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内阁、武院
《楚汉争鼎》作者:寂寞剑客 2020-05-03 19:45
公元前179年元旦,楚王项庄在再三推辞之后最终接受了各路诸侯的劝进,先于洛阳东郊筑坛祭天,然后诏告天下正式继皇帝位。
同曰,项庄颁下继位后的第一道圣旨,改国号为华夏。
这道圣旨在朝中引起极大的争议,江东藉的勋戚贵族、官员士绅对此极为抵触,但其他地域的勋戚贵族以及官员豪强却是赞不绝口。
次曰,项庄又颁下了他的第二道圣旨,正式推行皇历,钦定以秦始皇称帝的次年即公元前220年为皇帝元年,而项庄称帝的年份则是皇帝四十二年,从此华夏族的纪年彻底走向另一个方向,五花八方的年号被万世一系的皇帝纪年所取代。
皇帝四十二年二月,经过一个多月的叙功、论功,项庄正式下诏封赏群臣,百里贤受封楚国公、蒙殛仍为秦国公、高初仍为魏国公、庞钰迁齐国公、钟离昧封吴国公、虞子期受封越国公,皆世袭罔替,食禄一万石,是为华夏帝国六大国公。
再封项他、项佗、武涉、晋襄、呼延、子车师、西乞烈、百里茂等三十六人为彻侯,皆世袭罔替,食禄两千石。
彻侯以下爵位以及封赏由武院议定。
武院是项庄想出来的武官机构,有些类似于大明的五军府,主要功能就是蓄养武将,蓄于武院中的武将平时不统兵,只有对外作战时才由皇帝授予兵符印信,然后才能前往各郡折冲府调兵,战事结束后再将兵符印信交还给皇帝。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程序,也会有特殊情况,那就是边关。
因为边关与周边蛮族领地相邻,譬如辽东、九原或者陇西等郡,战事通常会在突然间爆发,如果等蛮族打过来再上奏朝廷,然后再由皇帝选派大将统兵前去讨伐,显然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必须在边关各郡常驻武将,并赋予统兵权。
项庄效法明太祖朱元璋在辽东、九原、陇西、黔中、闽越、丹徒设六镇总兵,其中辽东镇负责攻略乌桓、鲜卑、夫余、肃慎、高句丽等蛮族,九原镇负责攻略匈奴各支,陇西镇负责攻略月氏、羌、白马等蛮族,黔中郡负责攻略夜郎、漏卧、句町等蛮族,闽越镇负责攻略山越,百越各族,丹徒镇却是水师总兵。
边镇总兵拥有统兵权,如果跟地方长官勾结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形成军事割据,所以为避免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形,项庄给负责军事的边镇总兵、负责民政的边郡郡守设置了任期年限,以五年为一任期,而且绝不允许连任!
这种“兵蓄于府、将蓄于朝”的制度虽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却可以有效地杜绝手握重兵的军阀的出现,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
此外,魏王魏错、莒王吕台、齐王田横、韩王韩信、汉王刘恒等诸侯王的王爵不除,但不准予世袭,换句话说,这些诸侯王只能确保自己一世荣华,他们的儿子就不能袭王爵,只能依靠自己的本事去获取荣华富贵了。
设置武院之后,项庄遂即开始改革文官机构。
华夏历史上的文官机构历经演变,由先秦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发展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到了明朝,最终演变成了高度完善的内阁六部制。
说到内阁六部制,就不能不提朱元璋这个布衣皇帝。
后人说起大明朝,第一印象便是专横跋扈的锦衣卫和阴气森森的厂公权阉,仿佛大明朝就是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王朝,说起明太祖,世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胡蓝二案、剥皮塞草,仿佛朱元璋就是封建史上最残暴不仁的皇帝。
其实这根本就是满清对大明朝和明太祖的污蔑。
事实上,大明朝绝对是华夏历史上吏治最清明、田赋最低、农民负担最轻的朝代,而明太祖朱元璋,也绝对是华夏历史上最具政治智慧的皇帝!
如果说,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又遍修驰道,为华夏各支融合成为一个大一统民族奠定基础的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如果说兴科举、修大运河的隋炀帝是千古二帝,那么将官僚机构完善到极致的明太祖就是当仁不让的千古第三帝。
朱元璋虽然是布衣出身,可他的政治智慧却堪称空前绝后!
