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旧年开拓滨松意(2/2)
《日本战国走一遭》作者:秽多非人 2019-12-25 06:04
的。
可小平太二话不说就给他锯成了八截,可把助左卫门心疼的滴血。这么大的木料,整段的价值数十贯,可切开了那就是柴火,不值钱了。
拦住一脸问号的助左卫门,小平太才透露出实情,准备制造条墨。
这个时代的墨几乎全部都是由大和国兴福寺以及各下院垄断的,承办售卖的商人也并非是纳屋。再急赤白脸的瞪眼也没用,就是专卖,跟你们没关系。
而山内家如果开始制墨,专卖权垄断经营又是一条生财之路,不可轻视。
“墨?如果用高丽红松制墨,那本钱未免太大了吧。”助左卫门已经是十几年商海沉浮的大佬了,感觉有些不靠谱。
“只是实验,而非一定采用。”小平太当然知道,从李朝进口红松,拉回山内制墨,那个代价根本难以想象。
“信浓松不堪用?”
“还没试过。”
“怎么试?”
“这不是正在锯断嘛。”
第一道工序是给锯断的松木放松油,防止烟灰中油脂含量太高,造成黏连,《天工开物》有详细的过程介绍。
取出的松油也是好东西,可以拿来制油墨,一斤油能出三四钱油烟,回报率也不算太低。只是制出来的墨不如烟墨质量好而已,在清代挺流行。
剩下的松木,建十几丈长的烟窑,慢慢烧,最后刮灰。
结果大出小平太等人的预料,越是在北方生长,木纹细密,木质坚硬的好木材,出得烟灰越少。
而南方长得歪瓜裂枣,不能拿来做建筑材料的杂松,反而烟灰出的又细又多,松油下的也颇为喜人。
上好的建筑材料,用于房梁椽条的第一等建材佐渡红松、高丽红松,价值昂贵,可回报完全不及投入。
而纪伊、大和等国,气候相对温暖,日照较长,雨水充沛。生长的松树,很多都不笔直(不用向上争阳光),木纹也不细密,材质也不够坚硬。却富含油脂,生长快,价格便宜(谁叫他不能造房子)。
难怪越往北方,松树分布越多的地方,越不会有人去制造条墨。直接砍了拿去卖都比做墨挣钱,傻子才去做墨。而南面杂松不成材,所以奈良就产墨。自然环境也对地方产业有相当巨大的影响。
山内本地的信浓松不南不北,所以就不上不下,做墨可以,但是本钱太高。到是太平洋沿岸三河、远江、骏河等国的松木歪瓜裂枣,但富含油脂,可以使用。
如果要制墨还只能把作坊办在滨松,利用就近取材的便利,以及靠近外洋港口的地理,打的算盘就是往畿内町等大城市,还有对岸大明卖。
小平太突然想到,山内义治和山内义胜父子在的时候,山内义治大规模扩建滨松城以及海港,治理天龙川。同时在滨松检地和开港,充实滨松城下町。滨松城正当海道中心,上洛通途。
难道当初父子两个有迁移本城往滨松的想法?
可小平太二话不说就给他锯成了八截,可把助左卫门心疼的滴血。这么大的木料,整段的价值数十贯,可切开了那就是柴火,不值钱了。
拦住一脸问号的助左卫门,小平太才透露出实情,准备制造条墨。
这个时代的墨几乎全部都是由大和国兴福寺以及各下院垄断的,承办售卖的商人也并非是纳屋。再急赤白脸的瞪眼也没用,就是专卖,跟你们没关系。
而山内家如果开始制墨,专卖权垄断经营又是一条生财之路,不可轻视。
“墨?如果用高丽红松制墨,那本钱未免太大了吧。”助左卫门已经是十几年商海沉浮的大佬了,感觉有些不靠谱。
“只是实验,而非一定采用。”小平太当然知道,从李朝进口红松,拉回山内制墨,那个代价根本难以想象。
“信浓松不堪用?”
“还没试过。”
“怎么试?”
“这不是正在锯断嘛。”
第一道工序是给锯断的松木放松油,防止烟灰中油脂含量太高,造成黏连,《天工开物》有详细的过程介绍。
取出的松油也是好东西,可以拿来制油墨,一斤油能出三四钱油烟,回报率也不算太低。只是制出来的墨不如烟墨质量好而已,在清代挺流行。
剩下的松木,建十几丈长的烟窑,慢慢烧,最后刮灰。
结果大出小平太等人的预料,越是在北方生长,木纹细密,木质坚硬的好木材,出得烟灰越少。
而南方长得歪瓜裂枣,不能拿来做建筑材料的杂松,反而烟灰出的又细又多,松油下的也颇为喜人。
上好的建筑材料,用于房梁椽条的第一等建材佐渡红松、高丽红松,价值昂贵,可回报完全不及投入。
而纪伊、大和等国,气候相对温暖,日照较长,雨水充沛。生长的松树,很多都不笔直(不用向上争阳光),木纹也不细密,材质也不够坚硬。却富含油脂,生长快,价格便宜(谁叫他不能造房子)。
难怪越往北方,松树分布越多的地方,越不会有人去制造条墨。直接砍了拿去卖都比做墨挣钱,傻子才去做墨。而南面杂松不成材,所以奈良就产墨。自然环境也对地方产业有相当巨大的影响。
山内本地的信浓松不南不北,所以就不上不下,做墨可以,但是本钱太高。到是太平洋沿岸三河、远江、骏河等国的松木歪瓜裂枣,但富含油脂,可以使用。
如果要制墨还只能把作坊办在滨松,利用就近取材的便利,以及靠近外洋港口的地理,打的算盘就是往畿内町等大城市,还有对岸大明卖。
小平太突然想到,山内义治和山内义胜父子在的时候,山内义治大规模扩建滨松城以及海港,治理天龙川。同时在滨松检地和开港,充实滨松城下町。滨松城正当海道中心,上洛通途。
难道当初父子两个有迁移本城往滨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