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炮,工厂(2/2)
《回到北宋当大佬》作者:祝家大郎 2022-02-11 13:20
言,他要做的许多事情造成的影响,就也会复杂起来,社会上的人,于甘奇而言,也就不再是简单的非友即敌。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摊丁入亩这件事,本身而言就是解放生产力的,没有了人头税,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就会更加松散,不会再去担心那些要交人头税的百姓跑了。
因为有人头税的时候,百姓需要家家户户服徭役的时候,一旦百姓到处乱跑,官府找不到人,就会收不上来税,所以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甚至不缴税的人就会变成黑户,到哪里都会被官府抓,这也间接导致了山林盗匪滋生。现在不收人头税,不必家家户户服徭役,官府也不会再管你在不在家种田了,到处跑的人也不会担心自己变成黑户了,人就自由了。
人一旦更加自由,最受益的就是需要招收工人的工厂。
如果此时社会上真有无数的工厂,甘奇这摊丁入亩之策,必然会受到无数有工厂主的拥护,工厂主必然也是社会上有发言权的一类人,甚至许多就是士族,那甘奇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
这就是推行工厂生产模式的好处之一。若是真的把工厂模式推行开来,对于真正的土地改革也是有巨大好处的,因为土地改革,家家户户都有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得到了保障,就会更加释放生产力,有更多的人敢于离开土地去工厂。
还有一点,工厂主若是变成了新贵,旧的地主阶级力量就会变小,因为在一亿人口的时代,土地的产出价值,远远不如工厂。
所以甘奇才想着自己带头建立一个标杆工厂,让世人来争相效仿。改变劳动模式,会让整个世界都不一样。连百姓生活成本都会降低,所有的生活品都会随着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价。
哪怕科技还没有大发展的时代,哪怕只是生产锄头铁锹锅碗瓢盆以及一些家具之类,一旦从木匠、铁匠小作坊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效率上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何况甘奇还准备弄出一点科技上的小进步,比如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或者说对于沈括这种人而言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一个点子,一个方向,沈括必然能把这东西给做出来。
棉花在京畿各地已然种植了好几年,在民间反响极好,朝廷也不遗余力推广,而且棉花这种作物又好种植,对于水源的要求不高,一些荒地旱地都可以种植,产量早已经起来了,至少供应一个工厂的产量是足够足够的。
甘奇思虑了这些事情,便也定下了这些事情。
水力纺纱机,一是要水,选址上就得在河道边,再来就是要水流落差,那就得选在河道下游。
汴河就是极好的地方,这事不难。
建设上也不难,在一个地势低洼之地,开一个沟渠,把汴河水引出来,然后顺势而下,层层叠叠,安排一台又一台的纺纱机鳞次栉比摆放,借助水力不断带动机器纺纱。
这个计划明显可以行得通。
甘奇越想越是兴奋,看完相扑场的账册之后,直接回到老宅里,迫不及待让甘霸磨墨,甘奇下笔,甚至把工厂大概的草图都给画出来了。
缺的就是纺纱机了。
还得回头去找沈括,哪怕是天色黄昏了,甘奇也迫不及待让人去请沈括赶紧入城,樊楼一叙。
沈括匆忙而来,对于甘奇要改造纺纱机的想法惊为天人,用水力来纺纱,原理上肯定是可行的,就是要改造现有的纺纱机运作模式。
甘奇也不管那么多,只说道:“存中兄身边高明的匠人不少,你把这个事情带回去,与众人一起商量,此物必然不难。”
沈括点着头:“下官也知此物必然可以造出,却是一时之间也没有具体办法,还望相公能容得一些时间。”
沈括事太多,甘奇又给了一个任务,他这是再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甘奇却道:“其中原理我也不甚知晓,但是我给你一物可作设计思路。”
