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闻所未闻的办法(2/2)
《苏联英雄》作者:血蝠 2021-08-12 14:05
这个数据似乎还挺满意!≈lt;br≈gt;
这让阿尔希波夫有点奇怪,不过既然委员们都很满意,他也就不必要再多说什么了。≈lt;br≈gt;
阿尔希波夫不知道,就算是350米,那也是个会让斯大林等人满意的精度!≈lt;br≈gt;
那可是枚“核弹”!≈lt;br≈gt;
那架飞机在投弹时速度都快每秒300米,如果投弹时投弹员稍有迟疑或提前,这炸弹天晓得会偏出多少!这点斯大林等人还是会算的。≈lt;br≈gt;
委员们很满意,斯大林都打算要为两位飞行员授勋了!≈lt;br≈gt;
不过他还每没开口,指挥室的通话监听喇叭里再次传来试飞员的呼叫:“高度已经爬升至三级高度,退出冲刺速度,启动第二步实验。”≈lt;br≈gt;
是伊留申科,他借着飞机重量减轻的机会,完成转弯后开始缓慢爬升飞行高度,将冲刺轰炸速度基本消耗之后,已经再次爬升了1500米。≈lt;br≈gt;
林俊听到后,对其他几人解释道:“目前的飞行高度是13500米,飞机即将进入每小时850公里的巡航速度。≈lt;br≈gt;
试飞员说的第二步实验非常关键,模拟的是轰炸完成后为了增大作战半径,关闭外侧两台发动机,减小燃油消耗量。”≈lt;br≈gt;
大家这么一听,觉得这样的试验有点匪夷所思!≈lt;br≈gt;
“飞机刚才起飞时并没有满油,不然滑行距离会接近1米!在投弹完成后,机内燃油是和理论最大作战半径折返时是差不多的。”≈lt;br≈gt;
林俊继续解说:“目前试飞员如果想回基地,必须要这样做,不然根本到不了家。当然,这只是假设,天上那架飞机现在还能正常飞个两三千公里。”≈lt;br≈gt;
“幽灵”满载弹药情况下的飞行距离,是委员们目前最关心的!≈lt;br≈gt;
斯大林问道:“如果这样飞,作战半径有多少?”≈lt;br≈gt;
“近四千公里。”≈lt;br≈gt;
还是不够!林俊从那几位的脸上能看出来:大西洋可是有5000至6000公里宽!那样只能进行自杀性攻击!≈lt;br≈gt;
这时阿尔希波夫似乎看出斯大林等人的微微失望,想了想道:“斯大林同志,各位委员,为了增大航程,我们的设计师和试飞员进行过最极端情况下的试验。≈lt;br≈gt;
在飞机满载起飞后,爬升至14500米高度,进入巡航速度后就关闭两台发动机,在进入轰炸前就依靠余下的两台发动机巡航,这样在速度650公里左右的情况下,能保持在一万米左右高度。≈lt;br≈gt;
理论上,目前德军的战斗机除非是迎头攻击,不然也威胁不到幽灵。”≈lt;br≈gt;
目前那些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最高速度都快接近700公里每小时了,但在10000米高度,就算109g和米格3战斗机都飞不出幽灵那样的速度,连600公里都到不了。≈lt;br≈gt;
高空空气稀薄飞不快,1000米以下低空空气太稠密,还是飞不快,就是这么回事。≈lt;br≈gt;
阿尔希波夫继续往下说:“在进入投弹航线前,空中再次启动另两台发动机,然后爬升加速,投弹完成后再次关闭,返航完全依靠两台发动机,这样航程大概能达到近一万公里。”≈lt;br≈gt;
四发6000公里航程,双发却不能翻倍,还是因为空气,因为它有阻力。≈lt;br≈gt;
还没等斯大林等人再次失望呢,阿尔希波夫抛出了个斯大林等人闻所未闻的办法!≈lt;br≈gt;
“我们学院正在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已经用双发慢速运输机做了实验,能大大提高飞机航程。如果在幽灵上能成功应用,它将成为洲际轰炸机。”≈lt;br≈gt;
“怎么做?”≈lt;br≈gt;
“空中加油。我们在一架运输机机舱内装进一个有加压泵的大油箱,在机舱尾部设置一个绕有加油管的绞盘,这个绞盘还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瞬间拉扯冲击,加油管头上是个锥形捕捉罩子。≈lt;br≈gt;
这是加油机,而后边的受油机机头上伸出一根受油探杆,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是伸缩式的,当然固定式可靠性高一些。≈lt;br≈gt;
前后两架飞机在空中保持同样的速度和略有差别的高度。≈lt;br≈gt;
受油探杆和输油管一旦对接,两边的接口就会自动卡住封闭,这样就能实现在空中加油。一旦油加满,两边就会自动脱开。≈lt;br≈gt;
紧急情况下,就算没有加满,只要后边飞机一减速,两边也会脱开,加油管管口自动封闭,加油管能承受一定的拉扯而不会损坏。≈lt;br≈gt;
和能够增加的航程相比,受油机加装受油设备的重量还是比较值得的。”≈lt;br≈gt;
众人一听,这办法好呀!≈lt;br≈gt;
单发常规布局螺旋桨飞机是不能用这个办法,但多发螺旋桨飞机和连螺旋桨都没有的喷气式飞机显然可以这么干!≈lt;br≈gt;
“如果加装这种设备,幽灵能飞多远?”≈lt;br≈gt;
“理论上只要发动机和飞行员吃得消,可以从莫斯科到白令海峡飞个来回。”≈lt;br≈gt;
