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半岛之殇(1)惊涛骇浪里的奴隶船
《1625冰封帝国》作者:龙吟森森 2022-02-13 04:01
漆黑如墨的黑海上,风雨渐渐大了起来,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此时以桨帆船、风帆船为主的诸国,无论是渔船还是军舰都不可能深入到黑海内部的——除了大夏国龙骨下摆又宽又大、由蒸汽机带动的大型船只。
就算坐在满载吃水深度在五米,战斗状态下吃水也有四米深,最长达到九十米的大鹏号上,行驶在这里也是令人胆战心惊的。
但只要有持久、稳定的动力,一切都不是问题,再大的风浪,只要你有一定的速度,除非是狂风巨浪,否则是不会倾覆的。
而桨帆船则不行,因为桨帆船吃水普遍浅,扛不住大风浪,而风帆船由于随时要调整帆位以就风,在狂风巨浪的情形下总有帆位与方向不合的时候,运气差的话就算龙骨下摆宽大也扛不住大风浪的袭击。
只有机帆船才是这世界上唯一能抗住大风浪的船只,加上方便破浪的设计,除非遇上飓风,否则它们会一直能在大海里纵横驰骋。
大夏国是1638年开始从日本东部海域横穿太平洋的,经北纬四十二度的西风带和日本暖流径直抵达美洲西海岸,全程超过一万五千里,途中并无任何岛礁可以参考,可以依仗,一开始需要三个月才能抵达,从夏威夷北部海域生成的飓风时不时会北上,一旦侵袭到北纬四十二度这一带,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到那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卸下大部分船帆,只保留主桅杆的船帆,顺着飓风的方向向北行驶一段,由于西风带足够宽大,你就算走上一天一夜也还在它的范围内,飓风从遥远的夏威夷北部海域过来后到了这里也是强弩之末了,在一个维度范围里就可以逃过风暴的肆虐。
然后径直向东就是了,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大帆船在内在横穿太平洋时不可能对准某一个目标而去,而只是大概的陆地。
饶是如此,横穿太平洋的船只一旦遇到风暴,往往是九死一生,大夏国在掌握了纬度、风带、洋流的秘密后可以快速做出选择,但依旧有一成左右的损伤,而西班牙人的大帆船的损伤则高达三成左右,有时候损失一次后长达三五年无法继续这种贸易,从而引起某种历史事件,比如对华人的大屠杀。
凡此种种,在本文的前面章节有详细描述,笔者在这里再次说出无非是说明一件事。
在经过了长达一万五千里的太平洋的暴虐后,黑海,这处对于周边国家来说暴虐程度还超过地中海的黑域,对于大夏国来说,用甘之如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对于其它国家的船只却并非如此。
在这漆黑的夜晚,在克里米亚汗国最大的奴隶贸易城市,原来的四大城堡之一的卡法城(后世菲奥多西亚)的外海,有四艘船只也在冒雨行驶。
卡法城的奴隶贸易始于希腊时代(泛指,以前黑海、里海周边都是希腊人的殖民地),迄今已历一千多年,到克里米亚汗国时代更是“大兴”。
卡法城的奴隶来源有两个地方,最大一个来源自然是东欧,什么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凡是没有皈依天方教的诸国都是克里米亚骑兵的劫掠对象,不过在十年前汗国地峡以北的土地被大夏国夺取,北高加索一带又被大夏人的同盟土尔扈特人占领后,克里米亚人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奥斯曼人进攻欧洲时还打着圣战的旗号,但是对于克里米亚汗国,那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幌子而已,他们就是中国历史上自从秦汉以来时不时南下的劫掠的游牧部族,无非是从“南下”变成“北上”而已。
前面说过,奥斯曼人是欧亚地区结合部最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的国度,自然影响到了他的属国,其中就包括克里米亚汗国,汗国北上劫掠欧洲人不光是骑射无双,在或其上也不落下风。
在接近两百年的劫掠中,无论是奥斯曼还是克里米亚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这欢快的一幕在十年前被打破了。
克里米亚汗国是一个典型军事贵族主导的国家,土地,基本上都是士兵的,从欧洲俘获过来的奴隶为他们耕种,当然了,随着这些白人也逐渐皈依天方教,从而拥有了加入军队的资格,以及大量白人耶尼切里军官成长起来,又慢慢加入到军事贵族阶层,这样耕种土地的人手就不够了。
汗国采取的措施便是持续地劫掠,隔三差五地劫掠,劫掠过来的奴隶一方面放到卡法市场售卖,另外的话就是放到本国耕种。
这一幕在十年前被切断后,汗国只能将视线投向黑海东岸,也就是高加索山南部。
