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四大勋章
《重生在奥匈帝国》作者:一骑绝尘去 2021-08-11 23:32
马塞纳有关军费的问题完美战败,不但如此,恩斯特还为稳定军队特意创办三大军功勋章,铜十字勋章、银十字勋章、金十字勋章。当然,为避免有人说厚此薄彼,恩斯特还特意为非军事人员创办骑士勋章。
四大首相唯一获得骑士勋章的只有马塞纳一人,对此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四国联盟的今天有很大功劳属于马塞纳,让人们震惊的是三大军功勋章的获得人员。
皇家陆军的老师长们一水的铜十字勋章,这可不是说铜十字勋章不值钱,事实上它对于那些老师长们来说宝贵的很,要知道无论是铜十字勋章还是骑士勋章,这四大勋章都是由恩斯特亲自颁发,含金量相当高。
库尔特、安德烈居然获得同胡瑄霆、于占山这些人一样的银十字勋章是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唯一获得金十字勋章的居然是舍尔纳,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是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毕竟没有安德烈、没有库尔特恩斯特依然能够拿下波兰、立陶宛这些地区,但是如果没有舍尔纳,那么就没有现在的俄罗斯帝国,他获得金十字勋章也算是众望所归。
也许是因为德国大量军人、公民来到四国联盟的缘故,一战结束之后几乎可以算是恩斯特的军事巅峰时期,因为他在基层重点培训的将军名单之中看到很多眼熟的人名,例如隆美尔、例如古德里安、又例如龙德施泰特。说实话有的时候恩斯特都觉得对不住希特勒,自己这样挖干净他的将军们真的合适?
其实最郁闷的就是现在四国联盟有取代德国的意思,英法两国对四国联盟保持放任的态度,目的就是牵制苏联和避免战争,坐视四国联盟吞掉波兰继而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这从某种含义上来说不就是另外一个“第三帝国”?不过有一点英法几乎可以放心,那就是四国联盟短时间内绝不会主动出手发动战争。
二战结束厌恶战争的可不单单只是英法美三国,四国联盟的公民同样如此,如果此时恩斯特号召战争,响应者估计会寥寥无几。那对于恩斯特的皇位影响也许不大。可是恩斯特可不愿意做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
他很想让德国站在四国联盟的前面,但是随着时间恩斯特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而就在恩斯特想着希特勒的时候,希特勒却在密谋他的“柏林事件”。希特勒向来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家伙,这一点他自己都非常坦诚的承认。但有的时候他的确显得有些急躁。
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夜!
这里是希特勒的起源地,也是他将来要实现梦想的初始地,带着大量的“政治献金”回到慕尼黑,这个时候的希特勒原本应该是意气风发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他觉得自己此时仿佛走进困境。
此时的慕尼黑,纳粹之外还有很多的右党派,他们同样认为凡尔赛条约是犯罪行为,其幕后的指使者就是犹太人。他们抵触、他们厌恶、他们想要反抗,但是单独的小党派根本无能为力,而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带着大量的财富回到慕尼黑。
不到二十场的演讲,这些右党派纷纷归附希特勒的纳粹党之下,但随着实力的提升希特勒越发觉得掌控力度的无力,他缺少一个能够真正帮助到他的人。而这就是希特勒真正愁闷的原因。
这样的愁闷整整持续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个名叫赫尔曼戈林的人到来,希特勒才眼睛一亮重新恢复自己的信仰,这一刻希特勒仿佛重活一般。
赫尔曼戈林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对于他的到来希特勒保持欢迎态度的同时也有些困惑,他从不认为自己的党派有任何地方能够吸引这样的人才。这样困惑希特勒也是这样询问的赫尔曼戈林,赫尔曼戈林也没有隐瞒直言自己的想法。
“我之所以加入纳粹党并非出于什么信念,只觉得纳粹党具有革命性。”——这是赫尔曼戈林的原话!
