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续)
《覆汉》作者:榴弹怕水 2019-11-27 13:31
话说,时间来到到九月最后一天的时候,经过近半年的战事煎灼,尤其是在徐州失利以后,中原联军内部稍微还有些心气的高层普遍性都已经有了某种破釜沉舟的觉悟。因为到了这个地步,再没有赌上一切的觉悟的话,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孙策率七军偷袭邺城就是这么一种产物。
实际上,这次行动,曹操是跟身后荀、刘备透过气的,没有直接讲述具体作战计划,但此时这种决绝的态度却毫无疑问得到了后二者的鼎力支持……否则,行动未必能成行。
然而,态度归态度,决绝归决绝,问题在于,即便是有些人已经有了赴死的觉悟,也照样会陷入到绝望之中譬如来到乌巢泽北面,见到此地空无一人的黄盖。
平心而论,黄公覆的这个诈降之策其实是极度巧妙地,因为他此番真正战略目的并不是追求歼敌,更不是取得公孙的信任,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公孙是否看破他是诈降……他的目的在于取得公孙的注意力,从而给中原联军真正的杀招,也就是黄盖并不知情,但此时已经到黄河北岸的孙策七军尽量争取时间,遮掩计划。
非得打个很不合时宜与气氛的比方的话,黄公覆根本就是出来卖的,是为了新颖注意力的……公孙真信了他更好,说不定还能造点杀伤,而若不信,将自己这百八十斤扔在战场上,给主力与奇袭部队争取了时机那就更好不过。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公孙居然反过来将他骗到乌巢泽北,然后置之不理!
黄公覆真不怕死,实际上他来之前就有了决死之心,但让他绝望的是,自己赌上一切,预备好了牺牲掉一切,但到了最后关头却丧失了价值……或者说,此时此刻,这个死都不怕的孙氏大将,却居然一时惶恐至极,他现在极度害怕,等自己赶到真正的战场之后,是不是连参战都来不及了?
乌巢泽在官渡东北方,此时水浅,也就是一个带上泥泞地大约方圆十五六里的沼泽而已,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唯独济水从泽中心通过,一分南北,需要注意……所以一开始黄盖与曹操议定的方略还是很合理的,黄盖引三千兵诈降,先行到达乌巢泽北面的运粮通道上,曹操则率三万主力停在隔着一条河的乌巢泽东南角处,而曹仁则引兵坚守大营,同时暗中聚拢兵马在官渡战场的最东侧,以作接应。
若公孙信得过黄盖,诈降成功,同时又被黄盖欺骗向南,则曹操立即向北,来到济水南岸,看看能不能半渡而击,尽量配合黄盖取得一场小胜;
而若诈降成功,公孙却用兵谨慎,只愿意等候在乌巢泽北的预定埋伏场中,那曹操便会在到达济水后见不到部队时装作发现埋伏,即刻撤退,黄盖则生死有命,成败在天,任他施为;
至于若诈降失败,公孙上来便信不过黄盖,那便更不必多说了,黄公覆会干脆鸣鼓进军,以自杀式的袭击一死报孙氏父子的恩德,而曹操隔着一个乌巢泽便会果断后退!
在这个设想中,公孙和黄盖所在的乌巢泽东北角预定战场距离官渡前线,也就是曹仁处,大约是四十里。而曹操则位于二者之间,距离黄盖和设想中的公孙主力大约是十五里,但中间有一条严重迟滞骑兵进军的大河济水,距离曹仁则是二十五里……这是一个安全距离,完全可以抢在公孙军的骑兵渡河赶上之前,在大营侧前方得到越过官渡战场东侧边界阴沟的曹仁支援,汇集大军,再缓缓从容归营。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公孙和他的主力根本没有出现在济水以北……而是直接出营向东,出现在了济水以南!
