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从零开始
《大明火枪兵》作者:南郭无忌2 2019-12-01 07:39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既飞雪。”刚刚十月底,燕山北地迎来了初冬的第一场大雪。飘飘扬扬的大雪弥漫天地之间,耸立的群山变的银装素裹,好似为了迎接枪骑兵的到来而搭建的一顶顶巨大的银白sè帐篷。
由于朝廷断绝了一切供给,军卒没有更换越冬棉装,原来积蓄的有限粮草也将耗尽,刚刚越过长城的枪骑兵只好原地扎营。为解燃眉之急,潘兴汉对所有将士讲明目前境况,动员军卒分批回家自筹足够食用一月的粮草,自备越冬棉衣和镐、锹、斧头,木锯等劳动工具。要求每个军官拿出一部分饷银,到附近村落购买粮食等必需品。
不但如此,枪骑兵冬季屯驻金矿的计划也因王曰乾的拒绝而被迫更改。王曰乾回信解释说:产出的黄金都已按期上缴锦衣卫,自己根本无力转寰借款;蓟镇总兵府给他下达命令,不许枪骑兵靠近金矿屯驻,不许接济枪骑兵。
rì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与王曰乾的做法完全相反,老上司叶邦荣不但给潘兴汉送来二百名退役的义乌老兵,还为其筹借一千多两白银。潘兴汉利用这雪中送炭的救命银钱,通过刘黄裳介绍过来的几个粮商,购买八百多石粮食马料。这些物资再加上军卒从家里自带的粮食,勉强够枪骑兵度过寒冬。
暂时解决了给养问题,潘兴汉带着队伍向选定的两个临时驻地开拔。一个驻地是距离长城一百多里远的一处黄金矿脉,现代地名叫峪耳崖金矿;另一个驻地是位于滦河岸边一处大型铁矿矿脉,现代地名叫做鹰手营子,距离长城二百多里远。
进入冬季,解决住处是头等大事。枪骑兵营兵分两路赶到这两个临时驻地,立刻采石伐木,建营寨,盖马厩,增设临时xìng防御设施。军帐在冬天不御寒,现盖营房已来不及,只好掏土建冬暖夏凉的地窝子供军卒居住。(地窝子类似陕西窑洞,利用斜坡,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
两处营地建好,潘兴汉将枪骑兵营的各队职责做了调整,命令李蒙统带四队队枪骑兵屯驻鹰手营子,保护义乌矿工开采、冶炼铁矿;命令潘兴旺带领四队枪骑兵屯驻峪耳崖,保护矿工开采、冶炼黄金;潘兴汉自己带两队枪骑兵在这两处矿场之间往返巡逻,以应对鞑靼人的突然进犯,同时利用巡逻之便对居住长城以北地区的居民分布状况做一次详细调查,为以后管辖此地提供依据。一切安置妥当,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在古老的燕山深处展开。
通过一段时间的巡逻调查,潘兴汉已对散居此地的百姓分布以及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为了躲避巡逻明军的围剿和鞑靼骑兵的sāo扰,在此地居住生活的人,多数都定居在偏远狭窄隐秘的山沟,利于农耕的宽阔平整山间盆地或者河谷地带反而少有人烟。
在这里居住的人最缺少的就是食盐、布帛和铁器农具,几乎过着刀耕火种的半原始困顿生活。原因就是他们多数属于流民身份,不敢出面到长城以北购买生活必需品。在这里混居的鞑靼人多数也是因各种原因,被驱逐出部落的人。同为天涯沦落人,为了能够活下来,不分族群,互帮互助很是团结。由于生活环境异常恶劣,居住这里的人天生彪悍勇猛,诚恳直率。
在这里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冒险偷越长城的走私者,不管鞑靼人还是汉人,对待这些商贩非常热情,从不伤害。
针对这种状况,潘兴汉想到了收服他们的办法。决定利用枪骑兵的合法身份,光明正大的从关内购买生活生产必需品,和居住这里的居民平等贸易,消除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明军的抵触情绪,增进彼此的了解,达到最终收服的目的。
