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绝地大反击 中(2/2)
《帝国苍穹》作者:天空之承 2020-05-03 21:13
河和多瑙河的南岸。事实上,重磅炮弹和炸弹的轰击可以摧毁整条防线,却无法将废墟中的散兵坑一一除去,当渡河的苏军部队抵近恶名昭彰的“死亡区域”,守军猛然迸发出骇人的战斗力——一枚枚制导或非制导的火箭弹从各个角落飞出,一挺挺机枪合奏出死神交响曲,部署在防区后方的车载火箭炮亦猛烈朝河岸开火,密集投射的火箭弹让河面下起了大雨,许多登陆船只来不及撤离便被击中,起火乃至倾覆者甚多,而苏军攻城部队即将架设完成的两座浮桥也接连受到破坏,苏军的渡河节奏再次受到强力干扰,而登陆南岸的坦克和步兵虽然不少,在德军官兵沉稳有力的阻击面前,可战斗的兵力迅速减少,攻势持续不到半个小时便转入防御。扭转战场局面之后,守军部队并不投入反击,这种谨慎防守虽不利于扩大战果,却也让苏军的优势航空部队始终难有大作为,而接下来的战斗难免落入以往的老套路。天黑之前苏军若不能取得新进展,必然会在夜幕降临后将登陆部队撤走,以免他们在夜战中沦为对方战利品。
雷根斯堡之战的激烈、持久并非偶然,作为巴伐利亚北部重镇,它坐拥陆路和水路的交通便利,而从雷根斯堡北上纽伦堡、东去帕绍皆是连绵山地(阿尔卑斯山支脉),地形不仅易守难攻,亦不利于苏军机械化兵团和辎重车辆通行,但处于河流交汇处的雷根斯堡同样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它是继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维尔茨堡之後的巴伐利亚州第五大城市,城区辽阔、建筑密集,非常适合进行城市防御战。此外,城区东部的文岑巴赫、北部的雷根施陶夫、西部的尼滕多夫也是非常理想的外围支点,苏军在未攻取这些支点的情况下强行攻击雷根斯堡城区,以至于他们每每入夜总要加倍提防德军的渗透袭击部队,这些被动的警戒防御又倒过来牵制了苏军的进攻兵力。
主场作战的德[]队在雷根斯堡不止拥有地形之利,为了保证慕尼黑战役的胜利实施,德军联合参谋部已预先在雷根斯堡地区投入了5个德械陆军师、2个美械防线守备师和相当数量的帝[]队,后又增派了多支预备部队。一个多星期以来,由于苏联军队牢牢掌握着制空权,装甲兵和炮兵又拥有明显优势,德[]队在战场上的损失率并不乐观,但不断的兵力投入和稳健的防御部署使得他们咬牙坚持下来,而就在苏军对雷根斯堡发动进攻后的第五天,维尔茨堡之战也拉开了序幕。作为巴伐利亚西北部的另一处战略要地,它在地形、规模等方面都与雷根斯堡颇为相似,只要占领了维尔茨堡,苏军即便无法赢得雷根斯堡之战的胜利,也能够穿过巴伐利亚西部的平坦盆地而威逼慕尼黑,然而奉命防守维尔茨堡的德[]队可不是软柿子,十余万部队在悍将约瑟夫哈尔佩的指挥下迎战两倍于己的苏军部队——进抵维尔茨堡之前,苏军必须穿过地形十分复杂的图林根地区,漫长的交通供应线时刻受到德国反抗者的袭扰,维尔茨堡相对狭促的地形也不利于进攻部队的展开。纵然受到了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苏军兵团在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的统御下仍迅速发起攻城战。与在雷根斯堡奋战的友军一样,格列奇科兵团单刀直入地占领了位于美因河东岸的城区,当晚即以非凡的勇气强渡美因河,但战事依然陷入苏联人不愿看到的胶着,德[]队顽强地抵挡住了苏军攻势,并在图林根森林地带发起了较大规模的破交战,使得格列奇科兵团一度陷入补给中断的困难境地,沙盘上的形势甚至让德军将领们看到了围歼这支苏军兵团的美好前景,但联合参谋部驳回了哈尔佩指挥部的建议,依然集中主要兵力实施慕尼黑战役,而苏军强大的后卫部队也很快恢复了图林根地区的交通线,并向维尔茨堡前线增派了近十万部队。
