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大宋私生子》作者:何昊远 2020-05-03 20:08
休息几日之后,杨逸一行再度从杭州出发,经庐山、渡洞庭,游岳阳楼,至潭州时,清娘死活不肯走了,非要杨逸上湘江西岸岳麓山一趟,这丫头上岳麓山,自然是冲着岳麓书院去的。
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一百多年过去,岳麓书院已经成了大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上的‘岳麓书院’四字是真宗皇帝亲笔手书。
不过,此时的岳麓书院还没到全盛时期,门口也还没有那副颇为自负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大大名鼎鼎的爱晚亭也还没有,杨逸这回倒是很慷慨,捐资五千贯,于岳麓山下清风峡建一座亭,嗯嗯,就叫‘爱晚亭’了。
杨太傅还让清娘手书了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光明正大的落款:晚安居士。刻成诗碑,立于亭前。杨太傅则亲手于亭前栽种了三株枫树。
这也算是给后世留一处古迹,一段佳话吧。清娘的字虽然算不得大家手笔,但总算娟美秀丽,字写得如何不是重点,关键是她第一才女的名声,在这留在一块诗碑,总引后人念想就是了。
再怎么着也得让人家唐伯虎追秋香时,有“爱晚亭上枫叶愁”可为藏头诗不是。
杨逸在潭州(长沙)逗留了数日,主要察看这里的农耕和教育,在商业方面,潭州一带还比较落后,但几年前朝廷迁民百万安置于荆湖,其中主要安置点就是岳阳到潭州一带;迁民荆湖时,朝廷耗费巨大,现在终于开始有回报了。这一带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利于农耕,所种的占城稻一年两熟;经过几年开发,荆湖一带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隐然有成为大宋另一个粮仓之势,粮食产量直追苏湖。或许再过十年,苏湖熟天下足就可以变成荆湖熟天下足了。
问题当然也还存在不少,但总体上是向好的方面发展,杨逸再次提笔,洋洋洒洒给朝廷上了份千言奏章,将荆湖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整改意见,一并送回了东京。这或许也是他此行最后一次给朝廷上奏章了。
从潭州再往南,一路上尽是热火朝天的修路场面,朝廷开发岭南的一港两道中,纵向的一条直道是北起潭州,南至钦州,中间沟通衡阳、桂州、柳州、邕州。
因为朝廷每年投入不到两千万贯,目前工程还没有完工,纵向直道只修通了钦州到桂州(桂林)一段,桂州到潭州这段还在修筑当中。
所用劳力一半是交趾俘虏,一半是雇用沿途的百姓。同时很多路段是承包给商人来修筑。
杨逸这次南行,少不得要对工程质量盘查一番。
快到衡阳时,随行的清娘、阿黛拉、秦国大长公主游兴已经大减,毕竟这边不及江南繁华,交通也没那么便利,有时走二三十里才能看到人家。
这天入住衡山驿,驿馆颇为简陋,一排低矮的瓦房,两个老驿卒在墙脚晒太阳,房中至少有半个月没打扫了,桌椅上都是灰尘。
听说当朝太傅到来,两个驿卒吓得两脚发软,连滚带爬的出来迎接,又连滚带爬的进去打扫,以至于杨逸自始至终都没看清他俩长什么样。
驿馆里能拿出来的也全是些粗茶淡饭,幸好小白下午去猎到了一只黄猄,好歹有些肉吃了。
杨逸感觉有些愧对清娘三女,吃饭时便说道:“清娘,莹儿,阿黛拉,这样好了,你们自此折返江南吧,在杭州等我,等我返程时再接你们一起回京。”
三女没料到他突然说这话,相互对望了一眼,最后却是由阿黛拉用夹着西域腔的调儿吟道:“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阿黛拉念的是苏东坡所作的一首《定风波》,这首词有一个颇为感人的典故,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牵连了一些亲朋好友,这些人一同被罢黜。其中大名士王旦之孙王巩被贬岭南宾州;王巩系驸马,蓄有许多歌妓,王巩定案时,家中歌女纷纷散去,其中一名歌妓叫做宇文柔奴,却甘愿一路相随王巩贬谪蛮荒,陪伴左右尝尽艰辛,历经五年后才得以回京。
