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阅兵前奏
《三国处处开外挂》作者:一本江山 2020-05-04 15:44
天刚放亮。
文武大臣们,就来到了奉天殿。
许定拿着功劳簿,坐到龙椅上。
众臣见礼。
许定道:“都免礼吧。今日,朕将宣布诸位的功绩,论功行赏。”
打开簿子。
许定念道:“郭嘉,指挥大型战役三次,均取得胜利,歼敌、俘虏十六万,现晋升为一品大司马,兼任军机处大臣。赏赐豪宅一座,钱三十万。”
华夏国的钱,一万钱能买普通百姓的房屋。
十万钱买城中的商铺。
一百万钱买酒楼、院落等。
三百万钱,才能买顶级豪宅。
所以,赏赐郭嘉的钱并不多,只是一座豪宅就值钱了。加上官升一品大司马,绝对的位高权重。
这在众臣看来,都十分的眼红。
若换做其他人,他们还不会服气呢。
不过郭嘉,立功无数,又是常年统帅大军的,能得到如此封赏,实是理所应当。文武们都没有任何意见。
许定瞅了眼众人,继续道:“贾诩,指挥大型战役四次,均取得胜利,歼敌、俘虏十四万,但鉴于在河北之战中,屠杀俘虏,有损帝国名誉,现晋升为二品督师,兼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赏赐豪宅一座,钱二十五万。”
屠杀俘虏?
这几个字眼,令贾诩稍楞。
河北之战中,他确实下达过严令,对那些想投降的西商帝国的部队,一律不准投降,也杀了一些已经放下武器的敌人。不过,在他收下,从未有俘虏,又谈何屠杀俘虏。
不过
许定这样说,也有道理。
他确实没有遵奉许定的命令,杀了很多手无寸铁的敌人。
那些人,也算作是俘虏吧。
除了郭嘉、贾诩,受到封赏的大臣、武将,不计其数。
许定念了整整一上午。
念的嘴都干了,喝了好几壶水。
直到正午后,方才念完。
张辽、太史慈、黄忠、黄盖、程普,等等这些老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
尤其是陆逊,被晋升为第一集团军的总参谋长。
他的官职,提升的最快。
直接跳跃了好几级。
还有刘备、诸葛亮,也受到重赏。
这两人,一直没有表面归降的态度。今天论功行赏,刘备第一个站出来,表明了态度。经过与西商帝国的战斗后,他看到了敌人的强大,更看到了许定的实力。无论面对谁,他都没有任何的胜算。
而汉室已亡,已没有坚持的必要。
看中原各州、以及天下百姓,在华夏国的统治下,生活渐渐好转。
刘备实在不愿意,再打着汉室的旗号,与许定为敌。
他本想让诸葛亮加入,自己归隐,然而,诸葛亮却始终忠于刘备,无论刘备怎么说,他也不肯舍弃刘备,而投许定。
因此,刘备只得自己加入许定的阵营,并接受封赏。
如此一来,诸葛亮也就跟随刘备,一起加入了。
这对许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与对诸葛亮、刘备的信任,许定晋封刘备为师长,统领第三集团军中,一个师的兵力。
当然,现在还没有第三集团军,但是早晚会有。
封赏完毕。
有个别武将,心不如意,没表现出来。
以为许定说了,那些已经战死的将士,没有在生前受到封赏,想想他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总之,都皆大欢喜了。
竖日。
贾诩筹划的阅兵仪式,已接近尾声。
许昌北校场中,临时修建了一些栏杆,用来区分兵种,以及阻拦围观的人。因为在阅兵当天,会有许多百姓围观。
从校场到街道、城外,之后再返回。
这不仅要给华夏国的百姓看,也要给曹操看。
使他明白,与华夏国军队的差距,更迫切想得到新式武器,有利于布局长安,引诱曹操上当。
“陛下,阅兵之事,已准备妥当。敢问陛下,何日阅兵?”御书房内,贾诩走进来问道。
“我做事向来是雷厉风行,既然你已经准备好,那么阅兵就在后日吧。明日你贴出告示,让全城百姓,都来观看。”许定道。
“是。”
贾诩应下。
“哦对了各级官员,也要来观看。这些你都要安排。”
“臣明白。臣告退。”贾诩准备退走。
许定又似乎想起了什么,起身道:“还有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是不是应该让那些俘虏们,也来观摩。”
“陛下是说,俘虏西商帝国的士兵?”
“嗯,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我们华夏国,不再是以前的冷兵器,我们已经拥有火炮,可以守土安民。”
贾诩想了一下,摇摇头:“臣以为不妥。”
“为何?”
“陛下请想想,他们作为西商帝国的士兵,见过的精锐多了。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入侵华夏国的几十万敌军,仅是西商帝国的偏军,已经要强于我们数倍。而他们在西商帝国,一定见过比他们还要强的正规军。”
说到这里时,贾诩苦笑道:“以他们的阅历,再看到我们的军队后,会有触动吗?恐怕还会嘲笑我们吧?”
“这。”
许定确实没考虑到这一点。
在他看来,自己的军队已经很强大了。
但是想想西商帝国的机械化兵团,却逊色了许多。
毕竟都是刚组建的部队,参战还不到两年。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咱们和西商帝国一比,就好比是叫花子跟龙王耍宝,多少没自知之明?”
“是的。”
许定轻笑道:“那就算了吧。等我们以后真正强大了,一定要让那些俘虏看看,我华夏国的是实力。”
“现在那些俘虏,都在哪呢?”
“回陛下,他们被安排在南城校场。那里本是御林军的驻地,现在安置俘虏了。陛下要去看看吗?”
