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猜到的真相(2/2)
《穿越之教主难为》作者:扬秋 2020-03-11 21:06
可以说张润就是老太太最有力的打手,负责帮她做些不能为人知的差事,解决难言的麻烦事。
张润母子对老太太那是感激涕零啊!毕竟她是在张志死后,唯一一个对他们孤儿寡母伸出援手的人。
老太太对张志的不耐烦,掩饰得极好,再说人都死那么多年了,谁还会去计较老太太待张志不是真心的呢?
真讲起来,张志的妻子对他,都未必真心呢!
不过老太太对张润倒是真的好,先是给他聘名师,又信任他,让他独掌一队护卫,底下有上百人直接听命于他,后来护卫还逐步扩大到今天的地步。
张润因此对老太太甚为敬重,比对自己亲娘还亲。
老太太命他带人守在密道外,他便老实执行,也没问要守多久。
心腹嬷嬷天天都过来探望他,这天下着滂沱大雨,她还是奉老太太之命过来探望。
张润忙让她进帐篷里避雨,又让人沏了热茶来,还端了碗姜汤给她。
心腹嬷嬷见他如此周到,不禁替老太太高兴,瞧,这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养起来可比老太太自家亲孙子还热乎。
相比起来,老太太的亲曾孙三少,就像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只会跟老太太要这个要那个的,哪像人家张润啊!
张润今年也有四十有五了,跟在他身边的,是他两个儿子,心腹嬷嬷有要事跟他说,他便让儿子们出去等着。
心腹嬷嬷便同张润说了老太太的意思,张润一听,竟然要人命啊?这能行?
“姚嬷嬷,我手里这些人对付庄子上和铺子里那些人还行,真和人家走江湖的人比起来,那就……”
“你也别妄自菲薄,要是你们不行,老太太也不会点名让你们做这件事了。”
张润苦笑,“姚嬷嬷,真不是我妄自菲薄,而是我的人真不行啊!他们虽会武,但就那点吓唬的本事而已,真不能和人家江湖人相比,更不敢和官兵正面对上。”
总而言之一个字,就是,怂。
心腹嬷嬷没想到事情会在这里出问题,当下板起了脸,“老太太养兵千日用在此时,难道你要老太太临要用人做事,却无人可用?还是说,你要老太太亲自操刀去砍人不成?”
张润嘴里发苦,他的人都是没见过血的,真要他们杀人?他们不会临阵逃脱?
“你放心,到时候,不会有人反抗的。”心腹嬷嬷又劝了许久,然后甩出这句话,张润听傻了,什么叫到时候不会有人反抗?
“姚嬷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你放心就是。”
不会有人反抗?是要给他们下药?所以到时他们就只是给那些人补一刀就是?
心腹嬷嬷听他这么说,心道,可总算开窍了。满意的点点头,张润面上的忧色也渐渐散去。
反正他们就是奉命行事,那些人要怪,也不能怪他们,只能怪他们得罪了老太太,逼得老太太没办法只能把他们杀了。
张润自我安慰一番后,心腹嬷嬷又给他做了好一番心理建设,灌输他他们杀人不过是为了保护老太太而已,要是不除去他们,他们就会危害到老太太的安全。
为了老太太的安危,除去这些人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当心腹嬷嬷离去时,张润已经被她洗脑成功,转而去对手下人洗脑了。
因为外头大雨,心腹嬷嬷的儿媳妇不放心她走山路,但又不敢违抗婆婆,所以就一直守在密道的门外,见她撑着伞走过来,心底一松,立刻迎了上去。
“娘您可回来了。”
“怎么?有事?”心腹嬷嬷走到廊下,把伞往外甩了甩。
儿媳妇嘴角微翘道,“三少又犯病了,王大娘说她是扛不住了,怕是要让人去请道士来一趟才成。”
心腹嬷嬷扭头不解的看着儿媳,“这么严重?”
“是啊!说是浑身直打颤呢!丫头们把能找到的被褥都给他盖上了,可他还是说冷。”儿媳妇不解说道,三少虽是高高在上的爷儿们,但不妨碍她看主子的笑话啊!