或者直说吧,中午时分,曹操刚刚引三万主力在乌巢泽东南角停下稍驻,准备等待黄盖讯息,还没喘息一刻钟呢,正西面便烟尘大起,地面也震颤一时,俨然有无数骑兵,尽数往此处而来!
说白了,公孙不知道该不该信黄盖,也不想猜度这一战背后有什么别的玄机,而且已然决心了结这场旷日持久战事的他,同样不想在别人预定的战场上作战,更不想借着所谓历史知识搞什么战场投机所以,其人按照贾诩与荀攸的军事建议,甭管黄盖是否诈降,曹操是否设谋于他,忽然率主力骑兵,直接从乌巢泽南面出击,以求截断曹军主力退路,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由于乌桓、匈奴、鲜卑骑兵一时难以补充的缘故,那一战后,燕军大营只剩下大约三万五千骑兵的建制,此时却是于早饭后便倾巢而出,轻易越过已经部分干涸的阴沟渠,来到阴沟东岸的密林地区埋伏。等到曹军来到战场之后,探知了军情的燕军骑兵便再度全军尽出,沿着乌巢泽南岸直扑向东。而数万骑兵甫一越过阴沟东面的树林遮蔽区、来到在平原之上,便远远望见了停驻泽畔的曹军大阵。
平原之上无遮无蔽,燕军骑兵铺天盖地,大股来袭,曹孟德自然也看的清楚,却是三分惊三分怒,然后居然还有三分喜惊的自然是燕军出奇,居然在此处相侯;怒的自然是燕军明明部队数量并不占优,却仗着骑兵锋利不把自己最精锐的三万步卒放在眼里,反而直接冲来;至于喜,自然是因为公孙既然出此奇策,那俨然全军骑兵都可能在此,继而从战略上而言,他为孙策牵扯援兵,或者说做疑兵的大方略,也算是从某种层面上完成了。
平原之上,步兵对骑兵,肯定是要走的,但一定要有策略的走。而且说实话,曹孟德此番对自己全身而退还是很有自信。
这是因为此番出击的三万步卒,俱为南军精锐,甲士极多,名将骁士充斥全军,组织性极高;而且,那场血战之后,彻底丢失了大股成建制骑兵的南军,为了应对燕军骑兵,也是多有准备的,大盾、长矛、弓弩,此番三万大军尽是针对骑兵的装备。
如此准备,未必不能且战且退,成功交替掩护后撤。
而等到稍微后退十几里,靠近官渡大营时,到时候天一黑,带着轮子的车隔着阴沟掩护,外加官渡战场那种刺猬窝,怎么样都好说!
不过,在这之前,一定要稳住阵型!
实际上,这些想法虽然复杂,但却早在曹孟德心中有所推演,此时一念既起,其人便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八营,各自结阵自保,却又要求从整体上保持有序,互相遮护。
哪八营?
刘备麾下大将周泰引三千丹阳兵;
文聘引五千江夏兵;
李通引五千汝南兵;
陈武引三千庐江玄甲;
徐盛引三千九江素甲;
最后曹操本镇一万一千众,一分为三,其人自领三千沛、梁甲士和全军残存的两千骑居中,两名副将杜袭、毛阶却各引三千兵往两翼分营!
八营兵,李通、文聘在东面,曹操与两名副将居中,周泰、陈武、徐盛三将在西,全都是典型的步兵固守方阵,却又显得有些中空,乃是盾毛兵在外,弓弩手居中附后,然后八营兵一起复又大约摆成了一个类似九宫格的大型方阵,正对燕军骑兵。
不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首当其冲的淮南三将配合默契,那边曹操军令未下,陈武、徐盛便主动在两侧略微向前一了点,而周泰在中间却微微撤后,三将合力设置了一个百余步深的凹阵姿态。
燕军骑兵疾驰而来,为首者乃是田豫及其所部,而田国让到底年轻气盛,又经历了数月前那一战,不免对南军步卒的野战实力有些看轻……所以其人虽然一眼便猜到了曹军图谋,却依旧下令骑兵不得减速,向前践踏,俨然是觉得对方仓促立阵,必然军阵不稳,又仓促遇袭,军心慌乱,或许可以凭借着骑兵践踏威吓,一冲而溃,以建奇功!
