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安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火枪兵章节目录 > 第八章 出头的松柏先成才

第八章 出头的松柏先成才(2/2)

大明火枪兵作者:南郭无忌2 2019-12-01 07:39
天、白云、高山、河流以及生长期中的遍野植物构成一幅壮美的立体动态画卷,而黛青sè的长城犹如一条卧龙蜿蜒在这美丽的群山之中,蓝天之下,更成这幅风景画卷的点睛主题。

    身处这样壮阔的山河中间,任何一个热血男儿都有登高远眺,比试天高的豪迈。潘兴汉带着这支自己耗费心血打造的铁骑,穿行在这秀美的崇山峻岭之间,自是增添了一道人为的风景,使天地充满了生机活力。

    蓟镇长城以北大面积地区都属燕山山脉,山高林密,水草茂盛,人烟稀少,是察哈尔部的夏季牧场。还有大量大明逃民在此农耕繁衍,是汉民和蒙古族民众混居之地。潘兴汉所负责巡逻的就是这片地域中的其中一片,防止鞑靼人秋季在此集结,进犯长城。

    按巡边惯例,一般巡逻,距离长城不得超过五十里,很多边军连这个巡逻距离也达不到,刚一越过关隘就蹲在长城脚下熬时间,等待替换回营。潘兴汉为了锻炼这群多数没有见血的新丁,决意越过五十里巡逻线路,沿着滦河向北行进。若是有幸,遇到鞑靼骑兵,和他们交战一次最好。

    随着越过比较安全的巡逻线,那些年轻人都失去了往rì的活泼,一个个变得沉默不语,潘兴汉知道初次进入战地的士兵,都会紧张。这种紧张若是不加疏导,就会变成恐惧,一旦在心里形成,很难根除。变成风声鹤唳的胆小鬼,将直接影响整个部队的士气。

    一个好的长官不但jīng通军事部署,更要时刻掌握士兵的心理动态,掌握了士兵的心理,才能真正掌控这支部队。于是潘兴汉主动和那些走在身边的年轻士兵聊天。

    “兴旺,你一向话多,今个咋做哑巴了?”走在队伍最前边的潘兴汉向身后充当亲卫的表弟问道。

    潘兴旺抖了抖马缰,赶上表哥,说道:“我怕话说多了口渴,找不到水源受罪。”

    对这种掩饰xìng的回答,潘兴汉了然于胸,看了看路边的滦河,笑了笑,没有揭穿他的谎话,问道:“是不是心慌,有想撒尿的感觉?”

    潘兴旺听了表哥的话,有些窘迫,没有回答,点了点头。

    “说实在的,我也有些担心。”潘兴汉扭头看了潘兴旺一眼,继续说道:“我们担心遇上鞑靼人,其实那些在这附近游牧的鞑靼人也担心遇上我们,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这非常正常。但是,不能因担心就变得胆小怯懦。否则遇到对手就会失去拼杀的勇气,那样,吃亏的一定是吓破胆先逃的人。”

    随后,潘兴汉讲了一些新兵因初上战场,胆小害怕引起的一些笑话,不时引起兵丁的哄堂大笑。为了进一步活跃气氛,潘兴汉还带头唱起北地边关人经常哼唱的大鼓戏。并将自己用昂贵的水晶镜片打磨制成的一架十倍距单筒望远镜从皮套里取出,让这些年轻人开眼。

    等到表弟紧张的神sè有所恢复,潘兴汉说道:“你带五个弟兄,到前边游骑(侦察)行进,距离大队一里左右就可,不要太远,也不要太近,看到鞑靼人就赶紧派人回来,若是危险,就全撤。”说完探过身,拍了拍潘兴旺的肩头。向前边歪歪头,示意立刻行动。

    潘兴旺接过表哥递给自己的单筒望远镜,从肩上摘下弓箭,点出五个游骑兵,脱离大队,纵马快速奔向前方。过了半个时辰,一个突前的游骑快马奔回,报告说前方发现三个行踪可疑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四个游骑兵紧紧围住的是三个破衣烂衫的人。满脸焦急的男人约有三十岁,明显是个汉民,说话带有浓重的沧州口音。坐在破旧勒勒车上的大腹便便的女人面现痛苦表情,用嘀哩嘟噜的鞑靼话不停地向抱着自己的男人述说些什么,并且往车下推男人,要男人快逃。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紧紧抱住男人的大腿,面现恐惧愤怒,紧紧盯着着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兵丁的刀枪。

    男人看到潘兴汉骑马走了过来,小心翼翼的将女人平放在勒勒车上,跳下破车跪倒在地,刚要磕头,听到呻吟,又立刻站起反身扶起女人,紧紧搂在怀里,用无助、悲痛、乞求的复杂眼神看着潘兴汉。

    通过讯问,得知这是一个混合家庭,女的是鞑靼人,男人是从大明逃过来,在此地定居过活的。因老婆临盆难产,要冒险到关内求医,在此被截。

    潘兴汉看着这三人,心里翻腾不止。按照大明律例,遇到没有身份的‘黑户’人,要一律抓回,或者流放或者卖为奴仆,遇有反抗格杀勿论。若是遇到鞑靼人,更没二话,三个字:杀无赦。即使自己放过这三个流民,他们到了长城关隘,也一样逃不过去。若是任凭自生自灭,难产女人多数保不住。

    长城以北,一定范围内,虽是两不管之地,但鞑靼骑兵来此更加方便一些。若没鞑靼人的默许,逃来此地的汉人是无法平安生存的。长期混居,蒙汉通婚的已经很多。潘兴汉看到这对异族夫妻,如此恩爱,让他想不禁起了救助自己的潘家,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无私的情感。

    思忖片刻,潘兴汉将李蒙叫到一边,随手掏出一锭银子,说道:“二叔,你带几个弟兄,作一付马抬担架,以最快速度赶到关内,找家医馆,救治这位妇人,成与不成就看天意。就医后安置到我家,等巡边回去,再将他们一家护送回关外。”

    虽然朝廷有清剿边地流民的规定,但一般巡边兵丁遇到,都装作没看到,任其在关外这片地域讨生计。当然也有一些毫无人xìng的兵丁专门捕杀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流民,用他们的头颅充作鞑靼骑兵,邀功请赏。李蒙听了潘兴汉的话,稍一犹豫,提点道:“大侄子,这样做可要担干系。我看任其自便得了。”

    潘兴汉坚定的摇摇头,“见死不救,于心难安。若关隘有人阻拦,就推到我身上。一切干系我回去担当,去吧。”

    看到潘兴汉如此,李蒙摇摇头,接过银子,点出四个办事老成的老兵,执行命令去了。潘兴汉带着其余士兵继续沿着前进的路线巡逻。

    潘兴汉自从来到大明朝,因先后被弟弟和守关兵丁救援,再加老爹默默的支持关心,一直怀有感恩之心。觉得与人为善乃是根本,要尽可能的凭借自己能力,帮助喝着同一条河水的相邻。所以招募的兵丁,都是潘家口附近的青壮,且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待遇。

    潘兴汉明白,若不是自己掌握着别人不知道的资源,也会像这位男人一样,到这片两不管的土地过活。以己度人,觉得也该用手中的一点权利帮助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