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孟主编(2/2)
《从1979开始做文艺》作者:书雪追风 2019-12-21 23:27
身经历过的。”
这时,孙哲在旁边插话道:“我们孟主编以前也是军人,14岁就加入了革命队伍,离开家乡,开始军人生涯,后来还参加过朝鲜战争,负过伤呢。”
张伟听了也肃然起敬,同为军人的身份拉近了二人的关系。
这位孟主编的生平也算是个传奇,他14岁参军,还没有成年时就已经是久战沙场的老兵了,在朝鲜战争中负伤后,年仅二十岁的他被鉴定为三等乙级伤残,作为荣誉军人回到家乡晋省。别人可能二十岁才刚刚参军,他却已经带着一身的军功载誉而归了。
回到家乡后,孟韦哉决心上大学提高文化,以后可以成为记者再上战场。于是他在离高考还只有25天的时候向朋友借来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文科教材,不分昼夜苦读,最后在高考中成绩优异,被南开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晋省当年仅有的两名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之一。而在参军前他只有小学水平,他的文化知识大多数都是参军后在部队里面学习的。
由于有战争经历,孟韦哉的大多数也都是军旅题材的。
张伟问道:“不知孟主编以前是哪支部队的?”
孟韦哉略微感慨的说道:“我当时是志愿军60军180师的政治部秘书,后来在夏季反击战时,遇到敌机轰炸,负伤就回国了。”
听到这个番号,张伟一愣,这在华**界可是一个高度敏感的番号,很多指挥员对他都是讳莫如深。
张伟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张伟突然想到去年年底看到的一篇,说道:“我记得去年下半年,有杂志上面发表了一篇短篇《战俘》,是您写的吧?”
孟韦哉说道:“是啊,那段历史虽然不那么光彩,但是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不该被批判,被迫害,他们也是英雄啊。”
去年孟韦哉创作的短篇《战俘》,第一次提到了朝鲜战争中我军战俘回国后所遭受到的不公待遇、命运悲惨的敏感问题,引起了舆论的轰动,刊登《战俘》的杂志被各省市的读者购买一空,其轰动程度不下于《花环》。
张伟知道这种话题在军界很敏感,但是好在知错能改,在这场边境战争中有着同样遭遇的我军士兵回国后就没有受到太多的责难。
张伟说道:“是啊,士兵们是无辜的,他们都是英雄,看了您创作的,作为一名军人我也是十分钦佩。”
孟韦哉继续说道:“我这都是老古董了,不像你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花环》这么深刻的作品来,不容易啊。只是你后面创作的两部,思想性有些不足啊。”
张伟谦逊地说道:“我还是个文坛新手,还要多向您学习,后面两部我都是按照剧本的格式来写的,最初的打算也是要拍摄成电影,因此在故事情节上面有些追求画面感,没有挖掘深层次的东西。”
孟韦哉说道:“哦,你这两部倒是真的很适合改编成电影,那个徐森的形象一定会让观众们印象深刻,现在将好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幕,让更多的人看到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听说《花环》也在拍摄电影?”
张伟说道:“还没开拍,还在做准备工作,确定的导演现在比较忙,估计要到下半年才能开始拍摄工作。”
孟韦哉说道:“不用着急,慢工出细活,应该精益求精,将《花环》这部拍好,也希望你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啊。”
张伟笑着说道:“一定努力,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前辈也算是军旅作家,有些方面还要多向前辈请教。”
孟韦哉摆摆手说道:“请教不敢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旁人顶多是帮忙润色一下,这也是我们编辑该做的工作。”
两人共同话题很多,一直聊到杂志社快下班的时候,他们才和其他编辑一起出去饭店吃饭。张伟刚才在孙哲的办公室里面的时候,已经让他帮忙介绍并预定好了饭店的位置。
这时,孙哲在旁边插话道:“我们孟主编以前也是军人,14岁就加入了革命队伍,离开家乡,开始军人生涯,后来还参加过朝鲜战争,负过伤呢。”
张伟听了也肃然起敬,同为军人的身份拉近了二人的关系。
这位孟主编的生平也算是个传奇,他14岁参军,还没有成年时就已经是久战沙场的老兵了,在朝鲜战争中负伤后,年仅二十岁的他被鉴定为三等乙级伤残,作为荣誉军人回到家乡晋省。别人可能二十岁才刚刚参军,他却已经带着一身的军功载誉而归了。
回到家乡后,孟韦哉决心上大学提高文化,以后可以成为记者再上战场。于是他在离高考还只有25天的时候向朋友借来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文科教材,不分昼夜苦读,最后在高考中成绩优异,被南开大学中文系录取,成为晋省当年仅有的两名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之一。而在参军前他只有小学水平,他的文化知识大多数都是参军后在部队里面学习的。
由于有战争经历,孟韦哉的大多数也都是军旅题材的。
张伟问道:“不知孟主编以前是哪支部队的?”
孟韦哉略微感慨的说道:“我当时是志愿军60军180师的政治部秘书,后来在夏季反击战时,遇到敌机轰炸,负伤就回国了。”
听到这个番号,张伟一愣,这在华**界可是一个高度敏感的番号,很多指挥员对他都是讳莫如深。
张伟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张伟突然想到去年年底看到的一篇,说道:“我记得去年下半年,有杂志上面发表了一篇短篇《战俘》,是您写的吧?”
孟韦哉说道:“是啊,那段历史虽然不那么光彩,但是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不该被批判,被迫害,他们也是英雄啊。”
去年孟韦哉创作的短篇《战俘》,第一次提到了朝鲜战争中我军战俘回国后所遭受到的不公待遇、命运悲惨的敏感问题,引起了舆论的轰动,刊登《战俘》的杂志被各省市的读者购买一空,其轰动程度不下于《花环》。
张伟知道这种话题在军界很敏感,但是好在知错能改,在这场边境战争中有着同样遭遇的我军士兵回国后就没有受到太多的责难。
张伟说道:“是啊,士兵们是无辜的,他们都是英雄,看了您创作的,作为一名军人我也是十分钦佩。”
孟韦哉继续说道:“我这都是老古董了,不像你年纪轻轻就能写出《花环》这么深刻的作品来,不容易啊。只是你后面创作的两部,思想性有些不足啊。”
张伟谦逊地说道:“我还是个文坛新手,还要多向您学习,后面两部我都是按照剧本的格式来写的,最初的打算也是要拍摄成电影,因此在故事情节上面有些追求画面感,没有挖掘深层次的东西。”
孟韦哉说道:“哦,你这两部倒是真的很适合改编成电影,那个徐森的形象一定会让观众们印象深刻,现在将好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幕,让更多的人看到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听说《花环》也在拍摄电影?”
张伟说道:“还没开拍,还在做准备工作,确定的导演现在比较忙,估计要到下半年才能开始拍摄工作。”
孟韦哉说道:“不用着急,慢工出细活,应该精益求精,将《花环》这部拍好,也希望你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啊。”
张伟笑着说道:“一定努力,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前辈也算是军旅作家,有些方面还要多向前辈请教。”
孟韦哉摆摆手说道:“请教不敢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旁人顶多是帮忙润色一下,这也是我们编辑该做的工作。”
两人共同话题很多,一直聊到杂志社快下班的时候,他们才和其他编辑一起出去饭店吃饭。张伟刚才在孙哲的办公室里面的时候,已经让他帮忙介绍并预定好了饭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