“嗯。陪我去吧。”
许定早就想去看下,归降华夏国的俘虏,现在是什么情况,一直没有机会,这回可算是得闲了。
“是。”
贾诩带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武大臣们,就来到了奉天殿。
许定拿着功劳簿,坐到龙椅上。
众臣见礼。
许定道:“都免礼吧。今日,朕将宣布诸位的功绩,论功行赏。”
打开簿子。
许定念道:“郭嘉,指挥大型战役三次,均取得胜利,歼敌、俘虏十六万,现晋升为一品大司马,兼任军机处大臣。赏赐豪宅一座,钱三十万。”
华夏国的钱,一万钱能买普通百姓的房屋。
十万钱买城中的商铺。
一百万钱买酒楼、院落等。
三百万钱,才能买顶级豪宅。
所以,赏赐郭嘉的钱并不多,只是一座豪宅就值钱了。加上官升一品大司马,绝对的位高权重。
这在众臣看来,都十分的眼红。
若换做其他人,他们还不会服气呢。
不过郭嘉,立功无数,又是常年统帅大军的,能得到如此封赏,实是理所应当。文武们都没有任何意见。
许定瞅了眼众人,继续道:“贾诩,指挥大型战役四次,均取得胜利,歼敌、俘虏十四万,但鉴于在河北之战中,屠杀俘虏,有损帝国名誉,现晋升为二品督师,兼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赏赐豪宅一座,钱二十五万。”
屠杀俘虏?
这几个字眼,令贾诩稍楞。
河北之战中,他确实下达过严令,对那些想投降的西商帝国的部队,一律不准投降,也杀了一些已经放下武器的敌人。不过,在他收下,从未有俘虏,又谈何屠杀俘虏。
不过
许定这样说,也有道理。
他确实没有遵奉许定的命令,杀了很多手无寸铁的敌人。
那些人,也算作是俘虏吧。
除了郭嘉、贾诩,受到封赏的大臣、武将,不计其数。
许定念了整整一上午。
念的嘴都干了,喝了好几壶水。
直到正午后,方才念完。
张辽、太史慈、黄忠、黄盖、程普,等等这些老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赏。
尤其是陆逊,被晋升为第一集团军的总参谋长。
他的官职,提升的最快。
直接跳跃了好几级。
还有刘备、诸葛亮,也受到重赏。
这两人,一直没有表面归降的态度。今天论功行赏,刘备第一个站出来,表明了态度。经过与西商帝国的战斗后,他看到了敌人的强大,更看到了许定的实力。无论面对谁,他都没有任何的胜算。
而汉室已亡,已没有坚持的必要。
看中原各州、以及天下百姓,在华夏国的统治下,生活渐渐好转。
刘备实在不愿意,再打着汉室的旗号,与许定为敌。
他本想让诸葛亮加入,自己归隐,然而,诸葛亮却始终忠于刘备,无论刘备怎么说,他也不肯舍弃刘备,而投许定。
因此,刘备只得自己加入许定的阵营,并接受封赏。
如此一来,诸葛亮也就跟随刘备,一起加入了。
这对许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与对诸葛亮、刘备的信任,许定晋封刘备为师长,统领第三集团军中,一个师的兵力。
当然,现在还没有第三集团军,但是早晚会有。
封赏完毕。
有个别武将,心不如意,没表现出来。
以为许定说了,那些已经战死的将士,没有在生前受到封赏,想想他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总之,都皆大欢喜了。
竖日。
贾诩筹划的阅兵仪式,已接近尾声。
许昌北校场中,临时修建了一些栏杆,用来区分兵种,以及阻拦围观的人。因为在阅兵当天,会有许多百姓围观。
从校场到街道、城外,之后再返回。
这不仅要给华夏国的百姓看,也要给曹操看。
使他明白,与华夏国军队的差距,更迫切想得到新式武器,有利于布局长安,引诱曹操上当。
“陛下,阅兵之事,已准备妥当。敢问陛下,何日阅兵?”御书房内,贾诩走进来问道。
“我做事向来是雷厉风行,既然你已经准备好,那么阅兵就在后日吧。明日你贴出告示,让全城百姓,都来观看。”许定道。
“是。”
贾诩应下。
“哦对了各级官员,也要来观看。这些你都要安排。”
“臣明白。臣告退。”贾诩准备退走。
许定又似乎想起了什么,起身道:“还有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是不是应该让那些俘虏们,也来观摩。”
“陛下是说,俘虏西商帝国的士兵?”
“嗯,让他们也见识一下,我们华夏国,不再是以前的冷兵器,我们已经拥有火炮,可以守土安民。”
贾诩想了一下,摇摇头:“臣以为不妥。”
“为何?”
“陛下请想想,他们作为西商帝国的士兵,见过的精锐多了。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入侵华夏国的几十万敌军,仅是西商帝国的偏军,已经要强于我们数倍。而他们在西商帝国,一定见过比他们还要强的正规军。”
说到这里时,贾诩苦笑道:“以他们的阅历,再看到我们的军队后,会有触动吗?恐怕还会嘲笑我们吧?”
“这。”
许定确实没考虑到这一点。
在他看来,自己的军队已经很强大了。
但是想想西商帝国的机械化兵团,却逊色了许多。
毕竟都是刚组建的部队,参战还不到两年。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咱们和西商帝国一比,就好比是叫花子跟龙王耍宝,多少没自知之明?”
“是的。”
许定轻笑道:“那就算了吧。等我们以后真正强大了,一定要让那些俘虏看看,我华夏国的是实力。”
“现在那些俘虏,都在哪呢?”
“回陛下,他们被安排在南城校场。那里本是御林军的驻地,现在安置俘虏了。陛下要去看看吗?”
“嗯。陪我去吧。”
许定早就想去看下,归降华夏国的俘虏,现在是什么情况,一直没有机会,这回可算是得闲了。
“是。”
贾诩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