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房贷
《九阙朝凰之第一女帝》作者:席妖妖 2022-02-10 13:17
一车车的物资,从荆州府各郡县运往阳关郡,同时还有不少的人,也纷纷赶往阳关郡帮忙,还有荆州府的各郡县驻军,也都乘坐驻军车辆赶往阳关郡救灾。
关于地方的房屋,谢琅也给地方百姓提出了一项措施,那就是由朝廷给他们建房,每户须得缴纳三十两银子,这些银子也不指望他们一下子缴清,可以分三十年缴纳,每年至少要保证在一两银子的基础上。
银子结清之后,房屋的契书才会还给老百姓,没还清之前,契书全部抵押在银行里。
这算是一笔比较划算的买卖,毕竟每年一两银子,现在老百姓稍微节俭一点都可以赚到,等到日后物价上涨,依旧是这么些钱,不会再增长。
而且给他们建的房屋都是两层的独门独院,由地方知州府派人过来兴建。
三十年后,这笔钱你没有还清,房子就不是你的了,到时候会由银行收回房屋,进行租赁,你须得自己搬家,另寻住处。
如今大周土地国有制,老百姓有的只是自己的房屋,现在没有产权,只要房屋还在你这个地块,你就能祖祖辈辈一直住着。
一听还得要钱,不少人都不愿意,觉得朝廷这是变着法的和他们要钱。
三十两银子,他们得拼死拼活的干多久。
有人觉得挺合适的,毕竟村子里的人,能在这次灾难中全部生存下来,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有的一家子十几口人,这十几条人命,难道还不值个三十两银子吗?
就算是你去大户人家,给别人做下人,每月也得有一两银子的月钱,三十年,够你赚多少钱了?
更何况这个也不是朝廷强制性的,不想让别人帮着盖房子,你可以自己花钱盖嘛,没逼迫你不是嘛。
前三个月,官府都在各村的村口设立了粥棚以及临时的棚屋给你住着,一日三餐都不用花钱,三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你家里收拾出一栋房子了。
想要新房的人,自顾拿着户口本去官府在各村设立的办公点去报名了,没有分家的,家里十几二十号人,只农耕地就有几十亩,一年轻轻松松的能转到一两银子,就只是买菜,好些人家一年能赚个小十几两呢,更何况朝廷都不收你的利息,你还想咋地。
那些坍塌的房屋,都有公门中人帮忙清理,收拾出地方还要抓紧时间加盖新的房屋。
“爹,咱家也要盖新房吗?”小泉村里,一个汉子问他的老父亲。
老人家看着成为一堆废墟的家,心里别提多疼了,尤其是地里的粮食,今年指定要大减,好在这几年朝廷仁义,粮食交税少,家里足足存了六大缸的粮食,还是够家里人吃到明年的,
老高家全部人口加起来有十七个,他们夫妻俩生了三个儿子俩闺女,闺女都出嫁好些年了,他们家也没有分家,就和三个儿子一块住着,下面还有九个孙子孙女,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虽说也有摩擦,却也都不是什么大事。
“先去看看新房啥样。”高老汉招呼大儿子,往村口的办公点去了。
父子俩过来的时候,外边已经等了十好几户人家,瞧见高老汉,不少人都互相开口打招呼。
“五叔也要盖新房?”
“还不晓得呢,先看看这新房是啥样的。”高老汉叹口气,走进了临时搭建的办公点,里面摆放着两张书桌。
他们排着队,轮到他们的时候,坐在里边的年轻人笑道:“老叔也要盖新房?”
“先看看新房是啥样的行不?”高老汉抖着笑问道。
“行。”年轻人将桌上的图纸摆在高老汉面前,“要是由朝廷给你们盖房,统一都是这样的。两层楼,上下总共六间,还有左右各三间的厢房,加起来共有十二间,后面可以养鸡鸭猪样,前面就是个挺宽敞的院子。”
还别说,高老汉一眼就瞧上了这个两层的小房子,这张图瞧着就让人爱不释手。
要是真等着盖好了住进去,那还不得舒服死啊。
“我家全部有十七口人,这……”高老汉犹豫了,“这恐怕也不够住啊。”
“那就要两套,只是每年须得缴纳二两银子,当然房契也是两本,老叔家里有几个儿子?”