那至少进行三次空中加油!不过林俊知道,“后世”还真有人这么干过!≈lt;br≈gt;
≈lt;br≈gt;
这让阿尔希波夫有点奇怪,不过既然委员们都很满意,他也就不必要再多说什么了。≈lt;br≈gt;
阿尔希波夫不知道,就算是350米,那也是个会让斯大林等人满意的精度!≈lt;br≈gt;
那可是枚“核弹”!≈lt;br≈gt;
那架飞机在投弹时速度都快每秒300米,如果投弹时投弹员稍有迟疑或提前,这炸弹天晓得会偏出多少!这点斯大林等人还是会算的。≈lt;br≈gt;
委员们很满意,斯大林都打算要为两位飞行员授勋了!≈lt;br≈gt;
不过他还每没开口,指挥室的通话监听喇叭里再次传来试飞员的呼叫:“高度已经爬升至三级高度,退出冲刺速度,启动第二步实验。”≈lt;br≈gt;
是伊留申科,他借着飞机重量减轻的机会,完成转弯后开始缓慢爬升飞行高度,将冲刺轰炸速度基本消耗之后,已经再次爬升了1500米。≈lt;br≈gt;
林俊听到后,对其他几人解释道:“目前的飞行高度是13500米,飞机即将进入每小时850公里的巡航速度。≈lt;br≈gt;
试飞员说的第二步实验非常关键,模拟的是轰炸完成后为了增大作战半径,关闭外侧两台发动机,减小燃油消耗量。”≈lt;br≈gt;
大家这么一听,觉得这样的试验有点匪夷所思!≈lt;br≈gt;
“飞机刚才起飞时并没有满油,不然滑行距离会接近1米!在投弹完成后,机内燃油是和理论最大作战半径折返时是差不多的。”≈lt;br≈gt;
林俊继续解说:“目前试飞员如果想回基地,必须要这样做,不然根本到不了家。当然,这只是假设,天上那架飞机现在还能正常飞个两三千公里。”≈lt;br≈gt;
“幽灵”满载弹药情况下的飞行距离,是委员们目前最关心的!≈lt;br≈gt;
斯大林问道:“如果这样飞,作战半径有多少?”≈lt;br≈gt;
“近四千公里。”≈lt;br≈gt;
还是不够!林俊从那几位的脸上能看出来:大西洋可是有5000至6000公里宽!那样只能进行自杀性攻击!≈lt;br≈gt;
这时阿尔希波夫似乎看出斯大林等人的微微失望,想了想道:“斯大林同志,各位委员,为了增大航程,我们的设计师和试飞员进行过最极端情况下的试验。≈lt;br≈gt;
在飞机满载起飞后,爬升至14500米高度,进入巡航速度后就关闭两台发动机,在进入轰炸前就依靠余下的两台发动机巡航,这样在速度650公里左右的情况下,能保持在一万米左右高度。≈lt;br≈gt;
理论上,目前德军的战斗机除非是迎头攻击,不然也威胁不到幽灵。”≈lt;br≈gt;
目前那些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最高速度都快接近700公里每小时了,但在10000米高度,就算109g和米格3战斗机都飞不出幽灵那样的速度,连600公里都到不了。≈lt;br≈gt;
高空空气稀薄飞不快,1000米以下低空空气太稠密,还是飞不快,就是这么回事。≈lt;br≈gt;
阿尔希波夫继续往下说:“在进入投弹航线前,空中再次启动另两台发动机,然后爬升加速,投弹完成后再次关闭,返航完全依靠两台发动机,这样航程大概能达到近一万公里。”≈lt;br≈gt;
四发6000公里航程,双发却不能翻倍,还是因为空气,因为它有阻力。≈lt;br≈gt;
还没等斯大林等人再次失望呢,阿尔希波夫抛出了个斯大林等人闻所未闻的办法!≈lt;br≈gt;
“我们学院正在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已经用双发慢速运输机做了实验,能大大提高飞机航程。如果在幽灵上能成功应用,它将成为洲际轰炸机。”≈lt;br≈gt;
“怎么做?”≈lt;br≈gt;
“空中加油。我们在一架运输机机舱内装进一个有加压泵的大油箱,在机舱尾部设置一个绕有加油管的绞盘,这个绞盘还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瞬间拉扯冲击,加油管头上是个锥形捕捉罩子。≈lt;br≈gt;
这是加油机,而后边的受油机机头上伸出一根受油探杆,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是伸缩式的,当然固定式可靠性高一些。≈lt;br≈gt;
前后两架飞机在空中保持同样的速度和略有差别的高度。≈lt;br≈gt;
受油探杆和输油管一旦对接,两边的接口就会自动卡住封闭,这样就能实现在空中加油。一旦油加满,两边就会自动脱开。≈lt;br≈gt;
紧急情况下,就算没有加满,只要后边飞机一减速,两边也会脱开,加油管管口自动封闭,加油管能承受一定的拉扯而不会损坏。≈lt;br≈gt;
和能够增加的航程相比,受油机加装受油设备的重量还是比较值得的。”≈lt;br≈gt;
众人一听,这办法好呀!≈lt;br≈gt;
单发常规布局螺旋桨飞机是不能用这个办法,但多发螺旋桨飞机和连螺旋桨都没有的喷气式飞机显然可以这么干!≈lt;br≈gt;
“如果加装这种设备,幽灵能飞多远?”≈lt;br≈gt;
“理论上只要发动机和飞行员吃得消,可以从莫斯科到白令海峡飞个来回。”≈lt;br≈gt;
那至少进行三次空中加油!不过林俊知道,“后世”还真有人这么干过!≈lt;br≈gt;
≈lt;br≈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