苏丹的对立面之后,统治了这片大地六百年的奥斯曼苏丹也似乎一下变得脆弱不堪了。
只不过艾哈迈德四世还没甘心接受失败,他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而奥斯曼帝国的帕夏们,也在为彼此的利益分割激烈的谈判和交易着。双方都在为最后的一刻做着准备。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苏丹和帕夏们将只有一个胜利者存活。
“那一刻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末日!”执掌着兵权的帕夏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希望成为下一个穆罕默德·阿里·本·易卜拉欣【埃及阿里王朝的开创者,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名义上臣服奥斯曼苏丹,实际独立】,而不只是大维齐尔的科普鲁律家族!【科普鲁律时期是指奥斯曼帝国由大维奇尔主政的一段时期,主政的大维奇尔主要来自科普鲁律家族。】
就连奥斯曼军队中以‘大奥斯曼主义’著称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帕夏,这个坚定地奥斯曼利益守护者——对中国趁人之危的拿下半岛很是不满,也更倾向于奥斯曼的世俗化改革。对于苏丹主导的政教一体非常不满。不过艾哈迈德四世总还有几个忠臣的。特别是皇家禁卫军团!
这是一支身经百战的奥斯曼精锐军团。当年艾哈迈德四世初登大位的时候,为了加强权力改建了原有的皇家近卫部队,这支军队最初只有一个师的建制,全幅中国装备,是奥斯曼最早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虽然重要性不比过由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建立的那支近卫坦克旅扩编而来的近卫装甲师,但这支军队在最初的时候是完全掌控在艾哈迈德四世的手中的,其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
它在奥斯曼的战争之中慢慢扩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军团,下辖三个整编师,一个骑兵师。一个重炮旅、一个工兵团、一个辎重团和一批军团直属部队,总兵力达到了十万!
只是伴随着禁卫军团一块壮大的还有各方各面掺进来的沙子们。战争之中,精金火炼,去伪存真。将士们佩服的是勇敢、有智谋的军官,凭的是战功而不是身份。于是艾哈迈德四世的掌控力就一点点的被侵蚀了去,等到他察觉不对,大势已经不可挽回。
眼下这列火车拉来的有三千人左右,也就是六个大队的兵力,还缺少大部分的火炮。这就是艾哈迈德四世所尽到的努力了。只是忠诚于他的军官虽然带走了部队,却不可能将沉重的火炮一块带了去。这也是为什么一列火车能够装下三千人的原因。这六个大队的兵力也仅仅是人和步枪罢了。
伊斯坦布尔车站是整个奥斯曼帝国最大的火车站,每天从这里出发的车辆数以百千记,一辆辆火车运载着一车车的军火物资输往前线,如果说战争之中的铁路就是奥斯曼帝国这个庞大帝国的血管,那么伊斯坦布尔绝对就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大动脉源头。
整个伊斯坦布尔车站,甚至是整个奥斯曼帝国的铁路,都在中国的控制之下。这不是中国对奥斯曼人的挟制,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大战一起,千头万绪,奥斯曼人大修铁路,全国线路沟通还没几年,如此规模和频繁的车辆调遣,根本不是奥斯曼初建才两年的铁道部能玩得转的。他们只能求于中国了。
不过在战争停火以后,中国方面已经抽调走了大批的铁路方面人员,只留下一部分人员掌握着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大站。很多在战争中得到锻炼的奥斯曼人走上了更高的位置,但是这些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