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越国攻略(2/2)
《大争之世》作者:月关 2020-05-03 21:33
里也是凶多吉少,更遑论等待太子率兵回援了。我越国水网密集,不利于吴军迅速移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退出会稽,以江河湖泊为掩护,与吴军周旋,等有了太子的准确消息,再做对策。”
“笑话!”大夫苦成冷笑道:“让大王弃了都城,岂不更失凭恃?到那时就算太子率军赶回,我们狼狈于山川沼泽之间,太子急急赶回兵势又钝,反是吴军占了我越人的城池,养足了锐气据险而守,如何再做反击?”
他向允常拱拱手道:“大王,臣以为,若成大夫的计策可用。我会稽城虽年久失修,城墙低矮,但是吴人乘船而来,疾攻会稽,求的是兵贵神速,必定不会携带大型攻城武器,我们若马上开始准备,未必不能把会稽打造成一座坚城,纵然不能守上数月一年,要守到太子率兵归来总还是可以的。
如今吴军突至,举国为之震荡,国人已是无限恐慌,若是大王不战而走,弃城而逃,国人斗志顿消,必然四处逃散,那时如何收场?又谈什么反攻?”
大夫皓进思索良久,上前说道:“大王,太子领兵伐吴,已倾尽我越国精兵,又有楚国费无忌率领数倍于我越军的人马同行,照理说,吴国现在自顾不瑕,万无反攻我越国的可能。常言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吴王再如何骁勇,也不可能那么爽快的吃掉这么多兵马。更何况咱们还有准确消息,吴王已将吴国主力尽数派往东夷呢。吴军突然出现在我越国境内,此事着实蹊跷……”
计研哂然道:“吴军兵行神速,此刻已到若耶溪,须臾便到会稽,你还以为这是传闻不成?”
皓进捻须一笑,目光闪动,沉稳地道:“大王,诸位大夫,皓进并非不信吴军已兵临城下,而是想知道,吴王庆忌大举出兵东夷,吴国外强中干,已不堪一击。我楚越联军一路进逼,已攻到姑苏城下,吴国国内情形,想必比我越国此刻情形更加混乱不堪。那么……这支吴军从何而来?又因何而来呢?”
允常听他话中有话,精神不由一振,连忙倾身问道:“皓进大夫有何见解?”
皓进道:“大王,臣以为,此乃吴国相国孙武的一计,想要藉此扭转败局罢了。”
群臣一听尽皆动容,纷纷屏息静听,皓进声音朗朗,大声说道:“庆忌亲率大军北伐,以相国孙武坐镇姑苏。孙武此人,本不为世人所知,自庆忌讨伐阖闾,始一战成名。此人诡计多端,长于智谋,当初庆忌讨伐阖闾,便用了他的计策兵围姑苏,诱阖闾赴援,却密遣大军埋伏于天目山下,一战击溃阖闾大军,为庆忌夺回吴国立下大功。
如今太子殿下率兵入吴,与楚人联手,内攻姑苏,外击庆忌,谁主谁次、谁虚谁实,全看临敌情形。此计与孙武当初所用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孙武之智,不难窥破我军用心。太子出征之时,便料定此计难瞒吴人,只是我军攻其必救,庆忌不得不救,是以此计虽是阳谋,不怕庆忌不入彀就擒。然而孙武此人实在了得,竟想出这招解围的妙计……”
说到这儿他赞叹几声,又道:“诸位,庆忌大军现在东夷,路途迢迢,就算得到我军攻至吴国的消息后立刻起兵南返,无论骑马乘船,此刻也决计到不了我越国,何况东夷诸部大多依山聚居,哪有这许多船只可用?因此,这支吴军,决不会是来自目下正在东夷一带与宋国作战的吴军,他们只能是来自吴国。
那么吴国还有什么人马可用?唯有原本驻守武原的荆林人马和守卫姑苏的王城卫戍军。皓进方才思索良久,才得出这个结论,皓进以为,这支吴军必是荆林所部,荆林所部调入姑苏,本为加强姑苏防务,他们突然出现在我越国所为何来呢?”