老友相见,免不得一番嘘寒问暖、觥筹交错间,苏轼出于礼节地问王巩的歌姬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这话纯属多此一问,因为其时在所有士子的眼中,岭南乃蛮荒之地,穷山恶水,不好已是共识。
然而,宇文柔奴却淡然地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一百多年过去,岳麓书院已经成了大宋四大书院之一。大门上的‘岳麓书院’四字是真宗皇帝亲笔手书。
不过,此时的岳麓书院还没到全盛时期,门口也还没有那副颇为自负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大大名鼎鼎的爱晚亭也还没有,杨逸这回倒是很慷慨,捐资五千贯,于岳麓山下清风峡建一座亭,嗯嗯,就叫‘爱晚亭’了。
杨太傅还让清娘手书了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光明正大的落款:晚安居士。刻成诗碑,立于亭前。杨太傅则亲手于亭前栽种了三株枫树。
这也算是给后世留一处古迹,一段佳话吧。清娘的字虽然算不得大家手笔,但总算娟美秀丽,字写得如何不是重点,关键是她第一才女的名声,在这留在一块诗碑,总引后人念想就是了。
再怎么着也得让人家唐伯虎追秋香时,有“爱晚亭上枫叶愁”可为藏头诗不是。
杨逸在潭州(长沙)逗留了数日,主要察看这里的农耕和教育,在商业方面,潭州一带还比较落后,但几年前朝廷迁民百万安置于荆湖,其中主要安置点就是岳阳到潭州一带;迁民荆湖时,朝廷耗费巨大,现在终于开始有回报了。这一带土地肥沃,水系发达,利于农耕,所种的占城稻一年两熟;经过几年开发,荆湖一带已有了很大的变化,隐然有成为大宋另一个粮仓之势,粮食产量直追苏湖。或许再过十年,苏湖熟天下足就可以变成荆湖熟天下足了。
问题当然也还存在不少,但总体上是向好的方面发展,杨逸再次提笔,洋洋洒洒给朝廷上了份千言奏章,将荆湖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整改意见,一并送回了东京。这或许也是他此行最后一次给朝廷上奏章了。
从潭州再往南,一路上尽是热火朝天的修路场面,朝廷开发岭南的一港两道中,纵向的一条直道是北起潭州,南至钦州,中间沟通衡阳、桂州、柳州、邕州。
因为朝廷每年投入不到两千万贯,目前工程还没有完工,纵向直道只修通了钦州到桂州(桂林)一段,桂州到潭州这段还在修筑当中。
所用劳力一半是交趾俘虏,一半是雇用沿途的百姓。同时很多路段是承包给商人来修筑。
杨逸这次南行,少不得要对工程质量盘查一番。
快到衡阳时,随行的清娘、阿黛拉、秦国大长公主游兴已经大减,毕竟这边不及江南繁华,交通也没那么便利,有时走二三十里才能看到人家。
这天入住衡山驿,驿馆颇为简陋,一排低矮的瓦房,两个老驿卒在墙脚晒太阳,房中至少有半个月没打扫了,桌椅上都是灰尘。
听说当朝太傅到来,两个驿卒吓得两脚发软,连滚带爬的出来迎接,又连滚带爬的进去打扫,以至于杨逸自始至终都没看清他俩长什么样。
驿馆里能拿出来的也全是些粗茶淡饭,幸好小白下午去猎到了一只黄猄,好歹有些肉吃了。
杨逸感觉有些愧对清娘三女,吃饭时便说道:“清娘,莹儿,阿黛拉,这样好了,你们自此折返江南吧,在杭州等我,等我返程时再接你们一起回京。”
三女没料到他突然说这话,相互对望了一眼,最后却是由阿黛拉用夹着西域腔的调儿吟道:“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阿黛拉念的是苏东坡所作的一首《定风波》,这首词有一个颇为感人的典故,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牵连了一些亲朋好友,这些人一同被罢黜。其中大名士王旦之孙王巩被贬岭南宾州;王巩系驸马,蓄有许多歌妓,王巩定案时,家中歌女纷纷散去,其中一名歌妓叫做宇文柔奴,却甘愿一路相随王巩贬谪蛮荒,陪伴左右尝尽艰辛,历经五年后才得以回京。
老友相见,免不得一番嘘寒问暖、觥筹交错间,苏轼出于礼节地问王巩的歌姬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这话纯属多此一问,因为其时在所有士子的眼中,岭南乃蛮荒之地,穷山恶水,不好已是共识。
然而,宇文柔奴却淡然地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