“还请相公指点。”沈括等的就是甘奇这句话,他知道甘奇提出的东西,必然会有自己的见解。
“此物乃是齿轮,此物你当不陌生,但是想要做出真正合用的铁齿轮,从草图到手工打造,都需要最好的匠人花费许多心思。此纺纱机若是有齿轮传动加持,便是一条极好的设计思路。”甘奇也只能帮到这里了,他对纺织实在不太懂。
但是沈括对于纺织的原理驾轻就熟,灵光一闪:“相公一语,醍醐灌顶,水车向来只做舂米之用,便是传动方式的局限,下官似乎有了一些思路。”
“那你速速回去带着众匠人思索一番,把此物快速造出来。”甘奇也高兴不已,还带心急。
“下官遵命!”沈括酒都没喝几杯,匆匆又出了樊楼。这工科男,似乎对女人没什么兴趣。
甘奇也不在樊楼多留,他似乎也对女人没什么兴趣了。
只可惜了那一众脖子伸得老长的花魁们,一个个失落无比,甘相公难得来一趟,却是就这么走了。
若是放在十年前,今日这樊楼,不知谁人又要借着甘相公名声鹊起。
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柳三变欧阳修是这里的贵客,可惜他们后来不再多来了,来了也鲜少填词。十年前甘奇苏轼苏辙是这里的贵客,如今也不多来了,来了也不想着什么诗词之类。
如今到了秦少游蔡京等人,却是最近他们也不多来了。
唯有晏几道,在樊楼混迹好几年,却还依旧常来,反倒晏几道成了这东京七十二名楼里最受欢迎的人。
世间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
甚至再也没有人把甘相公作词讽刺晏几道的事情拿来取笑了,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晏几道被甘相公这等人物取笑,那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甘奇自然也不知晓如今欢乐场里的这些事,回家之后,依旧还在仔细思考着工厂的事情。
甚至也想到,工厂若是真如雨后春笋而起,那钱庄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甘奇也在担心有些事情,比如如何在工厂模式之下确保粮食的耕种,这是社会最根本的保障。这是当权之人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工厂与耕种与人口之间平衡关系,这个把握太重要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摊丁入亩这件事,本身而言就是解放生产力的,没有了人头税,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就会更加松散,不会再去担心那些要交人头税的百姓跑了。
因为有人头税的时候,百姓需要家家户户服徭役的时候,一旦百姓到处乱跑,官府找不到人,就会收不上来税,所以官府对于户籍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甚至不缴税的人就会变成黑户,到哪里都会被官府抓,这也间接导致了山林盗匪滋生。现在不收人头税,不必家家户户服徭役,官府也不会再管你在不在家种田了,到处跑的人也不会担心自己变成黑户了,人就自由了。
人一旦更加自由,最受益的就是需要招收工人的工厂。
如果此时社会上真有无数的工厂,甘奇这摊丁入亩之策,必然会受到无数有工厂主的拥护,工厂主必然也是社会上有发言权的一类人,甚至许多就是士族,那甘奇推行摊丁入亩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
这就是推行工厂生产模式的好处之一。若是真的把工厂模式推行开来,对于真正的土地改革也是有巨大好处的,因为土地改革,家家户户都有地,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得到了保障,就会更加释放生产力,有更多的人敢于离开土地去工厂。
还有一点,工厂主若是变成了新贵,旧的地主阶级力量就会变小,因为在一亿人口的时代,土地的产出价值,远远不如工厂。
所以甘奇才想着自己带头建立一个标杆工厂,让世人来争相效仿。改变劳动模式,会让整个世界都不一样。连百姓生活成本都会降低,所有的生活品都会随着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价。
