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人杰当称王?(2/2)
《黄巾张狂》作者:艾叶客 2020-05-06 00:37
同级机构都管理起来了。如此行事,可谓是“名不正言不顺”。不少其他州郡的掾吏,也因此不自觉的抵制起从冀州州牧府下达的各项命令。
对于这种现象,第一个指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是董昭。董昭在并州刺史的位置上干了两年,就转到了幽州刺史的位置上。当青州被拿下以后,董昭便上书张狂,认为己方如今的地盘太大,不再适合用区区一个冀州牧来加以统领。
在上书中,董昭很直接的提出,此时的张狂,完全可以自行称王,然后以王爵的名义,统领北方四州。
这是张狂下属献上的第一份劝进文书。
张狂接到董昭的上书,当时并没有同意。他在给董昭的回信中,说明了自己“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战略,表示如今时机还不成熟,汉德还未完全衰弱,不适合随随便便的就称王。
张狂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三国时期第一个称帝的大诸侯袁术,可是在称帝以后,势力飞快的土崩瓦解,最后走投无路,在投奔兄长袁绍的路上吐血而亡。所以,第一个称王称帝的人,结局多半都不太好。
得到张狂的回信,董昭对这个问题沉默了几个月。不过,当吕布向张狂投降,徐州的地盘大半入手之后,董昭再次上书张狂,劝说张狂称王。
在上书中,董昭列举了多条张狂应该称王的理由。
第一条,南方诸侯们在从长安的韩遂那里抢走了天子以后,立刻汉家天子的名义,宣布张狂为大汉的叛逆。张狂若还是以汉家任命的冀州牧为主要官位,则在面对南方诸侯的时候,天然便有气虚的感觉。
第二条,作为现实问题,张狂治下的土地越来越多,区区一个“冀州牧”的官位,已经不足以治理地方。张狂只有在称王以后,奉王爵之尊,才可以顺理成章的压制住各地州郡。
第三条,董昭列举了当年汉光武帝的故事,表示大伙儿跟着张狂东征西讨,就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期待有朝一日成功得志。如今张狂占据了大汉的半壁江山,却连个王位都没有,未免使得众将官大失所望,各自离散。如果人心一散,则张狂未来的大业,还能够有什么指望?
董昭的劝进文一公开发表,立刻引起了各地州郡大吏的群起支持。为了向张狂表示忠心,也为了以后的官位能够再提上一提,表示支持张狂称王的文书,如雪花般飘到巨鹿城中。除了程昱、赵云等寥寥数人之外,差不多所有的重臣大吏,都对张狂的称王表示强烈支持。
其实在张狂心中,又何尝不想早日称王称帝?
不过,张狂到底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在史书上,见多了各种实力不足却强行称帝者的下场,深知“帝”“王”的位置,是一份有进无退的高风险职业。万一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不小心,可是后悔都没用的。
而且,汉室虽然比从前又大大衰弱了,可是在大汉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还在决定天下局势走向的中坚力量。这批人哪怕对大汉有再多不满,却始终在内心最深处怀有一份对大汉的留恋之情。冒冒然的去挑战这批人的底线,风险太大而收益有限。
要知道,历史上曹丕篡汉,也是在乱世维持了几十年,成长于大汉依然完整时期的那批人几乎都死光了,人们不得不接受汉室必亡的结论之后,才顺利完成的。曹丕的老子曹操当了好些年的魏王,就是不敢乱动,还不是生怕自己的行为引出大麻烦来吗?
当然,董昭等人只是希望张狂称王,并没有直接支持张狂称帝。但是按照汉家的故事,汉高祖当年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张狂这个异姓者,只要称了王,那天下还有谁不知道他最终迟早是要称帝的呢?
考虑到以上这些事情,张狂倒是不急于称王称帝。不过董昭等人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张狂现在手中有五州之地,还要加上小半个司隶,确实需要更加高级一些的官位来领导手下了。
要不然,张狂自己不过区区一个州牧,他的手下总不可能升官升的比张狂还要高吧?
如此一来,很多州郡大吏呆在张狂手下不就升官无望,还有多少做事的动力呢?