以内阁大学士取代宰相,以五军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赋予低品级的御史言官无话不可说、无权贵不可弹劾的特权,设锦衣卫监察百官,又设东厂制衡锦衣卫,凡此种种,无不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曰,项庄颁下继位后的第一道圣旨,改国号为华夏。
这道圣旨在朝中引起极大的争议,江东藉的勋戚贵族、官员士绅对此极为抵触,但其他地域的勋戚贵族以及官员豪强却是赞不绝口。
次曰,项庄又颁下了他的第二道圣旨,正式推行皇历,钦定以秦始皇称帝的次年即公元前220年为皇帝元年,而项庄称帝的年份则是皇帝四十二年,从此华夏族的纪年彻底走向另一个方向,五花八方的年号被万世一系的皇帝纪年所取代。
皇帝四十二年二月,经过一个多月的叙功、论功,项庄正式下诏封赏群臣,百里贤受封楚国公、蒙殛仍为秦国公、高初仍为魏国公、庞钰迁齐国公、钟离昧封吴国公、虞子期受封越国公,皆世袭罔替,食禄一万石,是为华夏帝国六大国公。
再封项他、项佗、武涉、晋襄、呼延、子车师、西乞烈、百里茂等三十六人为彻侯,皆世袭罔替,食禄两千石。
彻侯以下爵位以及封赏由武院议定。
武院是项庄想出来的武官机构,有些类似于大明的五军府,主要功能就是蓄养武将,蓄于武院中的武将平时不统兵,只有对外作战时才由皇帝授予兵符印信,然后才能前往各郡折冲府调兵,战事结束后再将兵符印信交还给皇帝。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程序,也会有特殊情况,那就是边关。
因为边关与周边蛮族领地相邻,譬如辽东、九原或者陇西等郡,战事通常会在突然间爆发,如果等蛮族打过来再上奏朝廷,然后再由皇帝选派大将统兵前去讨伐,显然时间上来不及,所以必须在边关各郡常驻武将,并赋予统兵权。
项庄效法明太祖朱元璋在辽东、九原、陇西、黔中、闽越、丹徒设六镇总兵,其中辽东镇负责攻略乌桓、鲜卑、夫余、肃慎、高句丽等蛮族,九原镇负责攻略匈奴各支,陇西镇负责攻略月氏、羌、白马等蛮族,黔中郡负责攻略夜郎、漏卧、句町等蛮族,闽越镇负责攻略山越,百越各族,丹徒镇却是水师总兵。
边镇总兵拥有统兵权,如果跟地方长官勾结在一起,很容易就能形成军事割据,所以为避免出现藩镇割据的情形,项庄给负责军事的边镇总兵、负责民政的边郡郡守设置了任期年限,以五年为一任期,而且绝不允许连任!
这种“兵蓄于府、将蓄于朝”的制度虽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却可以有效地杜绝手握重兵的军阀的出现,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
此外,魏王魏错、莒王吕台、齐王田横、韩王韩信、汉王刘恒等诸侯王的王爵不除,但不准予世袭,换句话说,这些诸侯王只能确保自己一世荣华,他们的儿子就不能袭王爵,只能依靠自己的本事去获取荣华富贵了。
设置武院之后,项庄遂即开始改革文官机构。
华夏历史上的文官机构历经演变,由先秦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发展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到了明朝,最终演变成了高度完善的内阁六部制。
说到内阁六部制,就不能不提朱元璋这个布衣皇帝。
后人说起大明朝,第一印象便是专横跋扈的锦衣卫和阴气森森的厂公权阉,仿佛大明朝就是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王朝,说起明太祖,世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胡蓝二案、剥皮塞草,仿佛朱元璋就是封建史上最残暴不仁的皇帝。
其实这根本就是满清对大明朝和明太祖的污蔑。
事实上,大明朝绝对是华夏历史上吏治最清明、田赋最低、农民负担最轻的朝代,而明太祖朱元璋,也绝对是华夏历史上最具政治智慧的皇帝!
如果说,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又遍修驰道,为华夏各支融合成为一个大一统民族奠定基础的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如果说兴科举、修大运河的隋炀帝是千古二帝,那么将官僚机构完善到极致的明太祖就是当仁不让的千古第三帝。
朱元璋虽然是布衣出身,可他的政治智慧却堪称空前绝后!
以内阁大学士取代宰相,以五军都督府取代大都督府,赋予低品级的御史言官无话不可说、无权贵不可弹劾的特权,设锦衣卫监察百官,又设东厂制衡锦衣卫,凡此种种,无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