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巴尔干危机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作者:自由有多远 2020-05-07 02:34
德国在欧洲大陆所拥有的统治性地位已经不需要英国和法国的政治评论家们做过多的渲染,这不再是潜在的威胁,而是铁打的事实。
1913年,德国的煤炭产量达到英国和法国产量的总和,为35亿公吨,若再算上用于发电的1亿吨褐煤的产量,德国的煤炭采掘业的产值也已经毫不逊色,即使英国煤的质量和单价都更高一些。
德国的钢产量早在1903年便超越了英国,1910年和英国、法国的总产量持平,到1913年,产能接近了英法俄三国的总和。
国家实力的与日俱增使得国内民众普遍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信,这使政府在外交工作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尤其是法国在土耳其的殖民统治阻塞了德国东进的道路,那是一个人口超过五千万,并且潜力巨大的市场,德国工业界希望获得在土耳其市场自由销售商品的权力;同时,陆军中也有一股支持土耳其拜托法国统治的势力,虽然戈尔茨对此始终保持冷静,但是当局势发生了变化,德国就有必要重新评估土耳其的价值,以及德法两国在新形势下的关系。
1913年中期,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三个小国密谋联合反对土耳其,以收回斯拉夫人占多数的马其顿地区。一般来说,小国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是没有权力采取自由行动的,但是这一次他们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年迈的约瑟夫皇帝,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帝国的势力扩充到爱琴海岸,而这也正是实力日渐壮大的保加利亚王国和他们的国王斐迪南的愿望。
在这件事上,德国外交部感到十分棘手,一方面,奥国是自身的传统盟友,约瑟夫皇帝的要求不得不给于十分的重视;同时,结束土耳其人和伊斯兰教在欧洲的统治也符合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愿望,在这方面,希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占据了民族大义。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维护巴尔干地区的稳定是德国对于法国的既定承诺,也是两国能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许多年来,土耳其的民族主义者从未停止过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期间不断争取德国的支持。不过均被德国政府回绝。当前情况下。一旦巴尔干爆发战争。那么土耳其一定会遭受重大的政治困境,法国难以置身其外。
届时,德国必须在支持奥国还是支持法国的问题上做出选择。
当巴尔干问题和日俄远东争端同时发生。德国的外交形势急转直下。
1906年,比洛竞争首相失败后辞去了公职,前任驻英大使明斯特出任新的外交大臣,驻俄大使拉多林出任外交部枢密顾问。
为了摸清英法两国的真实态度,明斯特先后访问了伦敦和巴黎。
在远东问题上,英德两国保持了较高的共识:发生在亚洲的战争不应波及欧洲,在必要的时候,英德两国应共同调停俄日争端,以维持远东地区的均势。
在巴黎,明斯特和塔列朗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后者坦承,法国不能允许土耳其遭受失败,否则这个国家会陷入战乱和恐怖,法国在该地区的统治就受到威胁。明斯特回答,德国愿意为此协调各方的利益,但是在马其顿的地位问题上,土耳其应当做出适当的让步。对此,塔列朗没有明确回答,不过,他提醒明斯特,土耳其是法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绝对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至于何谓原则问题,他却没有说明,只是重申了希望巴尔干地区保持安定的愿望。
明斯特访问归来后,迅速和威廉汇报了情况。
“陛下,格雷首相的态度是明确的,语气是缓和的,可以说英德两国在远东问题的观点基本一致,那就是亚洲的战争不应波及到欧洲。俄日之间的胜负都应局限在某个限度之内。”明斯特温婉的说道。这位比洛的继任者也是老资格的外交官,出身于莱比锡的一个伯爵家庭,从22岁开始担任普鲁士驻萨克森宫廷的代办,而后平步青云,年纪轻轻便担任了非常重要的帝国驻伦敦大使的职位。