哪怕科技还没有大发展的时代,哪怕只是生产锄头铁锹锅碗瓢盆以及一些家具之类,一旦从木匠、铁匠小作坊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效率上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何况甘奇还准备弄出一点科技上的小进步,比如纺纱机,水力纺纱机,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或者说对于沈括这种人而言技术要求不高,只要一个点子,一个方向,沈括必然能把这东西给做出来。
棉花在京畿各地已然种植了好几年,在民间反响极好,朝廷也不遗余力推广,而且棉花这种作物又好种植,对于水源的要求不高,一些荒地旱地都可以种植,产量早已经起来了,至少供应一个工厂的产量是足够足够的。
甘奇思虑了这些事情,便也定下了这些事情。
水力纺纱机,一是要水,选址上就得在河道边,再来就是要水流落差,那就得选在河道下游。
汴河就是极好的地方,这事不难。
建设上也不难,在一个地势低洼之地,开一个沟渠,把汴河水引出来,然后顺势而下,层层叠叠,安排一台又一台的纺纱机鳞次栉比摆放,借助水力不断带动机器纺纱。
这个计划明显可以行得通。
甘奇越想越是兴奋,看完相扑场的账册之后,直接回到老宅里,迫不及待让甘霸磨墨,甘奇下笔,甚至把工厂大概的草图都给画出来了。
缺的就是纺纱机了。
还得回头去找沈括,哪怕是天色黄昏了,甘奇也迫不及待让人去请沈括赶紧入城,樊楼一叙。
沈括匆忙而来,对于甘奇要改造纺纱机的想法惊为天人,用水力来纺纱,原理上肯定是可行的,就是要改造现有的纺纱机运作模式。
甘奇也不管那么多,只说道:“存中兄身边高明的匠人不少,你把这个事情带回去,与众人一起商量,此物必然不难。”
沈括点着头:“下官也知此物必然可以造出,却是一时之间也没有具体办法,还望相公能容得一些时间。”
沈括事太多,甘奇又给了一个任务,他这是再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甘奇却道:“其中原理我也不甚知晓,但是我给你一物可作设计思路。”
“还请相公指点。”沈括等的就是甘奇这句话,他知道甘奇提出的东西,必然会有自己的见解。
“此物乃是齿轮,此物你当不陌生,但是想要做出真正合用的铁齿轮,从草图到手工打造,都需要最好的匠人花费许多心思。此纺纱机若是有齿轮传动加持,便是一条极好的设计思路。”甘奇也只能帮到这里了,他对纺织实在不太懂。
但是沈括对于纺织的原理驾轻就熟,灵光一闪:“相公一语,醍醐灌顶,水车向来只做舂米之用,便是传动方式的局限,下官似乎有了一些思路。”
“那你速速回去带着众匠人思索一番,把此物快速造出来。”甘奇也高兴不已,还带心急。
“下官遵命!”沈括酒都没喝几杯,匆匆又出了樊楼。这工科男,似乎对女人没什么兴趣。
甘奇也不在樊楼多留,他似乎也对女人没什么兴趣了。
只可惜了那一众脖子伸得老长的花魁们,一个个失落无比,甘相公难得来一趟,却是就这么走了。
若是放在十年前,今日这樊楼,不知谁人又要借着甘相公名声鹊起。
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柳三变欧阳修是这里的贵客,可惜他们后来不再多来了,来了也鲜少填词。十年前甘奇苏轼苏辙是这里的贵客,如今也不多来了,来了也不想着什么诗词之类。
如今到了秦少游蔡京等人,却是最近他们也不多来了。
唯有晏几道,在樊楼混迹好几年,却还依旧常来,反倒晏几道成了这东京七十二名楼里最受欢迎的人。
世间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
甚至再也没有人把甘相公作词讽刺晏几道的事情拿来取笑了,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晏几道被甘相公这等人物取笑,那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甘奇自然也不知晓如今欢乐场里的这些事,回家之后,依旧还在仔细思考着工厂的事情。
甚至也想到,工厂若是真如雨后春笋而起,那钱庄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甘奇也在担心有些事情,比如如何在工厂模式之下确保粮食的耕种,这是社会最根本的保障。这是当权之人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工厂与耕种与人口之间平衡关系,这个把握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