皓进微笑道:“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我楚越联军甫入吴国,早已用过类似计策的孙武便识破了我们的用心,猜到了我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于是,他冒险抽调荆林的人马,乘船火速南下,奇袭我会稽王城。若能攻破会稽擒得大王,纵然姑苏失守,也可从容与我越国谈叛。纵然不能打下会稽,只消太子闻讯撤兵,楚越联盟也必然瓦解,吴人单单应付楚军,便要容易的多。”
允常一听豁然开朗,一拍大腿道:“着哇,皓进大夫说的有理,这必是吴人孤注一掷死中求生的险计,寡人险些上了他们的大当。”
计研恼怒地道:“皓进大夫,你所说的全无依据,完全是凭空揣测。事关越国存亡之举,岂能依据一个无稽的猜测便出应对,你要陷大王于不义吗?”
皓进拂然道:“若是凡事都要亲眼见到才能想办法去应对,那世上也没有未雨绸缪这一说了。皓进所言固然出于揣测,却非无稽之谈,如果不是孙武所派的人马,庆忌的大军又远在东夷,根本不可能在我军发兵后得了消息再及时发兵南下,你能解释这支突如其来的吴军来自何处吗?如果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化解姑苏之围,你能解释这支吴军奇袭姑苏的目的吗?仅凭这支吴军,纵然我越国国内空虚,他们便能灭了我越国不成?”
“这……”,计研顿时语塞。
允常哈哈一笑,长身而起,双眉一展,凛然道:“寡人心意已决,诸卿不必再做争执了!”
群臣立即住口,齐齐望向允常。
允常说道:“寡人马上再派信使,将寡人与群臣所议告知太子,命他见机行事,若探得姑苏城中守军空虚,则不计一切先取姑苏,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吴国之患。至于这支兵临城下的吴军……哼!寡人要披甲持矛,亲上城头迎敌,死守会稽,拖住这支吴军,挫败吴军阴谋。诸位爱卿可敢与寡人并肩作战么?”
朝堂上微微一静,群臣齐刷刷地跪了下去,大声说道:“臣等愿追随大王,誓死效忠!”
“好!”允常慷慨激昂地道:“立即下令,将近郊农人迁进城来,所有十三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全部上城御敌,青壮妇人负责饮食、运送、救伤。但有抗命者,全家老幼尽皆处斩。存亡在此一役,全体国人,当与寡人同舟共济、共赴国难!”
(未完待续)
“笑话!”大夫苦成冷笑道:“让大王弃了都城,岂不更失凭恃?到那时就算太子率军赶回,我们狼狈于山川沼泽之间,太子急急赶回兵势又钝,反是吴军占了我越人的城池,养足了锐气据险而守,如何再做反击?”
他向允常拱拱手道:“大王,臣以为,若成大夫的计策可用。我会稽城虽年久失修,城墙低矮,但是吴人乘船而来,疾攻会稽,求的是兵贵神速,必定不会携带大型攻城武器,我们若马上开始准备,未必不能把会稽打造成一座坚城,纵然不能守上数月一年,要守到太子率兵归来总还是可以的。
如今吴军突至,举国为之震荡,国人已是无限恐慌,若是大王不战而走,弃城而逃,国人斗志顿消,必然四处逃散,那时如何收场?又谈什么反攻?”
大夫皓进思索良久,上前说道:“大王,太子领兵伐吴,已倾尽我越国精兵,又有楚国费无忌率领数倍于我越军的人马同行,照理说,吴国现在自顾不瑕,万无反攻我越国的可能。常言道杀人一千、自损八百,吴王再如何骁勇,也不可能那么爽快的吃掉这么多兵马。更何况咱们还有准确消息,吴王已将吴国主力尽数派往东夷呢。吴军突然出现在我越国境内,此事着实蹊跷……”
计研哂然道:“吴军兵行神速,此刻已到若耶溪,须臾便到会稽,你还以为这是传闻不成?”
皓进捻须一笑,目光闪动,沉稳地道:“大王,诸位大夫,皓进并非不信吴军已兵临城下,而是想知道,吴王庆忌大举出兵东夷,吴国外强中干,已不堪一击。我楚越联军一路进逼,已攻到姑苏城下,吴国国内情形,想必比我越国此刻情形更加混乱不堪。那么……这支吴军从何而来?又因何而来呢?”
允常听他话中有话,精神不由一振,连忙倾身问道:“皓进大夫有何见解?”
