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镇江事 八(2/2)
《臣权》作者:受伤的害虫 2020-05-07 01:57
子和粗俗的衣着,又不让人注目。只当他是码头上的一个普通搬运工。这几天,他常拉着齐泰手下的一个水军亲卫于庆元这么游‘荡’。于庆元是镇江人,跟随齐泰出海之前又在这一带工作过多年,熟人熟地,在刘安看来,是齐泰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他俩最近每天都是一副颠狂模样。成天酒气熏天。不过他们从不上大街里的酒楼,总是往街外江岸边的小酒肆里钻。在那些挑夫、苦力酒客面前。出手大方,豪爽过人。他俩是要在这些人中物‘色’朋友,能为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朋友。
这是今天,他俩‘荡’到江岸边的一个芦苇编织的小酒棚边,见里面坐着一位须发灰白的老人。那老人没有喝酒,只是满脸愁云地坐在酒桌边。他俩料定必有原委,便钻了进去。
一个高呼:“老板,上菜上酒!”
一个凑到老人面前,问:“老人家,怎不喝酒?”
老人气哼哼地说:“我王三没钱,喝什么酒!平时都是赊酒喝,今天倒不肯赊了!”
这边刘安朗然地说:“老人家,不嫌弃的话,就跟我们一块喝吧!”一边向老板喊:“多来两斤酒,多上一份菜!”
老者正要推辞,于庆元一把拉住老人,用地道的镇江口音说道:“你这就见外了吧,都是跑码头的生意人,还分什么彼此嘛!”
刘安也说:“看老人家身板硬朗,动作敏捷,像有点拳脚功夫的。都是江湖上人,分什么你呀我呀!”
老人见两位壮士豪爽、真诚,也就不客气了。酒过三巡之后,老人灰‘色’的瘦脸上,浮现出了红晕,话也多了。他举杯说:
“我就借‘花’献佛了,敬二位一杯!”
刘安和于庆元都说:“一回生,二回熟,我们都是朋友了,不叫敬酒,是一块干!”
老人感动地说:“好,就一块干!”
待三人干了酒后,老人‘激’动地说:“两位如此豪爽真诚,我也该说点自己的话了。我王三是个穷当兵的,当了一辈子兵,老了,打不成仗了,当官的就不要我了,只得流落街头。我连个避风雨的窝也没有,还‘混’了个老太婆,没别的法子,就在河滩芦苇丛里搭了个小棚住着。不该在军营中染上了好酒贪杯的坏‘毛’病,好不容易卖苦力换来几个钱。又都还了酒账,成天挨老婆的臭骂。唉,这日子真没法过。”
刘安听了。心中大喜,他想这一回可找中一个人了。便热情地说:“王三老哥,我们都是苦命人,我跟庆元老弟身强力壮的,跑点小生意,虽富不了,袋子里总还有点小酒钱。如老哥看得起我俩,往后只管来这店子喝酒。这点酒钱我们还付得起。”
于庆元也说:“是呀是呀,老哥你只管来。如今这世道的,不靠朋友靠谁呀!”
老人喝着酒,听着这番热情的话。心里舒服极了,说:“今天真是黄道吉日,不想遇到贵人了。我王三活到六十多,当了一辈子兵,‘混’熟多少人,都没遇上个知心朋友,老来倒遇上了。今天既然聚在一起了,就不要轻易分手,喝罢酒。如不嫌弃的话,一道去我那个穷家看看。”
这是刘安求之不得的事。他正想去江边走走,寻出一个僻静的靠船码头来。便道:“那太好了。庆元兄弟,等会就跟王三老兄走一趟吧!”
于是,酒醉饭饱之后,在王三老人的带领下,三个人从小店走了出来,没走几步。朝旁一拐,就是一条极陡的坡道。顺坡走出不远,便是一片小菜地,穿过菜地,是一片密密的芦苇林。芦苇林中有泥沙路,想是老人夫‘妇’日积月累地用两双脚踩出来的。
他们走出约一里地,果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一小块空地,空地上有一个芦苇小窝棚。也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老人突然转身说:
“那个破屋没什么看头,我还是带二位小弟到江边走走吧!”
于庆元忙说:“那不见外了吗?来到家‘门’口了,哪能不进去看看老嫂子呢!”
王三迟疑地说:“我们满口的酒气,她又当我赊酒喝了,难听她的唠叨。”
刘安这才想起老人惧内,况且自己心里想的是寻找临时靠船码头,便道:“王老兄带我们去江边也很好嘛,走吧,看这江边还能停船吗?”
