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路线之争(2/2)
《法师乔安》作者:程剑心 2022-02-11 12:20
乘船南下,兵临亚尔夫海姆,你不想着紧急出兵支援,居然还想利用南方同胞当挡箭牌,替自己牵制敌军主力,好让你们北方人有机会去偷敌军老巢,收复失地,便宜占尽,算计的可真精啊!
可是我们南方人凭啥要扮演这种替人顶雷,出力不讨好的角色?
亚尔夫海姆不是你的家乡,面临战火威胁的也不是你的同胞,所以你不觉得心疼是吧?
且不说温斯洛普兵团南下入侵,会给当地民众造成多大的灾难,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多少良田与家园被战火焚毁,即便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大陆军在北方就真的可以把握机会打开局面吗?
恐怕不见得。
罗尔斯·温斯洛普这个老狐狸,早就考虑到了后方防御空虚的问题,特地在自由港留下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再加上五千瓦利族佣兵协防,还有海军舰队随时可以提供炮火支援,以及来自母国的源源不断的补给,大陆军没有制海权,连海岸线都控制不了,哪有那么容易攻下自由港?
你本尼迪克特·拉瓦尔大嘴一张,话说的倒是轻巧,可你真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攻克自由港、歼灭克林顿兵团吗?
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把握,凭什么让广大南方同胞为你这份包藏私心的作战方案买单?
万一北方战事迟迟无法取得突破,南方腹地又沦陷于入侵者之手,大陆军断了补给线,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独立革命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还说什么温斯洛普伯爵在搞军事冒险,我看你本尼迪克特·拉瓦尔才是一个真正的投机分子,孤注一掷的疯狂赌徒!
如果照你的意思办,就等于亲手为大陆军敲响了末日丧钟,罪不容恕!
大陆军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到最后演变成了“南方派”和“北方派”的军官吵架大会,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骂街,这可如何是好?
是采纳拉瓦尔将军的方案,趁机反攻,还是接受盖茨将军的提议,分兵支援王子港?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得由乔治·瓦萨这个总司令亲自发话,一锤定音。
就本心而言,瓦萨将军其实更倾向于支持查尔斯·盖茨的观点,这当然有顾念乡土情份的因素,毕竟他也是南方人,不过主要还是出于一贯“顾全大局”的心态。
拉瓦尔将军的方案很激进,很大胆,若能成功达到作战意图,收益巨大。
但是坏就坏在风险太大,而且必然招致南方同胞的怨言。
不管大陆军在北方打了多少胜仗,都无法改变南方大地生灵涂炭的现实,明明有机会支援南方同胞,却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冷眼旁观亚尔夫海姆遭受斐真入侵者的铁蹄蹂躏,岂不令广大南方同胞心寒?
好不容易才说服南方乡绅和种植园主们出钱出粮资助大陆军,好不容易建立起贯通南北的军需补给线,倘若就因为1627年春天做出一个见死不救的决策,致使南北两地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甚至激怒南方同胞,索性投靠斐真一方,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我们南方人凭啥要扮演这种替人顶雷,出力不讨好的角色?
亚尔夫海姆不是你的家乡,面临战火威胁的也不是你的同胞,所以你不觉得心疼是吧?
且不说温斯洛普兵团南下入侵,会给当地民众造成多大的灾难,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多少良田与家园被战火焚毁,即便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大陆军在北方就真的可以把握机会打开局面吗?
恐怕不见得。
罗尔斯·温斯洛普这个老狐狸,早就考虑到了后方防御空虚的问题,特地在自由港留下一个加强师的兵力,再加上五千瓦利族佣兵协防,还有海军舰队随时可以提供炮火支援,以及来自母国的源源不断的补给,大陆军没有制海权,连海岸线都控制不了,哪有那么容易攻下自由港?
你本尼迪克特·拉瓦尔大嘴一张,话说的倒是轻巧,可你真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攻克自由港、歼灭克林顿兵团吗?
如果你自己都没有把握,凭什么让广大南方同胞为你这份包藏私心的作战方案买单?
万一北方战事迟迟无法取得突破,南方腹地又沦陷于入侵者之手,大陆军断了补给线,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独立革命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还说什么温斯洛普伯爵在搞军事冒险,我看你本尼迪克特·拉瓦尔才是一个真正的投机分子,孤注一掷的疯狂赌徒!
如果照你的意思办,就等于亲手为大陆军敲响了末日丧钟,罪不容恕!
大陆军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到最后演变成了“南方派”和“北方派”的军官吵架大会,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骂街,这可如何是好?
是采纳拉瓦尔将军的方案,趁机反攻,还是接受盖茨将军的提议,分兵支援王子港?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得由乔治·瓦萨这个总司令亲自发话,一锤定音。
就本心而言,瓦萨将军其实更倾向于支持查尔斯·盖茨的观点,这当然有顾念乡土情份的因素,毕竟他也是南方人,不过主要还是出于一贯“顾全大局”的心态。
拉瓦尔将军的方案很激进,很大胆,若能成功达到作战意图,收益巨大。
但是坏就坏在风险太大,而且必然招致南方同胞的怨言。
不管大陆军在北方打了多少胜仗,都无法改变南方大地生灵涂炭的现实,明明有机会支援南方同胞,却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冷眼旁观亚尔夫海姆遭受斐真入侵者的铁蹄蹂躏,岂不令广大南方同胞心寒?
好不容易才说服南方乡绅和种植园主们出钱出粮资助大陆军,好不容易建立起贯通南北的军需补给线,倘若就因为1627年春天做出一个见死不救的决策,致使南北两地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甚至激怒南方同胞,索性投靠斐真一方,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