所以,王是不好直接称的。不过,换成比“王”低上一级的“公”,张狂觉得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对于这种现象,第一个指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是董昭。董昭在并州刺史的位置上干了两年,就转到了幽州刺史的位置上。当青州被拿下以后,董昭便上书张狂,认为己方如今的地盘太大,不再适合用区区一个冀州牧来加以统领。
在上书中,董昭很直接的提出,此时的张狂,完全可以自行称王,然后以王爵的名义,统领北方四州。
这是张狂下属献上的第一份劝进文书。
张狂接到董昭的上书,当时并没有同意。他在给董昭的回信中,说明了自己“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战略,表示如今时机还不成熟,汉德还未完全衰弱,不适合随随便便的就称王。
张狂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三国时期第一个称帝的大诸侯袁术,可是在称帝以后,势力飞快的土崩瓦解,最后走投无路,在投奔兄长袁绍的路上吐血而亡。所以,第一个称王称帝的人,结局多半都不太好。
得到张狂的回信,董昭对这个问题沉默了几个月。不过,当吕布向张狂投降,徐州的地盘大半入手之后,董昭再次上书张狂,劝说张狂称王。
在上书中,董昭列举了多条张狂应该称王的理由。
第一条,南方诸侯们在从长安的韩遂那里抢走了天子以后,立刻汉家天子的名义,宣布张狂为大汉的叛逆。张狂若还是以汉家任命的冀州牧为主要官位,则在面对南方诸侯的时候,天然便有气虚的感觉。
第二条,作为现实问题,张狂治下的土地越来越多,区区一个“冀州牧”的官位,已经不足以治理地方。张狂只有在称王以后,奉王爵之尊,才可以顺理成章的压制住各地州郡。
第三条,董昭列举了当年汉光武帝的故事,表示大伙儿跟着张狂东征西讨,就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期待有朝一日成功得志。如今张狂占据了大汉的半壁江山,却连个王位都没有,未免使得众将官大失所望,各自离散。如果人心一散,则张狂未来的大业,还能够有什么指望?
董昭的劝进文一公开发表,立刻引起了各地州郡大吏的群起支持。为了向张狂表示忠心,也为了以后的官位能够再提上一提,表示支持张狂称王的文书,如雪花般飘到巨鹿城中。除了程昱、赵云等寥寥数人之外,差不多所有的重臣大吏,都对张狂的称王表示强烈支持。
其实在张狂心中,又何尝不想早日称王称帝?
不过,张狂到底是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在史书上,见多了各种实力不足却强行称帝者的下场,深知“帝”“王”的位置,是一份有进无退的高风险职业。万一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不小心,可是后悔都没用的。
而且,汉室虽然比从前又大大衰弱了,可是在大汉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还在决定天下局势走向的中坚力量。这批人哪怕对大汉有再多不满,却始终在内心最深处怀有一份对大汉的留恋之情。冒冒然的去挑战这批人的底线,风险太大而收益有限。
要知道,历史上曹丕篡汉,也是在乱世维持了几十年,成长于大汉依然完整时期的那批人几乎都死光了,人们不得不接受汉室必亡的结论之后,才顺利完成的。曹丕的老子曹操当了好些年的魏王,就是不敢乱动,还不是生怕自己的行为引出大麻烦来吗?
当然,董昭等人只是希望张狂称王,并没有直接支持张狂称帝。但是按照汉家的故事,汉高祖当年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张狂这个异姓者,只要称了王,那天下还有谁不知道他最终迟早是要称帝的呢?
考虑到以上这些事情,张狂倒是不急于称王称帝。不过董昭等人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张狂现在手中有五州之地,还要加上小半个司隶,确实需要更加高级一些的官位来领导手下了。
要不然,张狂自己不过区区一个州牧,他的手下总不可能升官升的比张狂还要高吧?
如此一来,很多州郡大吏呆在张狂手下不就升官无望,还有多少做事的动力呢?
所以,王是不好直接称的。不过,换成比“王”低上一级的“公”,张狂觉得倒是可以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