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留给后人的天书(2/2)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2022-02-14 14:47
周到。”顾雍也看过世界地图,大概知道刘韬的意思,“只是首先我们要考虑如何打下幽州,然后是如何造出可以远洋航线的船支。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在大海上,知道自己的方位。同时准确的找到,前往这些地点的海图。”
“别那么严肃,朕当然知道这个急不得。但只要这个可行,那么就可以先记录下来,计划可以延迟,但不可以临时去思考。反正这玩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的。”刘韬笑道。
“这倒是臣鲁莽了。”顾雍连忙告罪,同时在心里吐槽:这计划也太长远了吧?按照这个概念,是不是还要顺便计划一下,怎么把那个大秦国,还有那个什么倭国给打下来?!
他却不知道,自己刚刚敢那么说的话,刘韬真的会回一句:“你怎么知道的?”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事情多了,有时候就会忘记一些东西,老了,记忆力也会跟着下降。所以趁着自己还记得一些东西,写下来也挺好。
甚至于,自己若是某天出意外,还没有交代完就走了,自己的继承人,到底能不能把大汉带向全世界?
到时候,把这些计划留给他,甚至留给自己的子子孙孙,让他们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不至于关起国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喵的,这才三十岁的人,怎么就开始多愁善感起来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曾经看过有几个穿越者,直接给后代整出一本天书,直接把一个帝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小说嘛,怎么写都行。
刘韬也不知道自己能会活多久,也担心自己的知识没办法传递下去。
就算他能传递给儿子,儿子在有生之年,是否能传递给孙子,这很难说。索性自己也留下一本‘天书’,留给自己的后裔们算了!
顾雍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刘韬询问他什么,他知道就回答,不知道的就诚实的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
一番对话,倒也让刘韬明白,顾雍属于实干派的人才,难怪可以成为孙吴的丞相。
等顾雍离开,刘韬才让人准备笔墨,然后挥退近侧,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天书》。
未来已经发生剧变,很多所谓‘历史’已经不可考。甚至那些历史人物,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胡闹,从此消失,也很难说。
但是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不会改变,这些可以写下来。有些他知道原理但不知道具体构造的,可以把自己知道的部分写下来,然后留下一个研究的方向……
写了一个时辰,才发现零零散散的,不成文章。
刘韬无所谓,本身初稿就这样,等到他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才开始慢慢整理,最后修订增补一部分,再定稿,这个时候才算是完整的《天书》。
这是一个不错的,打发时间的手段。接下来的时间,刘韬每天都会预留那么一个时辰,慢慢去编撰自己的《天书》。
手写到底没有那么方便,写了一段时间,总觉得手痛,就停下来休息一下。一个时辰下来,总觉得也没写多少字。
换了电脑键盘的话,一个时辰下来,怎么都能有一章二三千字的小说了吧?如果纯粹只是打字的话,那么两三万字不成问题了……
如此一天天过去,从十月的深秋到十二月的深冬到来,眼看再有个把月就是春节。
粮食入库,户部也在各地清点回来。这次的常平仓没有出现问题,一般也不会出现问题,十多颗人头的教训,到底是暂时震慑住了地方官。
冬季第一次大朝会,朱儁依然把扩军的事情提了提,刘韬点头表示明白。不过扩军的事情,估计要等到明年夏收之后才行。
朱儁只是例行提醒,见刘韬还记得,也不再继续说些什么。
倒是户部那边,荀彧悄悄的把物资红线,给向上提了一些,接近之前订下的黄线的一半。这件事情被锦衣卫汇报上来,刘韬不由得怀疑,荀彧是不是得了囤货仓鼠症。
红线都提升了,黄线和绿线自然也提升。具体多少刘韬却不知道,按照锦衣卫的汇报,似乎现在的物资储备,也只是过了红线,还没到黄线。
所以你这绿线,是按照一统天下所需要的物资来计算的吗?刘韬很想吐槽。
直至十二月中旬,雁门郡一份加急文书过来,刘韬对荀彧的行为开始理解:轲比能部三万鲜卑大军,南下冬掠!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在大海上,知道自己的方位。同时准确的找到,前往这些地点的海图。”
“别那么严肃,朕当然知道这个急不得。但只要这个可行,那么就可以先记录下来,计划可以延迟,但不可以临时去思考。反正这玩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的。”刘韬笑道。
“这倒是臣鲁莽了。”顾雍连忙告罪,同时在心里吐槽:这计划也太长远了吧?按照这个概念,是不是还要顺便计划一下,怎么把那个大秦国,还有那个什么倭国给打下来?!
