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风云
《残明》作者:半渡 2020-04-30 13:29
祁三升逃离贵阳后,一路跑到贵州和云南交界的普安州才停下,然后向各处发出刘文秀的遗命,召集部队守卫云南。
可是在楚军风卷残云的打击下,西军各部都已溃不成军,包胜亭等部的云南兵也被谭啸包了饺子,逃回来的部队十不存一,响应祁三升的只有贵州西部的一些地方部队,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凑起六七千人马。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高文贵神奇的脱险,他跳下悬崖之后,被几个路过的西军士兵救了下来,辗转逃过楚军的追杀,听说祁三升在普安州召集兵马,又一路来到普安,可惜高文贵的左腿腿骨被摔得粉碎,哪怕养好了伤,以后也无法骑马,无法上阵厮杀。
听说周国栋和刘体纯大兵压境,高文贵劝说祁三升立刻撤退。
“普安州守不得了,必须尽快撤回云南,然后召集各处兵马,坚守昆明。”
刘文秀攻打贵阳的时候,把西南各省的机动兵力抽调一空,祁三升能够凑起这几千人马,主要还是在楚军的压力下,贵州西部很多的州县司卫已经没有信心自保,才主动弃守,撤到普安州抱团取暖……要想和楚军一战,这点兵力远远不够,必须借助云南当地的守军,尤其是镇守昆明城的一万西军。
昆明是西军的大本营,除了将士们的家眷,永王朱慈焕和大批的后勤内政人员都在这里,绝对不能出现意外,所以孙可望出征湖广的时候,在昆明留下了足够的守军,其中一部分被刘文秀调去攻打贵阳,剩下的部队还有一万来人,再把云南各地的守军调集到一起,或许还有可能挡住楚军的进攻。
祁三升从善如流,接受了高文贵的建议,率部退出普安州,撤入云南。
三天后,周国栋和刘体纯进占普安州,随即追入云南。
昆明此时已无大将,祁三升利用刘文秀的遗命,很顺利的掌握了云南的兵权,然后就放弃大批的州县司卫,集中部队向昆明靠拢,准备和楚军决一死战。
贵州东部,冯双礼和袁宗第之间也分出了胜负。
他们两个本来相持不下,冯双礼仗着兵力优势,还稍稍占据主动,可是刘文秀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到镇远府后,西军立刻军心大乱,被袁宗第抓住机会打了一个反击,冯双礼大败退兵,一直退到几十里外的施秉才稳住阵脚。
袁宗第和谭啸的部队相继赶到,对施秉展开进攻,冯双礼眼看抵抗不住,又向湘黔边界的铜鼓卫撤退,楚军紧追不舍,死死咬在后面,清水江的控制权再度易手……
楚军在贵州所向披靡,可是在千山万水之外的南直隶,隆武朝廷的军队却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败仗。
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隆武帝大病不起,汪克凡却表现的很淡定。
“可惜了,十万大军一战而溃,郑成功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这份战报是驻守扬州的王进才送来的,字里行间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郑成功在长江北岸登陆后,对吴三桂发起猛攻,连战连捷,攻势凌厉,接连攻占高邮等州县,和吴三桂的主力在淮安府展开决战,可是最后关头却被吴三桂翻盘,十万大军土崩瓦解,郑成功逃回南通州的时候,只剩几千残兵败将。
(郑成功以十万大军反攻南京,却被几千绿营打得全军覆没,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事,和本书的主线关系不大,不多详述了。)
吴三桂击败郑成功后,顺势向南追击,把战线又推到扬州城下,与此同时,扬州以东的泰兴、南通、海门等地纷纷告急,吴三桂大有一举打过长江的气势,南京城里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有些胆小的士绅百姓已经逃到乡下。
楚军的主力都调往湖南,南京一带只有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以及一些刚刚编练的新军,看起来形势非常危险,但是自汪克凡以下,楚军的高层都很镇定,完全没有撤离的打算,慢慢的,南京城的民心恢复了稳定。
