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八、供需(2/2)
《最是光阴留不住》作者:寂寞之鸽 2020-03-12 11:20
基金会向日本捐赠了100万枚口罩。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马老板的这番举动,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日本方面当时的善意。相关新闻下日本网名的评论,摘几条给大家看看。
“真诚的表示感谢。之前看电视时,还曾口出恶言说:“把用包机送过去的口罩还给我们!!”我现在反省我曾说过的话!”
“真的是非常的感谢。在日本真的有非常多的人买不到口罩,我朋友夫妇为了能给远居的孩子邮寄一次性口罩(虽然也不是很多),只能自己在家用纱布制作简易口罩来使用。
公司的后辈们,把一次性口罩洗了再用洗了再用的人也非常的多。但是谁也没有慌乱,大家都没有向新冠病毒低头。而中国现在也是非常时期,真的真的非常的感谢。我们一定能打败这个共同的敌人,一定会建立起更深厚的关系,我从心里这样想。”
“谢谢!因恐惧病毒不能外出的我感觉就要抑郁的时候,因为有人伸出援手感觉心中似乎亮起了灯火。这不仅仅是口罩带来的效果,我还得到了勇气以及要努力下去的气力。有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害怕自己也被卷入其中而故意视而不见。但是那样的人在自己也陷入困境时是没有人会去帮你的。今后我想和中国人互相帮助。真的是让我感动到想流眼泪。”
“阿里巴巴,谢谢!在日本英语新闻一般不常见,媒体也有意图的不怎么报道中国的事儿。最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估计也就是被派驻到中国的驻在员和外交官了。
如果能一步一步改善两国的关系就好了!”
“现在,日本医院的口罩和防护服之所以不够,就是因为之前往中国援助医疗物资的原因,其实我之前一直是这么想的,但是面对如此珍视这份恩情的中国人我真的非常高兴。
之前也有为了感恩日本站在东京街头分发口罩的中国人,我现在想反省当时曾用有色眼光看待中国人的行为。
现在中国的疫情也还未结束,但却无私的为我们捐赠口罩。真的是非常感谢。”
……
因为日美都有家人在,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口罩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中国人不得不说某些方面脑子最好用。这两个国家的口罩第一时间就被我们的人抢购一空。是一点余地不留的那种清空。有的是捐回来的,有的是给家人的,还有的就是在朋友圈微商代购那里消化了。顺序比例应该是最后一种的数量最大。如果是10分比例,应该是捐2家3售5的比例。
马老板在捐赠的时候说:“过去的一个月,从海外筹集防护物资到中国时,我们得到了很多国家,很多朋友的无私帮助。在我们最急缺物资的时候,日本二阶俊博先生和很多日本友人一起,筹集了一批防护服马上送到了中国防疫一线......感动,感谢,感恩!
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曾全力帮助过我们的朋友碰上了同样的困难,日本的疫情现在也很严峻。这一切我们刚刚经历过,所以我们知道最应该做什么!这100万只口罩,感谢二阶先生,蒋晓松先生帮忙,希望能尽快分送到日本最需要的地方!
这次的困难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艰巨很多,但是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值得珍重,什么值得永远铭记......”
始终认为马老板这样的人代表着我们的希望和将来。只是,目前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有格局有胸怀的企业家站出来。
我自己就以实际行动在支持马老板。起码十年来,绝大多数的购物行为都在阿里巴巴,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交水电煤也在支付宝完成……充话费也是……给家里送快递的小哥,也送了他二十枚口罩。哪怕每一笔订单都额外加上某丰速运的快递费,我还是觉得比自己出去购物要经济的多。
有人对网购模式不以为然,认为搞垮了实体经济。只是那些人怎么不想想,为什么网购在国外就发展不到中国这样?有人比如我这样的,是纯粹因为懒,网购方便。还有很多人压根不敢出去消费,到处都要钱,而兜里除掉房贷和车贷根本没有什么余粮。
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和家人或者朋友工作之余一去出去转转,在热闹的地方哪怕看看人也是舒服的。起码二十年前是这样的,兜里有余粮可以支撑的起实体经济,当面购物的体验,那种享受服务和消费的快感,对很多人来说网购是取代不了的。
但实际上现在退而求其次,很多人做出的都是正确的选择,起码最符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实际需求。对于真正有钱人来说,国内购物能满足吗?人家都飞机头等舱,全世界各地去购物,红酒,雪茄,名表……穷人买不起,有钱人不愿买,这就是国内零售现在的窘境。
没有电商,穷人日子更难过,实体经济依然好不到哪去发,反而更糟。现在对那些零售企业和实体工厂来说,起码还有两条腿走路。实体不行还有电商,否则的话,电商没有,实体又做不上去,后果更糟糕。
至于那些跟不上趟,到现在还不会用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被淘汰就对了。之前提到过,重要的是种群,而不是个体。大多数活下来了,才是重点,没顶过去的非常正常,水花都不冒一个。大家每年看看东非迁徙,那些角马的历程就知道了。死掉的那些,确实对它们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彻底毁灭,但是对族群来说,实在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实事求是的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归根结底都在于一个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辈子最大一笔消费的价格上。涨不得,也跌不得。一方面继续城市化,把农民赶出来当城里人。一方面城里人想办法钻空子去农村,以租借形式流转搞民宿……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马老板的这番举动,用实际行动回应了日本方面当时的善意。相关新闻下日本网名的评论,摘几条给大家看看。
“真诚的表示感谢。之前看电视时,还曾口出恶言说:“把用包机送过去的口罩还给我们!!”我现在反省我曾说过的话!”
