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川惊变(四)(2/2)
《极品少帅》作者:云无风 2021-09-02 12:22
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残杀俘虏的事件主要有四次:第一是秦将白起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第二是楚霸王项羽坑投降秦军二十万。第三是唐朝名将薛仁贵活埋铁勒军十三万。第四是拓跋珪活埋投降燕兵五万。
古语云“杀降不祥”,说历史上的这些杀降者的下场都不是很好:白起最后被秦王迫逼自刎,项羽自杀于垓下,道武帝拓跋珪被儿子**……但晁适黎显然不把这个当一回事,再说了,薛仁贵杀得也不少,却是于七十之年善终。更何况,祥,不祥,在晁适黎看来,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报仇。
事实上,白起和项羽的杀俘和晁适黎的杀俘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区别的。长平之战秦国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击败了赵国,俘虏了40万降卒;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俘20万秦军主力。以久战疲惫之师面对如此庞大的降卒,对任何一个主将的神经都是一个考验。而且白起和项羽当时情况都不是很妙,要么周围其他敌人虎视眈眈,要么内部军令不一、派系复杂,稍有不慎就是覆灭的结局,于是,杀俘立威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最好的选项。但晁适黎并非如此,他并不是义军的首领,他是在波起义并攻打彭山的时候才加入义军的,当时只带了几十个属下——就是现在他的亲兵。但他的本事很快被波发现,攻下彭山县之后,波的实力大涨,于是给了晁适黎三千人,三千人的**在一支数万人的队伍中,也算得上是有数的大将了,而在他分析了江源县的成渝第四卫指挥使张焕之的**格之后,波决议攻打江源,并且按照晁适黎的计略来进行,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一战。
有此可见晁适黎的情况和白起项羽是有差别的,虽然他们的总体情况也很危险,一群乌合之众对抗久镇川贵的冷家十二万大军,但大魏朝对起义军有一个惯例:招安。所以这个危险其实算不得特别致命。
晁适黎杀俘,百分之九十是因为对冷家的仇恨,剩下一成则是因为在他眼里,冷家军军纪败坏,做过的坏事不计其数,本身也是该死的。再说俘虏也是人,也要吃粮食,俘虏的越多吃得就越多,起义军自己吃饭都要靠抢大户,哪里有多余的粮食给这些人?
波来了,看见战场果然大胜,波越发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乃是当世伯乐,要不然怎么能发现晁适黎这样的人物呢?
“晁大哥的计策果然厉害,张焕之那瓜娃儿碰上晁大哥,一点假名堂就露馅了!怎么样,战果可好?”波虽然已经是几万人的大头领,可当着自己麾下智将的面,仍然没有多大的架子,笑呵呵地问道。
晁适黎面色如常,淡然道:“敌军四千六百人,伤亡大半,余者溃散。敌副指挥使刘旭鹏战死,指挥使张焕之轻骑逃逸。”
波大笑两声,忽然一怔:“张焕之跑了?在晁大哥设下这样的圈套之下,他居然还跑得掉?”
晁适黎平静地道:“张焕之是我故意放走的。”
波睁大眼睛:“为什么?”他虽然是首领,可战略战术这个东西,是很要水平的,要波这个茶贩在这么十来天就有多大进步,自然是不可能的。
晁适黎不慌不忙地道:“有张焕之在江源县,我们攻城的胜算要大不少。此人一贯自负,但他虽有才名,其实却没有什么真材实料,不过一马谡之辈而已。他此番战败,原本责任在他自己,但眼下刘旭鹏死了,而他活着,这样他就一定会把罪责都推到刘旭鹏身上……他带回去的兵马最多不会超过一千,如此江源县城里头兵力不过两千,又有这么一个饭桶主将,我等正好攻之,如此良机,几乎是天之所赐,岂能浪费?”
波听了这一席话,顿时大为赞同:“不错,不错,就是这样!”他大笑:“那咱们等弟兄们把这里打扫一下,把那些粮秣和官军的兵器铠甲缴了过来,然后一鼓作气攻下江源!”