汪克凡最大的依仗,就是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经过这两年的大力发展,楚军的水师已经基本成型,虽然还不能和郑成功的“远洋舰队”相比,对清军来说却是无敌的存在,吴三桂哪怕征集一批民船商船强行渡江,也会被船坚炮利的楚军水师消灭在长江上,他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会让部队白白送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汪克凡又向撤离的郑成功借了一支舰队,以加强长江防线,作为回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在楚军风卷残云的打击下,西军各部都已溃不成军,包胜亭等部的云南兵也被谭啸包了饺子,逃回来的部队十不存一,响应祁三升的只有贵州西部的一些地方部队,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凑起六七千人马。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高文贵神奇的脱险,他跳下悬崖之后,被几个路过的西军士兵救了下来,辗转逃过楚军的追杀,听说祁三升在普安州召集兵马,又一路来到普安,可惜高文贵的左腿腿骨被摔得粉碎,哪怕养好了伤,以后也无法骑马,无法上阵厮杀。
听说周国栋和刘体纯大兵压境,高文贵劝说祁三升立刻撤退。
“普安州守不得了,必须尽快撤回云南,然后召集各处兵马,坚守昆明。”
刘文秀攻打贵阳的时候,把西南各省的机动兵力抽调一空,祁三升能够凑起这几千人马,主要还是在楚军的压力下,贵州西部很多的州县司卫已经没有信心自保,才主动弃守,撤到普安州抱团取暖……要想和楚军一战,这点兵力远远不够,必须借助云南当地的守军,尤其是镇守昆明城的一万西军。
昆明是西军的大本营,除了将士们的家眷,永王朱慈焕和大批的后勤内政人员都在这里,绝对不能出现意外,所以孙可望出征湖广的时候,在昆明留下了足够的守军,其中一部分被刘文秀调去攻打贵阳,剩下的部队还有一万来人,再把云南各地的守军调集到一起,或许还有可能挡住楚军的进攻。
祁三升从善如流,接受了高文贵的建议,率部退出普安州,撤入云南。
三天后,周国栋和刘体纯进占普安州,随即追入云南。
昆明此时已无大将,祁三升利用刘文秀的遗命,很顺利的掌握了云南的兵权,然后就放弃大批的州县司卫,集中部队向昆明靠拢,准备和楚军决一死战。
贵州东部,冯双礼和袁宗第之间也分出了胜负。
他们两个本来相持不下,冯双礼仗着兵力优势,还稍稍占据主动,可是刘文秀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到镇远府后,西军立刻军心大乱,被袁宗第抓住机会打了一个反击,冯双礼大败退兵,一直退到几十里外的施秉才稳住阵脚。
袁宗第和谭啸的部队相继赶到,对施秉展开进攻,冯双礼眼看抵抗不住,又向湘黔边界的铜鼓卫撤退,楚军紧追不舍,死死咬在后面,清水江的控制权再度易手……
楚军在贵州所向披靡,可是在千山万水之外的南直隶,隆武朝廷的军队却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败仗。
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隆武帝大病不起,汪克凡却表现的很淡定。
“可惜了,十万大军一战而溃,郑成功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这份战报是驻守扬州的王进才送来的,字里行间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郑成功在长江北岸登陆后,对吴三桂发起猛攻,连战连捷,攻势凌厉,接连攻占高邮等州县,和吴三桂的主力在淮安府展开决战,可是最后关头却被吴三桂翻盘,十万大军土崩瓦解,郑成功逃回南通州的时候,只剩几千残兵败将。
(郑成功以十万大军反攻南京,却被几千绿营打得全军覆没,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事,和本书的主线关系不大,不多详述了。)
吴三桂击败郑成功后,顺势向南追击,把战线又推到扬州城下,与此同时,扬州以东的泰兴、南通、海门等地纷纷告急,吴三桂大有一举打过长江的气势,南京城里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有些胆小的士绅百姓已经逃到乡下。
楚军的主力都调往湖南,南京一带只有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以及一些刚刚编练的新军,看起来形势非常危险,但是自汪克凡以下,楚军的高层都很镇定,完全没有撤离的打算,慢慢的,南京城的民心恢复了稳定。
汪克凡最大的依仗,就是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经过这两年的大力发展,楚军的水师已经基本成型,虽然还不能和郑成功的“远洋舰队”相比,对清军来说却是无敌的存在,吴三桂哪怕征集一批民船商船强行渡江,也会被船坚炮利的楚军水师消灭在长江上,他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会让部队白白送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汪克凡又向撤离的郑成功借了一支舰队,以加强长江防线,作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