他却不知道,自己刚刚敢那么说的话,刘韬真的会回一句:“你怎么知道的?”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事情多了,有时候就会忘记一些东西,老了,记忆力也会跟着下降。所以趁着自己还记得一些东西,写下来也挺好。
甚至于,自己若是某天出意外,还没有交代完就走了,自己的继承人,到底能不能把大汉带向全世界?
到时候,把这些计划留给他,甚至留给自己的子子孙孙,让他们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不至于关起国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喵的,这才三十岁的人,怎么就开始多愁善感起来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曾经看过有几个穿越者,直接给后代整出一本天书,直接把一个帝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小说嘛,怎么写都行。
刘韬也不知道自己能会活多久,也担心自己的知识没办法传递下去。
就算他能传递给儿子,儿子在有生之年,是否能传递给孙子,这很难说。索性自己也留下一本‘天书’,留给自己的后裔们算了!
顾雍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刘韬询问他什么,他知道就回答,不知道的就诚实的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
一番对话,倒也让刘韬明白,顾雍属于实干派的人才,难怪可以成为孙吴的丞相。
等顾雍离开,刘韬才让人准备笔墨,然后挥退近侧,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天书》。
未来已经发生剧变,很多所谓‘历史’已经不可考。甚至那些历史人物,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胡闹,从此消失,也很难说。
但是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不会改变,这些可以写下来。有些他知道原理但不知道具体构造的,可以把自己知道的部分写下来,然后留下一个研究的方向……
写了一个时辰,才发现零零散散的,不成文章。
刘韬无所谓,本身初稿就这样,等到他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才开始慢慢整理,最后修订增补一部分,再定稿,这个时候才算是完整的《天书》。
这是一个不错的,打发时间的手段。接下来的时间,刘韬每天都会预留那么一个时辰,慢慢去编撰自己的《天书》。
手写到底没有那么方便,写了一段时间,总觉得手痛,就停下来休息一下。一个时辰下来,总觉得也没写多少字。
换了电脑键盘的话,一个时辰下来,怎么都能有一章二三千字的小说了吧?如果纯粹只是打字的话,那么两三万字不成问题了……
如此一天天过去,从十月的深秋到十二月的深冬到来,眼看再有个把月就是春节。
粮食入库,户部也在各地清点回来。这次的常平仓没有出现问题,一般也不会出现问题,十多颗人头的教训,到底是暂时震慑住了地方官。
冬季第一次大朝会,朱儁依然把扩军的事情提了提,刘韬点头表示明白。不过扩军的事情,估计要等到明年夏收之后才行。
朱儁只是例行提醒,见刘韬还记得,也不再继续说些什么。
倒是户部那边,荀彧悄悄的把物资红线,给向上提了一些,接近之前订下的黄线的一半。这件事情被锦衣卫汇报上来,刘韬不由得怀疑,荀彧是不是得了囤货仓鼠症。
红线都提升了,黄线和绿线自然也提升。具体多少刘韬却不知道,按照锦衣卫的汇报,似乎现在的物资储备,也只是过了红线,还没到黄线。
所以你这绿线,是按照一统天下所需要的物资来计算的吗?刘韬很想吐槽。
直至十二月中旬,雁门郡一份加急文书过来,刘韬对荀彧的行为开始理解:轲比能部三万鲜卑大军,南下冬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