然而,当面三阵,也就是周泰、陈武、徐盛三将的部队,根本就是刘备最倚重、最精锐的三支部队,非但甲胄俱全,而且多为老卒,此时外围部队全部装备上了大盾长矛,内里部队全部装备了弓弩,面对燕军数万骑兵普遍盖地而来,居然不惧!
田豫率部奋勇向前,已经平行越过左右两面的陈、徐而阵,一直冲到周泰军阵身前百余步外了,却发现对方依然纹丝不动,也是心下大惊……须知道,骑兵对重步兵的冲锋作用更多在于威吓,真正上前践踏肉搏是需要找准角度绕后冲锋,或者干脆趁对方阵型散乱之时插入屠杀才行,直接正面硬冲装备长枪大盾的重步兵,无异于自杀……身为骑兵宿将,田国让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些道理?
于是乎,其人大惊之下,却只能硬生生的在周泰身前转弯,而其部三千骑兵也只好一分为二,如遇到石头的流水一般向两边滑去,却又渗入了曹军大阵之内。
而就在这时,在军阵最中间的简易杂物堆砌的指挥台上,素来沉默寡言的九江周幼平忽然下令,却只有一个字而已:
“射!”
身侧亲卫闻言立即摇动大旗,旋即,不仅是周泰麾下的丹阳军阵,便是左右两边的淮南上甲也一起发矢!
箭起如蝗,再落如雨!
无数冒险突击的燕军骑兵正处在曹军大阵空隙之中,忽然受到两面交叉抛射,也是纷纷中箭落地,死伤惨重!
其实,作为邺下所出的披甲骑士,这些骑士的战斗技巧和甲胄都是没的说的,他们本身中箭的概率并不大,即便有人中箭,也很当场难造成致命伤。
但是问题在于,他们胯下的马匹目标实在是太大,根本遮掩不住……至于说铁制马铠这种东西,公孙不是没有,他也尝试过自家母亲口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策率七军偷袭邺城就是这么一种产物。
实际上,这次行动,曹操是跟身后荀、刘备透过气的,没有直接讲述具体作战计划,但此时这种决绝的态度却毫无疑问得到了后二者的鼎力支持……否则,行动未必能成行。
然而,态度归态度,决绝归决绝,问题在于,即便是有些人已经有了赴死的觉悟,也照样会陷入到绝望之中譬如来到乌巢泽北面,见到此地空无一人的黄盖。
平心而论,黄公覆的这个诈降之策其实是极度巧妙地,因为他此番真正战略目的并不是追求歼敌,更不是取得公孙的信任,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公孙是否看破他是诈降……他的目的在于取得公孙的注意力,从而给中原联军真正的杀招,也就是黄盖并不知情,但此时已经到黄河北岸的孙策七军尽量争取时间,遮掩计划。
非得打个很不合时宜与气氛的比方的话,黄公覆根本就是出来卖的,是为了新颖注意力的……公孙真信了他更好,说不定还能造点杀伤,而若不信,将自己这百八十斤扔在战场上,给主力与奇袭部队争取了时机那就更好不过。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公孙居然反过来将他骗到乌巢泽北,然后置之不理!
黄公覆真不怕死,实际上他来之前就有了决死之心,但让他绝望的是,自己赌上一切,预备好了牺牲掉一切,但到了最后关头却丧失了价值……或者说,此时此刻,这个死都不怕的孙氏大将,却居然一时惶恐至极,他现在极度害怕,等自己赶到真正的战场之后,是不是连参战都来不及了?