心腹嬷嬷没好气的瞪她一眼,伸手往儿媳额头戳了一下。“他可是主子爷,就算再好笑,你这张脸也不能在人前露出痕迹来,不然,你就是给你丈夫、你儿子找麻烦事儿。
儿媳妇点头应诺,婆媳两边走边说。
也许是因为外头下着大雨,也或许是这密道的门实在太偏僻,这座游廊在雨里显得遗世独立,彷佛天地间只有她们二人之故,心腹嬷嬷便把方才劝说张润的事,全倒给儿媳听了。
说完之后,还不忘批评了张润几句,儿媳听了直笑,“娘啊!那张润不过就是老太太养的一条狗,他要不听话,不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他能不听话呗?”
“你说的是。”心腹嬷嬷对张润如此轻易就被自己说服改变立场,隐隐有些瞧不上张润,可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说服张润为老太太杀人,实在没什么成就感。
但张润要是不好说服,心腹嬷嬷又要觉得他不识好歹了!
因为对张润的看法十分矛盾,批评起来也就非常的不客气。
儿媳听了,只能为张润感到可怜,他答不答应婆婆的要求,都难能在婆婆这里得到好评价。
想到这里,她不禁庆幸,丈夫不在婆婆跟前做事,而是待在宇国当个小庄头,不然按丈夫的性子,肯定会被婆婆嫌弃得不行。
然后她又想到了她的一双儿女,前几天,婆婆说了,回去就把她闺女儿带到老太太跟前来侍候,可她真的不太想让女儿来,老太太看似好侍候,其实难缠得很,还有九太太,她之前才想把她陪房的女儿送过来老太太这里当丫鬟,要是闺女儿来,不就会和九太太陪房女儿遇上。
要知道那姑娘可是跟她闺女放过话,她是打定主意要进三少屋里侍候的,放话给她闺女儿,就是怕她闺女儿跟她抢,看来,回去之后,真得跟她娘好好打算一下,尽早把女儿嫁出去得了,免得待在家里,被婆婆记挂着。
张润母子对老太太那是感激涕零啊!毕竟她是在张志死后,唯一一个对他们孤儿寡母伸出援手的人。
老太太对张志的不耐烦,掩饰得极好,再说人都死那么多年了,谁还会去计较老太太待张志不是真心的呢?
真讲起来,张志的妻子对他,都未必真心呢!
不过老太太对张润倒是真的好,先是给他聘名师,又信任他,让他独掌一队护卫,底下有上百人直接听命于他,后来护卫还逐步扩大到今天的地步。
张润因此对老太太甚为敬重,比对自己亲娘还亲。
老太太命他带人守在密道外,他便老实执行,也没问要守多久。
心腹嬷嬷天天都过来探望他,这天下着滂沱大雨,她还是奉老太太之命过来探望。
张润忙让她进帐篷里避雨,又让人沏了热茶来,还端了碗姜汤给她。
心腹嬷嬷见他如此周到,不禁替老太太高兴,瞧,这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养起来可比老太太自家亲孙子还热乎。
相比起来,老太太的亲曾孙三少,就像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只会跟老太太要这个要那个的,哪像人家张润啊!
张润今年也有四十有五了,跟在他身边的,是他两个儿子,心腹嬷嬷有要事跟他说,他便让儿子们出去等着。
心腹嬷嬷便同张润说了老太太的意思,张润一听,竟然要人命啊?这能行?
“姚嬷嬷,我手里这些人对付庄子上和铺子里那些人还行,真和人家走江湖的人比起来,那就……”
“你也别妄自菲薄,要是你们不行,老太太也不会点名让你们做这件事了。”
张润苦笑,“姚嬷嬷,真不是我妄自菲薄,而是我的人真不行啊!他们虽会武,但就那点吓唬的本事而已,真不能和人家江湖人相比,更不敢和官兵正面对上。”
总而言之一个字,就是,怂。
心腹嬷嬷没想到事情会在这里出问题,当下板起了脸,“老太太养兵千日用在此时,难道你要老太太临要用人做事,却无人可用?还是说,你要老太太亲自操刀去砍人不成?”