面对苏军志在必得的叩关攻势,德军联合参谋部将新近抵达本土的部队悉数派往雷根斯堡和维尔茨堡这两大关键战场,而利用守军部队以巨大牺牲换来的时间,七十余万德军官兵星夜兼程地赶往巴伐利亚东南部,加行原本在慕尼黑地区抵挡苏军进攻的德军部队,投入慕尼黑战役的德军总兵力接近百万,而这也将是第二次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德军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反击作战。
(未完待续)
雷根斯堡之战的激烈、持久并非偶然,作为巴伐利亚北部重镇,它坐拥陆路和水路的交通便利,而从雷根斯堡北上纽伦堡、东去帕绍皆是连绵山地(阿尔卑斯山支脉),地形不仅易守难攻,亦不利于苏军机械化兵团和辎重车辆通行,但处于河流交汇处的雷根斯堡同样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它是继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维尔茨堡之後的巴伐利亚州第五大城市,城区辽阔、建筑密集,非常适合进行城市防御战。此外,城区东部的文岑巴赫、北部的雷根施陶夫、西部的尼滕多夫也是非常理想的外围支点,苏军在未攻取这些支点的情况下强行攻击雷根斯堡城区,以至于他们每每入夜总要加倍提防德军的渗透袭击部队,这些被动的警戒防御又倒过来牵制了苏军的进攻兵力。
主场作战的德[]队在雷根斯堡不止拥有地形之利,为了保证慕尼黑战役的胜利实施,德军联合参谋部已预先在雷根斯堡地区投入了5个德械陆军师、2个美械防线守备师和相当数量的帝[]队,后又增派了多支预备部队。一个多星期以来,由于苏联军队牢牢掌握着制空权,装甲兵和炮兵又拥有明显优势,德[]队在战场上的损失率并不乐观,但不断的兵力投入和稳健的防御部署使得他们咬牙坚持下来,而就在苏军对雷根斯堡发动进攻后的第五天,维尔茨堡之战也拉开了序幕。作为巴伐利亚西北部的另一处战略要地,它在地形、规模等方面都与雷根斯堡颇为相似,只要占领了维尔茨堡,苏军即便无法赢得雷根斯堡之战的胜利,也能够穿过巴伐利亚西部的平坦盆地而威逼慕尼黑,然而奉命防守维尔茨堡的德[]队可不是软柿子,十余万部队在悍将约瑟夫哈尔佩的指挥下迎战两倍于己的苏军部队——进抵维尔茨堡之前,苏军必须穿过地形十分复杂的图林根地区,漫长的交通供应线时刻受到德国反抗者的袭扰,维尔茨堡相对狭促的地形也不利于进攻部队的展开。纵然受到了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苏军兵团在安德烈安东诺维奇格列奇科的统御下仍迅速发起攻城战。与在雷根斯堡奋战的友军一样,格列奇科兵团单刀直入地占领了位于美因河东岸的城区,当晚即以非凡的勇气强渡美因河,但战事依然陷入苏联人不愿看到的胶着,德[]队顽强地抵挡住了苏军攻势,并在图林根森林地带发起了较大规模的破交战,使得格列奇科兵团一度陷入补给中断的困难境地,沙盘上的形势甚至让德军将领们看到了围歼这支苏军兵团的美好前景,但联合参谋部驳回了哈尔佩指挥部的建议,依然集中主要兵力实施慕尼黑战役,而苏军强大的后卫部队也很快恢复了图林根地区的交通线,并向维尔茨堡前线增派了近十万部队。
面对苏军志在必得的叩关攻势,德军联合参谋部将新近抵达本土的部队悉数派往雷根斯堡和维尔茨堡这两大关键战场,而利用守军部队以巨大牺牲换来的时间,七十余万德军官兵星夜兼程地赶往巴伐利亚东南部,加行原本在慕尼黑地区抵挡苏军进攻的德军部队,投入慕尼黑战役的德军总兵力接近百万,而这也将是第二次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德军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反击作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