乌巢泽在官渡东北方,此时水浅,也就是一个带上泥泞地大约方圆十五六里的沼泽而已,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唯独济水从泽中心通过,一分南北,需要注意……所以一开始黄盖与曹操议定的方略还是很合理的,黄盖引三千兵诈降,先行到达乌巢泽北面的运粮通道上,曹操则率三万主力停在隔着一条河的乌巢泽东南角处,而曹仁则引兵坚守大营,同时暗中聚拢兵马在官渡战场的最东侧,以作接应。
若公孙信得过黄盖,诈降成功,同时又被黄盖欺骗向南,则曹操立即向北,来到济水南岸,看看能不能半渡而击,尽量配合黄盖取得一场小胜;
而若诈降成功,公孙却用兵谨慎,只愿意等候在乌巢泽北的预定埋伏场中,那曹操便会在到达济水后见不到部队时装作发现埋伏,即刻撤退,黄盖则生死有命,成败在天,任他施为;
至于若诈降失败,公孙上来便信不过黄盖,那便更不必多说了,黄公覆会干脆鸣鼓进军,以自杀式的袭击一死报孙氏父子的恩德,而曹操隔着一个乌巢泽便会果断后退!
在这个设想中,公孙和黄盖所在的乌巢泽东北角预定战场距离官渡前线,也就是曹仁处,大约是四十里。而曹操则位于二者之间,距离黄盖和设想中的公孙主力大约是十五里,但中间有一条严重迟滞骑兵进军的大河济水,距离曹仁则是二十五里……这是一个安全距离,完全可以抢在公孙军的骑兵渡河赶上之前,在大营侧前方得到越过官渡战场东侧边界阴沟的曹仁支援,汇集大军,再缓缓从容归营。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公孙和他的主力根本没有出现在济水以北……而是直接出营向东,出现在了济水以南!
或者直说吧,中午时分,曹操刚刚引三万主力在乌巢泽东南角停下稍驻,准备等待黄盖讯息,还没喘息一刻钟呢,正西面便烟尘大起,地面也震颤一时,俨然有无数骑兵,尽数往此处而来!
说白了,公孙不知道该不该信黄盖,也不想猜度这一战背后有什么别的玄机,而且已然决心了结这场旷日持久战事的他,同样不想在别人预定的战场上作战,更不想借着所谓历史知识搞什么战场投机所以,其人按照贾诩与荀攸的军事建议,甭管黄盖是否诈降,曹操是否设谋于他,忽然率主力骑兵,直接从乌巢泽南面出击,以求截断曹军主力退路,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
由于乌桓、匈奴、鲜卑骑兵一时难以补充的缘故,那一战后,燕军大营只剩下大约三万五千骑兵的建制,此时却是于早饭后便倾巢而出,轻易越过已经部分干涸的阴沟渠,来到阴沟东岸的密林地区埋伏。等到曹军来到战场之后,探知了军情的燕军骑兵便再度全军尽出,沿着乌巢泽南岸直扑向东。而数万骑兵甫一越过阴沟东面的树林遮蔽区、来到在平原之上,便远远望见了停驻泽畔的曹军大阵。
平原之上无遮无蔽,燕军骑兵铺天盖地,大股来袭,曹孟德自然也看的清楚,却是三分惊三分怒,然后居然还有三分喜惊的自然是燕军出奇,居然在此处相侯;怒的自然是燕军明明部队数量并不占优,却仗着骑兵锋利不把自己最精锐的三万步卒放在眼里,反而直接冲来;至于喜,自然是因为公孙既然出此奇策,那俨然全军骑兵都可能在此,继而从战略上而言,他为孙策牵扯援兵,或者说做疑兵的大方略,也算是从某种层面上完成了。
平原之上,步兵对骑兵,肯定是要走的,但一定要有策略的走。而且说实话,曹孟德此番对自己全身而退还是很有自信。
这是因为此番出击的三万步卒,俱为南军精锐,甲士极多,名将骁士充斥全军,组织性极高;而且,那场血战之后,彻底丢失了大股成建制骑兵的南军,为了应对燕军骑兵,也是多有准备的,大盾、长矛、弓弩,此番三万大军尽是针对骑兵的装备。
如此准备,未必不能且战且退,成功交替掩护后撤。
而等到稍微后退十几里,靠近官渡大营时,到时候天一黑,带着轮子的车隔着阴沟掩护,外加官渡战场那种刺猬窝,怎么样都好说!
