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决战定军山!(一)(2/2)
《大魏能臣》作者:黑男爵 2019-12-03 07:41
话,蜀军就要面对三路夹击,那时候别说夺取定军山了,只怕全身而退都是一件难事!
这一计太危险了,以诸葛亮的谨慎性格,正常情况下是绝不会同意的,而是采取更加稳妥的办法!
比如让金牛道、洋巴道的人马发起几次强攻,把南郑城的守军吸引过去,让他们短期内无法支援定军山!
又比如耐心等待两个月,进入秋季之后,益州地区会有连绵大雨,地面泥泞不堪,曹军骑兵驰骋不开,冲击力会大打折扣的,那时再行决战对蜀军更有利!
另外吗,自己派人回成都城了,再筹集四万兵马、二十万斛粮食,以及若干军械物资,只要援军、粮草送到了,敌我力量发生改变,再出兵胜算就大多了,可后援何时能到呢?
…………
“哗!--哗!”
“嗯,大营中何故喧哗?”
“启禀丞相大人,咱们的援军终于到了,还带来了粮草辎重!”
“太好了,粮草再不送来,弟兄们就要饿肚子了!”
“快去看一看,来了多少援军!”
正在商议之间,大帐外传来阵阵喧哗之声,得知是后方送粮草来了,诸葛亮与众将不禁长出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可是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诸葛亮之前致书成都,要求至少四万援军、二十万斛粮食;结果只来了一万五千人,还大都是老弱残兵,粮食也只有五万斛,只有要求数目的四分之一!
而且以高粱、豆子、黍子这些杂粮为主,平时喂牲口都不爱吃的,如今却成了将士们的主食!
“押粮官何在,为何不按本相命令行事?”
“丞相大人见谅,非是属下们不尽力,实在是兵员难征、粮草难征,也太难运了!”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运粮官,跪倒在大帐之中,眼泪一对对往下掉,哭诉着兵员、粮草不足的原因。
四年之前,萧逸攻略西南之时,从巴蜀席卷走了四十多万人口,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虽然诸葛亮励精图治数载、重新恢复了社会秩序,可失去的人口一时间无法补充的!
十万大军出征汉中,还有两倍数量的民夫负责转运物资,巴蜀的青壮年几乎全动员起来了,那里还有兵员可征集啊,如今在田地中劳作的只剩一些老弱妇孺了。
现在正值盛夏季节,仓库里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纵然官员们用出吃奶力气,也征集不到多少粮草!
运输也是一个大难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尤其是几百里的栈道,牛马、车辆都难以行走,全靠着肩挑人扛运输物资,后方征集二十斛粮食,一斛送到米仓山大营就不错了。
因此上,别看只送来了五万斛粮食,中途损耗却高达百万斛以上,这般高的损耗比例,就算把巴蜀家底抖搂干净了,又能支撑多久呢?
当然了,蜀汉政权的某些高官,不愿意北伐继续下去,也不愿让诸葛亮继续统军,故而出工不出力,也是粮草迟迟送不来的原因之一!
可是五万斛杂粮,供应十几万人马,恐怕一个月都支撑不住,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这仗可怎么打啊?
“启禀丞相大人,这里还有一封书信,是成都令-聂大人托属下转交的!”
“哦,拿来我看!”
青竹信筒用蜡油密封着,用烛火烤化之后,从中取出一份书信,上面只有八个字:‘丞相速归,迟恐生变!’
八个字,却像是八道惊雷,狠狠砸在了诸葛亮心头上,以至于双手剧烈颤抖,信纸飘落到了地上,其余文武也都看到了,无不颜色大变!
最近后方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不安,可没想严重到这个地步了,‘生变’二字,显然是指某些人试图发动政变,以改变蜀汉集团的领导核心,这就是要造反啊!
粮草不济,人心不稳,到了这一步,诸葛亮只有两个选择了:
一是放弃北伐,带领人马返回成都,稳定蜀汉政权的内部,也稳定自己丞相位置,不过受此巨大挫折,再想二次北伐就难了!
二是速战速决,只要能够拿下定军山,就能消除那些流言蜚语,同时鼓舞蜀汉军民士气,诸葛亮的政治地位也就稳固了!
否则这般对峙下去,十几人马难以保全,蜀汉政权也有灭顶之灾,这般巨大的压力下,再谨慎的人也要豁出去一把了!
