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回 盟友
《大明天工》作者:半埂草 2020-01-20 23:35
光斗再次主持屯田,在看到徐光启主持的治水工程进后,本是抱着极大的期望,没想到还是会遇上老问题,不过他并不打算就此放弃。
他一边组织田地丈量,登记在册,尽可能调整田地,使得那些无主的田地可以集中成片,从而组织屯垦,又想办法与那些大地主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配合朝廷的屯垦大计,所得到的响应却很少。
“为什么他们宁愿看着土地荒芜,也不想组织屯垦?”李彦一直关注屯垦的进展情况,知道出现新的问题以后,就来工部视察工作。
虽然说李彦插手自己的工作,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好在左光斗认为李彦是为百姓谋福利,就比较配合。
至于个中原因,左光斗也做过了解,无非就是不希望出钱,要想让荒地变成良田,不是有人就可以的,需要耕作,需要修造水利,还需要种粮投入。
地主不肯在地上做出让步,有地的自耕农,或有地种的佃农,都不会愿意种植这些荒地,而无地的流民,他们又没有能力对荒地进行投入,他们甚至连肚子都吃不饱,家无隔夜粮,自然不可能有种粮,也很难熬到季末粮食收获。
想要屯垦荒地,以朝廷组的屯垦来说,并不是招募到人手,有田地可种就行的,还需要提供农具、牲畜、种子,乃至一季的口粮,以及组织修建水利工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佃农无力投,地主不愿投入,这就使得荒地越来越多,而朝廷组织屯垦,显然也不会是一点回报都不收取,通常来说第一季投入以后,屯种农民今后几年的收获,都会按更高的比例征缴,如果是无主的土地缴的比例虽高,也只是相当于地租,种田的佃农仍然可以留下一些口粮。
果这些田地是地主的么问题就很难协调,归根到底,还是涉及到利益,因为地主不愿意放弃地主,那么对朝廷或佃农来说,屯垦就无利可图;反过来说,对地主也是一样的,不收地租主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左光斗也试图以长远的利益来劝说那些地主,只是效果甚微。
“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李彦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左光斗一眼,他不相信左光斗看不到这一点,或许他的骨子里就认为这件事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也说不定。
“这就关键问题就是很多人占了地。却用纳粮要交税!”张居正时期。曾经对全国地田地进行丈量、统计。并推行摊丁入亩地改革。从而大大改善了明帝国地财政状况。没有张居正打下地基础帝国在三大征以后。很可能就会因为财政破产而灭亡。
但是张居正改革在他死后经差不多都废掉了。土地兼并地情况反而更加严重绅、皇亲贵戚虽然占了大量地土地。却不需要缴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人考取功名。四邻八方都有人投身“为奴”。为地就是不用缴税。
当大量地土地都集中在这些人手中地时候。或很多土地都不用缴税地时候。朝廷能够收得地田赋自然就越来越少。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地现象。虽然晚明地人口越来越多。农业技术也有所展。但是田赋地收入却出现了下降。
李彦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同时拿眼睛地余光看着左光斗。左光斗皱着眉头。露出沉思地表情:“大人。士绅不纳粮。此乃古之成法。”
“那么左大人以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呢?”李彦笑了笑,同样的话,他已经听到过很多次,在辽南,以及政变以来,李彦所做,无不是在破除“成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因为重重阻力只能暂时放弃,并缓缓谋求进取。
左光斗不会看不到士绅不纳粮,只不过作为“不纳粮”的成员,或许因为习惯使然,或许是并没有想得那么深远,他并没有认为这是个问题。
至于屯垦荒地中遇到的问题,他则以为是土地兼并太过严重,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这是早有成例的,明王朝的前期,太祖朱元璋就曾经为此定下很多制度。只不过在农业社会,土地始终是最可靠的增值资产、最值得信赖、并且不会贬值的财产,土地兼并总是难以避免。
