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十六章、格物
《最是光阴留不住》作者:寂寞之鸽 2020-03-12 11:20
仓库这边营造生态蒲素投入了一些,目前来看还是值得的。地方大施展的开,但是地方大想搞出那种氛围也不容易。
植物需要经过几个四季才会有该有的样子,同样景观也是一样。刚搭好的崭新廊桥不可能有什么格调,起码看上去不雅致。必须经过岁月,有一些风雨侵袭过的样子才会觉得协调。
而太湖石垒起来的假山,油光水滑光是看造型,就是觉得假,名副其实的假山。只是时间长了,有飞絮飘过来的种子,或者过路的候鸟带了过来的种子,在堆叠处合适的地方就生根发芽了。
等到假山这边长出一蓬草,那边开了一朵小花,泡着水的部分染上青苔之后感觉就生活了,鲜活了。
而蒲素从书上学来文征明孙子写的明代人养园子方法,每天让食堂淘完米把淘米水浇在上面,很快就养出了一层青苔。古人诚不欺我……
养园子没有个五年起步基本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变化,比如蔷薇这种植物想让它们开到荼蘼开到烂漫,藤蔓顺着墙壁攀顶,没有个五年八年根本不行,哪怕原本就是老藤也需要重新适应。
现在仓库只能说有了点规模,不懂的人或者没有生活的人眼里也没啥了不起。也确实,没有一样是稀奇的东西。但是谁去自己试着弄弄就知道其实也不容易。
休息室里两棵树现在也没长高多少,说是在室内,其实一点不缺少阳光。所以砍树这种事,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好做。生长起来太不容易了。
只是树冠伸展了不少,这正中蒲素下怀。室内不要求它们长高,树冠足够大就好。以前奔驰小的时候喜欢在树下翘着腿撒尿,被蒲素发现后硬是纠正了。
他一般都在这里吃饭和休息,有事没事它跑过来一搭腿来一泡算怎么回事?
蒲素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都是游手好闲的东西,是受了老蒲的余毒影响,直到30多岁他才知道了一些理论基础开始为自己平反。
他喜欢的这些东西,其实也大有讲究,古代称之为“格物”。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
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俗称懂道理讲道理。一个是在身正诚意的行为上用功,一个只是在知识的累积,相差太远。
“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是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什么是“格物”?格物就是探究万事万物势能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她为人们提供先见之明、顺势而为、胜物而不伤的方法和智慧,使人们能够在生命的成长中各就各位、各自饱满。她是中国文化最高明的功夫和境界。
中国文化中以阴阳、五行、干支、八卦等建构的格物体系,对势能变化规律进行精细探究,是抵达天人之学的核心。这也是为什么《诗经》所言“有物有则”的原因。
正因为格物是研究万物势能变化规律的学问,因而可知:今之所言的科学与医学,亦属格物范畴。无出其界。
当然以上的论调,蒲素觉得有点厚脸皮,按照这个理论基础那么天下则无物不格。估计当初的朱熹看到这个论调也要拍大腿,喟叹自己当初怎么没想到。
其实蒲素觉得这些论调都是文人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但真要是强行这么解释一般人也推翻不了。现代人当然相信科学,唯有科学才是真知灼见。只不过“格物”论者也认为”格物“既是对事物本源的精研细查还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亲身实践是最重要的。
大家看看,用格物来解释也一点都不矛盾。哪一样科学方法的诞生,离得了上面几点?
终归是没啥卵用的。蒲素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爱好和为人不是一码事。很多在某些方面很有造诣的大家,都大节有亏。更别说寻常的为人处世了。
有的东西,玩的人水平高又狡猾、肯定比大多数人聪明。于是就定了规矩,创出了所谓的”道“。什么花道、香道、茶道……
谁能说哪样东西就一定要这么搞才上道?以香道为例,我们这边扣扣索索弄点黄豆大的香材,一丝不苟的按照繁文缛节开始品香,这种仪式感确实挺能忽悠人。
在深圳蒲素几年前搞过一场品香会,算是弘扬民族文化。一个道场里来了一百多人,大家在蒲团上盘腿坐好,室内光线昏暗。正前方一个矮条案,背后咖啡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幅长轴简笔水墨画,画上是侧身的一个老者,非僧非道朦朦胧胧,一盏射灯斜向打在画上。
然后隐藏式蓝牙音响开始播放梵乐,从台湾请来的一个老头穿着新中式袍子缓步入场,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吟唱,后面跟着两个同款服饰捧着倒流香的美女。
倒流香炉上萦绕着奶白色的香雾,视觉效果非常牛逼。
老头入场盘坐,美女捧着倒流香炉绕场一周。室内顿时云蒸雾绕,香气扑鼻,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被镇住了,要是说他们心里不由自主想顶礼有点夸张,但是顿时就不敢乱说乱动是真的。
等到美女捧着香炉归位。老头闭目在条案上伸指一拨……
“咚”发出一声琴音,蓝牙应声关闭。随后老头来了一曲《平沙落雁》还是《梅花三弄》现在没印象了。弹的好不好没几个人知道,古琴的那个意境是传递出来了。
然后老头停手呆坐,半晌后开口:“香,乃宇宙馈赠给人类最美妙、最神奇的弥珍……”
这老头确实有不少香道头衔,大概有七十了。抽烟,中南海,四元的那种。三千块出场费,蒲素在粤州一家工厂里认识的他。请他打折,两千四讲一场。只负责讲,前后也就20多分钟。