威廉对明斯特的看法就是,此人有一定的洞见,在大的问题上不糊涂,不过具体的办事能力远远不及比洛。
“那法国的态度呢?他们在巴尔干的底限在哪里?”威廉迫不及待的问道。
“我和塔列朗交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13年,德国的煤炭产量达到英国和法国产量的总和,为35亿公吨,若再算上用于发电的1亿吨褐煤的产量,德国的煤炭采掘业的产值也已经毫不逊色,即使英国煤的质量和单价都更高一些。
德国的钢产量早在1903年便超越了英国,1910年和英国、法国的总产量持平,到1913年,产能接近了英法俄三国的总和。
国家实力的与日俱增使得国内民众普遍产生了一种盲目的自信,这使政府在外交工作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尤其是法国在土耳其的殖民统治阻塞了德国东进的道路,那是一个人口超过五千万,并且潜力巨大的市场,德国工业界希望获得在土耳其市场自由销售商品的权力;同时,陆军中也有一股支持土耳其拜托法国统治的势力,虽然戈尔茨对此始终保持冷静,但是当局势发生了变化,德国就有必要重新评估土耳其的价值,以及德法两国在新形势下的关系。
1913年中期,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三个小国密谋联合反对土耳其,以收回斯拉夫人占多数的马其顿地区。一般来说,小国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是没有权力采取自由行动的,但是这一次他们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年迈的约瑟夫皇帝,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帝国的势力扩充到爱琴海岸,而这也正是实力日渐壮大的保加利亚王国和他们的国王斐迪南的愿望。
在这件事上,德国外交部感到十分棘手,一方面,奥国是自身的传统盟友,约瑟夫皇帝的要求不得不给于十分的重视;同时,结束土耳其人和伊斯兰教在欧洲的统治也符合巴尔干地区的民族愿望,在这方面,希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占据了民族大义。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维护巴尔干地区的稳定是德国对于法国的既定承诺,也是两国能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许多年来,土耳其的民族主义者从未停止过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期间不断争取德国的支持。不过均被德国政府回绝。当前情况下。一旦巴尔干爆发战争。那么土耳其一定会遭受重大的政治困境,法国难以置身其外。
届时,德国必须在支持奥国还是支持法国的问题上做出选择。
当巴尔干问题和日俄远东争端同时发生。德国的外交形势急转直下。
1906年,比洛竞争首相失败后辞去了公职,前任驻英大使明斯特出任新的外交大臣,驻俄大使拉多林出任外交部枢密顾问。
为了摸清英法两国的真实态度,明斯特先后访问了伦敦和巴黎。
在远东问题上,英德两国保持了较高的共识:发生在亚洲的战争不应波及欧洲,在必要的时候,英德两国应共同调停俄日争端,以维持远东地区的均势。
在巴黎,明斯特和塔列朗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后者坦承,法国不能允许土耳其遭受失败,否则这个国家会陷入战乱和恐怖,法国在该地区的统治就受到威胁。明斯特回答,德国愿意为此协调各方的利益,但是在马其顿的地位问题上,土耳其应当做出适当的让步。对此,塔列朗没有明确回答,不过,他提醒明斯特,土耳其是法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绝对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至于何谓原则问题,他却没有说明,只是重申了希望巴尔干地区保持安定的愿望。
明斯特访问归来后,迅速和威廉汇报了情况。
“陛下,格雷首相的态度是明确的,语气是缓和的,可以说英德两国在远东问题的观点基本一致,那就是亚洲的战争不应波及到欧洲。俄日之间的胜负都应局限在某个限度之内。”明斯特温婉的说道。这位比洛的继任者也是老资格的外交官,出身于莱比锡的一个伯爵家庭,从22岁开始担任普鲁士驻萨克森宫廷的代办,而后平步青云,年纪轻轻便担任了非常重要的帝国驻伦敦大使的职位。
威廉对明斯特的看法就是,此人有一定的洞见,在大的问题上不糊涂,不过具体的办事能力远远不及比洛。
“那法国的态度呢?他们在巴尔干的底限在哪里?”威廉迫不及待的问道。
“我和塔列朗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