“真的是非常的感谢。在日本真的有非常多的人买不到口罩,我朋友夫妇为了能给远居的孩子邮寄一次性口罩(虽然也不是很多),只能自己在家用纱布制作简易口罩来使用。
公司的后辈们,把一次性口罩洗了再用洗了再用的人也非常的多。但是谁也没有慌乱,大家都没有向新冠病毒低头。而中国现在也是非常时期,真的真的非常的感谢。我们一定能打败这个共同的敌人,一定会建立起更深厚的关系,我从心里这样想。”
“谢谢!因恐惧病毒不能外出的我感觉就要抑郁的时候,因为有人伸出援手感觉心中似乎亮起了灯火。这不仅仅是口罩带来的效果,我还得到了勇气以及要努力下去的气力。有的人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害怕自己也被卷入其中而故意视而不见。但是那样的人在自己也陷入困境时是没有人会去帮你的。今后我想和中国人互相帮助。真的是让我感动到想流眼泪。”
“阿里巴巴,谢谢!在日本英语新闻一般不常见,媒体也有意图的不怎么报道中国的事儿。最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估计也就是被派驻到中国的驻在员和外交官了。
如果能一步一步改善两国的关系就好了!”
“现在,日本医院的口罩和防护服之所以不够,就是因为之前往中国援助医疗物资的原因,其实我之前一直是这么想的,但是面对如此珍视这份恩情的中国人我真的非常高兴。
之前也有为了感恩日本站在东京街头分发口罩的中国人,我现在想反省当时曾用有色眼光看待中国人的行为。
现在中国的疫情也还未结束,但却无私的为我们捐赠口罩。真的是非常感谢。”
……
因为日美都有家人在,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口罩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中国人不得不说某些方面脑子最好用。这两个国家的口罩第一时间就被我们的人抢购一空。是一点余地不留的那种清空。有的是捐回来的,有的是给家人的,还有的就是在朋友圈微商代购那里消化了。顺序比例应该是最后一种的数量最大。如果是10分比例,应该是捐2家3售5的比例。
马老板在捐赠的时候说:“过去的一个月,从海外筹集防护物资到中国时,我们得到了很多国家,很多朋友的无私帮助。在我们最急缺物资的时候,日本二阶俊博先生和很多日本友人一起,筹集了一批防护服马上送到了中国防疫一线......感动,感谢,感恩!
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曾全力帮助过我们的朋友碰上了同样的困难,日本的疫情现在也很严峻。这一切我们刚刚经历过,所以我们知道最应该做什么!这100万只口罩,感谢二阶先生,蒋晓松先生帮忙,希望能尽快分送到日本最需要的地方!
这次的困难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艰巨很多,但是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值得珍重,什么值得永远铭记......”
始终认为马老板这样的人代表着我们的希望和将来。只是,目前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有格局有胸怀的企业家站出来。
我自己就以实际行动在支持马老板。起码十年来,绝大多数的购物行为都在阿里巴巴,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交水电煤也在支付宝完成……充话费也是……给家里送快递的小哥,也送了他二十枚口罩。哪怕每一笔订单都额外加上某丰速运的快递费,我还是觉得比自己出去购物要经济的多。
有人对网购模式不以为然,认为搞垮了实体经济。只是那些人怎么不想想,为什么网购在国外就发展不到中国这样?有人比如我这样的,是纯粹因为懒,网购方便。还有很多人压根不敢出去消费,到处都要钱,而兜里除掉房贷和车贷根本没有什么余粮。
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和家人或者朋友工作之余一去出去转转,在热闹的地方哪怕看看人也是舒服的。起码二十年前是这样的,兜里有余粮可以支撑的起实体经济,当面购物的体验,那种享受服务和消费的快感,对很多人来说网购是取代不了的。
但实际上现在退而求其次,很多人做出的都是正确的选择,起码最符合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实际需求。对于真正有钱人来说,国内购物能满足吗?人家都飞机头等舱,全世界各地去购物,红酒,雪茄,名表……穷人买不起,有钱人不愿买,这就是国内零售现在的窘境。
没有电商,穷人日子更难过,实体经济依然好不到哪去发,反而更糟。现在对那些零售企业和实体工厂来说,起码还有两条腿走路。实体不行还有电商,否则的话,电商没有,实体又做不上去,后果更糟糕。
至于那些跟不上趟,到现在还不会用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被淘汰就对了。之前提到过,重要的是种群,而不是个体。大多数活下来了,才是重点,没顶过去的非常正常,水花都不冒一个。大家每年看看东非迁徙,那些角马的历程就知道了。死掉的那些,确实对它们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彻底毁灭,但是对族群来说,实在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实事求是的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归根结底都在于一个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辈子最大一笔消费的价格上。涨不得,也跌不得。一方面继续城市化,把农民赶出来当城里人。一方面城里人想办法钻空子去农村,以租借形式流转搞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