张润嘴里发苦,他的人都是没见过血的,真要他们杀人?他们不会临阵逃脱?
“你放心,到时候,不会有人反抗的。”心腹嬷嬷又劝了许久,然后甩出这句话,张润听傻了,什么叫到时候不会有人反抗?
“姚嬷嬷,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你放心就是。”
不会有人反抗?是要给他们下药?所以到时他们就只是给那些人补一刀就是?
心腹嬷嬷听他这么说,心道,可总算开窍了。满意的点点头,张润面上的忧色也渐渐散去。
反正他们就是奉命行事,那些人要怪,也不能怪他们,只能怪他们得罪了老太太,逼得老太太没办法只能把他们杀了。
张润自我安慰一番后,心腹嬷嬷又给他做了好一番心理建设,灌输他他们杀人不过是为了保护老太太而已,要是不除去他们,他们就会危害到老太太的安全。
为了老太太的安危,除去这些人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当心腹嬷嬷离去时,张润已经被她洗脑成功,转而去对手下人洗脑了。
因为外头大雨,心腹嬷嬷的儿媳妇不放心她走山路,但又不敢违抗婆婆,所以就一直守在密道的门外,见她撑着伞走过来,心底一松,立刻迎了上去。
“娘您可回来了。”
“怎么?有事?”心腹嬷嬷走到廊下,把伞往外甩了甩。
儿媳妇嘴角微翘道,“三少又犯病了,王大娘说她是扛不住了,怕是要让人去请道士来一趟才成。”
心腹嬷嬷扭头不解的看着儿媳,“这么严重?”
“是啊!说是浑身直打颤呢!丫头们把能找到的被褥都给他盖上了,可他还是说冷。”儿媳妇不解说道,三少虽是高高在上的爷儿们,但不妨碍她看主子的笑话啊!
心腹嬷嬷没好气的瞪她一眼,伸手往儿媳额头戳了一下。“他可是主子爷,就算再好笑,你这张脸也不能在人前露出痕迹来,不然,你就是给你丈夫、你儿子找麻烦事儿。
儿媳妇点头应诺,婆媳两边走边说。
也许是因为外头下着大雨,也或许是这密道的门实在太偏僻,这座游廊在雨里显得遗世独立,彷佛天地间只有她们二人之故,心腹嬷嬷便把方才劝说张润的事,全倒给儿媳听了。
说完之后,还不忘批评了张润几句,儿媳听了直笑,“娘啊!那张润不过就是老太太养的一条狗,他要不听话,不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他能不听话呗?”
“你说的是。”心腹嬷嬷对张润如此轻易就被自己说服改变立场,隐隐有些瞧不上张润,可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说服张润为老太太杀人,实在没什么成就感。
但张润要是不好说服,心腹嬷嬷又要觉得他不识好歹了!
因为对张润的看法十分矛盾,批评起来也就非常的不客气。
儿媳听了,只能为张润感到可怜,他答不答应婆婆的要求,都难能在婆婆这里得到好评价。
想到这里,她不禁庆幸,丈夫不在婆婆跟前做事,而是待在宇国当个小庄头,不然按丈夫的性子,肯定会被婆婆嫌弃得不行。
然后她又想到了她的一双儿女,前几天,婆婆说了,回去就把她闺女儿带到老太太跟前来侍候,可她真的不太想让女儿来,老太太看似好侍候,其实难缠得很,还有九太太,她之前才想把她陪房的女儿送过来老太太这里当丫鬟,要是闺女儿来,不就会和九太太陪房女儿遇上。
要知道那姑娘可是跟她闺女放过话,她是打定主意要进三少屋里侍候的,放话给她闺女儿,就是怕她闺女儿跟她抢,看来,回去之后,真得跟她娘好好打算一下,尽早把女儿嫁出去得了,免得待在家里,被婆婆记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