大量德国地区被法国占领和巨额的赔款导致德国经济的崩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法国如果不占领大部分德国地区他们根本不能安心。毕竟德国战斗力实在是太强悍,趁这个机会留出一块缓冲区是最好的办法。
此时的德国通货膨胀、货币体系瓦解,欧元成为德国此时的主流货币,这是希特勒的机会。他想要用巴伐利亚作为跳板直接拿下柏林获得全国政权,就如同意大利的那位一般,但明显希特勒的人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大首相唯一获得骑士勋章的只有马塞纳一人,对此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四国联盟的今天有很大功劳属于马塞纳,让人们震惊的是三大军功勋章的获得人员。
皇家陆军的老师长们一水的铜十字勋章,这可不是说铜十字勋章不值钱,事实上它对于那些老师长们来说宝贵的很,要知道无论是铜十字勋章还是骑士勋章,这四大勋章都是由恩斯特亲自颁发,含金量相当高。
库尔特、安德烈居然获得同胡瑄霆、于占山这些人一样的银十字勋章是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唯一获得金十字勋章的居然是舍尔纳,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是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毕竟没有安德烈、没有库尔特恩斯特依然能够拿下波兰、立陶宛这些地区,但是如果没有舍尔纳,那么就没有现在的俄罗斯帝国,他获得金十字勋章也算是众望所归。
也许是因为德国大量军人、公民来到四国联盟的缘故,一战结束之后几乎可以算是恩斯特的军事巅峰时期,因为他在基层重点培训的将军名单之中看到很多眼熟的人名,例如隆美尔、例如古德里安、又例如龙德施泰特。说实话有的时候恩斯特都觉得对不住希特勒,自己这样挖干净他的将军们真的合适?
其实最郁闷的就是现在四国联盟有取代德国的意思,英法两国对四国联盟保持放任的态度,目的就是牵制苏联和避免战争,坐视四国联盟吞掉波兰继而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这从某种含义上来说不就是另外一个“第三帝国”?不过有一点英法几乎可以放心,那就是四国联盟短时间内绝不会主动出手发动战争。
二战结束厌恶战争的可不单单只是英法美三国,四国联盟的公民同样如此,如果此时恩斯特号召战争,响应者估计会寥寥无几。那对于恩斯特的皇位影响也许不大。可是恩斯特可不愿意做这样得不偿失的事情。
他很想让德国站在四国联盟的前面,但是随着时间恩斯特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而就在恩斯特想着希特勒的时候,希特勒却在密谋他的“柏林事件”。希特勒向来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家伙,这一点他自己都非常坦诚的承认。但有的时候他的确显得有些急躁。
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夜!
这里是希特勒的起源地,也是他将来要实现梦想的初始地,带着大量的“政治献金”回到慕尼黑,这个时候的希特勒原本应该是意气风发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他觉得自己此时仿佛走进困境。
此时的慕尼黑,纳粹之外还有很多的右党派,他们同样认为凡尔赛条约是犯罪行为,其幕后的指使者就是犹太人。他们抵触、他们厌恶、他们想要反抗,但是单独的小党派根本无能为力,而就在这个时候希特勒带着大量的财富回到慕尼黑。
不到二十场的演讲,这些右党派纷纷归附希特勒的纳粹党之下,但随着实力的提升希特勒越发觉得掌控力度的无力,他缺少一个能够真正帮助到他的人。而这就是希特勒真正愁闷的原因。
这样的愁闷整整持续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个名叫赫尔曼戈林的人到来,希特勒才眼睛一亮重新恢复自己的信仰,这一刻希特勒仿佛重活一般。
赫尔曼戈林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对于他的到来希特勒保持欢迎态度的同时也有些困惑,他从不认为自己的党派有任何地方能够吸引这样的人才。这样困惑希特勒也是这样询问的赫尔曼戈林,赫尔曼戈林也没有隐瞒直言自己的想法。
“我之所以加入纳粹党并非出于什么信念,只觉得纳粹党具有革命性。”——这是赫尔曼戈林的原话!
大量德国地区被法国占领和巨额的赔款导致德国经济的崩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法国如果不占领大部分德国地区他们根本不能安心。毕竟德国战斗力实在是太强悍,趁这个机会留出一块缓冲区是最好的办法。
此时的德国通货膨胀、货币体系瓦解,欧元成为德国此时的主流货币,这是希特勒的机会。他想要用巴伐利亚作为跳板直接拿下柏林获得全国政权,就如同意大利的那位一般,但明显希特勒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