其他的套路要蒲素他们自己设计,他就负责出场。商务车从粤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植物需要经过几个四季才会有该有的样子,同样景观也是一样。刚搭好的崭新廊桥不可能有什么格调,起码看上去不雅致。必须经过岁月,有一些风雨侵袭过的样子才会觉得协调。
而太湖石垒起来的假山,油光水滑光是看造型,就是觉得假,名副其实的假山。只是时间长了,有飞絮飘过来的种子,或者过路的候鸟带了过来的种子,在堆叠处合适的地方就生根发芽了。
等到假山这边长出一蓬草,那边开了一朵小花,泡着水的部分染上青苔之后感觉就生活了,鲜活了。
而蒲素从书上学来文征明孙子写的明代人养园子方法,每天让食堂淘完米把淘米水浇在上面,很快就养出了一层青苔。古人诚不欺我……
养园子没有个五年起步基本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变化,比如蔷薇这种植物想让它们开到荼蘼开到烂漫,藤蔓顺着墙壁攀顶,没有个五年八年根本不行,哪怕原本就是老藤也需要重新适应。
现在仓库只能说有了点规模,不懂的人或者没有生活的人眼里也没啥了不起。也确实,没有一样是稀奇的东西。但是谁去自己试着弄弄就知道其实也不容易。
休息室里两棵树现在也没长高多少,说是在室内,其实一点不缺少阳光。所以砍树这种事,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好做。生长起来太不容易了。
只是树冠伸展了不少,这正中蒲素下怀。室内不要求它们长高,树冠足够大就好。以前奔驰小的时候喜欢在树下翘着腿撒尿,被蒲素发现后硬是纠正了。
他一般都在这里吃饭和休息,有事没事它跑过来一搭腿来一泡算怎么回事?
蒲素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都是游手好闲的东西,是受了老蒲的余毒影响,直到30多岁他才知道了一些理论基础开始为自己平反。
他喜欢的这些东西,其实也大有讲究,古代称之为“格物”。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
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俗称懂道理讲道理。一个是在身正诚意的行为上用功,一个只是在知识的累积,相差太远。
“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后失传。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是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什么是“格物”?格物就是探究万事万物势能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她为人们提供先见之明、顺势而为、胜物而不伤的方法和智慧,使人们能够在生命的成长中各就各位、各自饱满。她是中国文化最高明的功夫和境界。
中国文化中以阴阳、五行、干支、八卦等建构的格物体系,对势能变化规律进行精细探究,是抵达天人之学的核心。这也是为什么《诗经》所言“有物有则”的原因。
正因为格物是研究万物势能变化规律的学问,因而可知:今之所言的科学与医学,亦属格物范畴。无出其界。
当然以上的论调,蒲素觉得有点厚脸皮,按照这个理论基础那么天下则无物不格。估计当初的朱熹看到这个论调也要拍大腿,喟叹自己当初怎么没想到。
其实蒲素觉得这些论调都是文人在往自己脸上贴金。但真要是强行这么解释一般人也推翻不了。现代人当然相信科学,唯有科学才是真知灼见。只不过“格物”论者也认为”格物“既是对事物本源的精研细查还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亲身实践是最重要的。
大家看看,用格物来解释也一点都不矛盾。哪一样科学方法的诞生,离得了上面几点?
终归是没啥卵用的。蒲素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爱好和为人不是一码事。很多在某些方面很有造诣的大家,都大节有亏。更别说寻常的为人处世了。
有的东西,玩的人水平高又狡猾、肯定比大多数人聪明。于是就定了规矩,创出了所谓的”道“。什么花道、香道、茶道……
谁能说哪样东西就一定要这么搞才上道?以香道为例,我们这边扣扣索索弄点黄豆大的香材,一丝不苟的按照繁文缛节开始品香,这种仪式感确实挺能忽悠人。
在深圳蒲素几年前搞过一场品香会,算是弘扬民族文化。一个道场里来了一百多人,大家在蒲团上盘腿坐好,室内光线昏暗。正前方一个矮条案,背后咖啡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幅长轴简笔水墨画,画上是侧身的一个老者,非僧非道朦朦胧胧,一盏射灯斜向打在画上。
然后隐藏式蓝牙音响开始播放梵乐,从台湾请来的一个老头穿着新中式袍子缓步入场,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吟唱,后面跟着两个同款服饰捧着倒流香的美女。
倒流香炉上萦绕着奶白色的香雾,视觉效果非常牛逼。
老头入场盘坐,美女捧着倒流香炉绕场一周。室内顿时云蒸雾绕,香气扑鼻,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被镇住了,要是说他们心里不由自主想顶礼有点夸张,但是顿时就不敢乱说乱动是真的。
等到美女捧着香炉归位。老头闭目在条案上伸指一拨……
“咚”发出一声琴音,蓝牙应声关闭。随后老头来了一曲《平沙落雁》还是《梅花三弄》现在没印象了。弹的好不好没几个人知道,古琴的那个意境是传递出来了。
然后老头停手呆坐,半晌后开口:“香,乃宇宙馈赠给人类最美妙、最神奇的弥珍……”
这老头确实有不少香道头衔,大概有七十了。抽烟,中南海,四元的那种。三千块出场费,蒲素在粤州一家工厂里认识的他。请他打折,两千四讲一场。只负责讲,前后也就20多分钟。
其他的套路要蒲素他们自己设计,他就负责出场。商务车从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