王三老人一边说:“怎不能停呢?不远处靠近甘‘露’寺的地方,就有个小码头,过去,附近百姓的小船,就常在这儿停。”一边带着他们绕出苇林,走向那个码头。
站在那码头边,举目四望,于庆元心里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只担心穿街走巷去大码头容易暴‘露’,太危险,现在好了,可以从这条僻静的小路来这个小码头上船。他口里高兴地叫喊道:“太好了,太好了!这地方太漂亮了!”心里却是说:我总算找到了一极好的登船处了。
整整八天了,齐泰父子都是在焦虑不安中度过的。他们一直在想着前天顺妃派人传话说的事,惦记着于庆元准备得怎么样了。因为昨天晚上,顺妃的那个‘侍’‘女’又过来催了一遍,再不行动的话,估计就会被皇上猜忌了。
他不知道皇上到底怎么想的,八天之前。顺妃派人传话过来,让他和儿子齐天瑞脱离大队,直接前往京师面见皇上。
要不是验过令牌和信物,齐泰几乎认为这是有人想把自己父子满‘门’往抄家灭族上引路,抛离太子的迎接,直接‘私’自前往京师,这个罪名可大可小,要是能先见到皇上,那样还好说一些,要是万一落到有心人眼里。
特别是太子手里,直接斩杀自己父子,估计皇帝都说不出什么话来责怪太子的。这可是欺君之罪啊,难道皇上怎么对自己父子二人有什么想法吗?
所以昨天晚上接到顺妃那个近‘侍’的传信之后,他一直都很惶恐,几乎一夜都没有睡觉,可大可小的事情,只好派人催促了于庆元,于庆元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而且跟随自己多年,是值得信赖的,而且,于庆元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玩伴史云‘波’,经过史云‘波’之手,认识了现在水军指挥使的家将刘安,这层关系,当然可以使齐泰顺利离开镇江。
当然,齐泰也‘交’代了于庆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泄‘露’出去,就说是要走‘私’的商人,不怕‘花’钱,至于奇珍异宝什么的,齐天瑞周游列国,倒是收集了不少,相信在大明还算得上稀罕玩意的,买一条路走,相信是可以。
但是,齐泰还是隐隐约约的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起来,最近几天,总是有人偷偷的在四方驿附近转悠,说白了,也就是在他住的院落附近转悠,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不是自己心虚的话,那就是事情泄‘露’了。
而且,最近几天,几乎天天有人拉着他去觐见太子,他还不得不去,不是陈知府,就是刘同知,要么就是水军指挥使刘遂,甚至就连附近的一些名仕大儒,也会找借口前来拜会,比如说今日觐见太子一样。
明明没有什么事情,大家就是在哪里闲扯了一上午,然后就是中午吃饭喝酒,一直到天‘色’近黑,他才回到四方驿的住处,这种心累,已经要让年岁已高的齐泰要承受不住了,他现在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着于庆元的动作能再点,自己也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那怕等待他的是噩耗,齐泰也认了。q
他俩最近每天都是一副颠狂模样。成天酒气熏天。不过他们从不上大街里的酒楼,总是往街外江岸边的小酒肆里钻。在那些挑夫、苦力酒客面前。出手大方,豪爽过人。他俩是要在这些人中物‘色’朋友,能为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朋友。
这是今天,他俩‘荡’到江岸边的一个芦苇编织的小酒棚边,见里面坐着一位须发灰白的老人。那老人没有喝酒,只是满脸愁云地坐在酒桌边。他俩料定必有原委,便钻了进去。
一个高呼:“老板,上菜上酒!”
一个凑到老人面前,问:“老人家,怎不喝酒?”
老人气哼哼地说:“我王三没钱,喝什么酒!平时都是赊酒喝,今天倒不肯赊了!”
这边刘安朗然地说:“老人家,不嫌弃的话,就跟我们一块喝吧!”一边向老板喊:“多来两斤酒,多上一份菜!”
老者正要推辞,于庆元一把拉住老人,用地道的镇江口音说道:“你这就见外了吧,都是跑码头的生意人,还分什么彼此嘛!”
刘安也说:“看老人家身板硬朗,动作敏捷,像有点拳脚功夫的。都是江湖上人,分什么你呀我呀!”
老人见两位壮士豪爽、真诚,也就不客气了。酒过三巡之后,老人灰‘色’的瘦脸上,浮现出了红晕,话也多了。他举杯说:
“我就借‘花’献佛了,敬二位一杯!”
刘安和于庆元都说:“一回生,二回熟,我们都是朋友了,不叫敬酒,是一块干!”
老人感动地说:“好,就一块干!”
待三人干了酒后,老人‘激’动地说:“两位如此豪爽真诚,我也该说点自己的话了。我王三是个穷当兵的,当了一辈子兵,老了,打不成仗了,当官的就不要我了,只得流落街头。我连个避风雨的窝也没有,还‘混’了个老太婆,没别的法子,就在河滩芦苇丛里搭了个小棚住着。不该在军营中染上了好酒贪杯的坏‘毛’病,好不容易卖苦力换来几个钱。又都还了酒账,成天挨老婆的臭骂。唉,这日子真没法过。”
刘安听了。心中大喜,他想这一回可找中一个人了。便热情地说:“王三老哥,我们都是苦命人,我跟庆元老弟身强力壮的,跑点小生意,虽富不了,袋子里总还有点小酒钱。如老哥看得起我俩,往后只管来这店子喝酒。这点酒钱我们还付得起。”
于庆元也说:“是呀是呀,老哥你只管来。如今这世道的,不靠朋友靠谁呀!”