晁适黎点点头,道:“属下去查一查截获多少物资。”波慨然应允。
兵马到齐后,刚有些首领风范的波升帐点齐众头领,宣布攻城,此时账内人头攒动,主要头领首脑都已经齐聚,晁适黎这个最后加入的头领只能派在最后面,不过他倒也乐得没人注意自己。
其实攻城战是晁适黎最不愿意打,只会令他手下白白送命,对他的报仇大业来说全无意义,但又知道自己躲不过,若是攻城顺利还好,若是不顺,自己现在麾下的三千人不知还会剩下多少。
此时城中的张焕之已经不是方才那副惊魂未定的模样,现在的他又恢复了平时潇洒的模样。当着第四卫监令冷明的面,张焕之果然将所有的过错通通推给了“只知蛮干,不听指挥”的刘旭鹏,并且大言不惭地说,若不是他张大将军临危不惧,处变得宜,只怕就要被刘旭鹏害得全军覆没了——现在因为有他在,所以还带回来千把人。
冷明是个冷家的旁系,原本混得不怎么好,后来走了很多门路才捞到第四卫监令这个美差,他也是个没本事的人,为了在第四卫长期混下去,故意跟张焕之走得很近,此刻一听张焕之的解释,他自然也就信了,表示会替张焕之证明这一切。只是两人有些发愁,现在只剩下两千人,敌军却有几万大军,经过这一战可以发现,这几万人的实力并不像他们先前估计的那么弱,那么面对他们即将发起的攻城战,第四卫的残兵是不是抵抗得住呢?
张焕之这次总算想了个还算不错的办法,将城中军户家的男子集中起来,先暂时补充进编制内作战,一切等打退敌军之后再说,另外派人快马通知成都,贼兵人多势众,江源需要援兵。如此集中江源军户男子之后,张焕之发现自己手下竟然有了八千之众,倒比之前的人数还多些了。
城下波望着江源的城墙,只见上面人头攒动。看到城下义军大举出动,张焕之显然也知道义军今天会攻城,城头的守卫人员立马增加了不少,江源的城墙不算太高,大概三丈左右,但这样的高度也只有借助云梯才能上去,象一般的叠人法,甚至抛钩攀沿的方法都用不上。
波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吩咐道:“全军前进。”
整个江源四周顿时响起了起义军雄壮的鼓声,城下的义军都踩着鼓点向江源城前进。
张焕之站在墙头冷冷的看着不断逼近的义军,心理一股热血涌了上来,先前的耻辱必定要在这里洗刷!
他虽然名不符实,但也并非全然草包一个,当下吩咐道:“等贼兵到五十步内再放箭。”
传令兵一声一声的传去下:“指挥使有令,五十步放箭,指挥使有令,五十步放箭!”
随着义军的一步步逼近,城头上刚刚加入战争的新兵有的已是脸色发白,拉弓的手不可控制的发抖起来,他们不过是军户而已,蜀中承平已久,谁也没有打仗的准备,军户虽然按说也有训练,可实际上早就没人真这么做了。
张焕之默默的数着,一百五十步,一百三十步,一百步……不料突然有一个新兵的手太紧张了,手指一松,一箭已经**了出去,这一箭顿时引起许多新兵的反应,箭纷纷**出。
古语云“杀降不祥”,说历史上的这些杀降者的下场都不是很好:白起最后被秦王迫逼自刎,项羽自杀于垓下,道武帝拓跋珪被儿子**……但晁适黎显然不把这个当一回事,再说了,薛仁贵杀得也不少,却是于七十之年善终。更何况,祥,不祥,在晁适黎看来,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报仇。
事实上,白起和项羽的杀俘和晁适黎的杀俘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区别的。长平之战秦国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击败了赵国,俘虏了40万降卒;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俘20万秦军主力。以久战疲惫之师面对如此庞大的降卒,对任何一个主将的神经都是一个考验。而且白起和项羽当时情况都不是很妙,要么周围其他敌人虎视眈眈,要么内部军令不一、派系复杂,稍有不慎就是覆灭的结局,于是,杀俘立威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最好的选项。但晁适黎并非如此,他并不是义军的首领,他是在波起义并攻打彭山的时候才加入义军的,当时只带了几十个属下——就是现在他的亲兵。但他的本事很快被波发现,攻下彭山县之后,波的实力大涨,于是给了晁适黎三千人,三千人的**在一支数万人的队伍中,也算得上是有数的大将了,而在他分析了江源县的成渝第四卫指挥使张焕之的**格之后,波决议攻打江源,并且按照晁适黎的计略来进行,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一战。
有此可见晁适黎的情况和白起项羽是有差别的,虽然他们的总体情况也很危险,一群乌合之众对抗久镇川贵的冷家十二万大军,但大魏朝对起义军有一个惯例:招安。所以这个危险其实算不得特别致命。
晁适黎杀俘,百分之九十是因为对冷家的仇恨,剩下一成则是因为在他眼里,冷家军军纪败坏,做过的坏事不计其数,本身也是该死的。再说俘虏也是人,也要吃粮食,俘虏的越多吃得就越多,起义军自己吃饭都要靠抢大户,哪里有多余的粮食给这些人?
波来了,看见战场果然大胜,波越发觉得自己有识人之明,乃是当世伯乐,要不然怎么能发现晁适黎这样的人物呢?