那里,在波斯萨菲王朝、奥斯曼帝国兴起后便成了两大帝国反复蹂躏的地方,无论是受哪个帝国管辖,境内的居民无一例外都成了潜在的奴隶人选,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算坐在满载吃水深度在五米,战斗状态下吃水也有四米深,最长达到九十米的大鹏号上,行驶在这里也是令人胆战心惊的。
但只要有持久、稳定的动力,一切都不是问题,再大的风浪,只要你有一定的速度,除非是狂风巨浪,否则是不会倾覆的。
而桨帆船则不行,因为桨帆船吃水普遍浅,扛不住大风浪,而风帆船由于随时要调整帆位以就风,在狂风巨浪的情形下总有帆位与方向不合的时候,运气差的话就算龙骨下摆宽大也扛不住大风浪的袭击。
只有机帆船才是这世界上唯一能抗住大风浪的船只,加上方便破浪的设计,除非遇上飓风,否则它们会一直能在大海里纵横驰骋。
大夏国是1638年开始从日本东部海域横穿太平洋的,经北纬四十二度的西风带和日本暖流径直抵达美洲西海岸,全程超过一万五千里,途中并无任何岛礁可以参考,可以依仗,一开始需要三个月才能抵达,从夏威夷北部海域生成的飓风时不时会北上,一旦侵袭到北纬四十二度这一带,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到那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卸下大部分船帆,只保留主桅杆的船帆,顺着飓风的方向向北行驶一段,由于西风带足够宽大,你就算走上一天一夜也还在它的范围内,飓风从遥远的夏威夷北部海域过来后到了这里也是强弩之末了,在一个维度范围里就可以逃过风暴的肆虐。
然后径直向东就是了,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大帆船在内在横穿太平洋时不可能对准某一个目标而去,而只是大概的陆地。
饶是如此,横穿太平洋的船只一旦遇到风暴,往往是九死一生,大夏国在掌握了纬度、风带、洋流的秘密后可以快速做出选择,但依旧有一成左右的损伤,而西班牙人的大帆船的损伤则高达三成左右,有时候损失一次后长达三五年无法继续这种贸易,从而引起某种历史事件,比如对华人的大屠杀。
凡此种种,在本文的前面章节有详细描述,笔者在这里再次说出无非是说明一件事。
在经过了长达一万五千里的太平洋的暴虐后,黑海,这处对于周边国家来说暴虐程度还超过地中海的黑域,对于大夏国来说,用甘之如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对于其它国家的船只却并非如此。
在这漆黑的夜晚,在克里米亚汗国最大的奴隶贸易城市,原来的四大城堡之一的卡法城(后世菲奥多西亚)的外海,有四艘船只也在冒雨行驶。
卡法城的奴隶贸易始于希腊时代(泛指,以前黑海、里海周边都是希腊人的殖民地),迄今已历一千多年,到克里米亚汗国时代更是“大兴”。
卡法城的奴隶来源有两个地方,最大一个来源自然是东欧,什么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凡是没有皈依天方教的诸国都是克里米亚骑兵的劫掠对象,不过在十年前汗国地峡以北的土地被大夏国夺取,北高加索一带又被大夏人的同盟土尔扈特人占领后,克里米亚人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奥斯曼人进攻欧洲时还打着圣战的旗号,但是对于克里米亚汗国,那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幌子而已,他们就是中国历史上自从秦汉以来时不时南下的劫掠的游牧部族,无非是从“南下”变成“北上”而已。
前面说过,奥斯曼人是欧亚地区结合部最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的国度,自然影响到了他的属国,其中就包括克里米亚汗国,汗国北上劫掠欧洲人不光是骑射无双,在或其上也不落下风。
在接近两百年的劫掠中,无论是奥斯曼还是克里米亚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这欢快的一幕在十年前被打破了。
克里米亚汗国是一个典型军事贵族主导的国家,土地,基本上都是士兵的,从欧洲俘获过来的奴隶为他们耕种,当然了,随着这些白人也逐渐皈依天方教,从而拥有了加入军队的资格,以及大量白人耶尼切里军官成长起来,又慢慢加入到军事贵族阶层,这样耕种土地的人手就不够了。
汗国采取的措施便是持续地劫掠,隔三差五地劫掠,劫掠过来的奴隶一方面放到卡法市场售卖,另外的话就是放到本国耕种。
这一幕在十年前被切断后,汗国只能将视线投向黑海东岸,也就是高加索山南部。
那里,在波斯萨菲王朝、奥斯曼帝国兴起后便成了两大帝国反复蹂躏的地方,无论是受哪个帝国管辖,境内的居民无一例外都成了潜在的奴隶人选,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