老人喝着酒,听着这番热情的话。心里舒服极了,说:“今天真是黄道吉日,不想遇到贵人了。我王三活到六十多,当了一辈子兵,‘混’熟多少人,都没遇上个知心朋友,老来倒遇上了。今天既然聚在一起了,就不要轻易分手,喝罢酒。如不嫌弃的话,一道去我那个穷家看看。”
这是刘安求之不得的事。他正想去江边走走,寻出一个僻静的靠船码头来。便道:“那太好了。庆元兄弟,等会就跟王三老兄走一趟吧!”
于是,酒醉饭饱之后,在王三老人的带领下,三个人从小店走了出来,没走几步。朝旁一拐,就是一条极陡的坡道。顺坡走出不远,便是一片小菜地,穿过菜地,是一片密密的芦苇林。芦苇林中有泥沙路,想是老人夫‘妇’日积月累地用两双脚踩出来的。
他们走出约一里地,果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一小块空地,空地上有一个芦苇小窝棚。也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老人突然转身说:
“那个破屋没什么看头,我还是带二位小弟到江边走走吧!”
于庆元忙说:“那不见外了吗?来到家‘门’口了,哪能不进去看看老嫂子呢!”
王三迟疑地说:“我们满口的酒气,她又当我赊酒喝了,难听她的唠叨。”
刘安这才想起老人惧内,况且自己心里想的是寻找临时靠船码头,便道:“王老兄带我们去江边也很好嘛,走吧,看这江边还能停船吗?”
王三老人一边说:“怎不能停呢?不远处靠近甘‘露’寺的地方,就有个小码头,过去,附近百姓的小船,就常在这儿停。”一边带着他们绕出苇林,走向那个码头。
站在那码头边,举目四望,于庆元心里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只担心穿街走巷去大码头容易暴‘露’,太危险,现在好了,可以从这条僻静的小路来这个小码头上船。他口里高兴地叫喊道:“太好了,太好了!这地方太漂亮了!”心里却是说:我总算找到了一极好的登船处了。
整整八天了,齐泰父子都是在焦虑不安中度过的。他们一直在想着前天顺妃派人传话说的事,惦记着于庆元准备得怎么样了。因为昨天晚上,顺妃的那个‘侍’‘女’又过来催了一遍,再不行动的话,估计就会被皇上猜忌了。
他不知道皇上到底怎么想的,八天之前。顺妃派人传话过来,让他和儿子齐天瑞脱离大队,直接前往京师面见皇上。
要不是验过令牌和信物,齐泰几乎认为这是有人想把自己父子满‘门’往抄家灭族上引路,抛离太子的迎接,直接‘私’自前往京师,这个罪名可大可小,要是能先见到皇上,那样还好说一些,要是万一落到有心人眼里。
特别是太子手里,直接斩杀自己父子,估计皇帝都说不出什么话来责怪太子的。这可是欺君之罪啊,难道皇上怎么对自己父子二人有什么想法吗?
所以昨天晚上接到顺妃那个近‘侍’的传信之后,他一直都很惶恐,几乎一夜都没有睡觉,可大可小的事情,只好派人催促了于庆元,于庆元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而且跟随自己多年,是值得信赖的,而且,于庆元找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玩伴史云‘波’,经过史云‘波’之手,认识了现在水军指挥使的家将刘安,这层关系,当然可以使齐泰顺利离开镇江。
当然,齐泰也‘交’代了于庆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身份泄‘露’出去,就说是要走‘私’的商人,不怕‘花’钱,至于奇珍异宝什么的,齐天瑞周游列国,倒是收集了不少,相信在大明还算得上稀罕玩意的,买一条路走,相信是可以。
但是,齐泰还是隐隐约约的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起来,最近几天,总是有人偷偷的在四方驿附近转悠,说白了,也就是在他住的院落附近转悠,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不是自己心虚的话,那就是事情泄‘露’了。
而且,最近几天,几乎天天有人拉着他去觐见太子,他还不得不去,不是陈知府,就是刘同知,要么就是水军指挥使刘遂,甚至就连附近的一些名仕大儒,也会找借口前来拜会,比如说今日觐见太子一样。
明明没有什么事情,大家就是在哪里闲扯了一上午,然后就是中午吃饭喝酒,一直到天‘色’近黑,他才回到四方驿的住处,这种心累,已经要让年岁已高的齐泰要承受不住了,他现在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着于庆元的动作能再点,自己也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那怕等待他的是噩耗,齐泰也认了。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