土地兼并是问题之一,但并非根源,导致土地兼并的原因才是。
士绅不纳粮的传统由来已久,本来是对获得功名的一种奖,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一边组织田地丈量,登记在册,尽可能调整田地,使得那些无主的田地可以集中成片,从而组织屯垦,又想办法与那些大地主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配合朝廷的屯垦大计,所得到的响应却很少。
“为什么他们宁愿看着土地荒芜,也不想组织屯垦?”李彦一直关注屯垦的进展情况,知道出现新的问题以后,就来工部视察工作。
虽然说李彦插手自己的工作,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好在左光斗认为李彦是为百姓谋福利,就比较配合。
至于个中原因,左光斗也做过了解,无非就是不希望出钱,要想让荒地变成良田,不是有人就可以的,需要耕作,需要修造水利,还需要种粮投入。
地主不肯在地上做出让步,有地的自耕农,或有地种的佃农,都不会愿意种植这些荒地,而无地的流民,他们又没有能力对荒地进行投入,他们甚至连肚子都吃不饱,家无隔夜粮,自然不可能有种粮,也很难熬到季末粮食收获。
想要屯垦荒地,以朝廷组的屯垦来说,并不是招募到人手,有田地可种就行的,还需要提供农具、牲畜、种子,乃至一季的口粮,以及组织修建水利工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佃农无力投,地主不愿投入,这就使得荒地越来越多,而朝廷组织屯垦,显然也不会是一点回报都不收取,通常来说第一季投入以后,屯种农民今后几年的收获,都会按更高的比例征缴,如果是无主的土地缴的比例虽高,也只是相当于地租,种田的佃农仍然可以留下一些口粮。
果这些田地是地主的么问题就很难协调,归根到底,还是涉及到利益,因为地主不愿意放弃地主,那么对朝廷或佃农来说,屯垦就无利可图;反过来说,对地主也是一样的,不收地租主的利益就得不到保证,左光斗也试图以长远的利益来劝说那些地主,只是效果甚微。
“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问题,”李彦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左光斗一眼,他不相信左光斗看不到这一点,或许他的骨子里就认为这件事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也说不定。
“这就关键问题就是很多人占了地。却用纳粮要交税!”张居正时期。曾经对全国地田地进行丈量、统计。并推行摊丁入亩地改革。从而大大改善了明帝国地财政状况。没有张居正打下地基础帝国在三大征以后。很可能就会因为财政破产而灭亡。
但是张居正改革在他死后经差不多都废掉了。土地兼并地情况反而更加严重绅、皇亲贵戚虽然占了大量地土地。却不需要缴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人考取功名。四邻八方都有人投身“为奴”。为地就是不用缴税。
当大量地土地都集中在这些人手中地时候。或很多土地都不用缴税地时候。朝廷能够收得地田赋自然就越来越少。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地现象。虽然晚明地人口越来越多。农业技术也有所展。但是田赋地收入却出现了下降。
李彦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同时拿眼睛地余光看着左光斗。左光斗皱着眉头。露出沉思地表情:“大人。士绅不纳粮。此乃古之成法。”
“那么左大人以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可取呢?”李彦笑了笑,同样的话,他已经听到过很多次,在辽南,以及政变以来,李彦所做,无不是在破除“成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因为重重阻力只能暂时放弃,并缓缓谋求进取。
左光斗不会看不到士绅不纳粮,只不过作为“不纳粮”的成员,或许因为习惯使然,或许是并没有想得那么深远,他并没有认为这是个问题。
至于屯垦荒地中遇到的问题,他则以为是土地兼并太过严重,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这是早有成例的,明王朝的前期,太祖朱元璋就曾经为此定下很多制度。只不过在农业社会,土地始终是最可靠的增值资产、最值得信赖、并且不会贬值的财产,土地兼并总是难以避免。
土地兼并是问题之一,但并非根源,导致土地兼并的原因才是。
士绅不纳粮的传统由来已久,本来是对获得功名的一种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