不过,在这之前,一定要稳住阵型!
实际上,这些想法虽然复杂,但却早在曹孟德心中有所推演,此时一念既起,其人便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八营,各自结阵自保,却又要求从整体上保持有序,互相遮护。
哪八营?
刘备麾下大将周泰引三千丹阳兵;
文聘引五千江夏兵;
李通引五千汝南兵;
陈武引三千庐江玄甲;
徐盛引三千九江素甲;
最后曹操本镇一万一千众,一分为三,其人自领三千沛、梁甲士和全军残存的两千骑居中,两名副将杜袭、毛阶却各引三千兵往两翼分营!
八营兵,李通、文聘在东面,曹操与两名副将居中,周泰、陈武、徐盛三将在西,全都是典型的步兵固守方阵,却又显得有些中空,乃是盾毛兵在外,弓弩手居中附后,然后八营兵一起复又大约摆成了一个类似九宫格的大型方阵,正对燕军骑兵。
不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首当其冲的淮南三将配合默契,那边曹操军令未下,陈武、徐盛便主动在两侧略微向前一了点,而周泰在中间却微微撤后,三将合力设置了一个百余步深的凹阵姿态。
燕军骑兵疾驰而来,为首者乃是田豫及其所部,而田国让到底年轻气盛,又经历了数月前那一战,不免对南军步卒的野战实力有些看轻……所以其人虽然一眼便猜到了曹军图谋,却依旧下令骑兵不得减速,向前践踏,俨然是觉得对方仓促立阵,必然军阵不稳,又仓促遇袭,军心慌乱,或许可以凭借着骑兵践踏威吓,一冲而溃,以建奇功!
然而,当面三阵,也就是周泰、陈武、徐盛三将的部队,根本就是刘备最倚重、最精锐的三支部队,非但甲胄俱全,而且多为老卒,此时外围部队全部装备上了大盾长矛,内里部队全部装备了弓弩,面对燕军数万骑兵普遍盖地而来,居然不惧!
田豫率部奋勇向前,已经平行越过左右两面的陈、徐而阵,一直冲到周泰军阵身前百余步外了,却发现对方依然纹丝不动,也是心下大惊……须知道,骑兵对重步兵的冲锋作用更多在于威吓,真正上前践踏肉搏是需要找准角度绕后冲锋,或者干脆趁对方阵型散乱之时插入屠杀才行,直接正面硬冲装备长枪大盾的重步兵,无异于自杀……身为骑兵宿将,田国让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些道理?
于是乎,其人大惊之下,却只能硬生生的在周泰身前转弯,而其部三千骑兵也只好一分为二,如遇到石头的流水一般向两边滑去,却又渗入了曹军大阵之内。
而就在这时,在军阵最中间的简易杂物堆砌的指挥台上,素来沉默寡言的九江周幼平忽然下令,却只有一个字而已:
“射!”
身侧亲卫闻言立即摇动大旗,旋即,不仅是周泰麾下的丹阳军阵,便是左右两边的淮南上甲也一起发矢!
箭起如蝗,再落如雨!
无数冒险突击的燕军骑兵正处在曹军大阵空隙之中,忽然受到两面交叉抛射,也是纷纷中箭落地,死伤惨重!
其实,作为邺下所出的披甲骑士,这些骑士的战斗技巧和甲胄都是没的说的,他们本身中箭的概率并不大,即便有人中箭,也很当场难造成致命伤。
但是问题在于,他们胯下的马匹目标实在是太大,根本遮掩不住……至于说铁制马铠这种东西,公孙不是没有,他也尝试过自家母亲口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