“众将校听令:开始给士卒们加餐,好好的养精蓄锐,五天之后攻打定军山,与曹军决一死战!”
“诺!”
这一计太危险了,以诸葛亮的谨慎性格,正常情况下是绝不会同意的,而是采取更加稳妥的办法!
比如让金牛道、洋巴道的人马发起几次强攻,把南郑城的守军吸引过去,让他们短期内无法支援定军山!
又比如耐心等待两个月,进入秋季之后,益州地区会有连绵大雨,地面泥泞不堪,曹军骑兵驰骋不开,冲击力会大打折扣的,那时再行决战对蜀军更有利!
另外吗,自己派人回成都城了,再筹集四万兵马、二十万斛粮食,以及若干军械物资,只要援军、粮草送到了,敌我力量发生改变,再出兵胜算就大多了,可后援何时能到呢?
…………
“哗!--哗!”
“嗯,大营中何故喧哗?”
“启禀丞相大人,咱们的援军终于到了,还带来了粮草辎重!”
“太好了,粮草再不送来,弟兄们就要饿肚子了!”
“快去看一看,来了多少援军!”
正在商议之间,大帐外传来阵阵喧哗之声,得知是后方送粮草来了,诸葛亮与众将不禁长出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可是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诸葛亮之前致书成都,要求至少四万援军、二十万斛粮食;结果只来了一万五千人,还大都是老弱残兵,粮食也只有五万斛,只有要求数目的四分之一!
而且以高粱、豆子、黍子这些杂粮为主,平时喂牲口都不爱吃的,如今却成了将士们的主食!
“押粮官何在,为何不按本相命令行事?”
“丞相大人见谅,非是属下们不尽力,实在是兵员难征、粮草难征,也太难运了!”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运粮官,跪倒在大帐之中,眼泪一对对往下掉,哭诉着兵员、粮草不足的原因。
四年之前,萧逸攻略西南之时,从巴蜀席卷走了四十多万人口,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虽然诸葛亮励精图治数载、重新恢复了社会秩序,可失去的人口一时间无法补充的!
十万大军出征汉中,还有两倍数量的民夫负责转运物资,巴蜀的青壮年几乎全动员起来了,那里还有兵员可征集啊,如今在田地中劳作的只剩一些老弱妇孺了。
现在正值盛夏季节,仓库里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纵然官员们用出吃奶力气,也征集不到多少粮草!
运输也是一个大难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尤其是几百里的栈道,牛马、车辆都难以行走,全靠着肩挑人扛运输物资,后方征集二十斛粮食,一斛送到米仓山大营就不错了。
因此上,别看只送来了五万斛粮食,中途损耗却高达百万斛以上,这般高的损耗比例,就算把巴蜀家底抖搂干净了,又能支撑多久呢?
当然了,蜀汉政权的某些高官,不愿意北伐继续下去,也不愿让诸葛亮继续统军,故而出工不出力,也是粮草迟迟送不来的原因之一!
可是五万斛杂粮,供应十几万人马,恐怕一个月都支撑不住,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这仗可怎么打啊?
“启禀丞相大人,这里还有一封书信,是成都令-聂大人托属下转交的!”
“哦,拿来我看!”
青竹信筒用蜡油密封着,用烛火烤化之后,从中取出一份书信,上面只有八个字:‘丞相速归,迟恐生变!’
八个字,却像是八道惊雷,狠狠砸在了诸葛亮心头上,以至于双手剧烈颤抖,信纸飘落到了地上,其余文武也都看到了,无不颜色大变!
最近后方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不安,可没想严重到这个地步了,‘生变’二字,显然是指某些人试图发动政变,以改变蜀汉集团的领导核心,这就是要造反啊!
粮草不济,人心不稳,到了这一步,诸葛亮只有两个选择了:
一是放弃北伐,带领人马返回成都,稳定蜀汉政权的内部,也稳定自己丞相位置,不过受此巨大挫折,再想二次北伐就难了!
二是速战速决,只要能够拿下定军山,就能消除那些流言蜚语,同时鼓舞蜀汉军民士气,诸葛亮的政治地位也就稳固了!
否则这般对峙下去,十几人马难以保全,蜀汉政权也有灭顶之灾,这般巨大的压力下,再谨慎的人也要豁出去一把了!
“众将校听令:开始给士卒们加餐,好好的养精蓄锐,五天之后攻打定军山,与曹军决一死战!”
“诺!”