“晁大哥的计策果然厉害,张焕之那瓜娃儿碰上晁大哥,一点假名堂就露馅了!怎么样,战果可好?”波虽然已经是几万人的大头领,可当着自己麾下智将的面,仍然没有多大的架子,笑呵呵地问道。
晁适黎面色如常,淡然道:“敌军四千六百人,伤亡大半,余者溃散。敌副指挥使刘旭鹏战死,指挥使张焕之轻骑逃逸。”
波大笑两声,忽然一怔:“张焕之跑了?在晁大哥设下这样的圈套之下,他居然还跑得掉?”
晁适黎平静地道:“张焕之是我故意放走的。”
波睁大眼睛:“为什么?”他虽然是首领,可战略战术这个东西,是很要水平的,要波这个茶贩在这么十来天就有多大进步,自然是不可能的。
晁适黎不慌不忙地道:“有张焕之在江源县,我们攻城的胜算要大不少。此人一贯自负,但他虽有才名,其实却没有什么真材实料,不过一马谡之辈而已。他此番战败,原本责任在他自己,但眼下刘旭鹏死了,而他活着,这样他就一定会把罪责都推到刘旭鹏身上……他带回去的兵马最多不会超过一千,如此江源县城里头兵力不过两千,又有这么一个饭桶主将,我等正好攻之,如此良机,几乎是天之所赐,岂能浪费?”
波听了这一席话,顿时大为赞同:“不错,不错,就是这样!”他大笑:“那咱们等弟兄们把这里打扫一下,把那些粮秣和官军的兵器铠甲缴了过来,然后一鼓作气攻下江源!”
晁适黎点点头,道:“属下去查一查截获多少物资。”波慨然应允。
兵马到齐后,刚有些首领风范的波升帐点齐众头领,宣布攻城,此时账内人头攒动,主要头领首脑都已经齐聚,晁适黎这个最后加入的头领只能派在最后面,不过他倒也乐得没人注意自己。
其实攻城战是晁适黎最不愿意打,只会令他手下白白送命,对他的报仇大业来说全无意义,但又知道自己躲不过,若是攻城顺利还好,若是不顺,自己现在麾下的三千人不知还会剩下多少。
此时城中的张焕之已经不是方才那副惊魂未定的模样,现在的他又恢复了平时潇洒的模样。当着第四卫监令冷明的面,张焕之果然将所有的过错通通推给了“只知蛮干,不听指挥”的刘旭鹏,并且大言不惭地说,若不是他张大将军临危不惧,处变得宜,只怕就要被刘旭鹏害得全军覆没了——现在因为有他在,所以还带回来千把人。
冷明是个冷家的旁系,原本混得不怎么好,后来走了很多门路才捞到第四卫监令这个美差,他也是个没本事的人,为了在第四卫长期混下去,故意跟张焕之走得很近,此刻一听张焕之的解释,他自然也就信了,表示会替张焕之证明这一切。只是两人有些发愁,现在只剩下两千人,敌军却有几万大军,经过这一战可以发现,这几万人的实力并不像他们先前估计的那么弱,那么面对他们即将发起的攻城战,第四卫的残兵是不是抵抗得住呢?
张焕之这次总算想了个还算不错的办法,将城中军户家的男子集中起来,先暂时补充进编制内作战,一切等打退敌军之后再说,另外派人快马通知成都,贼兵人多势众,江源需要援兵。如此集中江源军户男子之后,张焕之发现自己手下竟然有了八千之众,倒比之前的人数还多些了。
城下波望着江源的城墙,只见上面人头攒动。看到城下义军大举出动,张焕之显然也知道义军今天会攻城,城头的守卫人员立马增加了不少,江源的城墙不算太高,大概三丈左右,但这样的高度也只有借助云梯才能上去,象一般的叠人法,甚至抛钩攀沿的方法都用不上。
波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吩咐道:“全军前进。”
整个江源四周顿时响起了起义军雄壮的鼓声,城下的义军都踩着鼓点向江源城前进。
张焕之站在墙头冷冷的看着不断逼近的义军,心理一股热血涌了上来,先前的耻辱必定要在这里洗刷!
他虽然名不符实,但也并非全然草包一个,当下吩咐道:“等贼兵到五十步内再放箭。”
传令兵一声一声的传去下:“指挥使有令,五十步放箭,指挥使有令,五十步放箭!”
随着义军的一步步逼近,城头上刚刚加入战争的新兵有的已是脸色发白,拉弓的手不可控制的发抖起来,他们不过是军户而已,蜀中承平已久,谁也没有打仗的准备,军户虽然按说也有训练,可实际上早就没人真这么做了。
张焕之默默的数着,一百五十步,一百三十步,一百步……不料突然有一个新兵的手太紧张了,手指一松,一箭已经**了出去,这一箭顿时引起许多新兵的反应,箭纷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