皓进道:“大王,臣以为,此乃吴国相国孙武的一计,想要藉此扭转败局罢了。”
群臣一听尽皆动容,纷纷屏息静听,皓进声音朗朗,大声说道:“庆忌亲率大军北伐,以相国孙武坐镇姑苏。孙武此人,本不为世人所知,自庆忌讨伐阖闾,始一战成名。此人诡计多端,长于智谋,当初庆忌讨伐阖闾,便用了他的计策兵围姑苏,诱阖闾赴援,却密遣大军埋伏于天目山下,一战击溃阖闾大军,为庆忌夺回吴国立下大功。
如今太子殿下率兵入吴,与楚人联手,内攻姑苏,外击庆忌,谁主谁次、谁虚谁实,全看临敌情形。此计与孙武当初所用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孙武之智,不难窥破我军用心。太子出征之时,便料定此计难瞒吴人,只是我军攻其必救,庆忌不得不救,是以此计虽是阳谋,不怕庆忌不入彀就擒。然而孙武此人实在了得,竟想出这招解围的妙计……”
说到这儿他赞叹几声,又道:“诸位,庆忌大军现在东夷,路途迢迢,就算得到我军攻至吴国的消息后立刻起兵南返,无论骑马乘船,此刻也决计到不了我越国,何况东夷诸部大多依山聚居,哪有这许多船只可用?因此,这支吴军,决不会是来自目下正在东夷一带与宋国作战的吴军,他们只能是来自吴国。
那么吴国还有什么人马可用?唯有原本驻守武原的荆林人马和守卫姑苏的王城卫戍军。皓进方才思索良久,才得出这个结论,皓进以为,这支吴军必是荆林所部,荆林所部调入姑苏,本为加强姑苏防务,他们突然出现在我越国所为何来呢?”
皓进微笑道:“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我楚越联军甫入吴国,早已用过类似计策的孙武便识破了我们的用心,猜到了我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于是,他冒险抽调荆林的人马,乘船火速南下,奇袭我会稽王城。若能攻破会稽擒得大王,纵然姑苏失守,也可从容与我越国谈叛。纵然不能打下会稽,只消太子闻讯撤兵,楚越联盟也必然瓦解,吴人单单应付楚军,便要容易的多。”
允常一听豁然开朗,一拍大腿道:“着哇,皓进大夫说的有理,这必是吴人孤注一掷死中求生的险计,寡人险些上了他们的大当。”
计研恼怒地道:“皓进大夫,你所说的全无依据,完全是凭空揣测。事关越国存亡之举,岂能依据一个无稽的猜测便出应对,你要陷大王于不义吗?”
皓进拂然道:“若是凡事都要亲眼见到才能想办法去应对,那世上也没有未雨绸缪这一说了。皓进所言固然出于揣测,却非无稽之谈,如果不是孙武所派的人马,庆忌的大军又远在东夷,根本不可能在我军发兵后得了消息再及时发兵南下,你能解释这支突如其来的吴军来自何处吗?如果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化解姑苏之围,你能解释这支吴军奇袭姑苏的目的吗?仅凭这支吴军,纵然我越国国内空虚,他们便能灭了我越国不成?”
“这……”,计研顿时语塞。
允常哈哈一笑,长身而起,双眉一展,凛然道:“寡人心意已决,诸卿不必再做争执了!”
群臣立即住口,齐齐望向允常。
允常说道:“寡人马上再派信使,将寡人与群臣所议告知太子,命他见机行事,若探得姑苏城中守军空虚,则不计一切先取姑苏,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吴国之患。至于这支兵临城下的吴军……哼!寡人要披甲持矛,亲上城头迎敌,死守会稽,拖住这支吴军,挫败吴军阴谋。诸位爱卿可敢与寡人并肩作战么?”
朝堂上微微一静,群臣齐刷刷地跪了下去,大声说道:“臣等愿追随大王,誓死效忠!”
“好!”允常慷慨激昂地道:“立即下令,将近郊农人迁进城来,所有十三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丁全部上城御敌,青壮妇人负责饮食、运送、救伤。但有抗命者,全家老幼尽皆处斩。存亡在此一役,全体国人,当与寡人同舟共济、共赴国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