于是潘兴汉下令,枪骑兵外出巡逻必须携带从关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朝廷断绝了一切供给,军卒没有更换越冬棉装,原来积蓄的有限粮草也将耗尽,刚刚越过长城的枪骑兵只好原地扎营。为解燃眉之急,潘兴汉对所有将士讲明目前境况,动员军卒分批回家自筹足够食用一月的粮草,自备越冬棉衣和镐、锹、斧头,木锯等劳动工具。要求每个军官拿出一部分饷银,到附近村落购买粮食等必需品。
不但如此,枪骑兵冬季屯驻金矿的计划也因王曰乾的拒绝而被迫更改。王曰乾回信解释说:产出的黄金都已按期上缴锦衣卫,自己根本无力转寰借款;蓟镇总兵府给他下达命令,不许枪骑兵靠近金矿屯驻,不许接济枪骑兵。
rì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与王曰乾的做法完全相反,老上司叶邦荣不但给潘兴汉送来二百名退役的义乌老兵,还为其筹借一千多两白银。潘兴汉利用这雪中送炭的救命银钱,通过刘黄裳介绍过来的几个粮商,购买八百多石粮食马料。这些物资再加上军卒从家里自带的粮食,勉强够枪骑兵度过寒冬。
暂时解决了给养问题,潘兴汉带着队伍向选定的两个临时驻地开拔。一个驻地是距离长城一百多里远的一处黄金矿脉,现代地名叫峪耳崖金矿;另一个驻地是位于滦河岸边一处大型铁矿矿脉,现代地名叫做鹰手营子,距离长城二百多里远。
进入冬季,解决住处是头等大事。枪骑兵营兵分两路赶到这两个临时驻地,立刻采石伐木,建营寨,盖马厩,增设临时xìng防御设施。军帐在冬天不御寒,现盖营房已来不及,只好掏土建冬暖夏凉的地窝子供军卒居住。(地窝子类似陕西窑洞,利用斜坡,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
两处营地建好,潘兴汉将枪骑兵营的各队职责做了调整,命令李蒙统带四队队枪骑兵屯驻鹰手营子,保护义乌矿工开采、冶炼铁矿;命令潘兴旺带领四队枪骑兵屯驻峪耳崖,保护矿工开采、冶炼黄金;潘兴汉自己带两队枪骑兵在这两处矿场之间往返巡逻,以应对鞑靼人的突然进犯,同时利用巡逻之便对居住长城以北地区的居民分布状况做一次详细调查,为以后管辖此地提供依据。一切安置妥当,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在古老的燕山深处展开。
通过一段时间的巡逻调查,潘兴汉已对散居此地的百姓分布以及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为了躲避巡逻明军的围剿和鞑靼骑兵的sāo扰,在此地居住生活的人,多数都定居在偏远狭窄隐秘的山沟,利于农耕的宽阔平整山间盆地或者河谷地带反而少有人烟。
在这里居住的人最缺少的就是食盐、布帛和铁器农具,几乎过着刀耕火种的半原始困顿生活。原因就是他们多数属于流民身份,不敢出面到长城以北购买生活必需品。在这里混居的鞑靼人多数也是因各种原因,被驱逐出部落的人。同为天涯沦落人,为了能够活下来,不分族群,互帮互助很是团结。由于生活环境异常恶劣,居住这里的人天生彪悍勇猛,诚恳直率。
在这里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冒险偷越长城的走私者,不管鞑靼人还是汉人,对待这些商贩非常热情,从不伤害。
针对这种状况,潘兴汉想到了收服他们的办法。决定利用枪骑兵的合法身份,光明正大的从关内购买生活生产必需品,和居住这里的居民平等贸易,消除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明军的抵触情绪,增进彼此的了解,达到最终收服的目的。
于是潘兴汉下令,枪骑兵外出巡逻必须携带从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