“三个!”高老汉心动却又拿不定主意,“这要是真要,就得一气儿要三个屋子,不就是跟分家一样嘛。”
年轻的公务员笑道:“分开不也挺好的,住在一起难免要吵吵嚷嚷的,再说看老叔您的条件,想来三个儿子都是孝顺的,给他们分开,各自拿银子,您和老伴也就不用出银子了,三家一块轮着住,谁家做了好饭就去谁家吃,等您和老伴年过五十岁,三个儿子每月都得给您二老一笔钱养老,生病了也是三家均摊。房子连在一块,想想不也挺好的嘛。”
别说,高老汉真的心动了。
只是分家到底是大事,老话说父母在不分家,在他们村子里就没听爹娘在就分家的,这都是不孝顺。
不过日后孩子大了,早晚也是要分开的,况且盖三座连载一起的宅子,瞧着就气派,每年各家只需要拿出一两银子,怎么看怎么合心意。
“小老儿我能不能回家合计合计?”
“能,我们俩要在小泉村停留半个月,您老这半个月里,啥时候来都行。”
不管高老汉怎么想,他身边的大儿子却很心动。
回到自家废墟那里,其他的人还在废墟上翻找埋在里面的物件儿。
看到高老汉回来,高老太走过来,“咋样?你是想自己盖房,还是……”
“让孩子们先过来,咱们商量商量。”
他一发话,家里的儿子儿媳都过来了,孙子孙女一开始也想听,被高老汉给打发去旁边玩了。
他把在办公点打听到的事情,和三家一说,三个儿子都动了心思。
住在一起有摩擦不假,但是也从没有不和调和的矛盾,妯娌相处的也挺好,高老汉老夫妻也大多是不怎么偏帮,虽说老两口是大房养老,可是二房三房每年也是要给粮食和钱的,只是不如大房操心劳力。
小儿子大孙子,老两口的命根子。
高老汉夫妇疼小子不假,可是二房夫妻俩也没有压着,一碗水即便是端不平,却也大差不差,这点三家都不怎么计较。
况且二房还有个大孙子呢。
听到房子是上下六间,还有六间厢房,三家都心动不已。
想开口却到底是存着忌讳,生怕老两口因为三家要分开单过,心里不舒服。
高老汉也不傻。
“一座屋子不够咱们家里住的,两家的话等我和你们娘没了也没法分,所以咱们就要连着的三家,盖好之后,你们各家每年自己还那一两银子。”
高老汉说罢,看到三家儿子儿媳那期待的眼神,心里有些酸酸的,却并不多难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于地方的房屋,谢琅也给地方百姓提出了一项措施,那就是由朝廷给他们建房,每户须得缴纳三十两银子,这些银子也不指望他们一下子缴清,可以分三十年缴纳,每年至少要保证在一两银子的基础上。
银子结清之后,房屋的契书才会还给老百姓,没还清之前,契书全部抵押在银行里。
这算是一笔比较划算的买卖,毕竟每年一两银子,现在老百姓稍微节俭一点都可以赚到,等到日后物价上涨,依旧是这么些钱,不会再增长。
而且给他们建的房屋都是两层的独门独院,由地方知州府派人过来兴建。
三十年后,这笔钱你没有还清,房子就不是你的了,到时候会由银行收回房屋,进行租赁,你须得自己搬家,另寻住处。
如今大周土地国有制,老百姓有的只是自己的房屋,现在没有产权,只要房屋还在你这个地块,你就能祖祖辈辈一直住着。
一听还得要钱,不少人都不愿意,觉得朝廷这是变着法的和他们要钱。
三十两银子,他们得拼死拼活的干多久。
有人觉得挺合适的,毕竟村子里的人,能在这次灾难中全部生存下来,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有的一家子十几口人,这十几条人命,难道还不值个三十两银子吗?
就算是你去大户人家,给别人做下人,每月也得有一两银子的月钱,三十年,够你赚多少钱了?
更何况这个也不是朝廷强制性的,不想让别人帮着盖房子,你可以自己花钱盖嘛,没逼迫你不是嘛。
前三个月,官府都在各村的村口设立了粥棚以及临时的棚屋给你住着,一日三餐都不用花钱,三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你家里收拾出一栋房子了。
想要新房的人,自顾拿着户口本去官府在各村设立的办公点去报名了,没有分家的,家里十几二十号人,只农耕地就有几十亩,一年轻轻松松的能转到一两银子,就只是买菜,好些人家一年能赚个小十几两呢,更何况朝廷都不收你的利息,你还想咋地。
那些坍塌的房屋,都有公门中人帮忙清理,收拾出地方还要抓紧时间加盖新的房屋。
“爹,咱家也要盖新房吗?”小泉村里,一个汉子问他的老父亲。
老人家看着成为一堆废墟的家,心里别提多疼了,尤其是地里的粮食,今年指定要大减,好在这几年朝廷仁义,粮食交税少,家里足足存了六大缸的粮食,还是够家里人吃到明年的,
老高家全部人口加起来有十七个,他们夫妻俩生了三个儿子俩闺女,闺女都出嫁好些年了,他们家也没有分家,就和三个儿子一块住着,下面还有九个孙子孙女,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虽说也有摩擦,却也都不是什么大事。
“先去看看新房啥样。”高老汉招呼大儿子,往村口的办公点去了。
父子俩过来的时候,外边已经等了十好几户人家,瞧见高老汉,不少人都互相开口打招呼。
“五叔也要盖新房?”
“还不晓得呢,先看看这新房是啥样的。”高老汉叹口气,走进了临时搭建的办公点,里面摆放着两张书桌。
他们排着队,轮到他们的时候,坐在里边的年轻人笑道:“老叔也要盖新房?”
“先看看新房是啥样的行不?”高老汉抖着笑问道。
“行。”年轻人将桌上的图纸摆在高老汉面前,“要是由朝廷给你们盖房,统一都是这样的。两层楼,上下总共六间,还有左右各三间的厢房,加起来共有十二间,后面可以养鸡鸭猪样,前面就是个挺宽敞的院子。”
还别说,高老汉一眼就瞧上了这个两层的小房子,这张图瞧着就让人爱不释手。
要是真等着盖好了住进去,那还不得舒服死啊。
“我家全部有十七口人,这……”高老汉犹豫了,“这恐怕也不够住啊。”
“那就要两套,只是每年须得缴纳二两银子,当然房契也是两本,老叔家里有几个儿子?”
“三个!”高老汉心动却又拿不定主意,“这要是真要,就得一气儿要三个屋子,不就是跟分家一样嘛。”
年轻的公务员笑道:“分开不也挺好的,住在一起难免要吵吵嚷嚷的,再说看老叔您的条件,想来三个儿子都是孝顺的,给他们分开,各自拿银子,您和老伴也就不用出银子了,三家一块轮着住,谁家做了好饭就去谁家吃,等您和老伴年过五十岁,三个儿子每月都得给您二老一笔钱养老,生病了也是三家均摊。房子连在一块,想想不也挺好的嘛。”
别说,高老汉真的心动了。
只是分家到底是大事,老话说父母在不分家,在他们村子里就没听爹娘在就分家的,这都是不孝顺。
不过日后孩子大了,早晚也是要分开的,况且盖三座连载一起的宅子,瞧着就气派,每年各家只需要拿出一两银子,怎么看怎么合心意。
“小老儿我能不能回家合计合计?”
“能,我们俩要在小泉村停留半个月,您老这半个月里,啥时候来都行。”
不管高老汉怎么想,他身边的大儿子却很心动。
回到自家废墟那里,其他的人还在废墟上翻找埋在里面的物件儿。
看到高老汉回来,高老太走过来,“咋样?你是想自己盖房,还是……”
“让孩子们先过来,咱们商量商量。”
他一发话,家里的儿子儿媳都过来了,孙子孙女一开始也想听,被高老汉给打发去旁边玩了。
他把在办公点打听到的事情,和三家一说,三个儿子都动了心思。
住在一起有摩擦不假,但是也从没有不和调和的矛盾,妯娌相处的也挺好,高老汉老夫妻也大多是不怎么偏帮,虽说老两口是大房养老,可是二房三房每年也是要给粮食和钱的,只是不如大房操心劳力。
小儿子大孙子,老两口的命根子。
高老汉夫妇疼小子不假,可是二房夫妻俩也没有压着,一碗水即便是端不平,却也大差不差,这点三家都不怎么计较。
况且二房还有个大孙子呢。
听到房子是上下六间,还有六间厢房,三家都心动不已。
想开口却到底是存着忌讳,生怕老两口因为三家要分开单过,心里不舒服。
高老汉也不傻。
“一座屋子不够咱们家里住的,两家的话等我和你们娘没了也没法分,所以咱们就要连着的三家,盖好之后,你们各家每年自己还那一两银子。”
高老汉说罢,看到三家儿子儿媳那期待的眼神,心里有些酸酸的,却并不多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